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司司長 閆成勝:視聽節目是講好中國故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載體。國家廣電總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實施“視聽中國”播映工程,為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國家形象作出了積極貢獻。2022年將圍繞“北京冬奧”、“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中國這十年”、“全球發展倡議”等五大主題,通過在國際知名影視節展設立“中國聯合展臺”、在海外主流媒體開辦“電視中國劇場”、在海外網絡視聽平臺開辦中國頻道、互辦“視聽傳播周”等多種形式,不斷深化與各國媒體的交流合作,用心書寫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的時代答卷,培育國際傳播新動能。
北京市東城區委書記 孫新軍: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作為新興產業,已經成為東城區文化產業的重要增長極。東城區將堅持“崇文爭先”理念,依托獨特的資源稟賦和發展優勢,積極培育“文化+”新模式、新業態,大力推進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打造國家文化出口貿易的新高地、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和提升中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窗口。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 王杰群:北京市廣電局將大力支持XR虛擬制作產業,推動北京新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舉辦“XR虛擬制作產業論壇”目的在于夯實視聽領域數字化基礎設施,創新數字視聽消費場景,推動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在線在場相結合的數字視聽新體驗。從全國來看,北京市XR虛擬制作產業蓄勢待發、優勢明顯,在疫情給行業發展帶來諸多不便的情況下,中國(北京)星光視頻產業基地XR虛擬制作技術突破時間、地域、場景、資源的局限性,提供了全新視角的視聽體驗。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孔建華:全面推進XR虛擬技術產業鏈發展,以產業數字化賦能高質量發展,以園區轉型發展為切入點,通過視聽產業基地聚合連接各種資源,貫通視聽節目、超高清視頻、沉浸式體驗內容產業鏈和視聽技術產業鏈,推動北京新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信息中心副主任 苗勃:當下,中國視聽領域需要構建新的驅動力量,XR在該領域正當其時。在前端生產制作方面,從拍攝到制播,會涉及云計算、人工智能、XR等技術的運用;在終端呈現方面,不管是大屏、小屏,還是公共屏、移動屏,以及各種VR終端和LED屏、交互屏,XR都有很好的應用場景。
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科技處處長 秦旭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對新視聽公共服務提出兩項重點活動:一是“視聽零距離”,二是視聽小站建設。2021年,北京市廣播電視局聚焦首都廣播電視公共服務優質供給,共同推進新視聽公共服務品牌項目,積極培育視聽領域新業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視聽美好生活及公共文化服務的需要。針對視聽小站建設情況,總體設想是按照統一設立規范、統一服務標準、統一平臺支撐分級負責管理的方式穩妥推進,還要結合社區需求、防控環境要求,開展線上教學直播活動,帶動社區群眾廣泛參與。視聽小站建設對于“視聽零距離”活動是重要的承載平臺。對于視聽博物館頂層設計論證,也要建成像視聽小站的旗艦店一樣,成為視聽技術支撐平臺建設的服務平臺。
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首席專家 王臻:高標準建設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整合全市資源扶持交易所創新發展。探索開展北京國際大數據確權中心建設,開展數據權屬、數據治理、數據資產估值等基礎性工作。北京要創新開展科技大數據交易,對已有數據的科學分析和集成應用,推進科研數據向產業賦能,能夠進一步支撐北京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同時,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國際互聯互通、數字交易國際化,數字產業鏈關聯協同化、數字要素市場一體化,健全數字經濟發展的推動機制,支撐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發展。未來虛擬視聽產業領域有很多是圍繞數字技術延伸,會形成很多數字資產。促進在影視等視聽節目制作過程中的數據流通,可以實現作品價值的進一步升值。比如,通過數字版權交易等為影視作品制作提供更好地支撐。
北京新視聽發展中心(北京音像資料館)主任 孫峰虎:8K藝術館圍繞數字視聽脈絡全景呈現不同歷史的發展情景,展示包括經典視音頻內的拍攝制作核心設備和沉浸式企業場所,隨著視聽和人工智能的新一代融合,智慧廣電在媒體等方面取得完美成效,通過8K藝術館搭建視聽應用場景,體現8K藝術館服務和承載了創新應用新方式。 8K藝術館通過保護性利用恒親王府建設,充分發揮古建筑的歷史價值。在保護王府建筑基礎上,設置8K視聽體驗區、8K超高清作品庫,以及智慧廣電和數字視頻發展脈絡展。
北京市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 畢建宇:倡導建立行業性的博物館,建立些符合當代生活、符合當代社會城市發展景象的博物館,如今視聽博物館也同樣符合這些價值要求。恒親王府的保護要求要對文物作最少的干預,做原狀的保護。對文物的干預要考慮到文物自身的承載力,不能破壞文物的構造。古建筑遺存博物館的核心價值是原狀保護,這就要求在對文物的使用上,需要結合使用狀態和使用方式,充分考慮文物的承載和承受能力。在具體建設方面,通過打造交互式、沉浸式的博物館,讓百姓在不知不覺中感受歷史與新技術的融合魅力。5G+ 8K革新性技術的進步,也將為大眾提供更好地體驗感受。希望能通過打造交互式、沉浸式的博物館,構建“相互感知”、“相互交流”的氛圍、場所。
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聯盟秘書長 李佳臻:希望把中國視聽博物館打造成以體驗科技藝術為核心,在技術內容、生態鏈等方面綜合布局的體驗式博物館。這樣既能集結實體空間和網絡空間相互鏈接,以及跨空間鏈接互動,實現空間融合與“穿越”,又能在后期內容維護上,增加留白比例,更具延展性,便于參展內容的流動與更新,以緊跟新興消費者需求,不斷拓寬視聽邊界。為削弱不同展示區的壁壘效應,布局可從展覽、體驗、活動、商業等方面,讓參觀者“穿越時空”;同時,增加交互、趣味性裝置,提高傳播概率;增加商業聯動新零售和服務業,類似餐吧、水吧、書店、劇本殺等主題消費區,扶持限定版文創,拉動博物館衍生品消費,促進博物館優質內容更替,加強與外界參觀者的交互交流。在滿足顧客定制化消費需求和觀感體驗的同時,還能拉動博物館周邊文創收益,帶動企業市場發展。視聽博物館可以運用更先進的視聽設備,融入元宇宙的數字孿生等技術,為消費者打造沉浸式的虛擬空間,更加深入地感受視聽之美。
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秘書長 張文剛:從國家頂層維度來看,XR已經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重點產業之一,工信部正聯合相關部委制定虛擬現實應用行業發展計劃,將推動超高清視聽產業和XR技術的發展。當前,虛擬制作產業發展態勢向好、前景可期,但需要警惕的是產業發展存在的挑戰,尤其是在終端設施輕便性、高質量內容產出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突破。
星光影視園董事長兼總經理 陳洋:面對新的機遇,星光正積極發揮視聽資源優勢,布局XR虛擬制作產業鏈,以產業數字化賦能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中國北京數字影視制作高地,搭建元宇宙視聽場景虛擬資產生產基地,打造數字內容生產高端人才聚集地,培育數字視聽產業新生態,引領中國數字影視產業新格局。對于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來說,XR制作從成本上會大大減少;從效率上,XR數字更換場景幾分鐘內就能夠完成,尤其是對于錄制時間較短、場景較多的節目是很好的選擇。
圣焰影視聯合創始人、首席創新官 冉旭東:疫情之下,線上虛擬發布會是主流形式,XR虛擬技術可以推動行業升級和降本增效。尤其是在全球大趨勢下,XR技術可以和WEB3.0、元宇宙等有很好地結合。隨著傳播去中介化,傳統的線下業務無法同時滿足和所有用戶溝通,而XR可以帶來更多更具想象力的場景。
梟龍科技副總裁 張威:光柵波導作為AR智能眼鏡終端最為核心的技術,通過技術研發創新,目前已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并且獲得多項知識產權和百余項核心技術專利。積極推進光波導在XR設備中應用,打造新型廣電內容顯示終端與傳播載體,為XR內容提供新一代展示平臺。區別于傳統平面感官方式,XR、AR等技術具有更豐富的交互和體驗感,這種技術的發展決定了未來內容產品的多形式化。隨著XR與數字視聽深度融合,依托新型智能技術的平臺將帶來全新的內容變化。
九轉棱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 郭雪純:虛擬拍攝領域的整合性資源和復合型人才,大多集中在北京等地,希望未來更多傳統美術、藝術人才投身于虛擬制作領域。隨著技術的升級換代,具有美術素養的人才進入該產業的門檻將進一步降低,有利于更好地積累人才、發揮人才的創意優勢。
北京瀾景科技有限公司CTO 李棟:通過自主研發的攝像機追蹤系統、實時圖像渲染系統、多機位切換系統及播控系統,實現優質視聽內容的XR全域制作解決方案。就北京XR產業發展核心優勢及專業技術人才培養方面來看,很多時候,成就感比待遇更具吸引力。希望同行“抱團”吸引人才,合作推動產業升級。只有產業健康發展,虛擬拍攝、虛擬制作才能獲得更多“曝光”,行業也得以向專業人才提供更好的待遇,為他們帶來更大的成就感。
本期微觀點摘自2022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嘉賓演講內容
【編輯:郭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