董貝貝
(安陽工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在國際國內大環境影響下,安陽市2015-2020年地區GDP整體呈上升趨勢,但增速不明顯,2019年底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地區GDP增速較低,但經濟仍繼續發展且保持與區域相匹配的增速。
安陽市作為河南省18地市之一,處于晉冀魯豫交匯處,歷史悠久,致使安陽市經濟結構復雜,各區域經濟發展差異顯著。如何順應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趨勢,提升安陽市整體高質量發展水平至關重要。
構建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評價體系需要符合兩方面的原則。一是指標體系的構建應立足于當前中國城鄉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創新驅動戰略和能源綠色轉型的時代背景,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基礎,構建高質量發展衡量指標,適應新時代下中國經濟發展提質增速的總要求[1]。二是所構建的指標體系必須獲取可比的數據。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包括5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15個基礎指標(見表1)。

表1 (續)

表1 經濟發展綜合評價體系
由于數據的不可獲取性和不完整性,本研究以安陽市市區(文峰區、北關區、龍安區、殷都區)、林州市、安陽縣、湯陰縣、內黃縣為研究對象,數據來自《2015-2020年安陽統計年鑒》,數據中缺失部分以均值填充,基礎指標中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工業廢水排放量、進出口總額增速、衛生機構數、衛生機構技術人員數暫時舍去。
由于描述開放指標得分的數據的不可獲取性,導致這項指標得分未知。其他四項一級指標得分情況分別如表2、表3、表4。
由表2可知,2015-2019年,安陽縣創新指標得分全市最低;2015-2018年,市區的創新指標得分于當年排序不變,位列第4,2019年上升2位;林州市創新指標得分排序第2、第3;湯陰縣除2016年排在第3位外整體排名較低,為第5;內黃縣創新發展排名相對不穩定,2019年排第4。

表2 安陽市各地區經濟創新指標得分
協調指標得分與其他一級指標得分不同,市區在2015-2018年得分排名第1,2019年排名第2;安陽市域則只在2019年排名第1,2015年第4,其他3年為第2;林州市的協調指標得分排序整體呈下降趨勢,從2015年第2至2019年第6;安陽縣、內黃縣、湯陰縣協調指標得分排序相對平穩,截至2019年,分別排名第3、4、5(見表3)。

表3 安陽市各地區經濟發展協調指標得分
表4是安陽市各地區經濟發展綠色指標得分情況。林州市、安陽縣、內黃縣綠色指標得分整體排序下降;湯陰縣綠色指標得分整體排名較穩定,整體靠后;市區2015年排名靠后,之后至2019年排名第2。

表4 安陽市各地區經濟發展綠色指標得分
表5是安陽市各地區經濟發展共享指標得分情況。由表5可知,市區的共享得分排序逐年增加,相比2015年,2019年增加了2位,排名第2;林州市和湯陰縣排名穩定為第2、第6;安陽縣排名降低,2019年第5;內黃縣排名增加,2019年第4。

表5 安陽市各地區經濟發展共享指標得分
由以上分析可知,安陽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亟待解決。
安陽市各地區接近度整體差異較大(見表6)。湯陰縣接近度2018年之前較低,2019年相比前一年在當年排序中提高3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內黃縣同湯陰縣發展方向具有相通的地方,2018年、2019年接近度為0.385、0.343,在當年接近度排名中位于第2,相比前一年提高2名,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當年相對較高;安陽縣2015-2019年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整體處于穩定,在當年中排名靠后,并于2019年接近度為0.273,排名第6;林州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2019年相比前一年落后2位,除2017年排名第2外,其他時間第3;市區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除了2015年外相對穩定,處于中后等位置。

表6 安陽市各地區經濟發展接近度結果
安陽各區域綜合得分整體偏低(見表7),安陽市域排名第一,市區排名第2;林州市2015-2018年排名第3,2019年排名最后;安陽縣、湯陰縣2015-2019年排名靠后,得分相對較低;內黃縣綜合得分處于中等落后水平。

表7 安陽市各地區經濟發展綜合得分
2020年安陽全市科技經費支出增長率和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率分別在全部地區中排名第8和第5,文峰區(高新區)拉低了三項指標,甚至增長率為負值-31.2%、-0.7%,文峰區的科技經費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的提高幅度更是-0.49%;湯陰縣拉低了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率和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率,為-10.2%、-8.8%,龍安區拉低了科技經費支出增長率,安陽縣、龍安區、滑縣的戰略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率排名前三(見表8)。

表8 2020年安陽各地區創新相關指標增長情況 單位:%
安陽市創新基礎薄弱,創新投入不足,市區經濟總量小,發展差距大,產業結構不合理,全要素生產率水平提升緩慢,根源在于經濟主體受成本上升的影響仍然依靠簡單要素投入的粗放增長模式,因此亟需進一步深化改革,去產能、降成本,加快科技研發和轉化、加快要素在各個行業間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少投入高產出的增長。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安陽市公共預算支出——教育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卻處于末位。
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比、城鄉居民收入比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對貢獻較大,但安陽整體的協調水平不高。2020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相比前一年降低了,但城鄉收入差距依舊很大,2020年顯示滑縣比值超過了2(見表9)。2014-2018年,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比保持在2.7以上,安陽低于全國水平。城鄉收入差距大,直接影響城鄉居民消費。農村是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卻受收入條件的制約,從而限制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經濟發展的目的是民生的改善,經濟發展如何更多更好地轉化為城鄉居民收入,是中國經濟走向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的深層次問題。

表9 2020年安陽市各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況
2020年安陽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表10)顯示,2020年安陽地區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181天,殷都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未達到80%;PM10和PM2.5年日均質量濃度值分別為每立方米104ug/m3和62ug/m3,同比分別下降9.6%和12.7%,殷都區、龍安區PM10質量濃度達到112ug/m3、109ug/m3,殷都區、安陽縣、內黃縣PM2.5質量濃度達到68ug/m3、64ug/m3、64ug/m3;萬元工業能耗全面整體下降,北關區下降了68.09%,全市評為A級企業14家,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有效提升了工業企業污染防治水平,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持續降低。

表10 2020年安陽市生態環境綠色相關指標情況
安陽市在實際利用省外資金方面是增長的,總量值較高的是林州市、殷都區、文峰區(高新區),增長率較高的是內黃縣、安陽縣、殷都區;林州市也是實際利用境外資金較高的,為10 019萬美元,最低的湯陰縣為1 907萬美元,相差較大(見表11)。

表11 安陽市2020年1-11月開放相關指標情況
創新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安陽市應進一步加大創新投入,促進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發揮。第一,要綜合考慮區域技術創新需求因素,加大對區域創新型企業的R&D投入支持,積極支持工業企業、科技型服務企業等建立研發機構,特別是強力推動大中型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第二,圍繞產業發展方向增強企業研發能力。第三,引領創新型企業參與研究機構、高校的研發與生產,強化產學研合作,持續強化區域創新活動的高水平人才支撐,推動制度創新,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協調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不是簡單地縮小地區之間的經濟總量差距,而是縮小不同地區之間的人均收入、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務差距,促進不適宜人們生存的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居民向城市和發達地區轉移,促進產業向欠發達地區轉移。通過產業和人口的有序流動,實現區域人口數量和地區GDP 規模的大體一致,使人口和產業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使各地區 GDP 的比重和居住的人口比重相適應,實現各區域人均 GDP 差距的逐步縮小[2]。
推動主要污染聯防聯治,建立統一、有效的環境監測體系:一要構建責任體系,明確領導責任和監管責任,堅決防范地方與部門的不當干預。二要嚴厲打擊環境監測機構工作人員弄虛作假行為,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涉事排污企業不僅要依法追究責任,還要把違法信息納入國家企業征信系統,實現“一處違法,處處受限”。三要制定統一環境檢測標準規范,嚴格規范排污單位檢測行為,確保檢測數據完整、有效。“十四五”時期是新的發展機遇,應大力引進高新技術,學習一線城市的發展經驗,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財政貼息等普惠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堅決守住基層“三保”和風險防控底線,強化財力保障機制,強化審查監控機制,強化庫款調度機制,強化發展激勵機制,嚴防政府債務風險,嚴防養老金支付風險??h域增加財政收入根本要靠發展,關鍵在于培育壯大財源基礎,提高縣域經濟發展的質量與效益[3]。應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聚焦穩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圍繞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聚焦新舊動能轉換,培育發展新動能,培育多元化的財源體系,壯大優質財源基礎,為財政增收提供持久動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