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賢云
摘? ?要:英語屬于外來語言,要想將其價值完全發揮出來,必須改變思想認知,打破學科邊界,實現多學科的互融互通。在統整過程中,教師可以以主題為基點進行學科關聯,使學生能夠從宏觀視角出發,對知識展開積極探索,主動關聯相關學科,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統整;融通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2)19/22-0049-02
多元融合視角下的課程統整形式十分多樣,其中主題視角是重要選項。在學科主題的助力下開展跨學科知識探索,用獨特的學習方式、表述形式完成相關任務,聚焦學習主題。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學生對知識產生新的理解和認知,打開學習思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學科知識整合。小學英語課堂實踐中,教師不妨以單元學習主題為觸發點設計教學,讓學生在漸進式的知識探尋中串聯知識體系,關聯學科內容。
一、深挖文本,鋪墊統整方向
學科統整不是隨意的,它需要一定的主題作為依托。如果對知識隨意進行整合、構建,不僅影響本學科的知識,還會阻礙學科統整。小學英語教材在設計時充分考慮了教育教學的需要,是以一定主題為基礎展開知識構建的,這就為“統整”提供了便利條件。教師要充分利用英語學科的特性,先引導學生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延伸、拓展,進而完成知識統整;同時發揮課堂指揮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從詞匯、句型、語法、內容等不同層面著手,展開深度、系統的挖掘,促使學生完整、精準掌握文本知識,為后續學科主題統整奠定堅實基礎。
學習譯林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時,這一單元的內容比較有趣,涵蓋的知識點也比較多。為了讓學生整體把握文本內容,教師先讓學生迅速瀏覽文本。“Wha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unit? What other relevant knowledge?”快速閱讀只能讓學生對知識產生初步的印象,不能讓他們深入到文本中心區域。當學生完成基本的內容感知后,教師繼續引導“Lets read the content in the story time and have a clearer understanding of the learning theme.”教師由整體到局部,對學生展開逐步引導,促使他們在深度探索中更好地把握學習的關鍵點。教師耐心細致有條理的引導,可以讓學生對文本內容產生濃厚興趣。有了興趣的支撐,學生注意到Story time中的插圖內容,并提出疑問:“What are they doing? Are they playing football?”,這就為學科跨越做好了準備。
二、適度預設,延展思維走勢
在學科統整過程中,生成性是最主要的特性。跨學科學習,學生會根據自身知識儲備,對新知識展開梳理、探究。但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對知識的把握程度也是不同的。面對這種個性化和差異性,教師的適度預設是極其重要的。學生在學習感知知識過程中,容易受到一定學習模式的影響,產生固化思維。教師作為課堂的指引者,必須有清晰的認知和正確的判斷,對課堂展開針對性的預設和引導。巧妙的引導、有效的預設能夠防止學生探究的淺嘗輒止,對挖掘學生潛能、彰顯課堂效度有積極影響。不僅如此,適度的預設還能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處,為學科統整規劃出一條清晰明了的路線,可謂一舉多得。
學習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3 Asking the way時,這一單元涉及到的主題是問路。學習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先對單元內容進行整體梳理,并對涉及到的其他學科知識展開構建。面對諸多內容的集合,教師先進行預設,同時也給出具體化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自主搜集素材,了解相關內容。“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in traffic rules? Please collect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summarize it.”學生本身還沒有意識到知識之間的相關性,教師巧妙引導,既不會脫離學習內容的范疇,又能將學生的認知引向更遠的區域,增加學習活動的活躍度和含金量。
三、關聯活動,打破學科邊界
各學科知識千差萬別,各有側重。要想利用學習主題,沖破學科界限,展開探究性學習,必須選擇恰當的形式。如果只是單純的坐而論道,學習效果難以彰顯。教師不妨從實踐角度出發,將關聯訓練融入課堂。知識學習的終極目標就是實踐運用,活動可以讓學生以一種輕松自如的狀態投入到學習探究中。英語關聯活動設置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英語知識點較多,且知識具有復雜性,學習起來比較乏味無趣。設置關聯活動時,一定要從多樣化和趣味化視角出發,增加訓練的層次性,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鍛煉思維,實現認知的拓展和延伸。
學習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時,學生在學習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既感興趣又不愿意主動探究。雖然很多學生知道要幫助父母做各種事情,給他們減輕負擔,實際上很多學生只是嘴上說說而已,沒有親身經歷怎么可能有真情實感。為此,在學習活動之前,教師布設了一個小任務。“When you get home this afternoon, please do one thing for your parents. It can be washing dishes and tables, cleaning the floor or washing the car.”任務呈現出來后,教師讓學生以寫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展示時有的學生從體育學科角度出發,表示做家務也可以很好地鍛煉身體。在學生爭先恐后的表述中,學習活動進入高潮。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打破學科界限,對教學展開統整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緊緊抓住英語學科屬性,從中尋找突破口,以單元主題為關聯點,無疑能給統整帶來更豐富的視角。教師要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逐級引導。深挖文本,能夠鋪墊統整方向,給教學活動以鮮明的指引。適度預設,對延展學生思維走勢有著積極的影響。關聯活動,能夠快速打破學科邊界,讓學習走向融通。當學生能夠跳出學科知識的包圍圈,思維認知境界也會快速提升。
參考文獻:
[1]孫潔瑩.小學英語單元統整視角下的成長型思維開掘[J].基礎教育研究,2020,(20):86~87,94.
[2]張丕峰.單元整體教學:英語教學變革的杠桿——例談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J].英語教師,2021,21(15):17~19,26.
[3]顧益峰.單元統整背景下的小學英語語法教學探究[J].教師博覽,2022,(09):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