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將微課這一具有短小
精悍特點的新型教育資源融入課程教學中,是必要的改革與創新。利用手機APP等教學信息平臺輔助教學,充分利用學生喜歡碎片化、個性化學習資源的特點,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活躍課堂,提升學生學習反饋效率。具體從提升微課制作質量和吸引力、完善線上課程團隊建設和信息化平臺建設等方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提出相關措施。
關鍵詞? 教學信息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思維
導圖;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2)06-0006-04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Micro Lec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under Background of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AI Lin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it is nece-
ssary to integrate micro lecture, a new type of education re-source with short and concise characteristics,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It is necessary to use the teaching information plat-
form such as mobile app to assist teaching, activate the class-room,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s learning feedback, fully utilize the fragmented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and carry out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The specific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the reform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attraction of micro
lecture production,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curri-
culum tea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platform.
Key words? teaching informat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icro lecture; mind map; blended tea-ching
0? 前言
隨著網絡時代的迅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不符合當今大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特點,難以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為了更好地利用學生的課余學習時間,采用基于信息化教學手段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彌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傳統教學過程中的不足。
1?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現狀
目前高校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個學期或第二個學期會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該門公共必修課旨在通過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和心理素質訓練,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提高其心理素質,增強其心理調適能力,較好地解決和預防其心理問題。
1.1? 課程設置不合理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作為通識類課程,課時安排較少,且集中在一個學期,這對開展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忽略了心理育人的全程育人性,所以更加需要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資源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據調查,多數高校仍舊采取大班授課的方式,人數多,效果更加大打折扣。
1.2? 授課形式不夠完善
大班教學依舊采取的是講授型的傳統授課模式,這樣的上課方式讓本就抽象的心理學知識更加枯燥、乏味和不易理解。少部分高校能夠以行政班為單位授課,采取體驗式教學模式,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本科階段的大學生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理論知識,而僅僅通過體驗式教學是無法讓他們系統深入地掌握相關的心理學知識的。
1.3? 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由于學生學習習慣和接受能力的差異,傳統的授課模式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在課堂上一刀切的學習模式無法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習慣,也無法切實有效地檢測和評價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效。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更能提升教學效率,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同時能做到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出于自尊心的維護等原因,不少學生不愿意在課堂上展露自己真實的一面,而信息化教學模式更便于學生提出自己的學習和心理困惑,便于教師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以及心理健康服務。
2? 微課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B112CC55-18E6-44A4-B536-5D859A531B97
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就是要轉變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拓展學習渠道,建設信息化學習環境,依托信息化教學平臺讓優質的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微課具有短小精悍的特點,適合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學習,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微課可以將一個知識點或心理現象講通講透,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微課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1? 微課的定義與內涵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被教育工作者廣泛運用,不同的學者對其下了不同的定義。如著名學者胡鐵生對微課的定義為:以短小精悍的教學視頻為核心闡釋某一知識點,與相應的教學支持資源如練習評測、教學反思核心和關鍵、學生反饋等共同構成的一種半結構化、主題突出的資源單元和應用生態環境。總的來說,學者都肯定微課是為了解決某一難點或重點問題所采取的一種視頻方式,通常時間為5~10分鐘,內容精選,針對性、邏輯性強,直觀形象,語言通俗易懂;可以讓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也可以重復觀看,直到弄懂所學內容,符合他們的學習習慣和特點;適用于講解傳統講授型授課不易講透的知識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某一枯燥的知識點。
微課的類型也豐富多樣,其中從內容上分為知識型微課、技能型微課和案例型微課:知識型微課主要是講解某一知識點,適合理論性比較強的教學內容,遵循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邏輯架構;技能型微課適合操作性比較強的授課內容,以直觀系統地呈現錯誤操作及其分析和正確操作步驟為主要特點;案例型微課,顧名思義,以案例分析為主要內容,通常將講解案例作為導入,再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進行分析。
微課從呈現形式上分為講授型微課、拍攝類微課、動畫類微課和手繪型微課。其中前兩種類型的微課制作相對簡單,但適用性不夠強;后兩種類型的微課制作相對耗時較長,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但是更加符合現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也更加符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微課的制作需要和特點。另外,動畫型和手繪型的心理微課也更加形象生動,吸引力強,更便于理解。
微課支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用于課前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設置課程前置測試題,了解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有無了解以及了解的程度;可以用于課中導入視頻等,配合教師講解,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可以用于課后復習和布置作業的教學資源,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這樣的上課模式更有利于學生發展主動學習的學習習慣,學習效率也比被動填鴨式的傳統式學習要高得多。
2.2? 微課應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2.1? 教學對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近年來隨著抖音等短視頻的推廣和普及,短視頻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一種方式,而青年學生更是成為短視頻觀看者的主力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應該適應時代的發展進行改革,才能更好地滿足大學生的真實需求。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很多教師對于如何開展線上教學感到十分困惑和苦惱,究其原因,是沒有為線上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使得利用微課開展教學成為一種趨勢。微課可以讓一名教師擁有更多的學生,提高教師的知名度,打造教學名師。
線上教學以微課作為主要資源,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也拓展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的教學形式,讓教學形式更加豐富,有利于讓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更好地認識自我,根據需要進行接納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心理建設,發現自主學習的樂趣,以期做到全過程全方位沉浸式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
2.2.2? 教學內容的適配性? 微課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也可以形成系列性微課。教師既可以為了解決某一類心理問題或解釋某一種心理現象制作心理健康教育微課,也可以為了塑造大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制作系列微課,因為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看似獨立,其實相互之間也有密不可分的聯系。一個人只有全面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才可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走出失敗的陰影。戰勝挫折首先需要平衡自己的情緒,所以,自我認知、情緒調控、挫折認知等心理健康教育各個板塊的內容是相互關聯的。微課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內容是比較合適的。
2.2.3? 教學目標的適配性? 近年來,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影響較大,將積極心理學融入課程教學中儼然成為一種趨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每一種積極心理品質都可以做成微課的形式,所以微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具有適配性。
2.2.4? 教學應用的適配性? 微課雖然是為了更好地講解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是解決某一個問題,但微課的應用則是一種生態系統。線上教學資源不僅包括微課視頻,還應包括與微課對應相關的教案、測試題、拓展閱讀、練習與任務等課前、課中和課后立體化資源。
3? 應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的具體措施
3.1? 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動態思
維導圖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才能更好地發揮這門課的作用,因為教學應該是為學生服務的。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會遇到不同的心理問題,除了有的嚴重的心理問題需要積極需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多數日常心理問題需要自我心理調節。這時學生不僅需要同輩、教師的心理支持,也需要學習像思維導圖一樣脈絡清晰的系列心理微課構成的線上自學資源。通過這樣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學習主動性,提升學生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同時能更好地加強學校心理咨詢教師的心理咨詢效果。學生通過觀看與自己心理問題相關的微課和其對應的教學資源,能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問題和教師或學校心理咨詢師給的心理調適建議。
心理健康微課不僅是短和小,短小是內容的選擇應該符合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特點,也是信息化教學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精和悍,能讓學生愛看,看了后能記住,記住后能產生相應的效用,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問題的根源和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與途徑。筆者以自己制作的《認識挫折》系列微課為例,首先,認知方式決定了人們的挫折商,所以要先學會理性認知(ABC理論),識別不合理的信念,知道決定人們的情緒和行為的是觀念,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知道挫折也能磨礪意志,增加智慧和才能,才能夠理解和做到正確歸因,習得樂觀的歸因風格,樂觀會使人更加堅毅,樂觀和堅毅的品質使得人們在正確感知自己正在使用的心理防御機制的基礎上,更加合理地運用心理防御機制來進行心理調適。因此,筆者依次制作《理性看待挫折》《挫折歸因理論》和《挫折心理調適》三個循序漸進的系列微課,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型微課將抽象枯燥的心理學知識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通俗易懂,便于學生理解與掌握,學生評價較高。B112CC55-18E6-44A4-B536-5D859A531B97
將心理健康微課做成動態的心理健康知識思維導圖,有利于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有選擇地根據這個動態的思維導圖去構建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識體系,制訂學習計劃,滿足特殊時期心理問題解決方案的制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不同的心理健康知識進階知識體系,讓學生能夠系統地學習心理學知識,同時能夠根據自己的心理學知識水平對已有心理健康知識進行查漏補缺,決定選擇初級、中級或高級心理健康知識學習,這樣也有利于學生形成朋輩心理互助團隊,開展心理團輔活動等。
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心理調適的技能,通過心理微課構成的動態思維導圖,讓心理學知識與技能相融通,避免學生只是通過課堂掌握心理健康知識理論,而無法將其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具有圖文并茂、指導性強和一對一教學服務特點的心理微課,讓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具有可操作性,形成體系后的心理微課思維導圖又讓學生心理知識的搜索、查詢和習得具有一定的便捷性。
3.2? 教學目標的實現可視化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與技能,獲得積極健康的心態,遇到挫折和心理困惑能夠積極思考,主動采取措施去解決問題。學生心理技能的掌握僅僅通過教師的講解是無法實現的,必須通過一定的實踐過程去主動習得。學生可以通過心理情景劇的拍攝、心理團輔活動的參與和分享拍攝等方式參與教師的心理微課制作,教師也可以通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根據所學的心理健康知識去拍攝或制作一些案例型心理微課。案例可以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改編,也可以是發生在自己親人或身邊同學、好友身上的故事案例,或者是通過網絡或書籍等其他方式了解到的案例。通過制作案例型心理微課,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心理健康知識,同時微課制作的過程也是心理知識運用的過程,學生可以更好地深入鉆研相關的心理學知識,為自己或身邊人的心理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教師通過對學生制作的心理微課程的評價,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大學生的創造性,以及動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為他們未來從事的職業提供助力。例如:師范專業的學生可以通過制作教師幫助心理問題學生的心理情景劇微課視頻,操練自己的心理輔導能力,以便將來能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的需求。通過學生制作的心理情景劇視頻、心理團輔視頻、案例型微課視頻,教師可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也就能更好地將教學目標的實現可視化。
3.3? 構建信息化平臺,組建多元化心理微課教學團隊
通過各種手機端APP、網絡端慕課平臺等信息化平臺,組建校內校外專家授課,師生共建,專業教師與技術教師、心理咨詢教師與輔導員相配合等多元化的心理微課教學團隊,給學生多方位、不同層次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通過網絡平臺搭建的信息化教學平臺,讓不同學校的學生可以通過在線的方式聽到不同學校教師的心理健康課程,不同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也可以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化平臺互通有無,共享教育資源,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最大化。技術性教師的加入彌補了心理學專業教師技術上的不足,可以提升微課的吸引力,更好地為教學服務。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等平臺可以更好地推送心理健康知識,學生對于這些平臺的偏好也使得心理微課的使用率和教學效率更高。各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之間通過互聯網和各種信息化平臺的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作網絡,更好地實現全方位、全程、立體化心理育人;也可以通過信息化平臺的搭建,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更多以心理咨詢和心理知識的傳播與宣傳為主,線下更多是團體輔導活動的開展,教師現場實現將體驗式教學模式與微課應用相結合等授課形式。
教師也可以將學生當作一位社會人,從其人際關系入手,利用信息化平臺搭建家校合作平臺,在家長不方便到校協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下,通過互聯網平臺,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學生,給學生提供情感支持,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原生家庭給其帶來的不利影響,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完善自我,與原生家庭和解。家長也能通過信息化平臺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學習,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助力,幫助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實現更具現實性。學校可以通過家長了解學生的成長經歷,更好地規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制作更有學生群體特點和偏好的微課,這樣的微課才能更加受到大學生的歡迎。
4? 結語
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的應用正是適應了時代的發展,其是時代的產物,也是大學生在新時代學習的需要。微課的應用可以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掌握心理調控技能,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通過不同人員之間的相互配合,可以制作出更加精良的微課,通過各種網絡平臺的傳播,能夠更好地實現心理育人。■
參考文獻
[1] 陳俊鋒.微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風,2020(12):63.
[2] 余成武.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的應用及策略探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6):101-104,116.
[3] 梁寶桐,鄒增麗,吳素景.微課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應用研究:以廣西中醫藥大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25):237-238.
[4] 余涵.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文獻綜述[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27(10):116-119.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科技師范學院校級課題“教學信息化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GKSYJGB08) 。
作者:艾琳,廣西科技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專職輔導員,講師,研究方向為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545006)。B112CC55-18E6-44A4-B536-5D859A531B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