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蔭 梁小蕊 金靚婕 孫曉偉
(海軍航空大學航空基礎學院)
2020年12月,全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我軍向建軍百年奮斗目標邁進新征程上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黨的十八大以來,全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圍繞加強黨對軍隊的思想政治領導,創新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強固官兵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靈魂,激發部隊敢打必勝的血性膽魄,賡續人民軍隊的本色作風。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必須更新教育理念,優化教育內容,改進教育方式,著力構建新時代人民軍隊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這是堅持黨管思想的深遠謀劃,是凝聚強軍意志的戰略舉措,是培養“四有”革命軍人、鍛造“四鐵”過硬部隊的時代要求[1-4]。
《海軍航空裝備防腐技術》課程是我校學員的一門選修課。本門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課程,學員除了能在理論上了解海軍航空裝備的防腐技術,也能通過實驗掌握裝備防腐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能夠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員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以及危險化學品操作的安全意識。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員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部隊裝備維護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包括化學知識在武器裝備維護和后勤保障服務方面的應用,以及危險化學品的正確處置方法等。
在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浪潮中,如何發掘《海軍航空裝備防腐技術》中思政教育的有效元素,并將其廣泛實施于人才培養的過程,在知識傳授中“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最終培養軍校學員成為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是當前教學工作中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在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下,我校《海軍航空裝備防腐技術》課題組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但是課程思政不是簡單的“課程”加“思政”,而是要思考怎樣在《海軍航空裝備防腐技術》課程當中有機地融入價值塑造的元素,努力實現二者的水乳交融,做到“如鹽化水”、潤物無聲[5-7]。
課程組將教學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探索研究,構建以海軍航空裝備防腐技術知識為主體,培養“四有”革命軍人,鍛造“四鐵”過硬部隊,凝聚官兵強軍意志,激發學員敢打仗打勝仗的血性膽魄,培育學員的科學精神,激發愛國主義民族情懷,塑造綠色化學世界觀,為《海軍航空裝備防腐技術》課程思政提供新的視角。
本文將以《海軍航空裝備防腐技術》課程中“海軍航空裝備的腐蝕現狀”這一知識點為例,詳細介紹思政教學的實踐情況。
海軍航空裝備腐蝕現狀在《海軍航空裝備防腐技術》課程中屬于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通過讓學員了解海軍航空裝備的腐蝕現狀,讓學員認識到裝備防腐工作的重要性,從而調動學員對后續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

圖1 腐蝕的經濟損失圖
學習海軍的武器裝備長期處在海洋環境中,海洋環境是一種極其苛刻的腐蝕環境。海水腐蝕不但會縮短裝備的壽命,還會增加航行阻力、降低航速,影響艦載設備的性能和使用安全。所以,海軍武器裝備的防腐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
海軍的武器裝備例如16艦、某型飛機以及某型艦艇目前存在很多腐蝕情況。比方說16艦甲板燈光、偏流板、阻尼裝置、海水冷卻器、機庫大門導軌等的腐蝕;某型艦艇上也存在緊固件腐蝕、船體全面腐蝕、過濾器脫成分腐蝕、氣瓶腐蝕、內艙全面腐蝕等腐蝕情況;海軍某型飛機也存在起落架艙鎂鋁合金桁條,1#油箱蒙皮下壁板以及左水平尾翼下壁板等部位的腐蝕。
腐蝕有兩方面危害:一方面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美軍裝備及基礎設施的年直接損失大約200億美元;我國腐蝕損失為年度自然災害損失總和的6-10倍,約占GDP的4%,遠高于美國的3.4%和日本的不足3%。另一方面:腐蝕會造成機毀人亡的災難性事故。2014年我國南航CZ3739航班飛機引擎空中著火,事后調查顯示發生故障的發動機進口處,壓氣機風扇的葉片有斷裂。據推測,有可能是葉片腐蝕斷裂后進入發動機內,損傷發動機進氣流場,導致后者發生“畸變”,進而形成“喘振”。而根本的原因是負責飛機維護的地勤人員在進行飛機維護過程中沒有認真檢查,沒有發現飛機壓氣機風扇葉片的腐蝕斷裂。
通過分析2014年我國南航CZ3739航班飛機引擎空中著火事故案例,讓學員認識到從事地面航空機務維護工作的重要,增強了地面學員對將來工作價值感的認同,同時也能讓飛行學員認識到航空機務維護人員工作的重要性。讓學員認識到不論從事什么工作,工作不分高低貴賤,要搞好協作作戰,為建設強大的人民海軍,貢獻自己的力量。
海軍航空大學成立之后人才培養側重點是海軍飛行員。這導致地面學員與飛行學員相比,心理上有很大的落差,他們認為自己的高考分數比飛行學員高很多,但是在學校的地位卻不如飛行學員,這極大地影響了地面學員的學習積極性。而飛行學員也會認為他們是直接的戰斗力量,會比地面學員更有優越感。
通過分析2014年我國南航CZ3739航班飛機引擎空中著火事故案例,可以讓學員們認識到從事裝備維護保養工作的重要性,裝備維護保養人員專業、細致入微的工作,是保證飛行員飛行安全的重要一環。由此,增強了地面學員對將來工作崗位的價值認同感,同時也能讓飛行學員認識到裝備維護保養人員工作的重要性。進而能夠讓學員認識到不論將來從事什么工作,崗位不分大小,職位不分高低,每個人都需要恪盡職守,煉好自己的本領,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對于地面學員來說,如果將來從事裝備維護保養,學習好《海軍航空裝備防腐技術》這門課,是煉好專業本領的基礎。這樣就極大的提高了學員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熱情。對于飛行學員,了解一些裝備腐蝕與防腐方面的知識,也會讓學員在了解裝備腐蝕因素的基礎上,能夠規避飛機腐蝕并對于腐蝕能夠及早發現并進行預判。
對于軍校學員,培養其團隊協作精神尤為重要。“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最有力量。”著名的淮海戰役,我軍能夠取勝的關鍵是高度的團結協作,而國民黨軍隊則是敗在各自為戰、不能很好的協同作戰。
2014年我國南航CZ3739航班飛機引擎空中著火,事后調查顯示發生故障的發動機進口處,壓氣機風扇的葉片有斷裂。據推測,有可能是葉片腐蝕斷裂后進入發動機內,損傷發動機進氣流場,導致后者發生“畸變”,進而形成“喘振”。而根本的原因是負責飛機維護的地勤人員在進行飛機維護過程中沒有認真檢查,沒有發現飛機壓氣機風扇葉片的腐蝕斷裂。從機務工作的角度來說,飛機維修容易出事故的部位,很多都存在太高、太遠、太偏的問題,比如飛機的垂尾、機翼和螺旋槳這些部位,太高需要用梯子。由于機務工作人員的玩忽職守,或者說維護本領不高,最終沒有發現葉片腐蝕斷裂,最終造成了飛機的事故。通過這個事故案例,能夠觸動飛行員,他們從事的飛行事業確實是非常榮耀與自豪,但是一定要與地面人員搞好團隊協作,沒有地面機務人員的支持與配合,就不能保證飛機的安全與穩定。進一步講,飛行員雖然“敢打仗”,但是沒有維護人員的協同作戰,飛行員就不能“打勝仗”。
另外,《海軍航空裝備防腐技術》是理論和實驗相結合的課程,實驗教學也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課程思政不僅可以通過理論講授來實現,還可以與實驗教學有機結合。在《海軍航空裝備防腐技術》的課程思政中,實驗中分組合作的探究性學習模式也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在分組實驗時,需要考查組內成員的團隊協作能力。后續走上工作崗位,在部隊工作中,團隊合作精神也同樣重要。不同人按照不同的分工,從事不同的工作,只有每個人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最后團體才能獲得較好的結果。
海軍航空裝備防腐技術涉及到很多的裝備的清洗與防腐技術,所使用的清洗劑、緩蝕劑、去腐蝕產物膏都屬于化學試劑。為安全起見,在使用化學試劑之前,必須掌握化學試劑的安全性。例如是否是易燃、易爆化學試劑,是否具有腐蝕性,是否具有毒性以及是否具有強氧化性等。這樣在使用化學試劑的時候,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安全防范措施,避免由于非正確的使用,對操作人員以及裝備造成危害[8]。另外還需要跟學員強調化學試劑的排放以及安全儲存與管理。因為學員到了部隊也需要管理單位的裝備防腐用品等化學試劑,防腐用品等化學試劑使用之后的廢水廢液也需要進行適當的處理才能排放到環境中去。在海軍航空裝備防腐技術這門課程中,通過對學員進行化學試劑安全知識的普及,筑牢學員化學試劑安全使用底線,培養了學員的環保意識。
通過海軍16艦、某型飛機以及某型艦艇不同部位的腐蝕圖片,讓學員直觀了解海軍裝備發生腐蝕的普遍性,同時引發學員思考為什么海軍航空裝備的腐蝕比空軍、陸軍更為嚴重?然后介紹腐蝕的兩方面危害:一是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二是會使裝備失去戰斗力,甚至發生災難性事故。通過視頻,讓學員直觀了解災難性事故案例——2014年我國南航CZ3739航班飛機引擎空中著火。分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負責飛機維護的地勤人員在進行飛機維護過程中沒有認真檢查,沒有發現飛機壓氣機風扇葉片的腐蝕斷裂,從而使學員認識到裝備腐蝕防護工作的重要性。
在化學試劑筑牢學員化學試劑安全使用底線、培養學員環保意識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設計中,為了加強學員對化學試劑安全使用的意識,通過“天津港大爆炸”以及“奪命快遞”等近年來涉及化學品事故案例,讓學員意識到化學試劑安全使用及存儲的重要性。
組織學員進行座談并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的內容如表1,其中100份問卷,答案全部正確的是99份,正確率達到了99%。可見通過課程的學習,強化了學員的化學實驗室安全意識以及環保意識,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有了較大的提高。學員認識到地面航空機務維護人員工作的重要性,增強了地面學員對將來工作價值感的認同。飛行學員也能夠認識到航空機務維護人員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不論從事什么工作,工作不分高低貴賤,都要搞好團隊協作,為建設強大的人民海軍,貢獻自己的力量。

表1 問卷調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