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霞,陳干全,胡 勇
(1.安徽建筑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合肥 230036;2.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合肥 230036)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國建設的戰略主題,要求供給側加強健康人力資源建設,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滿足人們的醫療需求。因此解決好衛生人力資源建設方面的問題直接影響健康中國規劃的實現[1]。基于“十三五”規劃的影響,文章運用洛倫茲曲線(Lorenz curve)、基尼系數(Gini coffcient)和泰爾指數(Theil)對安徽省16個市衛生人力資源配置合理性進行客觀分析和評價,為優化安徽省實現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提供參考。
文章數據源于2016年和2020年《安徽省統計年鑒》、《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和各地市統計局。選取16個市的總地區GDP和人均GDP、各地的面積和常住人口、衛生技術人員、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和衛生機構等數據,分別從人口、地理面積兩個維度對安徽省衛生資源配置公平性進行分析和評價,按照人均GDP排名將16個市分為3組:A組為高人均GDP,分別是合肥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滁州市等4市;B組為中人均GDP,分別是蚌埠市、宣城市、銅陵市、黃山市、池州市、安慶市、淮北市等7市;C組為低人均GDP,分別是淮南市、宿州市、六安市、亳州市、阜陽市等5市。
1.2.1 洛倫茲曲線
用圖表直觀反映公平性,將過原點的45度線稱為公平線,縱軸為不同衛生資源累計百分比,橫軸為各地面積、人口累計百分比,繪制出的曲線越接近公平線表示越公平,反之則越不公平[2]。
1.2.2 基尼系數
它是評判衛生人力資源的公平程度的定量指標。基尼系數根據洛倫茲曲線進一步計算得出,研究表明,基尼系數的值在0到1之間,其中曲線越接近公平線,基尼系數越接近于0,表示資源分配越公平,基尼系數越接近于1則表明不公平性越強。此外一般把基尼系數值0.4作為“警戒點”,當大于0.6時則為高度不公平狀態[3]。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Xi代表代表服務人口(地理面積)累計百分比,Yi代表衛生人力資源累計百分比,n為安徽省統計地市數。
2.2.3 泰爾指數
用來評價省內衛生人力資源分配差異性,泰爾指數越高,說明配置差異越大[4]。它具有可分解性,可把全省差異分為組內差異和組間差異,彌補基尼系數只能分析衛生人力資源總體不公平的不足,進一步分析導致衛生人力資源不公平的原因。Theil指數計算公式為

其中,Pi指各市人口占總人口比重,Yi指各市衛生人力資源量占總衛生人力資源的比重,n為總市數。泰爾指數分解為:
其中,T總為總體差異,T組間為安徽省A組、B組、C組三組地區之間衛生人力資源配置差異;T組內為三組地區內部衛生人力資源配置差異;Pg表示各組人口占安徽省總數比重,Tg表示安徽省各組泰爾指數,Yg表示各組衛生人力資源占安徽省總數比重,k為各組地市數。
組內泰爾、組間泰爾對總泰爾的貢獻率為:組內貢獻率=T組內/T總;組間貢獻率=T組間/T總。
截至2015年底,安徽省常住人口6 093萬人,全省地區GDP為23 831.18億元,人均GDP為38 983元;2019年底,安徽省常住人口達到6 365.9萬人,較2015年增長了4%,全省地區GDP為37 113.98億元,較2015年增長了56%,人均GDP為58 496元,較2015年增長了50%,經濟處于穩步增長狀態。2015年醫療衛生機構數為24 853所,護士數占衛生技術人員數的42%,其醫護比為1:1.11;2019年醫療衛生機構數為26 433所,護士數占衛生技術人員數的45%,其醫護比為1:1.18,醫療衛生水平呈現穩步增長。2015年全省每千人口擁有衛技量4.61人(含執業/助理醫師1.76人、注冊護士1.95人)、醫療衛生機構0.41所,低于全國水平;2019年全省每千人口擁有衛技量5.67人(含執業/助理醫師2.17人,注冊護士2.57人)、醫療衛生機構0.42所,相比之下,較2015年有明顯提升,但是依然略低于全國水平。各地區之間的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懸殊比較大,2015年每千人口衛生人力資源擁有量最多的是黃山市,最少的是亳州市;每平方千米衛生人力資源擁有量最多的是黃山市,最少的是亳州市;醫護比最大的是蚌埠市,最小的是六安市。2019年每千人口衛生人力資源擁有量最多的是合肥市,最少的是宿州市;每平方千米衛生人力資源擁有量最多的合肥市,最少的是宿州市;醫護比最大的是蚌埠市,最小的是六安市,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續)

表1 2015年、2019年各地衛生人力資源配置情況
2.2.1 洛倫茲曲線
2015年和 2019年安徽省衛生人力資源按人口配置的公平程度優于按面積配置。2015年和2019年衛生人力資源按人口配置的洛倫茲曲線離絕對公平線較近,按人口配置公平程度較好,其中注冊護士偏離絕對公平線程度大于衛生技術人員、執業(助理)醫師、衛生醫療機構;2015年和2019年衛生人力資源按面積配置的洛倫茲曲線離絕對公平性較遠,衛生技術人員、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衛生醫療機構中仍是注冊護士偏離絕對公平線程度最大(圖1、圖2、圖3、圖4)。

圖1 2015年衛生人力資源按人口分布洛倫茲曲線

圖2 2015年衛生人力資源按面積分布洛倫茲曲線

圖3 2019年衛生人力資源按人口分布洛倫茲曲線

圖4 2019年衛生人力資源按面積分布洛倫茲曲線
2.2.2 基尼系數
基尼系數結果與洛倫茲曲線顯示結果一致,從表2可以看出安徽省2015年和2019年衛生人力資源按人口配置公平性較好,衛生技術人員、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衛生醫療機構基尼系數都低于0.2,處于絕對公平狀態,且2019年較2015年注冊護士、醫療衛生機構基尼系數有略微下降;安徽省2015年衛生人力資源按地理面積配置基尼系數在0.25~0.31之間;2019年衛生人力資源按地理面積配置基尼系數在0.30~0.34之間,由2015年最佳公平狀態變成2019年相對公平狀態,衛生技術人員、執業(助理)醫師、注冊護士、衛生醫療機構基尼系數均明顯變大。衛生人力資源基尼系數按面積或人口排名均為注冊護士>衛生技術人員>執業(助理)醫師>醫療衛生機構。注冊護士按人口配置、地理面積配置的基尼系數都相對最高。

表2 2015年、2019年安徽省按人口和面積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基尼系數
根據選取的數據,經公式計算得出:2015年和2019年安徽省各類衛生人力資源的總泰爾指數排名最高的為注冊護士,所以配置差異性最大;醫療衛生機構總泰爾指數最小,所以配置最優。根據表3可以看出無論2015年還是2019年不同類別的衛生人力資源泰爾指數組間皆小于組內,2015年各組間貢獻為43%、41%、49%和22%,小于各組內貢獻57%、59%、51%和78%,2019年各組間貢獻為48%、47%、48%、和38%,小于各組內貢獻52%、53%、52%和63%。按地區GDP分組看,資源配置優越性A組大于B組、C組,具體情況見表3。

表3 2015年、2019年安徽省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的泰爾指數
安徽省近幾年人均GDP持續上升,2015-2019年人均GDP呈現倍數增長,全省衛生人力資源每千人口擁有衛生技術人員從2015年的4.61人上升到2019年的5.67人,執業(助理)醫師從2015年的1.76人上升到2019年的2.17人,注冊護士從2015年的1.95人上升到2019年的2.57人,衛生人力資源擁有量穩步上升。雖然如此,三項指標擁有量依然都低于2019年全國平均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7.26人、執業(助理)醫師2.77人、注冊護士3.18人水平,距《安徽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5]中提出的到2020年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和注冊護士達到2.32人、2.90人這一目標有一定的差距。研究顯示安徽省內各市資源配置差距較大,衛生人力資源主要集中在省會城市合肥和經濟發展較快的旅游城市如蕪湖等,而宿州、六安這些發展較為緩慢的城市擁有的衛生人力資源較為匱乏,這種狀況甚至仍在加劇,這表明安徽省需要在不斷提升衛生人力資源總量的同時,關注和提高人均資源占有量。
研究發現,洛倫茲與基尼系數一致顯示安徽省衛生人力資源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數在0.2以下,而按面積配置的基尼系數在0.2~0.4之間,所以安徽省衛生人力資源按人口配置公平性優于按面積配置,與胡偉萍等[2]與楊茂玲等[6]等學者得出的研究結論一致。此外通過2015年、2019年對比得出:按面積配置的衛生人力資源基尼系數在變大,不公平問題逐步加重,表明當前我國衛生人力資源的配置依據是常住人口數量,較少考慮地域因素,導致衛生人力資源主要集中在發展較好的城市,人口不密的僻遠地區醫療資源匱乏。安徽省衛生健康主管部門應該綜合考慮服務人口和地理面積對地市的衛生人力資源進行配置,要更加重視服務范圍區域、地理面積等指標,穩定衛生人才隊伍。
分析兩年的泰爾指數貢獻率發現,不同的衛生人力資源組內貢獻率皆大于50%,而組間貢獻率均小于50%,所以造成全省衛生人力資源配置不公平的原因是組內差異。與楊文蘭[7]的研究結果一致。其中低地區GDP的C組地區內部最為不公平,原因為其經濟發展落后,像六安市人均收入僅為33 304元,而A組的合肥人均收入為115 141元,是前者3.5倍;A級地區經濟發展最好,會吸引更多衛生人力資源,服務人口也在快速增加,衛生資源增加速度滿足不了人們對衛生資源的需求增加速度;B組地區內部差異最小,較于經濟發展最好的A組地區,B組地區經濟中速發展,衛生資源配置水平基本上可以滿足其需求。這表明安徽省醫療部門應該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政策來優化整合區域內資源。切實落實合肥、蚌埠、淮南在醫療區域內的領頭羊角色,政府在制定醫療規劃時,向醫療事業發展薄弱的地市傾斜。黃山、池州、銅陵服務人口比較少,可以適當壓縮和控制醫療資源,阜陽、亳州等占地面積較大,常住人口較多,所以對醫療資源需求量也相應較多,因此應該制定科學的規劃,壯大衛生人才隊伍,提升區域間和區域內的公平性。
研究表明,安徽省衛生人力資源中注冊護士存在的問題最為突出,這說明安徽省注冊護士配置的改善較其他兩者最為迫切。當前安徽省16個市中,10個市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指標未達到省內標準。安徽省醫護比1:1.18距離WHO推薦標準1:2有很大的差距,這表明,安徽省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如提升護士的薪酬,創新獎金制度來吸引更多人從事護理行業;定期安排護理人員進行規范化培訓,提升護理人員素質,重視護士自我提升需求[8]。總之,要下力氣、花時間,培養護理人才,解決安徽省注冊護士人力資源配置不公平問題,提升整體醫療服務水平,早日達到“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中國建設戰略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