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清元
摘要:小學數學知識既是所有學科的教學重點內容,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小學生由于自身缺乏自主學習思維,對于數學當中的一些抽象知識理解不夠全面,導致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習積極性和課堂表現都會產生影響。在新的教學時期,小學中段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教師既要注重課堂了解,同時也要不斷改善作業設計理念,讓作業的布置既能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同時又能讓小學數學知識的教學價值得以呈現。針對“統計與概率”作業設計,進行如下分析。
關鍵詞:小學中段;數學作業;統計與概率
前言: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優化作業設計的口號越來越被教師所重視,在講解不同的數學內容時,教師要充分分析作業的特點,以及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以及觀察學生課堂表現去制定作業模式,這樣才能更貼近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新的教學時期,教師要注重形式和內容上的創新,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統計與概率”的作業設計充分激發學習熱情,為以后的教學工作開展積累經驗,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培養。
一、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作業形式千篇一律
隨著新課改政策的出臺,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進入了全新的素質教育階段,教師在課堂講解過程中,會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去啟發學生學習,但是很多教師并不注重對作業的有效設計,作業形式仍然比較傳統,多以書寫計算為主,這樣的形式雖然能夠讓學生鍛煉一部分基礎能力,但是并不利于學生自主思維的開發,甚至還會讓學生對一些簡單的數學作業缺乏重視,導致準確率得不到保證,不能夠有效改善作業質量。
(二)作業內容單一匱乏
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學習思維會比較被動,由于缺乏一定的學習經驗以及反應速度,所以教師為了保證教學進度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在課堂上基本上會以主動講解為主,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得不到鍛煉。導致學習興趣逐漸下降,而作業設計也是教學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教師的觀念不夠創新,所制定的作業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缺乏一定的實用性,作業內容單一匱乏。這樣的形勢會嚴重影響,學生自身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的運用。
(三)學生課業壓力偏重
雖然我國目前教學制度處于素質教育時期,但是對于人才的培養選拔以及重用都是通過成績進行篩選的,所以學校更注重學生的成績提升,在作業制定使教師會制定大量的習題,讓學生去計算,鞏固基礎知識,并沒有針對內容進行合理化篩選,導致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時需要運用很長的課余時間導致學生的心理壓力出現加大,這樣在課堂上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思想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二、小學數學中段“統計與概率”作業設計方案探究
(一)減少作業數量,提升完成動力
針對統計與概率這一單元知識,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對統計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并且還要了解學習不同的統計習題時基本的思考流程。在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先從學習壓力角度進行思考,減輕作業數量,讓學生能夠更專注于少數問題的分析,這樣能夠提高學習效率和準確率。在作業內容制定上,教師要結合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有效篩選不同類型的練習題,這樣既能夠強化基礎,同時又能啟發學生自身的抽象思維和推理思維。
例如,教師可以按照概念、基礎、拔高三個階段去指定內容,首先讓學生對統計圖的種類有一定的掌握,并且能夠了解不同統計圖的表現形式。然后制定數據簡單的統計練習題,讓學生去計算百分比。然后擴大統計圖中數據量,并且提升概率計算的復雜程度,通過三道習題的既能夠包含所有教學內容,同時,又能讓學生有更多的精力去分析每一道題,促進學生基礎知識的再次鞏固。
(二)分層制定任務,滿足不同需求
對于中段小學生數學作業的設計,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學習能力進行有效分析,為學生制定能夠符合學生心理預期和能力范圍的作業內容,在作業完成上動力會更強。統計與概率知識教師在制定作業時,要注重形式的多樣化,讓學生的思維能夠有效擺脫教材的限制,結合生活元素以及實用特點,為學生構建作業內容,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也能積累更多的常識。對于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在以后完成作業也能主動探究不同層次的問題。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所講解的內容,對能力偏低的學生制定簡單基礎的作業,側重培養學生對統計知識的理解以及對數據收集、整理、呈現的鍛煉。對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一道題去制定多種統計圖,并且在問題中變化不同的變量去計算概率。對于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走進生活,了解馬路一個小時的人流量和車的種類,通過這樣大數據的調研,能夠有效考驗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促進學習思想的有效培養。
(三)注重知識實踐,促進知識理解
小學數學知識比較偏重于基礎運算能力的培養,很多數學知識都是通過運算最后得出結果的,所以教師在作業設計方面,首先要結合所講解的內容特點進行構建鍛煉,學生從作業當中積累一定的基礎能力。統計與概率作業制定,教師還要鍛煉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互聯網為學生篩選相關習題,幫助學生熟練掌握計算、分析的技巧,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自身的實踐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角度,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搜索數據龐大的統計練習題“年齡段不同興趣愛好統計”,然后將學生分組,讓每一個小組的能力都比較均衡,為學生樹立不同的學習任務。首先能夠快速有效的收集,整理相關數據,并且能夠快速做出與練習題最為匹配的統計圖形。并且能夠根據所制作出的統計圖形去分析相關數據的變化規律,回答簡單的問題。在整個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并且在遇到問題時及時幫助學生解決,讓學生能夠運用積極的心態去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對知識的了解,同時又能強化學生在今后學習當中的實踐活動參與度。
結論:總而言之,在小學中段教學工作中,教師要不斷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目前數學課堂的教學現狀,結合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分析和解決,并且在作業設計方面要制定靈活化創新化的教學形式,通過不同的作業內容去開發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課堂教學時能夠讓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提升。在作業形式和內容編排上,將是要不斷地總結經驗,結合一段時間內的策略實施去分析學生的學習層次,這樣才能出具作業設計的進一步創新,讓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理解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喜歡上數學。
參考文獻:
[1]李海國.小學數學作業創新設計初探[J].寧夏教育,2022(04):49-51.
[2]李建軍.“五項管理”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2(10):36-38.
[3]李芳芳.“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實踐策略探究[J].教師,2022(0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