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紅
(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 計算機工程學院,合肥 231201)
無線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各種智能終端設備的日益普及[1],移動網絡從2G時代邁向5G時代。新時代的到來有效解決了網絡傳輸時延問題[2-3],但是有關移動邊緣計算(MEC)的資源分配問題依舊面臨大量的難題。為了獲取高效且穩定的資源分配算法,需要有效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相關專家給出了一些較好的研究成果,王偉等[4]使用分布優化算法分別對功率分配因子和傳輸功率進行優化,得到閉式解;同時利用迭代算法對原始問題進行求解,獲取對應的次優解,進而達到資源分配的目的。文凱等[5]通過線性相關方法獲取用戶可復用的蜂窩用戶集合,結合用戶對應功率調節通話質量,同時將最大吞吐量設定為優化目標,根據匈牙利算法獲取最優匹配結果。上述兩種算法雖然能夠有效降低外界干擾,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為此,提出一種基于MEC技術的移動網絡資源安全分配算法。仿真實驗結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夠獲取較為滿意的資源分配結果。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用戶對于網絡服務質量的要求日益提升。為了在通信網絡中實現更低的時延和能耗,需要加入MEC技術,MEC技術能夠加強系統的綜合性能[6]。
在圖1所示的系統模型中,需要綜合考慮同一小區多個用戶的場景,由于各個小區分別在不同的位置部署不同的小基站,所以需要在有線的連接范圍內設定宏基站。在宏基站側面放置一個MEC服務器,設定共有n個小區,MEC服務器主要負責用戶集合,由于宏基站的容量具有一定限制,能夠將其連接到宏基站對應的信道集合。

圖1 系統模型
分析邊緣云網絡的特性,用戶的相關任務能夠在本地執行,也可以選擇將任務卸載到MEC服務器執行。在5G網絡中,可以將MEC服務器部署到宏基站附近,在宏基站覆蓋范圍內的各個小區又分別部署不同的小基站,由小基站組成來自不同小區的用戶。當用戶選擇將計算任務卸載到MEC服務端執行后[7-8],主要有兩種方式進行路徑卸載,分別為:
(1)用戶將計算任務卸載至SeNB,利用SeNB和MeNB之間的回程傳輸將任務卸載到MEC服務器上執行。如果某個小區的負荷過大,任務卸載過程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無法達到網絡負載均衡。
(2)根據用戶的時延敏感型業務能夠直接利用MeNB將計算任務全部卸載到MEC服務器上執行。
假設每個用戶都具有計算密集型以及延遲敏感型任務,各個用戶均能夠利用和其存在關聯的SeNB或者MeNB直接進行任務卸載,以下主要從MEC角度出發,得到一種高效率高精度的資源分配方式,確保利益最大化[9]。由于不同設備之間的計算能力和通信能力存在十分明顯的差異,選擇不同方式的開銷也存在差異。
在系統模型中,MeNB和一個MEC服務器相連,各個SeNB連接到MeNB中,所以用戶可以將任務直接卸載到MEC服務器上執行,對應的小基站集合為:
N={1,2,…,n}
(1)
和小基站n相連的用戶集合為:
Kn={1,2,…,kn}
(2)
當用戶執行本地計算時,不需要進行數據傳輸,用戶kn可以直接將任務卸載到MEC服務器執行[10]。結合香農定理能夠獲取信道容量對應的計算式:
(3)
式中,pkn代表用戶kn的發送功率密度;Gkn,n代表不同用戶之間的信道增益。
在計算模型中,由于各個用戶均包含一個計算任務,具體的表達形式為:
(4)
為了進一步簡化操作流程,需要分析SeNB和MeNB之間的回程,設定不同任務之間主要利用有線光纖連接,由于傳輸帶寬有限,回程的傳輸時延和數據的長度成正比,利用香農定理獲取用戶接入到MeNB上的數據傳輸速率,即:
(5)
同時,也能夠通過上述原理獲取用戶kn根據信道接入到SeNB時的數據傳輸速率:
(6)
以下給出具體的執行過程:
(1)本地計算:
針對本地計算模式而言,用戶對應的計算任務在本地執行,其中本地執行時間對應的計算式為:
(7)
(2)直接利用MeNB卸載任務:
總時間主要包含用戶設備到MeNB的無線上行傳輸時間[11-12],即MEC服務器執行全部任務所花費的時間,具體的計算式為:
(8)
為了全面研究不同計算卸載方式對系統總體收益的影響。設定計算任務為一個常數,則用戶kn到MeNB的總上行傳輸速率計算式為:
(9)
總體的能量消耗為:
(10)

(11)
(3)用戶主要利用小基站完成任務卸載:
采用SeNB卸載任務總時間開銷主要是指用戶kn到SeNB之間的上行傳輸時間以及執行等時間總和[13],即:
(12)
φ代表單位數據的回程傳輸時延系數,其中上行傳輸速率為:
(13)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通過MEC服務器中有限的網絡資源,構建多小區場景下移動網絡資源安全分配模型:
pij=ρ·QoS
(14)
蟻群優化算法是一個用于解決組合優化的分布式算法。當采用蟻群算法進行移動網絡資源安全分配模型求解時,具體的操作流程如下:
(1)將信息素和啟發信息等參數進行初始化處理;
(2)將各個任務全部分配給一個螞蟻,當任務Ti成功分配給資源Rj時,同時將其記錄在禁忌表中;
(3)針對后續的任務重復上述操作流程,直至禁忌表中沒有任何任務記錄才算實現資源分配。
設定τ(Ti,Rj)代表任務分配到資源的信息素,在初始化階段信息素對應的計算式為:
τ0=1/[n·(P(S0)+W(S0))]
(15)
式中,S0代表使用解決裝箱問題的降序首次適應算法獲取的解;W(S0)代表資源浪費量;P(S0)代表S0求解結果對應的能耗,對其進行歸一化處理,則能夠獲取以下的計算式:
(16)
為了求解模型的最優解,需要采用如下方式,詳細的操作步驟如下:設定gk(Ti,Rj)代表在第k次迭代過程中任務終止時間和限制資源集。所以,在第k次迭代的過程中[14],任務Ti選擇資源Rj完成資源分配的概率如下所示:
(17)
當一個螞蟻經過全部的簇后就形成了一條路徑,該條路徑即為問題的可行解。為了有效確保解的質量,同時避免陷入局部最優狀態,采用蟻群優化算法對模型的求解過程如下:
(1)將全部參數進行初始化處理,同時確定不同目標的權重;
(2)螞蟻開始循環;
(3)隨機放置若干只螞蟻,同時組建搜索空間;
(4)計算螞蟻的節點轉移概率;
(5)當螞蟻到達新的節點之后,需要實時更新路徑上的信息素,對禁忌表進行校正[15];
(6)重復步驟(3)到步驟(5),直至蟻群中的全部個體都能夠獲取可行的路徑;
(7)對全部路徑進行評價并且獲取當前最優路徑;
(8)更新全局信息素;
(9)迭代次數增加,假設迭代次數達到最大迭代次數,則停止搜索,獲取移動網絡資源安全分配模型的最優解。
為了驗證所提基于MEC技術的移動網絡資源安全分配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實驗主要通過Cloudsim平臺進行仿真測試。
實驗分別從運營成本、資源浪費以及移動網絡資源安全分配時間3個角度對算法的性能進行測試,具體實驗結果如下所示:

圖2 運營成本比較

表1 資源浪費比較

表2 移動網絡資源安全分配時間比較
分析上述實驗數據可知,相比另外兩種算法,所提方法的運營成本明顯更低,資源浪費情況明顯減輕,整體的時延也得到明顯降低,由此全面驗證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優越性。
針對傳統資源分配算法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設計并提出一種基于MEC技術的移動網絡資源安全分配算法。仿真實驗結果表明,所提算法不僅能夠有效降低運營成本以及資源浪費情況,同時還能夠減少分配時間。由于時間以及人為等相關因素的限制,導致所提算法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后續將重點針對以下幾方面的內容進行研究:
(1)進一步優化資源分配配置,使其獲取更加理想的分配結果。
(2)在算法中引入功率控制或者資源定價等相關因素,以此完成更加全面的資源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