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岳奎 劉經偉 郝佳婧 劉先春 佟玲 夏永林 趙光輝 卓高生 陳琳 李傳兵
編者按: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就如何講好思政課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薄啊笏颊n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边@為思政課教師如何上好思政課,使思政課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為了從理論上闡釋思政課如何更好地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在教育部社科司的支持下,我刊邀請部分專家學者深入剖析思政課的本質,以筆談形式予以刊發,以饗讀者。
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三個著力點
王 剛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強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接續的過程,要針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并“鼓勵各地高校積極開展與中小學思政課共建,共同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為更好地貫徹習近平這一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統籌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這一“主要工程”,需要重點把握好三個著力點。
一是要一體化推進課程目標錨定,找準發力點。壹引其綱,萬目皆張。思政課的課程目標是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標,錨定總體及各學段課程目標是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基礎性和前提性工作。習近平指出:“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7.而要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就必須遵照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根據大中小學不同學段學生的心智特征有針對性地制定課程目標。一方面,要把握好“同”與“異”的關系。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在大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政課,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EB/OL].(2019-08-14)[2022-06-10].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強調小學階段重在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階段重在打牢學生的思想基礎,高中階段重在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大學階段重在增強學生的使命擔當。根據《意見》精神,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制定了《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特別強調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現在大中小學各學段的課程目標、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中,實現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有機銜接和貫通。因此,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課程目標的設定,既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遵循和教學主線,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大中小學各學段,同時又要針對各學段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確定具體課程目標,既要確保在育人過程中各學段課程目標各有側重、螺旋上升,又要避免不同學段的課程目標重復或銜接不到位。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整體目標”與“學段目標”的關系。從縱向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實現了思政課從中小學向大學的縱向延伸,完善了大中小學思政課的整體布局;從橫向看,大中小學每一學段的思政課,絕不僅僅局限于各學段的思政課,同時也需要其他所有課程的積極參與,從而形成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共同育人的協同效應。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就是要打破各個學段課程目標間的邊界和壁壘,統籌規劃使各個學段的思政課課程目標構成相互關聯、相互協調的有機整體,各個學段的思政課課程目標應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目標,實現“學段目標”與“整體目標”的統一。
王剛等:思政課的本質(筆談)
《文化軟實力》2022年第2期
二是要一體化推進教師隊伍建設,緊盯關鍵點。習近平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0.思政課教師是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關鍵力量,大中小學思政課的一體化建設既要注重統一性,又要注重差異性。一方面,要注重統一性。習近平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把思政課的道理講深、講透、講活了,就“理直氣壯”了。思政課教師肩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需要思政課教師既精通思政課理論、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實現“經師”與“人師”的統一。在思政課教育教學中,思政課教師要自覺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既要規定動作到位,又要在此基礎上靈活運用,引導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另一方面,要尊重差異性?!耙惑w化”并不是指沒有差異,而是指差異之間的和諧共生。實際上,思政課是一門融合多學科知識的特殊課程。要講好思政課,教師必須有豐富的知識視野、國際視野和歷史視野。當然,不同學段的思政課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規律上存在差異,這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為嚴格和更高的要求。因此,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要尊重不同學段教師個人的知識背景、思維特質,要鼓勵和調動廣大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肯定和體現思政課教師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主導性作用,建設好知識、技能更為多元化的教師隊伍。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三是要一體化推進組織機制運行,尋求協同點。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系統工程。在探索推動思政課建設發展的前行路上,大學與中小學要協同發力,推進思政課的課程目標、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材體系以及教師隊伍的一體化建設,形成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長效機制。一方面,高校要主動發揮輻射功能,積極配合各地教育主管部門組建大中小學思政課“手拉手備課中心”或“一體化建設聯盟”等組織機構,打造大中小學一體化思政課建設平臺和協同運行機制。中心或聯盟在建設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和重點中小學在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開設選擇性必修課、推動實踐教學以及教師隊伍培訓與交流等方面的關鍵性作用,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要促進大中小學思政課優質資源的共建共享,積極打造并推廣一批大中小學思政課“名師工作室”“教學培訓示范點”“示范金課”等項目,由點帶面形成強大的輻射效能,進而打破不同學段間的教學與科研壁壘,形成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共同體;要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為重要契機,對目前有待完善的思政課考核評價機制體制進行改革,各地高校應主動聯合中小學,研討制定適應地方發展、利于優化的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評價考核體系,積極拓展思政課考核的視域范圍,由原先單純重視結果評價逐漸轉向重視過程評價、效果評價,更加科學合理地運用評價指標體系,激發廣大思政課教師的積極性,不斷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規范化、常態化、科學化。另一方面,中小學要立足各學段學生特點,增進教學互動。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小學生階段則是“播種育苗期”??梢哉f,中小學思政課在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中具有獨特地位,應立足不同學段、圍繞不同的定位,講出不同的意境和層次,與不同學段學生學習特點相結合,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呈現螺旋式上升的態勢,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實現從情感啟蒙到素質養成,再到使命擔當的量變引發質變的過程。同時,中小學思政課還要積極主動地與高校思政課開展合作,將中小學思政課堂作為思政課教師教學研究和大學生實習鍛煉的實踐基地,開展高質量教學研究和專項課題研究。大中小學教師要積極參加研修培訓、兼職、輪崗、科研等多種形式的結對共建活動,開展教學研討、課程研究、教學實踐,形成一體化思政教師建設新模式。
此外,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還要注重大中小學思政課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教材體系等一體化建設。總之,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個從小學到大學長期積累、連續成長的過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要循序漸進、接力推進、螺旋上升,各學段建設主體要各負其責、形成合力,開創運行高效、推進有序的新時代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新局面。
(本文作者系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岳 奎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習近平指出:“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斗,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p>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2).這一重要論述對當代青年社會屬性、本質屬性和價值屬性作出了全新闡釋,是新時代青年成長成才的精神力量、行動指南。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對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邁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更加吃勁的關鍵時期。當代青年生逢偉大時代、肩負強國使命,唯有始終保持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斗,在聚焦時代大主題中善用“大思政課”鑄魂育人,才能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不負人民,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廣闊天地中綻放絢麗之花。
青春理想以擔當匯聚能量。習近平指出:“火熱的青春,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p>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2-05-11(2).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撐,支撐了一代代共產黨人為人民、為國家、為民族前赴后繼的奮斗,成為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巨大動力,成為黨百年歷程中最可寶貴的紅色基因。當代青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是否值得信賴,能否堪當大任,不僅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境遇,而且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命運??v觀當代青年,他們價值觀積極向上,能夠自主找到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正確打開方式,他們不僅對自己的個人成長和未來生活有著獨特的規劃設計,還能夠保持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對社會思潮的敏感、對重大問題的關切。不可否認,受復雜因素影響,社會價值取向日益多元,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不良社會風氣依然存在,傳播在現實生活中的戲謔文化四處可見,有的青年心理脆弱,矯揉造作,無病呻吟:“藍瘦”“香菇”“扎心”;有的青年順從環境,妥協困難,懼難偷懶:“佛系”“躺平”“擺爛”;等等,不一而足。當前,我國正處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正處在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躍進點,還有不少“攻堅戰”要打、“硬骨頭”要啃、“婁山關”要闖、“臘子口”要過,當代青年與社會一道承受著來自方方面面的挑戰與考驗,不可避免地存在信仰彷徨、學業壓力、情感困惑、交往煩惱等問題,他們在夢想的征程中難免會有困惑的階段,在成長的道路上難免會有迷茫的時期,在出彩的求索中難免會有糾結的片刻,但他們并沒有因為困難而停滯、因為陣痛而后退、因為壓力而逃離,而是始終堅守初心,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這就是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他們豪邁自信地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大道上,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時刻抱持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自覺地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把個人夢想與民族復興緊密相連,用正能量感召著朋輩在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的時代洪流中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青春活力以激情澎湃春潮。習近平指出:“展望未來,我國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這是‘長江后浪推前浪的歷史規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強的青春責任。”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2).當代青年是一群特殊而又重要的群體,他們大多為“00后”,而且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是成長在新世紀的新一代,他們接觸信息多,學習熱情高,接受能力強,個性鮮明、頭腦敏捷、思維活躍;他們正值花樣年華,正當青春無限,正將釋放活力,渴望被關注、被接納、被認可;他們是一支“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2).的青春力量。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共青團員和少先隊員代表們集體致獻詞。面向天安門城樓,他們對黨許下了青春的誓言。一句“強國有我,請黨放心”響徹天安門廣場,字字鏗鏘有力,動人心弦,充分展示出青年該有的樣子。今年的冬奧會上,我們看到,“雪場凌空”的谷愛凌,“一鳴驚人”的蘇翊鳴,“龍騰虎躍”的李文龍……青春的熱情與賽場的冰雪相逢,蓬勃的青春力量用努力書寫出青春最美的樣子,用汗水激蕩出時代最澎湃的浪花。誠然,點贊青年的活力之余,也不乏有一些奇談怪論混淆視聽,有的人把當代青年“個性鮮明”曲解為“個性異化”,“崇尚自由”等同于“自由散漫”,并認為他們因循守舊、滿足現狀,不思進取、坐享其成,這些標簽化的認知,雖然片面地掩蓋了他們豐富的時代面貌,但不能遮掩其激情滿懷、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我們可以看到,捍衛主權的正義面前響徹著他們振聾發聵的吶喊,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鐫刻著他們義無反顧的身影,永不停息的創新創業迸發著他們充沛強勁的活力,激情似火的社會實踐深嵌著他們砥礪前行的腳步,崇尚真理的學業生涯厚積著他們好學深思的堅守,魚龍混雜的網絡世界回蕩著他們旗幟鮮明的強音,他們激情澎湃、擔當作為、干事創業、引領潮流,一張張朝氣蓬勃的臉龐上,時刻洋溢著令人欣慰的精氣神,永遠充斥著敢于擔當的正能量。這就是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困難面前不屈服,挫折面前不回頭,委屈面前不抱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用積極的行動詮釋活力的內涵,用獨特的創造激蕩澎湃的春潮。
青春奮斗以創新創造未來。習近平指出:“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有責任有擔當,青春才會閃光。青年是常為新的,最具創新熱情,最具創新動力?!?/p>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2-05-11(2).青春是奮斗者最靚麗的節點,風華正茂的青年人思想活躍、精力充沛,思想更多元、視野更寬廣,也更加開放自信。他們開拓進取、奮發有為,建功立業的舞臺空前廣闊,夢想成真的前景無限光明。每一位青年都可以把握屬于自己的時代際遇和機緣,都可以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成就人生。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奮斗的青春最美麗。站在過去與未來的夢想交匯點上,當代青年深知“天上不會掉餡餅,努力奮斗才能夢想成真”,他們充分捕捉一切合宜時機,以精進的態度求學問、以不倦的精神探新知、以務實的態度謀實踐,既抬頭看路又埋頭奮斗,既仰望星空又深入思考,既胸懷美好又務實重干,始終用積極的、正面的態度去面對人生、感染他人、服務社會。馬克思認為,世界上沒有孑然獨立的純粹個體,一個人只有融入社會生活的大潮中,融入時代發展的主流中,才能為自我價值的最大實現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實踐證明,不同時代有不同的主題和矛盾,不同的主題和矛盾需要不同的奮斗方式去解決。時代的場景在切換,青年的責任不改變。直觀當下,當代青年尋求進步的愿望更加迫切,積極奉獻的態度更加強烈,創新創業的熱情更加豪邁,從“加工場”到“創工場”,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從“大眾創業”到“萬眾創新”,他們積極融入創新創業創優,搶抓“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寶貴機遇,以永不懈怠的追求、只爭朝夕的精神、不斷超越的氣魄,在創新創業的大潮中引領時代潮流,實現自身價值,成就人生夢想。
青春之課以思政鑄魂育人。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接續的過程,要針對青少年成長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p>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p>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兩會現場觀察)[N].人民日報,2021-03-07(1).這是習近平對上好思政課的殷切囑托。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要善用“大思政課”,立足世界大變局,著眼歷史大視野,聚焦時代大主題,把理論供給與個人需求、知識傳授與情感共鳴、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聚焦青年學生所思、所想、所盼、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滴灌”,講道理講情理、講現實講事實,把內容講深、講透、講活,字字講到最“渴”處、句句暖到心坎上,以此來解答思想疑惑、拉直心中問號、祛除心頭迷霧,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的效果,引導青年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真正為青年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同時,要把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起來,讓思政課教學深入工廠車間、社區軍營、田間地頭、弄堂小院,教育青年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最生動、最火熱的地方認識國情、豐富閱歷、磨煉意志、增長才干,引導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奮力在青春的賽道上奔跑,爭取跑出當代青年的最好成績。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本文作者系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分中心常務副主任,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的三重維度
劉經偉,郝佳婧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明確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習近平的這番論述首次對思政課的本質作出了揭示,引發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對思政課任務、性質以及功能的思考,也為進一步深化思政課的規律性認識、推動新時代思政課的開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本質反映的是事物的根本性質,揭示的是事物內在的、穩定的、基礎的、必然的聯系。習近平明確而清晰地揭示了思政課的本質,即“講道理”。要理解“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我們可以從其功能維度、內容維度與實踐維度出發。
一、“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的功能維度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是由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功能決定的。第一,思政課要通過“講道理”使學生學會科學理論知識。通過在思政課上為學生“講道理”,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形塑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學習科學理論知識,促進學生的理論成長。而學生在理論上的成長,是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的重要步驟。通過思政課的“講道理”,能夠讓學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達到掌握科學理論知識的重要目的。第二,思政課要通過“講道理”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論。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開展思政課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讓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與方法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思政課上的“講道理”,能夠讓學生用科學的方法論去認識、思考和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掌握科學的方法論,切實提升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思政課要通過“講道理”使學生增進對社會主義的認同。通過思政課的“講道理”,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思政課的“講道理”可以增進學生對社會主義的內心認同,讓學生對祖國有深情、對人民有熱愛,發自內心地認同馬克思主義、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覺自動地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貢獻智慧與青春。第四,思政課要通過“講道理”使學生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踐行力。在思政課中為學生“講道理”,歸根結底是要讓學生將馬克思主義外化于行,促進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鮮活的實踐中踐行馬克思主義,引導學生踴躍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闊實踐中來。通過思政課的“講道理”,可以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掌握科學的方法論、增進對社會主義的認同,還能夠讓學生在鮮活的實踐中掌握立足社會、服務社會的本領和技能,在遠大理想的指引下將理論轉化為具體行動,為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力量。
二、“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的內容維度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的內容維度回答的是“思政課的本質是講什么道理”的問題?!爸v道理”是思政課的本質,這個“道理”就是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一方面,在思政課中講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就要講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基本邏輯以及基本特征等問題。要將馬克思主義講得邏輯清晰又細致入微,講得不離其宗又富于時代感。要讓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看待、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出發點與落腳點,了解馬克思主義對自然規律、社會規律以及人類思維發展規律的揭示,了解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上所采用的方法,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這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了解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理論特征,把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講得深入、講得透徹、講得生動。另一方面,在思政課中講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就要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人所作出的理論創新,也是思政課要講的重要內容,主要包含毛澤東思想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要在思政課上向學生講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條件、形成過程、核心觀點、主要內容以及歷史地位,讓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偉力在中國的顯現,明晰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發展,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體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背后所蘊含的戰略智慧,引導學生厚植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與文化自信。
三、“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的實踐維度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的實踐維度對“如何講好思政課的道理”這一問題作出了回答。在開展思政課的具體實踐中,我們要不斷探索把思政課的道理講好的科學策略。首先,要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固本培元。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思政課的重要教學內容。思政課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研學力度,提升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并在思政課的課堂教學中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適時、適當地為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講解。應根據不同學段、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科學指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切實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強基固本、固根守魂。其次,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新時代,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敏銳的戰略眼光和強烈的創新思維作出了重要的理論創新,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而有力地回答了新的時代之問。要利用好思政課,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誕生條件、內容體系以及歷史地位,講好其背后蘊含的戰略眼光與戰略思維。要對學生進行理論灌輸、情感培育、價值引領、文化浸潤、實踐養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學生頭腦、浸潤學生心靈、增進學生認同、指導學生實踐,切實講好思政課的道理,真正鑄魂育人、立德樹人。最后,要在思政課中有意識地為學生答疑釋惑。學生在思政課的學習當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問題和困惑。要想把思政課的道理講好,就要用好思政課、上好思政課,正確解答學生的問題與疑惑,為學生撥開思想迷霧。要善于發現和捕捉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已經產生的或者可能遇到的問題,抓住多數學生存在或潛在的共性問題、關注部分學生存在或潛在的個性問題,在思政課中巧妙地為學生答疑釋惑,在為學生答疑解惑的過程中把思政課的道理講明白、講透徹,真正把思政課的道理講好,切實為思政課的開展提質增效。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本文作者劉經偉系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負責人,東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郝佳婧系東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思政課要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
劉先春,佟 玲
講道理是思政課教學的必備環節,是思政課的本質呈現。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p>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講深、講透、講活道理是指思政課教學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育人目標,教學各主體各環節系統聯動、互融共促以促使思政課內蘊的道理呈現出理想的教學效果。具體而言:明清思政課道理的內在意涵是講深、講透、講活的本質要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蘊真理、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內在機理、“四個自信”的時代意涵是思政課道理的重要內容;厘清“深”“透”“活”的時代內涵是講深、講透、講活的前提基礎:“深”關涉思政課質性,“透”關照思政課空間,“活”指向思政課效能,“深”“透”“活”內含由外向內、循序漸進的本質規定,指引著思政課教學從立德樹人出發沿著層層深入的實踐理路向前推進;析清講深、講透、講活的實踐理路是思政課發揮立德樹人作用的必然要求。循著“深—透—活”的遞進深化理路,新時代,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道理要以立德樹人凝氣聚力、以深化規律優化調節、以教師隊伍建設夯實根基、以多元資源助力實踐轉換、以偉大實踐賦能增效,助益培育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一、思政課要講深、講透、講活什么道理
從語法結構上看,講深、講透、講活都是“道理”的修飾語,因此,把握思政課要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的實質內涵,首先需了解思政課“道理”的基本意涵。習近平指出:“辦好思政課,就是要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7.這一論斷,既標定了思政課道理的關涉維度,又為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提供了思想引擎和致思理路。思政課作為培育開路先鋒和事業闖將的關鍵課程,其“道理”關涉多重維度,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馬克思主義是思政課道理的本質規定。馬克思主義是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武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和發展性決定了其在思政課道理中的根本地位,“要堅持不懈傳播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這是思政課講道理的本質性呈現與必然性展開。恩格斯指出:“哲學所應當認識的真理,在黑格爾看來,不再是一堆現成的、一經發現就只要熟讀死記的教條了;現在,真理是在認識過程本身中,在科學的長期的歷史發展中,而科學從認識的較低階段向越來越高的階段上升,但是永遠不能通過所謂絕對真理的發現而達到這樣一點,在這一點上它再也不能前進一步,除了袖手一旁驚愕地望著這個已經獲得的絕對真理,就再也無事可做了。”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2-223.在思政課教學中,馬克思主義是根本真理,但沒有窮盡真理,而是為了認識真理、開辟道路。因此,思政課講道理既要講好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關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的規律、關于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等基本原理,也要用好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好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推動馬克思主義助力思政課教學道理實現范圍不斷擴張、深度日益深化、進程與時代同頻共振。
第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蘊真理是思政課道理的中心內容。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作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道理的根本指導思想,又是思政課道理本身的核心內容,其內蘊的人民至上的真理價值彰顯著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真理訴求,引導著廣大青年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而砥礪奮斗。進而言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含的“十個明確”的層級結構標定了思政課道理的展開向度,是思政課講道理的核心路標;其對時代特征的準確把握和我國發展歷史方位的精準判斷,為思政課講道理明晰了新時代坐標;其內蘊的“十四個堅持”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是思政課講好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道理的理論信標;其彰顯的深厚文化底蘊和扎實理論根基化育著廣大青年的理論視界與精神世界,是牽引當代青年在道德自省、文化自信、精神自潔、行動自覺中走向成熟,進而成為鍛造青年學生“不負韶華、不負時代、不負人民”奮斗精神的航標。
第三,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內在機理是思政課道理的關鍵內容。思政課是“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8.的,這一課程屬性要求思政課教學必須步步深入講清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百年歷史,層層遞進講好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與人民美好生活之間的內在關聯,有理有據地講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關鍵問題,條理清晰地講說“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和“中國沒有辜負社會主義”的雙向奔赴,為廣大青年系好同心同向的精神紐帶,引導廣大青年做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社會主義的積極傳播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踐行者。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第四,“四個自信”的時代意涵是思政課道理的重中之重。“四個自信”是思政課凝魂聚氣、鼓舞斗志的時代道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7.,鑄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新時代,思政課講道理內在要求廣大教師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發展新成果構筑學生道路自信的精神自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國家治理、黨的治理領域中所彰顯的科學性充盈學生理論自信的精神氣韻,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所爆發出的強大生命力和優越性充實學生制度自信的精神底氣,以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在百年涅槃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鍛造學生文化自信的精神風骨。
二、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的時代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思政課要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他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政課教學要堅持問題意識,“有時候不一定講得那么高大全,從一個問題切入,把一個問題講深,最后觸類旁通,可以帶動很多關聯問題,有可能是一通百通,提綱挈領”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13.;談及教學內容時,他指出:“思政課教師只有自己信仰堅定,對所講內容高度認同,做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典范,才能講得有底氣,講深講透,才能有效引導學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10.,在此基礎上,思政課建設要進一步“向改革創新要活力”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12.;他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政課“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他在視察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時指出,要“鼓勵更多學校使用新教材,讓老師們把教材講好、講活、深入人心”
習近平視察澳門政府綜合服務中心和英才學校[N].光明日報,2019-12-20(1).;他在看望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要求,“上思政課不能拿著文件宣讀,沒有生命、干巴巴的”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兩會現場觀察)[N].人民日報,2021-03-07(1).;他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明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p>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習近平關于思政課講道理的這些重要論述,為理解講深、講透、講活的豐富內涵標定了方向。
首先,“深”與思政課質性相關聯。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所謂講深思政課,就是抓住思政課的根本,貫徹道理立場政治性、貫通道理根基民族性、貫穿道理內容系統性,推進思政課講道理的多維縱深。就道理立場政治性而言,“政治引導是思政課的基本功能?!?/p>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12.作為一種政治引導性,思政課講深道理內在要求思政課課堂教學所呈現的理論、觀點、論斷政治正確,立場堅定,要求教師保持政治清醒,能夠直面各種錯誤政治觀點和政治思潮,旗幟鮮明地對其進行剖析和批判。就道理根基民族性而言,思政課講深道理不僅意味著道理的數量多、內容廣,更意味著國家性的一以貫之和民族性的一脈相承,意味著民族精神的凝聚擢升、發揚光大。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性格特質和意志本色的歷史凝聚,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精神源泉。講深思政課道理,既要用盤古開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傳統樸素的民族故事溝通心靈,也要用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精神豐碑啟智潤心,更要用偉大抗疫精神、北京奧運精神等時代意志激揚斗志,引導中國青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踔厲奮發、勇毅前進。就道理內容的系統性而言,“思政課上學生會提一些尖銳敏感的問題,往往涉及深層次理論和實踐問題,把這些問題講清楚講透徹并不容易。”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9.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把握道理內容的系統性,既要回歸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找尋理論原點,又要深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找尋理論支點;既要廣泛涉獵其他哲學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以找尋論證據點,也要深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富礦探尋現實熱點,“要堅持問題導向,學生關注的、有疑惑的問題其實也就幾大類,要把這些問題掰開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實和道理一條條講清楚?!?/p>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13.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其次,“透”與思政課空間相關聯。如果“深”是縱向的講道理,找到思政課最核心的內在本質,那么“透”就是對思政課道理表達得詳盡而全面,就是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思政課教育對象的復雜性和教育過程的持續性決定了思政課道理點多、線長、面廣,思政課道理的知識點集合、歷史線聚合、現實面匯合共筑起講“透”思政課的廣闊立體空間。從“點”的角度出發,“思政課教學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涉及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涉及世界史、國際共運史,涉及世情、國情、黨情、民情”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9.等多個知識點,這就要求思政課講道理的關照點要多層次,要以知識點的充盈講透道理;從“線”的角度而言,5000多年中華文明歷史線、500多年世界社會主義歷史線、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歷史線、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史線、中華人民共和國70多年發展歷史線、改革開放40多年實踐歷史線縱橫交錯,構建起思政課廣闊的歷史空間,這一歷史空間中接續涌現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成就等豐盈的歷史資源,為講透道理提供了豐厚的歷史支撐;從“面”的角度看,“當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提出了大量亟待解決的新問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思政課迫切需要全方位關照“兩個大局”的時代方位,借時代大勢講透思政課道理。概言之,講“透”思政課就是要“點線面結合”,“通過生動、深入、具體的縱橫比較,把一些道理講明白、講清楚?!?/p>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11.
最后,“活”與思政課效能相關聯。從思政課講道理的效能鏈條來看,“深”是思政課講好道理的前置環節,為講深、講活道理奠定基礎;“透”是思政課講好道理的中間環節,是“深”的遞進發展和運動演化,為“活”充實力量;“活”是講好思政課道理的“終端環節”,是“深”和“透”的目的和歸宿,意味著講道理的效能質量躍遷。新時代,講活思政課道理包含三個面向:一是講的內容要活。在內容安排上要做到理論的政治性和學理性相貫通、觀點的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合、知識的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二是講的方法要活?!耙诮虒W過程中進行多樣化探索,通過多種方式實現教學目標”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13.,既要堅持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結合,在必要的灌輸基礎上引導學生發現道理、分析道理、思考道理;也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耦合,在講道理時能一邊做到“理直氣壯”,一邊做到“潤物無聲”;三是教學安排要活,善用“大思政課”。習近平指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現實結合起來?!?/p>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兩會現場觀察)[N].人民日報,2021-03-07(1).“大思政課”是涵育青年志氣、充盈青年骨氣、強健青年底氣的關鍵場域,要善用“大思政課”是思政課講活道理的必然要求。講活思政課道理,關鍵要用好的協同育人格局,使“講道理”實踐在良好的家風教育中“生根發芽”,在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的學校教育中“茁壯成長”,在社會各領域的環境熏陶中“煥發生機”。
三、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道理的實踐理路
思政課講道理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新時代,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道理要以立德樹人凝氣聚力、以深化規律優化調節、以教師隊伍建設夯實根基、以多元資源助力實踐轉換、以偉大實踐賦能增效,為培育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提供助力。
第一,以立德樹人凝氣聚力。目標是講道理的意義凝聚,關涉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的追求向度、統一尺度、踐行力度。習近平指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立德樹人目標在整個思政課講道理實踐中具有統攝作用,是價值共識性及實踐同向性的有機統一。就“為誰培養人”而言,思政課系統內每個學段的思政課在這一問題上都具有一致的契合點,“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8.始終是各學段思政課的價值追求;就“培養什么人”而言,“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8.是思政課教學的價值取向,培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的“開路先鋒”和“事業闖將”是這一價值取向的具象體現;就“怎樣培養人”而言,以培植學生的精神家園為教學起點,將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階段性成長和螺旋式上升作為教學重點,將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作為教學關鍵點,以點的精細化關照帶動教學目標的持續性牽引,是新時代思政課培養人的價值路向。
第二,以深化規律優化調節。規律是思政課講道理過程中所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是教師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道理的依據和遵循。習近平指出:“當然,摸著石頭過河也是有規則的,要按照已經認識到的規律來辦,在實踐中再加深對規律的認識,而不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p>
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43.就思政課的課程屬性而言,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道理必須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進行準確把握,在三大規律起錨定航基礎上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就課程的教學指向而言,講深思政課必須把握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規律,遵循“小學啟蒙—中學塑造—大學引導”的螺旋式上升的深化理路講深、講透、講好思政課道理,充分考量學生對思政課道理的理解程度、深化效度和內化深度。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第三,以教師隊伍建設夯實根基。習近平指出:“建設世界一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有世界一流的大師。”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既要上承習近平提出的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六要”要求,又要下接各學段思政課教學的現實要求,通過理想信念教育、教育情懷熏陶、創新思維培育、知識視野拓深、教師自我規約等方式構筑思政課教師隊伍素質的協同高度;也要依托培育補充思政課教師數量、激活和調配思政課教師存量等方式打造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標準梯度;更要力求利用縱向跨學段制度化備課機制和橫向跨學科常態化研修機制營造各學段教師間的共振頻度,打造一支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的思政課教師隊伍。
第四,以多元資源助力實踐轉換。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紅色資源。習近平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绷暯皆谥泄仓醒胝尉值谌淮渭w學習時強調 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N].人民日報,2021-06-27(1).“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努力創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績[N].人民日報,2021-06-27(1).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政治本色體現的重要載體,是思政課寶貴的精神財富,記錄著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鮮活歷史,匯聚著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征程中一脈相承的紅色血脈,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人不甘沉淪、不畏強敵、自強不息、矢志不渝的紅色基因。新時代,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必須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講全講深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深學細悟偉大建黨精神,用紅色舊址、紅色故事、紅色文獻、紅色文藝鼓舞斗志,用心用情用力用好紅色資源。另一方面,要用好數字化、信息化資源。習近平在人民大學考察紅色資源、古籍文獻時指出:“人民大學館藏紅色文獻,鑒證了我們黨創辦正規高等教育的艱辛歷程,是十分寶貴的紅色記憶,要精心保護好,逐步推進數字化,讓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得到啟迪?!?/p>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現代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不僅使傳統思政課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制約性不斷減弱,同時還賦予思政教育信息以空前的便捷性、流動性和共享性。新時代,講活思政課需要借助“云思政課堂”“虛擬課堂”“智能媒體平臺”“學術資源庫”等具有時代屬性的數字化、信息化手段,為思政課信息傳播、材料收集、資源整合、成果共享等提供便利。
第五,以偉大實踐賦能增效?!磅r活的思政課素材,正是億萬中國人已經書寫和正在書寫的時代篇章?!?/p>
“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兩會現場觀察)[N].人民日報,2021-03-07(1).在新時代的偉大篇章中,有中國人齊心協力、共克時艱的“抗疫”章節,黨中央的統攬全局和果斷決策、廣大醫務人員的逆行出征、眾多“90后”“00 后”的挺身而出等動人圖景,是助力思政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傳承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鮮活素材,是講活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生動例證;有盡銳出戰、攻堅克難的“脫貧攻堅”章節,廣大扶貧干部的堅守執著、全黨全社會的扶危救困等動人場景,是助力思政課引導廣大青年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強大力量;有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保家衛國”篇章,防汛救援一線廣大消防官兵的晝夜奮戰、喀喇昆侖山上衛國戍邊英雄以赤膽忠誠誓死捍衛祖國領土等感人情景,是引導青年長志氣、強骨氣、蓄底氣的強勁引擎。新時代,講深、講透、講活思政課應深挖、常挖偉大實踐中的育人資源,引導“廣大青年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把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貫穿學業全過程、融匯在事業追求中”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
(本文作者劉先春系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佟玲系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用心”是思政課教師講好課程的前提
夏永林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否在立德樹人中發揮應有作用,關鍵看重視不重視、適應不適應、做得好不好?!?/p>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其實,重視不重視是態度,適應不適應是能力,做得好不好是成效。“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這里面的最重要的核心詞就是“用心”:“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這是由思政課的課程屬性、貫徹立德樹人要求、育人育心的難度特別是講好“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的高要求決定的。“教師用心教”既是對思政課和思政課教師的特殊要求,也是對所有教師的要求。只是作為思政課教師,更要從職業道德的視角,時刻反思自己在教學中是否“真的用心教”“把心用在哪里”的問題。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一、“老師要用心教”對新時代思政課教師而言是更高的要求
(一)“老師要用心教”是對教師基本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
教師做的是“教書育人”的工作,既要傳授知識和技能,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價值引導。教學是教師的本職工作,在教學中是否能夠做到“用心教”,是其是否能夠做到“愛崗敬業、認真備課、因材施教”的基礎,本質上是能否體現出做教師的“責任”。那么,教師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呢?
一是對黨和國家負責。對黨和國家負責,就是要落實立德樹人要求、擔負起教書育人的根本責任。教師這個職業不僅僅是光榮、神圣的,更是責任重大的。因為,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就是習近平所倡導的學生成長的“四個引路人”。如果換位思考一下:哪一位家長、哪一位學生愿意碰到不負責任的教師?從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看,教育所肩負的責任重大,這也就提高了對教師的要求。因此,教師工作不能僅僅作為一個謀生的職業、更應當被看作是一種“事業”,需要我們更加用心。
二是對學生成長負責。學生寒窗苦讀十余年,經歷激烈的競爭后進入大學,對未來的學業、未來的職業、未來的理想等,都會有許多想法和期盼。從學生個人的成長需求來看,在成為對國家、對民族有用之人之前,首先要成為對自己、對家庭負責的人。一個不能對自己、對家庭負責的人,怎么能夠期盼他對黨和國家、對民族負責?課程教學要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融合起來,既要教會學生未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能”,也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觀和基本的做人原則、規則。這就需要包括思政課、專業課教師在內的全體教師用心對待教學、對待學生。
三是對學生家長負責。對家長負責其實也是對社會負責。追求更好的教育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追求的具體體現。我們所強調的對家長負責是從家長對孩子成長經歷中的巨大付出、家庭教育對學生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的角度來思考的。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僅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基礎,更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因為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擔負著“眾多人”的期盼。近年來,一些學生因為各種原因而未能完成正常的學業,這不僅是黨和國家的損失,更是對家庭、家長的巨大打擊。抓好學校教育、提高教師責任,是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應有之義。
四是對教師群體負責。對教師群體負責,就是要對教師的榮譽負責。教師做的是育人的工作,俗話說“未正人先正己”!近年來,黨和國家對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一名教師,其肩負著這個群體的共性要求和基本特征。正是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教育的期盼尤其是近兩年曝光的師德失范行為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決定了每一位教師的所作所為肩負著教師群體的榮譽,每一位教師都要對自己負責、對整個教師群體負責,避免“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的行為發生。
(二)“老師要用心教”對思政課教師而言是態度與能力的統一
思政課不是僅僅向學生講授理論與知識、講授一般的大道理,而是以理論、知識、道理為載體,影響學生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理想信念,以及在其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與成熟的過程中,施加必要的引導與矯正,即育人育心,所以這項工作極具挑戰性和難度。前文所講的“心”,是強調要“用心”,這里的“心”既是一種“態度”,同時也是一種“能力”。
第一,從態度的視角看,有一句俗語叫作“功夫不負有心人”。做任何事情就是要有一個態度,在思政課教學中,“有心”教好課程,就會激發教師用心思考、用心探索、用心實踐、用心育人,不會刻意去追求“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狀態。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就成功。在我們欣賞、贊嘆、羨慕別人所講的思政課的時候,殊不知我們看到的所有光鮮亮麗的背后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巨量”的付出。有些人在經驗總結時會輕描淡寫地說到“我只是把別人用來喝咖啡、聚會逛街等的時間節省了罷了”,殊不知這看似不經意的描述,恰恰說明了那些得到榮譽和獲得成功的人做出了太多的“拒絕”“舍棄”。
第二,從能力的視角看,有心則是一種注重經驗與能力的積累。沒有這種積累,縱然是有講好思政課之心,也會“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樣無法做好分內的工作。講好思政課對思政課教師而言,不是有了學位、有了相應的知識就可以講好,它更注重的是教學經驗和人生經驗的積累。作為比教學對象——學生年長幾歲、十幾歲、幾十歲的思政課教師,有時候經歷比知識、比情感、比說教更能夠打動學生。思政課教師要做講好思政課的“有心人”“明白人”,而不是做“無心之人”“糊涂之人”;絕不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甚至因為評職稱無望而選擇“躺平”?!盁o心”則無想法,也就沒有了動力。因此,“用心”先得“有心”。
二、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做到“用心”講思政課首先要“有心”
習近平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0.要真正講好思政課唯有用心。那么,要做到“用心”首先得要“有心”,具體體現在:
第一,真心。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講好思政課的關鍵在教師,不僅在教師的理論功底和基本素養,更重要的是取決于教師對待思政課的態度。思政課教師是否真的能夠做到認同、信服、信仰自己所講的理論和內容需要一個過程;但是有一些機會主義者將思政課教師看作一種普通的職業,其在思想上未必能夠轉變。“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政治要強”等,就是對思政課教師的基本要求?!皯B度決定一切”,思政課教師要真心信服自己所講的理論、真心熱愛教書育人的事業、真心對待每一位所教的學生,這就是“用心”的最基本的體現。部分教師不能做到真心教,根本原因在于考核的指揮棒問題。一是破“五唯”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有效解決,一些教師在教學上做虛功,種公家田,使虛勁;二是一些思政課教師對自身承擔的育人責任認識不明、對所講的內容自己都不相信,如何能夠引導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如何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進學生頭腦的問題?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第二,仁心。我們所講的“仁心”即指“仁愛之心”,那種同情、愛護和幫助他人之心。習近平在與北京師范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提出了“四有好老師”的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實學識”“要有仁愛之心”
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09(2).,這其中就要求教師要有仁愛之心。作為思政課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和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要履行教師的職責、嚴格要求學生,但絕不是面對學生總是以一種“冷冰冰的面孔和干巴巴的說教”待之。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這里的“關照學生”不是放水,而是一種濃濃的愛意,至少應該能夠做到換位思考而不是整天的“抱怨、指責”。有些教師整天抱怨學生、天天板著面孔對待學生,試想這樣的教師的思政課學生會喜歡嗎?教師要愛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學生,以情動人、以情育人、以情化人。
第三,傾心。傾心而為,主要是看教師在教學中的積極性、主動性。要想把思政課講好、講得讓學生接受進而認同,僅僅靠“短平快”的突擊、靠某種壓力或者利益誘導是不行的,最多只能達到所做工作的基本界限但無法做到極致。如果沒有長期的、持續不斷的在思政課上的投入、研究和堅持,要想提升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理論性、親和力和實效性,哪怕是短暫的課堂效果都是不可能的。黨和國家出臺這么多的政策,其目的就在于激勵和要求思政課教師能夠在思政育人方面多投入一些、多思考一些,和學生多接觸一些,而不應當是占著思政課教師的名卻不做思政育人的事,也絕不是僅僅滿足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甚至是誤課?!耙环指乓环质斋@”“功夫不負有心人”,做不到傾心教學、傾心教研,要想在思政課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改變的話就比較難。
第四,專心。“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弊鋈魏问虑槎夹枰龅綄P闹轮?、心無旁騖,而不是三心二意。要想講好思政課,即使是全身心投入都不一定做得好,再加上各種各樣誘惑,很難真正做到“用心”教學。所謂“專心”,絕不是要求思政課教師眼睛只盯一件事,但是要有“不做則已、做則做好”的專注精神,要在內容、教法上多思考、多研究,而不是得過且過。因此,在思政課教學中要做到專心,就是要做到堅持不懈、埋頭苦干,從思政課教材研讀到教學設計、教案撰寫等方面,多投入精力進行研究和方法的創新,久久為功。
第五,精心。一堂好的思政課,對于教師而言絕不僅僅是靠好的口才就能實現的。從一些思政課講課競賽獲獎教師的經驗來看,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除了下苦功夫、勤學苦練之外,他們都是那種有思想、有內涵、有情懷之人。要講好思政課是不容易的,因為這個課程要求高。要想講好思政課,一是“要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二是要求“老師要用心教、學生用心悟”,最終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前者是方法要求,后者是態度要求。具體而言,從課程屬性看,要做到“政治引導、學理闡釋和價值塑造”的統一;從認知規律看,要做到“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的有機統一;從邏輯思維看,要做到“歷史思維、理論思維和實踐思維”的統一。要做到上述的統一,則需要思政課教師準確分析學生的思想實際,做到靶向精準,精心備課、精心施教。
第六,潛心。講好思政課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要講好思政課有“五難”:一是講準確規范難;二是把道理講透難;三是做到以情動人難;四是真正讓人信服難;五是綜合講好難?,F在一些青年思政課教師,或有大展宏圖、施展抱負之心,但有時因初涉講壇,學生面對自己的投入卻沒有“投桃報李”而頗有些挫敗感。其實這都很正常,就像做學問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耐心一樣,思政課教師的教學經歷、人生體驗、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都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潛下心來、放下身段、調整心態打好基礎。在今天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各種各樣的功利性行為的誘惑、各式各樣的“短平快”的誘導,使教師能夠真正做到潛心鉆研教學、潛心研究學生、潛心研究規律往往是比較難的,是需要一定的耐力的。
第七,留心。常言道“處處留心皆學問”。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使思政課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表達方式和手段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部分教師在教學上的“惰性”。在教學技術不發達的過去,教師課程的準備過程比較扎實:一是對新教師“試講、磨課、觀摩、助教”等工作做得比較扎實;二是對難得找到的教材、教輔資料進行仔細的查詢比對研究;三是手寫教案并自制大量的教具如手繪地圖、自拍資料片、文章摘要、報紙剪輯、摘抄卡片等。而今教學技術進步了,教師可以用于影響課堂效果的手段與方法也增多了。但是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不利影響:不用手寫教案,對細節的把握度就欠缺了;一些教師在網上到處尋找PPT而不是自己親手制作,從而使教學失去了神秘感,也就無意留心身邊的人、事、物了。
第八,修心。思政課要做到“育人育心”,其根本的評價標準在于學生的獲得感。思政課要達到使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與信念,自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和增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性的效果,即“思想引領、啟智潤心”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歸根結底是要看有沒有一支“政治強、情懷深、視野廣、思維新、自律嚴、人格正”的教師隊伍。我們絕不能滿足于思政課教師隊伍數量上的增加或“達標”,更要看中的是教師隊伍的結構與質量的優化。在今天大量非馬學科背景的教師日益增多的環境下,如何培養一批有馬克思主義信仰、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與方法論、在大是大非面前信念堅定、立場穩定、熟練運用“八個相統一”、有豐富的文史哲基本素養積累的思政課教師隊伍更加重要和有必要。要實現“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我們思政課教師就要為“真信”而修身養性。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三、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用心”講思政課的關鍵在于“用”
思政課教師有了上述之“心”,接下來就在于是否“用”和如何“用”了。用心講好思政課重心應當是在“用”字上下功夫,是否“用心”涉及的是態度,如何“用心”則更多的是一種能力與水平。有些教師論能力和水平要講好思政課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關鍵是不積極、不投入、不重視,這往往是有意而為之,屬于是否符合做一名思政課教師的問題,在此就不再論述了。下面主要圍繞如何做到“用心”講思政課的問題談幾點感受:
一是對育人要盡責任之心。一個人也好、一名教師也好,是否成熟、是否盡職盡責,關鍵的一條就是是否具有責任心;能夠擔起多大的責任,這是衡量其成熟程度的一項重要標志。習近平強調:“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必須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p>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8-329.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地位重要;而在立德樹人的過程中,思政課教師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程是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師起關鍵作用,這種作用體現在“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沒有“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心、沒有教書育人的事業心,上述作用是無法發揮出來的。作為思政課教師不僅承擔著育人之責,更肩負著守好意識形態陣地、旗幟鮮明地反對各種錯誤思潮的責任,要用心講好思政課。
二是對講臺要樹敬畏之心。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是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育人之人對教學的基本態度,不僅僅是個人的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事關他所能夠影響的所有學生的成長與成才。作為教師在面對教學與科研雙向選擇的時候,首先應當是力爭站穩講臺,這是為師之本。作為一名教師如果站不穩講臺、講的課程學生不喜歡不愛聽,那就不是合格的老師。同時,應當把“課比天大”作為自己的“信條”。回想一下,如果真的做到“課比天大”,怎么還會出現“誤課”“隨意調課”“不認真上課”等現象?作為思政課教師,對講臺、對教學的敬畏之心,應當是對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的敬畏、是對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責任的敬畏。尤其是思政課要面對不斷變化的形勢、環境和內容,這就要求每一位老師要不斷地備課,常學常新,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這給老師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和挑戰。因此,這種敬畏體現在教學中就是要盡力做到下盡苦功夫,用心上好每一堂課。
三是對學生要有關愛之心。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師素養中的首要因素。教師只有發自內心地對孩子們充滿了愛,才會善意對待孩子、才會去信任孩子、才會去保持和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才會在教學活動中促進孩子們全面和諧發展,培養真正的人,而不是把孩子當成學習知識的機器和玩偶。因此,“要善意待人,就是說對待學生猶如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p>
參見:В.А.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修訂版[M].杜殿坤,編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上述思想是針對所有的教師而言,對于思政課教師而言,對學生的關愛,既不是無原則的“放水”,也不是把“為了學生好”掛在嘴邊。這種關愛既要體現教育者引導學生成長的職責,也要求教育者能夠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尋找學生成長中“思想認知方面的痛點”、能夠設身處地為學生考慮、傾聽學生的困惑和需求;更應當有助于學生的成長,而不是一味地用所謂的制度、文件簡單粗暴地約束學生。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只有做到關愛學生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學生,思政課才能夠找到打動學生的切口。
四是對教學要有鉆研之心。講好思政課不容易,因為思政課不僅涉及的學科面寬、綜合性較強,而且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較強,既要有政治高度、也要有理論深度,還要有思想銳度,所以要講準確、講透徹、講活躍、講信服,這對老師的理論素養、綜合素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沒有哪一位思政課教師,隨隨便便就能夠把課程講好。錢偉長先生也說過“你不上課,就不是老師;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師!”前者應當是必要條件,后者是充分條件,兩者不可偏廢。如果不研究思政課教學,包括對學生的研究、對教材的研究、對教法的研究、對話語的研究、對轉化的研究等,想要講好課程幾乎是不可能的。講好思政課不能靠單向灌輸,必須善于引導、注重交流溝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所以,要做到“講深、講透、講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要求思政課教師必須“用心用力用情”去研究思政課、去講好思政課。
五是對事業要有追求之心。講好思政課既要有積極主動的態度,更要有勇于創新的能力,內在驅動成效要遠遠大于外在的激勵與壓力帶來的推動力。這種內在動力主要源自想努力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的好老師的動力和激情。有了這種力爭成為好老師的動力,就會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努力成為一名有思想、有思考的人。這種思想性不是簡單地指講課的深度和難度,而在于通過講授者的短短展示,就能夠將講授者內在所蘊含的“能量”傳遞出來,甚至是“噴薄而出”,這就是一種氣場,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同時要在教學中善于把握學生的“痛點”,真正撩撥到學生的內心需要;在教學中努力增強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和獲得感,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而不僅僅琢磨如何通過講課技巧提升課程的理論深度。一個沒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學經歷、常人想不到的精力投入、精致的教學設計、吸引人的授課技巧等的老師,要想真正講好思政是不可能的,也就無所謂“用心”了。
(本文作者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教授)
用理論講道理 培育時代新人
趙光輝,卓高生
2022年4月25日上午,習近平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在觀摩思政課智慧教室現場教學時他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這與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政課“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13.的理念是一以貫之的,但是更直接地點出了思政課講道理的本質所在。也就是說思政課要通過講道理的方式,通過理論闡釋政治的大道理,講好馬克思主義的故事、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社會主義的故事。這不僅是對思政課教師的時代要求,更是新時代思政課改革、發展的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思政課教師作為辦好思政課的關鍵,首先要明確講什么道理這一核心要點。思政課教師講的道理不是回答和解決各種具體問題的“小智慧”和“小道理”,而是關乎人類生存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智慧”和“大道理”。就是要講“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的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大道理,就是要講“回答中國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的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大道理。講深、講透、講活這些大道理,才能讓學生真正明白“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從而把學生培養成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把學生培養成聽黨話跟黨走、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一、講深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大道理
習近平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p>
習近平.以史為鏡、以史明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J].求是,2021(12):4.
“我們要加強對歷史的學習,特別是對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共產黨黨史的學習,歷史是一面鏡子,從歷史中得到啟迪、得到定力?!绷暯?以史為鏡、以史明志、知史愛黨、知史愛國[J].求是,2021(12):7.
要求我們要樹立歷史思維和大歷史觀。因此,思政課教師首先要在大歷史觀中闡釋清楚中國共產黨“能”之現實性。當中國的農民階級、地主階級改革派、資產階級維新派和資產階級革命派都沒有改變鴉片戰爭之后中國“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三重歷史困境,沒有實現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便為解決這三重困境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和不屈不撓的探索,成功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即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成功建立和鞏固了社會主義制度,成功開創、發展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新時代,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思政課教師要在邏輯中闡釋清楚中國共產黨“能”之必然性。中國共產黨實現了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提出的有“原則高度”的實踐;講清楚了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性實踐的“原則高度”,也就在邏輯上闡釋清楚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這種有“原則高度”的實踐,是中國共產黨植根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現實基礎上,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從而開出新的歷史階段的實踐,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堅守無產階級運動原則從而保證中國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實踐,是中國共產黨不斷提出人民的幸福生活奮斗目標并逐步轉變為現實的實踐,是中國共產黨探尋革命、建設和改革規律而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的實踐。這種有“原則高度”的實踐,說明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代表歷史發展的方向,為什么能夠回應時代問題,證明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本質的特征。
在大歷史觀中闡釋清楚中國共產黨“能”之現實性,在邏輯中闡釋清楚中國共產黨“能”之必然性,即在邏輯與歷史的統一中講深為什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即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二、講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大道理
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p>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21.因此,思政課教師首先要闡釋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理論邏輯。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曾就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提出了“四個版”的生動比喻,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是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簡單延續的產物,不是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母版、教條主義的產物,不是照抄照搬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產物,也不是機械學習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產物。而是超越資本邏輯主宰的新型奴役制度、代表人類社會發展方向、符合人類歷史躍遷規律的嶄新制度形態,是植根于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基石上的人類理想制度的當代表達,是建立在“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植根中國大地”之上的符合當代中國“水土”“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
思政課教師還要闡釋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實踐邏輯。馬克思指出:“凡是有某種關系存在的地方,這種關系都是為我而存在的;動物不對什么東西發生‘關系,而且根本沒有‘關系;對于動物來說,它對他物的關系不是作為關系存在的?!?/p>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超越“物的依賴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并向人的“自由個性”過渡的社會關系總和的社會形態,以維護人民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利益為旨歸,以實現人民的“現實幸?!睘槟康?。40余年來,我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世所罕見的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跡,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農業國一躍成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實現了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不僅解決了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而且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不僅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引擎,而且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尤其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不僅維護了全體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還實現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充分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在理論邏輯中闡釋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的可能性,在實踐邏輯中闡釋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的現實性,即在理論與實踐、可能與現實的統一中講清為什么“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三、講透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大道理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14):10.因此,思政課教師首先要講透馬克思主義是什么。通過細致的理論講授,讓學生理解馬克思恩格斯所闡發的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讓學生把握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讓學生明了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現實進路之所在。最終,學生在唯物史觀的高度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理解社會形態的更替,進而理解馬克思“兩個必然”的結論,在“批判資本主義舊世界”即理解資本主義經濟運動的規律、把握資本主義的實質中“發現社會主義新世界”,明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現實邏輯。從而培養起學生的共產主義信仰、社會主義信念,因為這不僅是人類的美好愿望,更是歷史之必然、規律之規定。
習近平指出:“中國共產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p>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1(14):10.因此,思政課教師不僅要通過闡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而闡發其為什么“行”,還要闡釋清楚馬克思主義為什么在中國“行”。“理論在一個國家的實現程度,總是取決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作為普遍真理的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滿足中國的需要,是因為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產生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理論把握,是對不同時期的不同時代課題的理論回應。因此,在當代中國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因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二十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總之,“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推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p>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思政課教師就是要用徹底的理論講深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講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講透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大道理,用理論鑄學生之魂、培學生之根,用理論講道理,用道理啟學生之智、潤學生之心,最終把學生培養成堅定“四個自信”、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中的開路先鋒、事業闖將。
(本文作者趙光輝系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卓高生系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思政課“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的理論意涵、邏輯關系與推進路徑
陳 琳,李傳兵
2022年4月25日,習近平在考察調研中國人民大學時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1).由此表明,思政課教學不應局限于知識性灌輸,而應更注重在講清道理的同時引導學生尋真、向善、向上,使學生在美好的思政課教學體驗中塑造思想品德,強化價值引領,規范道德行為。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著主導性作用,學生發揮著主體性作用,思政課“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為實現思政課“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提供了方向指引,對進一步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增強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一、思政課“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的理論意涵
“教什么”“如何教”和“誰來教”是思政課教學應著力解決的三個問題。
參見:熊曉琳,任瑞姣.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用好課堂教學主渠道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8(6):68-71.“老師要用心教”正是對思政課“如何教”的指引。雖然教師“教”好思政課是關鍵,但是僅僅關注“教”而忽視“學”并不能真正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習近平所強調的思政課“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指引我們關注思政課“教”與“學”的重要兩極,用生動的“教”引領有效的“學”。
(一)通過深厚學識“用心教”,在精準滴灌中“用心悟”
思政課“老師要用心教”首先應表征為思政課教師將自己長年積累的馬克思主義學科理論知識存儲在自己的記憶系統中,隨時準備在教學開始之前就能圍繞某一教學主題熟練調用自己的記憶系統,將存儲于其中的教學資源進行創新加工設計,最終有效地實施思政課教學活動。這里的思政課教學資源大致分為四類:思想政治理論課統編教材,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術界最新理論研究成果,黨中央最新出臺的重要文件、黨和國家領導人重要講話精神。思政課“用心教”要求教師充分挖掘這些思政課教學資源,經過咀嚼、消化、提煉、歸納等程序最終呈現在教學過程中。誠然,思政課課堂教學時間僅幾十分鐘,教師要想將這么多教學資源在短短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向學生闡釋清楚是非常困難的,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不能僅停留在將所講內容倒背如流層面,還要在課后刻苦鉆研。因此,思政課教師“用心教”所需要的深厚學識還表現在研究教學資源的深度上。思政課教師只有經過深入研讀這些教學資源,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樣態,從整體上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才能更好地通過旁征博引指導學生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領學生準確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等。除此之外,思政課教師通過深厚學識“用心教”還應以“學”為導向。因為注重“精準滴灌”是新時代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新方向,思政課教師應細致觀察和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與接受特點,將“以生為本”作為思政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認真揣摩每一位學生的學情、興趣、性格等,針對每一位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個性化教學,回應每一位學生在成長發展中遇到的現實問題,注重基于學生學習策略指引的“因材施教”,如此才能使學生在“精準滴灌”的過程中“用心悟”,并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二)通過教學創新“用心教”,在樂學善學中“用心悟”
思政課教學主要目標是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然而,在思政課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會認為,既然是學習,那就是一種勞動,自然是一種痛苦的事,并且,部分思政課學習大多是在宣講黨的政策、文件,傳達黨和國家領導人講話精神,感覺有些枯燥,似乎沒有快樂可言,自然也無法提升“抬頭率”和“點頭率”。特別是在傳統思政課教學中,部分教師僅注重“教”,雖然看起來很“用心”,實際上是對“用心”的誤讀,因為這些教師“眼中沒有學生”,沒有關注學生是否在“悟”。加之傳統思政課教學注重以講座為主導,以考試為導向,這就導致部分教師拘泥于知識傳授,學生專注于記住知識,因此造成學生死記硬背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甚至陷入思維僵化的境地。有些學生思政課卷面考試分數很高,但缺乏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入理解,個人的思想政治素質也沒有因為分數高而得到提升,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部分思政課教學目標并沒有落實好。值得關注的是,學生如何學好思政課、是否學好了思政課,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是否愿意“用心悟”,是否有效地“用心悟”。針對學生消極被動的學習狀態,思政課教師要通過教學創新促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方式及教學過程生動起來,助力教師“用心教”真正落地。此時,學生可能會感受到思政課學習中的“幸福感”與“獲得感”:既感到思政課學習有壓力、有挑戰度,又在承受壓力、接受挑戰后有收獲。當然,在此期間,學生如何做到樂于接受挑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能否將思政課學習內容轉化為自己的內在學習需求,真正感受到思政課學習有意思、思政課學習挑戰有意義、思政課學習對自己人生發展很重要。這就從擴大學生內部學習動機的基礎上促進了學習的發生,使學生自然實現“我要學”的轉變。古代先哲蘇格拉底也認為:“老師教的不是‘學科,而是‘學習方法,學生從而學到該學科的知識?!?/p>
鐘鳴.旁觀者[M].??冢汉D铣霭嫔?,1998:120.從這個角度而言,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管如何創新都應契合學生的學習方法,或者說,教師的“教”應是促進“學”的,這樣才能真正助力學生“用心悟”。為了做到這一點,思政課教師應更加注重給學生搭建知識的“框架”,有效地為學生“留白”,讓學生有“用心悟”的空間,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在思政課學習中游刃有余、樂學善學。
(三)通過真實情感“用心教”,在情感交流中“用心悟”
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戰場思政課而言,“情”的因素貫穿思政課教學全過程,是推進大學生深度融入思政課教學場域的重要動力。思政課教師的“情懷”不僅包含“家國情懷”“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還包含對學生的情感。部分思政課教師之所以在結束課程或退休后也能與學生形成良性互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在日常思政課教學中投入了真情實感,并注重與學生達成心靈上的溝通。由此可知,思政課“用心教”還應表現在全身心全情投入上,通過心與心的交流促進學生積極投入思政課學習,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和期待。然而,現在思政課教學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基于情感的師生互動或交流缺失。特別是在信息技術的不斷助推下,師生之間的很多交流都是基于“工具理性”,而被認為是“非理性”的情感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占據甚少。在這種情況下,思政課教師往往借助“學習通”“雨課堂”等平臺觀測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學生基于情感的交流,特別是基于情感的線下交流變得越來越少。此外,近幾年國家對思政課教師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加大了對思政課教師的考核力度,雖然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思政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但是部分教師卻因疲于授課、參加教學競賽、從事科研工作而無暇顧及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更何況學校考核沒有“生師互動”或“情感交流”相關指標,所以這些往往被部分思政課教師“自然地”忽視,取而代之的是將精力更多地投入“無情感化”的教學。然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雙方進行信息傳遞和情感互動的過程,后者所產生的效應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關鍵。
參見:鄒國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情感互動效應及其實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96-98.思政課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更需要師生情感互動的支撐,學生與教師更需要有看得見、摸得著、感受深的情感交流。因此,思政課“用心教”不僅表現在有課堂教學中自我對教學本身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呈現,更表現在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情感需求,滿足學生的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上。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不管是“用心教”還是“用心悟”,重點都聚焦在師生“用心”上,強調的是心與心的溝通和基于情感的交流。
二、思政課“老師要用心教”與“學生要用心悟”的邏輯關系
思政課“老師要用心教”與“學生要用心悟”既相互聯系,又各有側重。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條件,后者又是對前者的自覺回應,二者作為有機統一的整體,共同促進思政課的有效教學。
(一)思政課“老師要用心教”與“學生要用心悟”是有機統一體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由此可知,“老師要用心教”與“學生要用心悟”的中介活動是“講道理”,而“用心教”與“用心悟”之間凸顯著思政課教學中的“主導”與“主體”雙方的統一,這將助力教師有效完成思政課的本質任務——“講道理”。馬克思曾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講道理”就是要把理論講透徹。然而,理論如何講?取決于教師本身。道理如何悟?取決于學生本身。講好道理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即“老師要用心教”與“學生要用心悟”的有機結合與統一。這里,“老師要用心教”是指思政課教師以講授、釋疑等方式向學生呈現教學內容的活動,“學生要用心悟”則是學生融自我學習、自我反思、自我糾錯、自我內化等于一體的學習活動。由此推之,在思政課教學中,“老師要用心教”與“學生要用心悟”二者有機結合無疑是必要的,偏廢任何一方都不可能達到理想效果,甚至有可能造成損失。換言之,思政課“老師要用心教”與“學生要用心悟”是有機統一的整體,只有在“老師要用心教”與“學生要用心悟”緊密結合、共同發力時,思政課才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二)思政課“老師要用心教”是“學生要用心悟”的前提條件
思政課教師“用心教”旨在滿足新時代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時代新人”的需要,使“時代新人”能夠擔負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任務與使命。學生“用心悟”,“悟”什么、從哪“悟”、怎么“悟”,需要思政課教師的有效指導。也就是說,思政課“老師要用心教”為“學生要用心悟”創造了前提條件。在思政課“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高質量的“教”,還要為學生的“悟”提供高質量的指導,這源于思政課教學的需要以及思政課教師的綜合素養。思政課教材內容必須通過教師創造性施教以及學生主動獨立思考創新學習過程,才能變成學生的認知和思想政治素質。
參見:逄錦聚.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202.這就意味著思政課教師必須對教材等內容進行創造性轉化。當然,思政課教師僅圍繞教材進行講授還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思政課教學還需要思政課教師有效回應社會思潮。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各種社會思潮涌入學生頭腦,使學生的精神世界不斷豐富的同時也滋生出一些消極、負面的思想意識,此時,思政課教師必須對新形勢下學生的思想狀況給予正確引導,提升學生的政治鑒別力和敏銳度,使學生能夠正確、理智、客觀地看待熱點問題。在思政課教師“用心教”之后,學生“用心悟”就有了根基,此時的“悟”應該是圍繞“用心教”的具體內容而展開的。因此,思政課“老師要用心教”是“學生要用心悟”的前提條件,也是影響學生“用心悟”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思政課“學生要用心悟”是對“老師要用心教”的自覺回應
學生“用心悟”馬克思主義理論,感受“真理的力量”,是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關鍵環節,也是對“用心教”的自覺回應。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深信:“只有能夠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p>
В.А.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修訂版[M].杜殿坤,編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350.對思政課教學而言,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自我教育,這里的自我教育就包含“悟”的過程。當然,“自我教育”所倡導的“悟”更突出“自”,即“自覺”“自主”。學生“用心悟”強調自覺、自主意識,而“悟”的內容就是要“悟”政治、思想、理論等,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覺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當然,學生更應主動杜絕被動的“悟”,減少盲目的“悟”,增加有用的“悟”。這里的“有用”放在思政課學習上就是“學以致用”。習近平在談及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時強調:“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學好用好《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原原本本學,熟讀精思、學深悟透,熟練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p>
習近平.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J].求是,2019(22):11.由此可知,學生只有“學深悟透”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才能準確深入地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才能更加旗幟鮮明地站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上,用其觀點和方法去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傊?,思政課“學生要用心悟”是對“老師要用心教”的自覺回應,而這種回應不能局限于“記住”,更應注重在“悟”的基礎上做到“學以致用”。
三、思政課“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的推進路徑
為了推進思政課“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真正落到實處,教育主管部門、各級各類學校、思政課教師等都應協同合作、共同發力,為提升新時代思政課教學效率和效果作出貢獻。
(一)教育主管部門應協同推進思政課“老師要用心教”與“學生要用心悟”
教育主管部門要積極協調各方力量共同促進思政課教學整體效能提升,努力滿足國家、社會、學生對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期待。第一,繼續探索新一輪思政課教學改革方案。針對目前不同學段思政課、高校各門思政課教學內容交叉重復現象,需要在調查研究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新一輪改革方案,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實施等方面做出調整,形成層次分明、重點突出的思政課教學體系。此外,教育主管部門應指導各級各類學校嘗試打造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教學、學科競賽教學等于一體的“大思政”教學模式。第二,為思政課區域均衡發展做好頂層設計。教育主管部門要從頂層設計角度出發,加快出臺各項有利于思政課教學區域協同發展的政策文件,為更多偏遠山區學校提供協同發展機會。雖然多數偏遠山區學校在物質資源上較為匱乏,但他們的精神資源并不匱乏,很多偏遠山區學校是紅色故事的發源地,有著許多寶貴的紅色教育資源,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大對這些學校的經費投入,促進這些學校找準新時代思政課教學定位,在充分挖掘本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跨區域協作,深入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不斷拓展思政課教學時空,為思政課教師“用心教”提供更多“就地取材”機會,更重要的是將這些學校的教學創新成果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使其不僅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也能因其教學資源實現經濟價值轉化,進一步豐富和補給本區域的教學資源。第三,建立由教育主管部門指導的思政課多元學習評價體系。教育主管部門應以思政課學習評價改革為抓手,破解思政課教學僅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弊端,為構建多元學習評價體系提供指導意見,引導學校、地方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建立多樣化的評價標準,并協調政府、學校、社區、家庭共同參與學生思政課學習評價。
(二)學校相關部門要完善思政課學習體系,引領學生“用心悟”
各級各類學校是具體組織施行思政課教學的基層單位,應結合地方特色和學校情況,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用心悟”,促使學生將思政課學習轉變為自己的一種內在需求。第一,學校學生管理部門要為思政課學習營造良好氛圍。學生管理部門應積極宣傳“思政之星”的先進事跡,引導學生不能只為應付思政課考試或贏得高績點而學習思政課,更應為了擔當起民族復興大任、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而努力學習。第二,學校教務、學工部門應組建或完善思政課學習輔導機構。隨著腦科學、學習科學、教育心理學等學科的迅速發展,思政課教師能破解學生思政課學習“黑箱”,在理解“學習腦”特點的基礎上構建起高效“教”“學”的設計框架。學校管理部門應轉變傳統教學管理方式,通過建造基于學習科學的現代化思政課教學環境,打通教學區、生活區相隔離的狀態,形成教學區(教學樓、實驗室等)、生活區(餐廳、寢室等)為一體的思政課學習空間。有條件的學校還應開辟模仿真實場景的思政課學習基地,促使學生充分發揮大腦的“空間感知”功能,引領學生在認真領悟相關理論基礎上,深入“真實情境”中開展實踐,真正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做到學深悟透、活學活用。第三,學校教務管理部門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等應引導學生開展經典著作研讀。首先要引導學生在課后精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全面而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精華;其次要引導學生在遷移思維指引下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思考或解決當今中國現實問題;再次要引導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革命英雄、名人大師的人格和精神。學校教務管理部門和馬克思主義學院應將研讀馬列經典著作列入思政課學習評價體系中,引導學生通讀馬克思、恩格斯、毛澤東等名人大師的人物傳記,并將他們作為學習榜樣,學習他們崇高的人格品質,學習他們不顧個人安危,為共產主義運動和人類解放事業而奉獻的精神。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三)思政課教師應以“六要”為修身標準,認真落實“用心教”
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政課的關鍵在教師,思政課教師必須要做到“六要”,即: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
參見: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0.思政課“老師要用心教”應以“六要”為修身標準,在落實“六要”的過程中真正做到“用心教”。第一,思政課教師“用心教”應以“政治要強”為前提。思政課教師“用心教”的首要任務不僅是要求自己“政治要強”,還要引領學生做到“政治要強”。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性質決定了學校的政治定位和辦學方向。因此,思政課教師要堅定地站在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的立場上,在把握好思政課教學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理直氣壯地向學生講授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政治要強”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思政課教師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生頭腦,引導學生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努力為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練就本領。第二,思政課教師“用心教”應以“情懷要深”為鋪墊。思政課教師“用心教”就應該將做到“融理于情”,用自己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對教育事業的愛感染學生,引導學生自覺把個人前途同國家命運聯系起來,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第三,思政課教師“用心教”應以“思維要新”為重點?!八季S要新”要求思政課教師始終站在時代和實踐發展前沿,立足于為我國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培養人才,以前沿理論知識引領處于“小麥的灌漿期”“拔節孕穗期”的學生,運用生動的話語將難懂的思想理論解釋透徹。此外,思政課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改進課程考試模式,打造新時代高品質思政課,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和親和力。第四,思政課教師“用心教”要以“視野要廣”為導向。思政課教師要遵循思政課統編教材的基本邏輯,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整體性研究,從總體上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立場、方法、觀點等,指引學生從“國際—國內”“歷史—當代”“世界—中國”“大我—小我”等寬維度客觀認識問題,揭示事件本質,明辨是非曲直。第五,思政課教師“用心教”要以“自律要嚴”為根基。思政課教師“自律嚴”就應做到治學嚴謹、實事求是、恪守底線,嚴格約束自我,自覺從錘煉自身素養出發,敢于“啃”教學難題這塊“硬骨頭”,始終保持虛心學習的積極態度,不斷提升自我、凈化自我,以扎實的學科素養和精湛的教學技藝立足。第六,思政課教師“用心教”要以“人格要正”為準繩。思政課教師要修煉高尚人格,遵守道德規范,做到行為世范,這是思政課教師探索真理、施教優教的基礎,只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思政課教師才能做出更高層次的信仰、政治、行為選擇,才能從思想、道德、行為、政治方面給學生做好表率,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影響學生做人做事、成長成才。
(本文作者陳琳系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李傳兵系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
A Discussion on 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NG Gang,YUE Kui,LIU Jing-wei,HAO Jia-jing,LIU Xian-chun,TONG Ling,
XIA Yong-lin,ZHAO Guang-hui,ZHUO Gao-sheng,CHEN Lin,LI Chuan-bing
Editors note:On April 25th,2022,XI Jin-ping addressed an important speaking on how to give excell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when he was investigating and researching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He pointed out that,“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o be reasonable.You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your methods to make principles deep,thorough and vivid.Teachers teach with heart and students study with heart,so we can communicate with heart,inspire their intelligence,moist their hearts and ignite their wills.” This put forwards more clear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on how to give bette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and on how to fulfil the essential mis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shape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In order to explain how to make principles deep,thorough and vivi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the journal invites several specialists to analyse the ess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esent readers this conversation.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