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民辦高校由于自身體制機制的特殊性,思政課建設相對薄弱,存在國家高度重視但民辦高校重視程度不夠、思政課建設主體責任是高校黨委與民辦高校黨委權責不對等、思政課教學需要高素質教師隊伍但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力量薄弱、思政課教學亟待改革但民辦高校思政課改革相對滯后、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需要多元化但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不甚合理、思政課教學需要高層次科研項目支撐但民辦高校思政課科研薄弱等現實矛盾。新形勢下破解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困境,需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健全民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領導體制,建設高素質穩定的教師隊伍,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加強對民辦高校思政課的監管力度,完善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提高民辦高校思政課科研水平,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
[關鍵詞]民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困境;對策
[作者簡介]張文婷:鄭州科技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黨和國家歷來重視思政課建設,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為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黨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和文件,就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部署、提出要求。長期以來,民辦高校由于辦學形式、組織領導、運行機制和公辦高校有所不同,其思政課建設相對薄弱,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和現實困境,新形勢下加強民辦高校思政課建設、破解民辦高校思政課建設難題,對提升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實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民辦高校自身競爭力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 民辦高校思政課建設面臨的現實矛盾
(一)國家高度重視思政課與民辦高校自身對思政課重視程度不夠之間的矛盾
思政課是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黨和國家歷來重視思政課建設。“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先后出臺10多個關于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對思政課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不斷推動思政課改革。”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5.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后召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為新形勢下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為了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辦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意見》等,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印發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教育部還印發了《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2021年本)》等一系列相關文件,對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思政課課程體系建設、思政課教學工作、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等重要問題作出了具體明確的規定。
同時,通過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要求高校足額配備思政課教師,組織開展思政課教師培訓,制訂思政課教師專項攻讀博士研究生計劃,開設思政課專項課題,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把思政課建設納入“雙一流”建設監測與成效評價、學科專業質量評價、人才項目評審、教學教研成果評比,列入高校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抓黨建工作述職的重要內容等,這些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當前民辦高校思政課建設相對薄弱,對思政課重視程度不夠,中央關于思政課建設的一些文件和精神落實不到位;相當一部分民辦高校未把思政課建設列入學校事業發展規劃和重點建設學科,對思政課在學科建設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到位;一些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配備不足,思政課教師隊伍薄弱,存在變相抵制甚至削弱思政課教學課時、壓縮思政課教師編制的現象;部分民辦高校甚至存在思政課教學科研機構不獨立、領導班子不健全以及思政課教學相關專項經費、專題培訓、職務評聘、學術研究支持和保障不到位等突出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
(二)思政課建設主體責任是黨委與民辦高校黨委權責不對等之間的矛盾
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各級黨委要把思政課建設擺上重要議程,抓住制約思政課建設的突出問題,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15.民辦高校黨委作為思政課建設的責任主體,理應貫徹好國家有關新時代思政課建設的基本要求和精神,突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地位,把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重點學院發展,帶頭推動思政課建設,制定思政課發展方案。但民辦高校普遍實行的是董(理)事會領導下校長負責制,黨委是學校的政治核心,但不是學校的領導和決策核心,不掌握學校人財物等關鍵資源。黨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大多由上級組織部門選派,主要負責領導和監督民辦高校黨建工作;校長大多由董事會選聘,主要執行董事會的決定。民辦高校真正的領導和決策核心是學校董(理)事會,思政課建設所需要的各種支持和相關保障取決于學校董(理)事會,思政課建設的成效主要取決于學校董(理)事會的支持程度,董(理)事會如果不重視思政課建設,思政課建設落實起來就會很困難。因此,民辦高校單純依靠黨委書記、校長帶頭抓思政課建設與其實際權力運行機制不太符合,容易出現權責不對等、思政課落實難度大的現實困境。
(三)思政課教學需要高素質教師隊伍與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力量薄弱之間的矛盾
辦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師資隊伍是制約民辦高校思政課建設高水平推進的瓶頸。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除了具備普通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共性:上好思政課、搞好科研工作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外,還面臨工作不穩定、壓力大、雜事瑣事多、科研任務重、高水平論文發表困難、高級別科研項目申報難度大、職業和前途發展不明確等現實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民辦高校還普遍存在精簡思政課教師隊伍、以兼職和外聘補充專職的現象,自有專職思政課教師隊伍存在學歷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不合理等突出問題,“專職教師數量不足且流動性大,雙肩挑教師‘一心難以二用’,外聘教師‘打工心態’突出,這些都在整體上削弱了思政課的建設水平”
章清.民辦高校思政“金課”如何打造[N].光明日報,2019-10-08(14).。加之民辦高校教師身份地位和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思政課教師骨干和高級職稱人才流失現象比較嚴重,造成思政課教師整體結構不合理、素質偏低,相當一部分民辦本科高校思政課師資隊伍素質和學歷結構還不如一些公辦專科學校思政課教師隊伍,這一現實致使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工作和教學質量提升受到很大影響。
(四)思政課教學亟待改革與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相對滯后之間的矛盾
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大學期間上得最多、學分最多的課程,同樣也是最難上好的課程。因此,上好思政課,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迫切需要思政課進行教學改革、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當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滯后,力度遠遠不夠,教學改革頂層設計不到位,對于如何改這個根本問題,沒有一個明確的方案。教學方式主要還是依靠傳統的理論灌輸,大班和中班上課現象還普遍存在,管理難度大,教學效果不理想。實踐教學還存在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的現象,教學設計重教案輕學生、教學組織重主導輕主體、教學形式重參觀輕參與等問題突出。部分教師主動改革意識不強,照本宣科、應付差事,得過且過現象普遍存在。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專題式教學、分眾式教學運用很少,教學內容講解不透徹,不敢直面現實問題等,致使課堂“到課率”“抬頭率”不高,影響思政課教學效果。
(五)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需要多元化與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不甚合理之間的矛盾
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是思政課教學的指揮棒,直接關乎思政課教學效果。思政課教學質量需要進行多元綜合評價。當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機制還比較單一,評價主要采用的是學生評價,評價過程中容易出現學生以個人好惡、興趣愛好以及課堂氛圍和教師對課堂的要求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評價重課堂教學過程,而忽略課堂育人實際效果,評價機制不科學。部分教師為了有一個好的評價結果,授課過程中一味迎合和討好學生,缺乏教學內涵和深度。近年來,雖然民辦高校在學生評價基礎上增加了同行評價和教學督導評價,但是同行評價存在出于競爭考慮,故意壓低同行評價分數的現象;而教學督導組的隨機課堂評價,由于部分督導沒有專門學科背景,在評價的過程中甚至存在“門外漢領導門內漢”的問題,使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公平性大打折扣。
(六)思政課教學需要高層次科研項目提供理論支撐與民辦高校思政課科研薄弱之間的矛盾
當前民辦高校思政課建設薄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高層次科研項目提供理論支撐。由于公辦高校和民辦高校管理運行體制不同,因此破解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民辦高校針對自身實際開展課題研究,提出針對性對策和措施,以理論來指導實踐。而我國當前的高校科研項目評審、評獎工作等一般是公辦和民辦高校一并進行,這對民辦高校來說極其不利。民辦高校由于科研氛圍不濃厚、支持保障和師資隊伍薄弱等,其申請的思政課教科研項目(課題)很難獲批立項。以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為例,民辦高校獲批概率很低,同民辦高校占全國高校比例嚴重不對等。2019年獲國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課題立項的130家科研單位中,公辦高校126所(全國1931所),民辦高校只有4所(全國757所);2020年思政專項立項共涉及143所科研單位,公辦高校141所(全國1967所),民辦高校只有2所(全國771所)。民辦高校高層次科研項目立項困難這一現實使當前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關注和研究不夠,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現狀及對策缺乏深入研究,針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深層次問題的解決措施和對策的探討不足。雖然近些年國家對民辦高校在課題申報等方面給予了一定程度的傾斜,但總體效果依然不太明顯,民辦高校高層次科研項目立項依然困難。
二 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困境原因分析
(一)自身體制機制特殊,思政課重視程度欠缺
民辦高校大多是社會組織、企業和個人辦學,辦學初衷主要是為了滿足國家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彌補公辦高校資源不足,在創造社會價值過程中實現自身增值。但民辦高校由于辦學經費自籌,難以擺脫追求資本增殖、獲取經濟利益的本質屬性。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競爭激烈、社會認可度低、學生就業壓力大、學生個性突出、難于管理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容易產生以市場為導向的、比較功利的辦學理念。加之民辦高校普遍實行的是董(理)事會領導下校長負責制,黨的領導更多體現在把好辦學方向和育人導向上,在重要改革、人事安排等問題上,最終決定權還是在董(理)事會。黨委會議、校長辦公會議通過的思政課建設相關決議,需要董(理)事會批準和支持,董(理)事會有時會以各種理由推諉或者敷衍落實,弱化思政課建設,壓縮思政課投入,使思政課地位弱化。
(二)經費保障力度不夠,思政課師資配比不足
2020年教育部頒布的《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第十二條進一步明確:“高等學校應當設置獨立的馬克思主義學院等思政課教學科研二級機構,統籌思政課教學科研和教師隊伍的管理、培養、培訓。”目前仍有一部分民辦高校未獨立設置二級教學科研機構,把思政課教學科研部門同其他教學部門合并,多個部門一套班子,甚至有的民辦高校思政課管理直接歸屬公共課基礎部或者社科部。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2021年本)》規定,“學校應建設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嚴格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專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崗位,在編制內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2021年本)》的通知[EB/OL].(2021-12-18)[2022-06-15].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2/18/content_5661767.htm.但很多民辦高校搞變通,打折扣,把校內很多非思政課教師當作思政課教師湊數。同時,《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2021年本)》還明確指出:“學校在保障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機構正常運轉的各項經費的同時,本科院校按在校本碩博全部在校生總數每生每年不低于40元,專科院校按每生每年不低于30元的標準提取專項經費,用于教師學術交流、實踐研修等,并隨著學校經費的增長逐年增加。”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2021年本)》的通知[EB/OL].(2021-12-18)[2022-06-15].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12/18/content_5661767.htm.但很多民辦高校以辦學經費短缺或者緊張為由,沒有落實思政課專項經費,其思政課專項經費支出遠低于相關標準。這就導致思政課教師的科研經費、用于支持教師學習培訓進修的實踐經費、思政課基礎設施建設經費等嚴重缺乏,直接制約著民辦高校思政課的長遠發展。
(三)學生基礎參差不齊,思政課教學管理困難
民辦高校生源情況比較復雜,既有通過普通高招錄取的本科生和專科生,也有五年一貫制高職生、“3+2”分段制高職生,還有單獨招收的學生,學制學歷結構復雜,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家庭背景和經濟情況不盡相同,在社會認知、價值觀、教育基礎方面存在差異,學生普遍思想活躍,個性突出;長期以來,社會對民辦高校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視,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自卑感,內心比較敏感,這都使民辦高校的學生管理起來比較困難。同時,由于民辦高校辦學經費自籌,學費普遍高于同層次公辦學校,學校為了保持生源的穩定,害怕得罪學生,一定程度上對學生抱持放任態度,這也客觀上增加了學生的管理難度。加之民辦高校精簡思政工作隊伍,學生管理工作人員隊伍不穩定,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
(四)監管懲戒機制不完善,思政課教學要求落實困難
除了民辦高校自身因素以外,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問題也一定程度上和教育行政部門對民辦高校監督懲戒機制不完善有關。當前國家對思政課建設已經十分重視,相關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已經比較健全,相關的要求也已經非常明確。但出于保護辦學者的合法權益、辦學積極性以及社會穩定的需要,國家目前對民辦高校的監管和懲戒偏松偏軟。對民辦高校落實思想政治工作相關規定的情況,缺乏相應的監管措施;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配套設施、思政課教師配比等落實情況,缺乏一定的硬性約束措施;對一些踩踏紅線、底線的行為,也沒有采取強有力的制裁措施,致使部分民辦高校“有恃無恐”,對思政課教學相關要求置若罔聞,客觀上削弱了思政課教學效果。
(五)國家相關政策保障不健全,思政課教師權益保障欠缺
民辦高校和公辦高校一樣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當前政府對民辦和公辦高校實行的是“雙軌制”差異化管理,國家對民辦高校思政課建設的要求與給予的支持和保障不成正比。民辦高校既要認真落實上級政府部門的有關規定,又要自己解決思政課建設的經費和政策保障等問題,負擔十分沉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雖然規定鼓勵金融機構運用信貸手段支持民辦教育的發展,幫助民辦高校籌集辦學經費,但同時又規定民辦高校資產不能用來抵押金融機構貸款,使民辦高校融資困難。同樣,民辦高校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社會保障與公辦高校教師差別較大,直接導致高水平、高學歷、高職稱的教師不愿意進入民辦高校。有時,民辦高校因辦學資金問題,為了節約辦學成本,甚至不惜犧牲師生權益,導致民辦高校教師隊伍很不穩定。
三 破解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困境的對策措施
為破解當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面臨的困境,在領會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基礎上,民辦高校各級黨委要把思政課建設擺上重要議程,“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要帶頭走進課堂,帶頭推動思政課建設,帶頭聯系思政課教師”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17.,推動形成教師認真講好思政課、學生積極學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要結合民辦高校實際,加強頂層設計,積極創設條件,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完善相關保障,推進思政課教學提升。
(一)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健全思政課領導機制
民辦高校加強思政課建設,必須堅持黨對思政課建設的全面領導,發揮好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真正做到黨的事情黨來管。把加強和改進思政課建設作為學校的重中之重,擺在突出位置,健全黨組織全面參與學校重大事項決策機制,建立以董(理)事長為核心,黨委書記、校長和教職工代表組成的決策機構——董事會,加大對思政課的支持力度。按照《關于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意見》《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2021年本)》,全力加強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推動馬克思主義學院內涵式發展,把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重點發展學院,配齊思政課教師隊伍。書記、校長要帶頭上好思政課,帶頭聯系思政課教師,在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推動董事會給予相應的支持和保障,推動民辦高校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0.民辦高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必須利用好自身體制機制的靈活性,配足思政課教師隊伍。以落實好黨中央關于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最新精神和決策部署為契機,提高政治站位,按時足額支付工資,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按照有關規定為教職工建立職業年金或者企業年金等補充養老保險,使更多經費投入并用在教師身上,提高思政課教師待遇和保障,為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奠定物質基礎。同時在學費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資金用于思政課教師的發展和培訓,為思政課教師成長搭建空間。制定符合思政課教師職業特點和崗位要求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標準,按教師比例核定思政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各類崗位占比,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崗位比例不低于學校平均水平,指標不得挪作他用。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推進落實民辦高校教師與公辦高校教師在待遇保障、專業發展、職稱聘任、培養培訓等領域的一體化發展,建立民辦高校教師聘任合同備案制度,建立統一檔案,統籌規劃、統一管理,與公辦高校教師一視同仁,從政策層面解決民辦高校教師的身份和地位問題,破解民辦高校教師流動性大、隊伍不穩定等突出問題。
(三)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
針對民辦高校學生個性突出、思維活躍、基礎薄弱、主動學習意識不強、對空洞說教和理論灌輸抵觸情緒較大、課堂管理難度大及課堂抬頭率不高等現實問題,要按照習近平“八個相統一”要求,推進思政課教學改革。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運用翻轉課堂、專題化教學、模塊化教學等方法,拓展民辦高校思政課的教學載體和空間,用理論規律和學術邏輯把思政課講透、講明白,積極回應學生的思想疑惑和精神追尋。要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緊扣民辦高校的現實情況和學生特點,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通過情景轉換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趣味性,讓理論活起來,讓課堂炫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傳統理論說教的弊端。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在利用好思政課課堂主渠道的同時,組織學生利用社會資源、紅色資源、企業、社區、紀念場館等開展實踐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志愿服務、實習實訓等,使學生從社會實踐中汲取養分;要把鮮活的事例、感人的事跡轉化為思政課教學資源,使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引發情感共鳴,實現知、情、意、行的有機統一,在潤物細無聲中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
(四)加強民辦高校思政課監管,落實有關要求
民辦高校自身的辦學體制和辦學經費籌集方式決定了其無法完全擺脫資本因素的影響,從而使加強思政課建設很難通過投資方自身或董(理)事會的重視而得到根本改變。因此,要想真正督促民辦高校重視思政課建設,上級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管。教育部門應該將思政課建設納入巡視巡察內容,要把思政課建設情況、師資隊伍建設情況等納入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指標體系和學校年檢重要內容,重點督查專職教師數量是否配備到位,組織機構建設是否單獨設立,思政專項經費和生均經費是否足額配備等。對那些拒不執行有關規定的,可通過約談學校主要負責人、縮減招生計劃、限制招生等措施,促使其真正重視思政課建設,確保黨的部署和要求在民辦高校真正落實落地。
(五)健全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機制,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
習近平強調:“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7.針對當前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要堅持過程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改革思政課教學質量評價模式,組建由校領導、中層干部、思政課教師、其他專業課教師、學生代表等組成的思政課教學評價團隊,通過提前告知、隨機抽樣等方式對教師進行錄課評價。不僅要評價思政課教師是否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是否完成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課時等,還要把是否堅持解決大學生的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把服務學生同教育引導學生相結合,把滿足學生需求同提高其綜合能力相結合,把思政課的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的情感認同、外化為相應的行為和習慣等,作為評價思政課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標尺,保障教學評價的科學化、公平化,以評促教,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
(六)加強思政課課題研究,提高民辦高校思政課科研層次
民辦高校應主動轉變觀念,改變傳統重教學、輕科研的現象,加大對科研工作的重視和扶持力度,積極創造條件、搭建平臺、營造氛圍,使教師能夠靜下心來搞科研。要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引進一批高層次、高學歷的思政課教師和專家,培育一批具有高層次科研能力的人才,加大對高層次思政課課題研究的培育和支持力度,通過重點培育、重點突破、重大獎勵等方式產出一批具有民辦高校特色的思政課教學理論成果,為破解當前制約民辦高校思政課建設難題提供理論支撐,為國家和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符合民辦高校思政課建設的政策和措施提供決策參考。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針對民辦高校實際,加大對民辦高校思政課建設的科研支持力度,在各級別課題中設立民辦高校思政課建設專項課題,并單獨進行評審,為民辦高校科研發展提供良好的激勵環境,共同提高民辦高校思政課的科研層次,創造良好的科研育人氛圍。
Dilemma and Solution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of Civilian-run Colleges
ZHANG Wen-ting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s the key lesson in implementing the essential miss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shape morality and cultivate people.Civilian-run colleges lacks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ue to their special system.There are realistic problems,including college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lthough the country emphasizes a lot;imbalance of responsibility and power between the committees of civilian-run colleges and other colleges,which is the subj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lleges need high-quality teachers while this is what they lack;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quires reformation while it goes too slow in civilian-run colleges;assessments of the lessons need to be diverse while in civilian-run colleges the systems is not reasonabl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eeds high level research projects to support while civilian-run college lack research ability.In these new situations,in order to solve the dilemma in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of civilian-run colleges,we must enforce the lead of the party,improve the leading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ing of civilian-run colleges,build steady and high-quality teaching teams,push the reformation and enforce the supervising,enhance the assessment of teaching in civilian-run colleges,improve their research abilities an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civilian-run colleg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dilemma in teaching;solutions
About the author:ZHANG Wen-ting,associate professor of Marxist Schoo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pecialist in college party construc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