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宏蕾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高中生物教學的方式有必要做出一定的改變。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上。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把重點放在學生自主創造和自我思考能力的培養上,教師在課堂上應起到引導的作用,當然,最重要的是教師要通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激發他們對學科的熱情和興趣,調動學生對課程的積極性,使學習更有樂趣,并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高中生物;知識;技能;創新能力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敢于創新和不斷提高素質的人,才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在教育領域,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的創造力,教育學生積極發現和培養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并在創新研究中迅速獲得知識和技能。生物課程的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接觸到自然科學發展的成果,而且還能學習到現代科學研究的方式和思維,促進學生對科學研究的洞察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思維。創新是未來人類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存方式,學生素質的普遍提高和進一步發展,對教師在創新和創新領域培養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為學生創設環境,營造創新氛圍
在一個沒有趣味的教學環境中,學生最終只關注機械記憶和思維,這需要教師創造一個積極、擁有無限樂趣的教育環境,引導學生進入充滿活力的交流空間,讓這一切成為創造性的源泉。教師對生物的獨特性展開講解,加入令學生感興趣的多元性知識,讓學生感到放松,鼓勵每個學生加入問題,與教師和同學互動,學生不僅可以積極思考,而且能夠在教學中感受到更多的樂趣。教師應鼓勵學生突破空間和時間的界限,可以把其他學科的知識和生物學科的知識聯系起來,掌握回答問題的本質,并在第一時間將自己的信息傳遞給學生,營造積極參與的氛圍,展開積極的交流,進行開放式學習。為了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教師需要努力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思考和創新的氛圍。在教學中,應指導學生思考和回答問題,使他們能夠適應自主思維方式。教師可以更好地與學生互動,同時促進學生自由思考,從而創造積極的循環,讓教師更好地理解學生的思想,及時改變枯燥無味的課堂,成為更好的教師。
當教師在講解高一生物課《蛋白質——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這節課時,教師結合“思考討論”欄目四種氨基酸的結構式,引導學生觀察四種氨基酸的結構,總結這些結構的共同特點,尋找“氨基酸”這一名詞與其分子結構的對應關系。然后,教師介紹氨基酸分子模型指出代表氨基、羧基、R基和H的部分。學生結合剛剛的觀察,分小組討論,試著裝出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分子模型。這樣要比教師在課堂上直接告訴學生氨基酸的結構通式特點更易被接受和理解。因而,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做出改變,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自主性。
二、實行小組討論制,增強頭腦風暴能力
合作能力很重要,教師要在課堂上創建小組,推進小組內的交流,在課堂上討論,促進學生學習深化知識點。在生物學習中,小組討論可以作為集思廣益的方式,促進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頭腦風暴的形式還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甚至可以找到融入社會的途徑。
在教學中,小組可以互相討論,計劃實驗,然后由教師檢查和改進。這將使參與者更容易參與討論,從而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和深入思考。通過這種設計和實驗,學生可以有更多的貢獻。教師應鼓勵學生改進他們的實驗,而不是勸阻他們和打擊他們的好學精神。
三、利用微課增強課堂趣味性,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無論是教育目標還是教學方法,都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本質,幫助學生學習,鼓勵學生思考和研究。再就是要巧妙地設置問題,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使學生逐步思考,習慣并積極探索。通過微課的方式,教師可以增加教學知識的強度,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還可以在微課中提問,適當安排家庭作業,提高學生的表現力,或者是開展實踐活動。學生想象力的發展不是短期的,而是需要長期的實踐步驟,所以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而應耐心給學生發展和創新的機會。
教師在教授《細胞結構》這一節課時,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向學生展示這些細胞的結構,充分整合內容,給出一個有利于幫助學生學習的整體框架,還可以讓學生組裝細胞結構,或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細胞,比如繪畫、圖片或視頻,從而提升學生的想象力,為他們的創新發展提供無限的空間。
四、信息技術,培養習慣
傳統、抽象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習變得非常困難。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參與學習,可以培養學生新的創新習慣,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技能。首先,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根據教育內容,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演示,還可以開發高質量的在線課程,并提供給學生;其次,教師可以使用在線課程進行離線交流,從而打破教學的時空限制。
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這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圖片和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示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學生或許會提問:“科學家們是怎么發現植物光合作用的呢?”“誰親眼見過光合作用?”教師可以趁機向學生展示一系列實驗,把一根小蠟燭和一棵綠色植物放在封閉的玻璃中,最后的結果是蠟燭不會熄滅,植物在玻璃罩中進行了光合作用。用這種方式引導學生接收信息,展開思考和交流。
五、實驗探究,提供條件
實驗教學是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課程可以讓學生進行生物學的研究和入門,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創新條件和途徑,提高他們處理問題和質疑的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首先,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實驗的機會和平臺,在完成理論課程后,引導學生完成課程,然后帶領學生到實驗室進行實驗,并督促學生觀察實驗過程,不斷考查記錄結果的過程和結果。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并設計自己的實驗,教師也應該通過不斷反思和實驗,在實驗室項目方面得到改進和改善,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最后,競賽、游戲和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也有助于增強學生創造性和實驗研究的能力。
在《酶的作用與本質》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學生帶進實驗室,準備實驗用具和材料,設計對照試驗,研究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探究酶的特性,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查看結果,并不斷改進優化實驗設計,培養學生創新和實驗的思維。
六、開展課外拓展活動
在高中生物課上,教學僅僅是課程的一部分,課外活動其實也是課程的重要部分,通過課外活動,可以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興趣。在教學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課外活動的方式激勵學生。此外,教師還可以教學生注意課外任務的制定和內容,以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并積極參與生物知識的研究。
教師在講解“生長素”這一高中生物知識部分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觀察學校內各種樹木的生長情況,同時利用一些生長周期短、容易觀察的植物進行變量操作,比如在不同的光線下植物生成的有機根數目、直徑的長短,以探究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狀況的影響。很多內容都涉及到學生的日常認知,教師可以把握這個特點,結合生活開展教育,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抽象的理論知識本身可能會很枯燥,然而,如果能通過常識融入生活,通過實踐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可以幫助他們緩解情緒困惑,增進理解,最終讓他們學到知識,提高他們的實踐技能。
總之,高中生物是一門面向學生的開創性課程,在這門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進而培養他們對這門學科的熱情和興趣,激發學生對課程的積極性。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可以通過巧妙的提問和激發興趣來實現,以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他們對學科的整體理解,帶領學生一步步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
[1]楊春紅.新課改視域下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1,(14).
[2]施志高.淺析新課改視域下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2).
[3]楊明海.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21,(41).
[4]張容娟.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策略[J].新課程研究,2021,(23).
(責任編輯 馮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