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麗鄉村精品線的特點是“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整體推進”,整合當地特色資源,以期打造出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宜業、宜游、宜文”鄉村。以浙江省義烏市為例,從美麗鄉村精品線內涵、意義,精品線建設思路概況、特色及存在問題幾方面出發,對其美麗鄉村精品線建設情況進行探究,以期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一些經驗。
關鍵詞:美麗鄉村;精品線;義烏;鄉村振興;鄉村旅游
從“十一五”以來,為了振興鄉村,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目標,義烏市根據省委、省政府指示,認真貫徹落實關于美麗鄉村建設相關文件的精神,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了《義烏市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在總體規劃基礎上,義烏力求打造空間優化布局美、生態宜居環境美、鄉土特色風貌美、村強民富生活美、人文和諧風尚美、改革創新發展美的城市,提升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一、美麗鄉村精品線內涵及意義
美麗鄉村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要求之一,是鄉村改造不可缺少的一步,是鄉村振興戰略實現的重要一環。美麗鄉村是指生態、經濟、社會、文化與政治協調發展,符合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等要求且宜居、宜業、宜游的可持續發展的建制村。美麗鄉村精品線是將各精品村、示范點等有機連接集合而成的發展軸線,即通過景景聯動、村景聯動、村村聯動的建設方式,進一步整合場地資源,融入大景區,以期促使鄉村在生活、文化、生態環境、旅游等多方面產生變化,從而加快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和城鄉統籌發展。
精品線建設以“串點成線、連線成面”的方式,把臨近區域的所有資源都作為旅游線路規劃的一部分,對其進行重新整合,最終實現整個區域全面發展。精品線的建設,一是利于當地鄉村經濟的發展。通過一條線路,串聯起沿線各村,并擴大范圍至一個面,從而開發了當地的資源,加快了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大量鄉村勞動力就業,為村民增加了可支配收入。二是提高了當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在解決村民溫飽、增加村民收入后,村民的精神生活也得到了關注。為了豐富村民的生活,義烏市各村基本都建有文化禮堂、閱讀吧、健身場所等,定期放映電影,或開展一些比賽等活動。三是改善了當地鄉村的生態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得到了普遍認同,也是鄉村發展的新道路。實踐證明,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生態也是一種經濟,保護生態也是在發展生產力。如義烏市各鄉村修建了公共廁所、垃圾分類點等,也積極宣傳“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思想,大大提升了鄉村環境面貌。這不僅是從行動上號召村民,也是從意識上鼓勵村民參與環境治理,共建美麗鄉村。
二、義烏市美麗鄉村精品線建設思路概況
義烏市為使美麗鄉村建設進一步得到“升級”,打造了“中國眾創鄉村行動計劃”。義烏市因地制宜,依托山水、生態、休閑、運動、養老、民俗等項目,加大基礎建設,挖掘深層文化,植入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等,建設了10條風格、特色不一的美麗鄉村精品線,串珠成鏈,貫通路網,使精品線成為一條條景觀線、產業線、人文線和富裕線集成的線路。
10條精品線分別是:以康體休閑為主的“慢養龍祈”精品線,建設了東西兩條線,東線主題為“藥香養生谷”,建設內容有種植草藥、采摘體驗、藥膳理療等,西線以“森林運動氧吧”為主題,建設內容包括特色農業、文化展示、戶外運動、親子游樂、休閑民宿等內容,整個布局都是以中藥百草為元素,打造了百藥山、本草園、烏孝里、藥香村、養生谷、龍祈驛六大片區;以休閑養生為主的“至美大陳”精品線,包括“禪修康麓養生度假”“櫻花浪漫觀光游樂”“竹海水韻運動休閑”等區;以田園鄉創為主的“德勝古韻”精品線,打造了登高、廟會、古建筑、古寺、花海、耕作等景點;“多彩華溪”精品線以農業特色為基礎,山水游樂、文化休閑、健身康體為主要內容,具體空間布局為“一線三環十六景”,“一線”為縱貫南北、從城進入山林的精品軸線,“三環”為綠道休閑環、鄉居文化體驗環、山林步道拓展環,還有以撥浪鼓文化公園、花溪如嫣等為代表的“十六景”以紅色漫旅為主的“望道信仰”精品線,規劃思路為“一個核心、三條精品街區”,其中核心為龍山公園及周邊生態綠地,三條精品街區有圣壽路、龍山路、東河工商街,再以紅色望道文化、山水田園資源為依托,最終打造集紅色旅游、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旅游區;以山水休閑為主的“畫里南江”精品線,以“一帶、四區、十四景”的空間布局,及“雅”“慢”的核心理念,圍繞山、水、田、園四大要素,構建南江景觀帶等各村特色景點;以桃源休閑為主的“人文上溪”精品線,以“人文黃山康養度假”“十里桃花塢”“蕭皇巖”為三大旅游核心;以文化慢旅為主的“千年古鎮”精品線,以佛堂古鎮為核心,把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和省級歷史文化名村串聯起來,構成“一心一線二區”的精品線主體,結合傅大士農禪輕養休閑區和義烏兵山水田園休閑區,以及雙林文化園、“百子燈火”民俗小鎮等項目;以農情體驗為主的“紅糖飄香”精品線,結合紅糖文化、缸窯文化等,打造出優秀產業和歷史悠久的景點;以山水浪漫為主的“赤岸西海”精品線,以騎行線路為基礎,再結合山水資源、歷史典故、產業特征等,打造美麗十八景,如蜀塘歷史文化的“蜀塘荷風”等。這些精品線因地制宜,集合各村及周邊的資源,融合自然環境與人文歷史文化,力爭打造出全域旅游的美麗鄉村精品線路。
三、義烏市美麗鄉村精品線建設特色
自從精品線路建設后,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增加了當地民眾的收入,也提升了民眾的滿足感和自信。10條精品線路都各有亮點,整合它們的優勢,有利于再提升和加快美麗鄉村建設。
首先,村企共建,眾創致富。義烏市8家國企和各街鎮共建了10條美麗鄉村精品線,充分發揮了國企資本、人才資源、品牌效應等優勢,開啟了鄉村建設“國企+精品線”的新模式。每家國企專項負責線路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并與街鎮負責人一起實地研究各村優勢及周邊資源,力爭打造屬于本村的招牌,開創特色美麗鄉村精品線。國企的參與不僅解決了資金和人才問題,也加快了鄉村振興的速度。如“紅糖飄香”是由恒風集團與義亭鎮共建,充分利用紅糖、名人、傳統村落、缸窯等文化資源,走出一條特色文化與旅游相結合的道路,最終展示了一條具有特色農業、文化創意、旅游度假等多產業的精品線路。這不僅使義亭鎮得到了發展,也輻射到周邊鄉村。
眾創鄉村是義烏市美麗鄉村建設的一種鄉村經營模式,通過眾籌村民手中的一切資源,如資金、土地等作為資本,來建設農業項目和產業。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調用各種資源,增加村民的收入,還可以提高村民建設農村的積極性,匯聚村民們的智慧和力量,為村強民富提供一種新嘗試。如大陳鎮馬畈村眾籌開發了農業奇幻樂園項目,兩年就創造收益2200余萬元;佛堂鎮小六石村眾籌建設網紅玻璃橋,開業兩個月60名村民股東分紅120萬元。
其次,以人為本,重視環境。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三農”問題是關系著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要解決此問題,就得振興鄉村,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目標。鄉村振興的目的就是改善鄉村生活,實現共同富裕,最終從各個方面造福村民,這不僅是對物質需求的滿足,也是為了滿足精神需求。義烏市堅持以人為中心,圍繞增加經濟收益、改善生活質量和環境等目標,力求打造一條條宜于人居、宜于就業、宜于旅游的美麗鄉村精品線。以前,農村存在經濟發展不均衡、居住環境差、衛生條件差、資源浪費或閑置等問題。現在,引進企業或項目,拓寬村民收入途徑;打造花園、公園或植物園等,建設綠化、文化禮堂、公共廁所等,宣傳實施垃圾分類,改善環境和衛生;善用資源,優化資源,打造各村特色或品牌。
最后,整合資源,打造品牌。資源是一個地方建設的基本要素,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在整個精品線建設中充分顯示出其重要地位。整合資源不僅可以充分利用資源,還可以變廢為寶。“望道信仰”精品線充分利用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開創了一條“望道信仰”紅色線路。“慢養龍祈”利用中草藥資源,開發了集種植、采摘、藥膳理療、療養等于一體旅游養生之路。在規劃和建設特色精品線后,進一步鞏固升級,把每個特色打造成品牌。品牌是每條精品線競爭優勢所在,是宣傳精品線的最佳武器,是構建多元化旅游發展格局的重要一步。要想把各種資源價值最大化,擁有獨一無二的招牌,并把它做大、做好、做強,樹立品牌意識非常必要。如“赤岸西海”精品線上的蜀塘歷史文化、八石民俗文化等特色招牌景區,2021年國慶期間就接待了超過15萬的游客,促進了集體經濟的增收;還有網紅村小六石、國際創客村李祖、文化古村缸窯等都有利于提精品線的核心競爭力。
四、義烏市美麗鄉村精品線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設施后期管理不足
隨著義烏市美麗鄉村建設計劃的進一步升級,鄉村的基礎設施也有所完善和提高,如公共廁所、閱讀吧、文化禮堂、健身活動場等,村村基本都有,但問題也日益暴露。基礎設施在后期由于主觀或客觀原因,出現質量或損壞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處理或維修。很多公共設施或場所經常被人亂用,如到處掛滿衣服,影響村容,或者在公共池塘洗拖把或排污水,甚至整個池塘四周堆滿垃圾,無人問津,公共涼亭或道路有垃圾,無人處理。有的偏遠農村,公交車站候車亭無座或座位少,設計不合理,更是布滿灰塵,地上垃圾無人處理,也無垃圾桶。
基礎設施的后期維護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工程,很多時候監管不到位或更新維護跟不上、責任不明確等,都會放慢美麗鄉村的發展腳步,這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鄉村進步。有一些鄉村,村民垃圾分類意識不強,污染環境的行為時有發生,雖有宣傳告示,但是缺少監督管理,并且村里老人和小孩較多,張貼告示對他們作用不大,所以如何針對不同人群進行環保宣傳,也需要加強考慮。
(二)精品線宣傳力度小
精品線宣傳是對外介紹沿線旅游景點、吸引游客的有效途徑。義烏市精品線的主要景點相當一部分是通過回頭客來宣傳,游客較固定,不利于開發新客源。還有一些精品線景點體驗感還需提升,景點的營銷方面還欠缺,只有少數景點或村被游客熟知,還有很多景點或村的特色連市內游客都了解甚少,更何況市外游客。有一些地方只是簡單豎立牌子或幾個字標注,如房子標有“紅糖飄香”,或對村歷史文化的介紹只是幾張宣傳報,展示方式太單一,又或一條完整的精品線指示標注也不全,這些都不足以吸引大批游客,也很難保證有回頭游客。如果一名游客對精品線的景點、特色了解不全面,或吸引游客注意力的東西太少,就會相應減少游客對當地的良好感觸,自然也就降低了預期值。
除了一些常見的宣傳報或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體宣傳外,還可以增加一些公益廣告,如在公交車站設立一些數字媒體或海報,或公交車的數字電視上放精品線廣告,或者直接在精品線增加一些廣播,也可讓村民和志愿者積極參與,加入宣傳等。總之,根據每條精品線的實際情況拓展傳播方式,并針對不同對象采取不同媒介來加大宣傳,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產品深化水平低
義烏市精品線上的自然資源豐富,招商了許多企業,建立了不同產業,也有各自的特色產品,如農產品加工產業、紅糖加工產業、特色農業體驗產業等。但這些企業多是初加工企業,存在產業協作差、經營模式不集中、特色產品附加值低、對產品的進一步深化較少等問題。如紅糖廠基本都是做糖販賣,或者是參觀、試做等模式;又如農產品一般多是采摘、觀光、農耕等體驗模式,在收獲季節時,合作社統一進行采摘并初加工。整個精品線的旅游產業鏈較短、產業結構單一,許多企業彼此相對獨立,合作不深,且企業對市場和旅游者需求無法精準定位,即開發的旅游項目和產業整體水平不高。
要想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就要進行一定的創新,義烏市的紅糖以塊狀或粉末狀為主,再配以一個透明罐,包裝比較普通,介紹也多是紅糖的歷史或者做法等。可以通過定位不同人群,設計不同包裝,賦予它更多內涵,如健康、養生、美麗等標簽,或改變紅糖的形狀,或與其他結合加工等。總之,傳統特色的產品不僅要保留本身的優勢,還要進行一定的改造升級,讓產品更優化。
五、結語
義烏市美麗鄉村精品線建設根據自身在農業、人文、自然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建成了各具特色風格的10條精品旅游線,以帶動整個鄉村經濟、提高整個鄉村生活質量、改善整個鄉村生態環境為目標。義烏市10條美麗鄉村精品線的建成不僅有著其特色,促進了鄉村的全面發展,是值得借鑒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是需要注意的,研究其可為以后美麗鄉村精品線進一步升級提供一些建議。
參考文獻:
[1]支逸簫.基于鄉村非遺傳承的美麗鄉村精品線規劃設計研究[D].杭州:杭州農業大學,2021.
[2]周靜,何劍斌,李霞.10條精品線串起沿線各村,美麗鄉村盆景化為風景 義烏:繪就“中國眾創鄉村”[N].浙江日報,2018-07-25(14).
作者簡介:
肖春,中國計量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對外漢語在線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