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青穗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廣州市信息技術教科書第二冊第一單元第8課的內容,是學生學習了表格的創建之后的一節課。教材以制作“羊城新八景”活動為主線貫穿整節課,把“行和列的插入與刪除”、“表格行高和列寬的調整”和“單元格的合并與拆分”等知識點融入其中,最后以制作“睡眠統計表”作為綜合練習,讓學生學以致用。本節課內容既是對上節課內容的拓展與提高,也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廣州市番禺區石碁鎮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他們已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與技能,有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解決問題的學習習慣。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了創建表格并在表格內輸入相應內容,對制作表格的積極性較高,樂于嘗試,渴望掌握計算機制作表格的更多技巧。但學生在創建表格過程中,容易出現表格與實際需求不符合的情況,如多行少列、行高列寬不協調等,迫切希望掌握“行和列的插入與刪除”“表格行高和列寬的調整”“單元格的合并與拆分”等知識。
三、教學目標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插入、刪除行和列的方法。
教學難點:合并、拆分表格單元格的方法。
五、教學策略
本節課以“做中學”為指導思想,在教法上主要采用范例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設置了“引入課題——任務驅動,學習新知——拓展練習,學以致用——交流展示,總結提升”四個環節來開展教學。
本課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制作“羊城新八景”為任務主線,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通過自學課本或微課,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完成任務,進而掌握學科知識,達成學習目標。
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教師通過組織小組比賽擂臺,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與互相幫助,也在小組之間形成良性競爭。教師將問題分解為三個小任務,每個任務之間環環相扣,真實再現了表格編輯的邏輯,教師的巡堂點撥和分段小結,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及時鞏固提升。
六、教學媒體
1.多媒體電腦室
2.教學廣播軟件
3.課件、學生練習素材及微課
七、教學過程
九、板書設計
多樣小表格——表格的編輯
責任編輯? 陳紅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