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宇 孫紅陽



[ 作者簡介 ]
張曉宇,女,東華理工大學藝術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美術教育。
孫紅陽,男,東華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視覺傳達設計。
[ 項目名稱 ]
本文為江西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改項目《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環節評價體系研究及應用》(編號:JXYJG-2017-113)階段性成果之一。
本論文得到東華理工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資助,“山東萊州草編元素引入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成果;項目編號:YC2021-S641。
[ 摘要 ]
本文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山東萊州草編元素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主要從萊州草編元素引入小學美術課堂的可行性分析、萊州草編的美學特征分析和適用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元素的提取、萊州草編元素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三個方面來展開研究。有益于發揮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源優勢,轉變成地域特色美術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審美空間和更加寬廣的美術學習與實踐途徑。
[ 關鍵詞 ]
非遺;民間美術;草編;小學;美術;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07.046
中國草編技藝最早源于“掖縣”(今山東萊州),萊州被稱為“草編之鄉”,以濃郁民族特色和獨特藝術感染力被譽為“化腐朽為神奇”的編織技藝。本文嘗試從美術教學資源利用與開發維度,探索出一條將萊州草編元素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融于一體的可行性教學途徑。從美術學習方式的四個領域來培養學生的感知能力、形象理解能力、實踐考察能力、手工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
1 萊州草編元素引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可行性
1.1 有強大的政策支持
國務院辦公廳2021年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國家雙減政策的出臺和正式落地,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把中小學生從繁重的校內校外學業壓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和機會接觸自然、感受藝術、放飛自我,進行更為全面健康的教育發展。國務院2005年頒布的《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指出:“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逐步將優秀的、體現民族精神與民間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編入有關教材,開展教學活動。”江西省2015年發布的《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也強調:“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將具有本地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編入地方教材,納入素質教育內容,提高青少年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這為萊州草編元素引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提供了強大的政策支持。此外,開發萊州草編元素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符合美術新課標及新課改要求,有利于培養小學生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小學生美術學習活動的整體綜合能力和思維探索能力,注重小學生課程學習與生活經驗的結合,通過制作、發現、研究等,聚焦非遺文化,走進美術的奇妙世界,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觀察能力、聯想能力、創造力以及審美力,形成發現美好以及創造美好世界的能力。
1.2 實行勞動教育的需要
教育部2020年印發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江西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都規定小學生要適當體驗勞動及傳統工藝制作過程,使學生有愛勞動、感知勞動樂趣、愛惜勞動成果的意識。萊州草編元素引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通過參觀草編文化展示館、草編創意工坊體驗活動、草編藝術元素創意設計活動、非遺傳承人現場指導實踐活動,可促進學生體驗到勞動的樂趣,享受到取得勞動成果的喜悅。在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練意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
1.3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
學習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萊州草編元素引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根據不同學生的興趣需求以及身心發展的特點,小學生性格開朗、喜歡游戲,樂于互動與參與,同時具有好奇心,富有表現力。萊州草編富有創新性、趣味性和生活性,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容易讓學生產生興趣,如利用萊州草編既可以編織像扇子、杯墊、枕頭、草帽、墊子等生活日用品,又可以編織富有趣味性的蜻蜓、烏龜、麻雀等動物造型的玩具,也可以讓學生根據喜好設計草編創意裝飾手工畫,并結合其他新型材料進行表現。另外,在編織技法種類繁多,又具有創新性和探索性,學生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動腦動手能力,利用紡織技法制作出極具個性的草編工藝品。尤其是萊州草編為純手工非物質文化遺產,只需要簡單的制作工具和豐富的想象力,編織方法簡單易學,非常適合小學生的心智成熟情況和認知水平。將萊州草編元素引入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動腦和動手能力,使學生在體驗到勞動和學習樂趣時,享受到勞動成果的喜悅和學習成就感。
2 萊州草編的美學特征分析和適用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元素的提取
2.1 造型表現方面
在造型表現方面,萊州草編造型豐富,巧妙利用原材料特性,關注實用功能與審美價值的統一,具有自然古樸、穩重大氣、簡潔有趣的造型特征。在形態上將具象精簡為抽象形態,通過造型要素的排列、解構、重組,賦予草編作品新穎的意味和趣味。萊州草編的造型表現特點非常適合培養小學生的動腦能力和探索能力,提高小學生對美的理解和對造型的把控能力。
2.2 色彩表現方面
在色彩表現方面,草編藝術品大部分都是采用材料本身的色彩,少部分會經過顏色處理。萊州草編色彩表現豐富,多采用草料的固有顏色或染色方式在作品中形成對比色、中性色的組合。對比色給人單純、明快之感和強烈的視覺沖擊,中性色帶給人柔和、穩重、沉靜的意象。草編作品具有材料自然的樣貌和濃濃的鄉土氣息,形成獨特形式的美感,讓人感覺到純樸自然。一般是使用天然植物染料和礦物質染料進行染色,使用這些染料進行染色能讓草編工藝品有更豐富的顏色并且不污染環境,無毒無害且環保。萊州草編的用色特點對培養小學生的色彩感悟能力,掌握配色規律,提升創新與表現能力均有很好的益處。
2.3 圖案紋樣方面
在圖案紋樣方面,萊州草編慣用隱喻和象征手法,結合某種觀念或意愿概括、提煉、創意出生動、傳神而富有美好寓意的圖案紋樣,如桃紋、云紋、元寶紋、魚紋、波紋等。借助圖案紋樣的符號形式來強化寓意的表達和思想情感的外化。萊州草編圖案紋樣的表達形式在培養小學生表達思想情感、激發創新能力、學習美術表現手法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2.4 編織技藝方面
在編織技藝方面,萊州草編善于利用草料特性,改革創新編織技藝,萊州草編的手工編織技藝有三根草掐法、五根草掐法和七根草掐法之分,掐法不同,花樣也隨之變化。但總的來說,各種掐法基本都是拇指掐正面,食指掐反面,而后再作壓、挑處理。各種編織技藝都充分發揮了原料的自身特性,創造出飽滿活潑,線條流暢,具有獨特個性的草編產品。萊州草編因為本身材料及工藝的原因,使它在造型上不僅有觀賞價值還有實用性。萊州草編藝品在制作方法上主要有編織和拼貼兩種,其中編織法又可分為挑壓法、起心法、起邊法、拼貼法等十幾種,在編織過程中,使它可以單獨使用,也可進行綜合運用。萊州草編的編織技藝對培養小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耐心、動手能力、綜合運用材料能力以及體驗造型活動樂趣方面有很好的引導和啟迪作用。
3 萊州草編元素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
在萊州草編的美學特征分析和適用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元素提取的基礎上,依據美術新課標要求,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領域來研究萊州草編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開發與應用。
3.1 萊州草編元素在小學美術“造型·表現”領域的開發與應用
在“造型·表現”領域,依據小學生的學情分析,擬編撰《萊州草編造型初體驗》教學設計。在引導學生在認識、體驗學習萊州草編的基礎上,理解線條、形狀、色彩、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并能恰當運用這些元素進行草編作品的設計制作。通過講解、分組討論和示范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上,了解掌握萊州草編的造型表現特征;在過程與方法上,學會萊州草編的基本制作技法,并能結合生活實際,大膽運用草編原料進行草編創作;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在學習和游戲中體會草編作品的樂趣,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3.2 萊州草編元素在小學美術“設計·應用”領域的開發與應用
在“設計·表現”領域,針對萊州草編的制作工藝進行課堂延伸,擬編撰《萊州草編工藝品創作》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感受草編材料的特性,根據意圖合理選擇材料和色彩搭配進行設計和制作活動,體驗設計、制作的過程和樂趣,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知識與技能上,了解草編工藝品的基本設計方法;在過程與方法上學會草編工藝品設計的基本技法,并能運用草編元素進行草編工藝品的設計制作;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在體驗設計草編工藝品的樂趣中,樹立變廢為寶的理念,加強設計和環保相結合的價值理念。
3.3 萊州草編元素在小學美術“欣賞·評述”領域的開發與應用
在“欣賞·評述”領域,擬編撰《形形色色的萊州草編》教學設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圍繞草編的歷史淵源、藝術特征、人文內涵展開教學,采用賞一賞、品一品、評一評來認識形形色色的草編作品。讓學生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草編藝術的學習,傳承民間藝術及培養民族自豪感和熱愛勞動、熱愛家鄉的情感。在知識與技能上,了解萊州草編的歷史淵源、色彩造型、藝術特征、發展狀況等相關知識;在過程與方法上,通過欣賞與評述,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草編藝術;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培養學生對本土資源的熱愛,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珍視優秀民間美術與文化遺產的態度。
3.4 萊州草編元素在小學美術“綜合·探索”領域的開發與應用
在“綜合·探索”領域,擬編撰《萊州草編小小傳承人》教學設計。通過非遺傳承人的引導和家長的積極響應,帶領學生參觀萊州草編工廠、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草編工坊。通過參觀、調查、搜集,綜合探索利用草編制作的方法,開拓眼界,拓展認知,提高觀賞能力。引起學生對生活、自然和社會的關注,提高變廢為寶的意識。在知識技能上,了解草編各學習領域的聯系,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過程與方法上,認識草編與自然、生活、文化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性、綜合性的草編創作活動,并以各種形式發表學習成果;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開闊學生視野,提高想象力,引起學生對美的探索,享受探索的新奇與成就感。
4 結論
萊州草編元素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有益于發揮具有地域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優勢,轉變成地域特色美術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審美空間和更加寬廣的美術學習與實踐途徑。
參考文獻
[1]陳麗. 龍泉柏合草編工藝在中學美術課程中的開發與利用[D]. 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5.
[2]李文貞. 永州地區草編藝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 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5.
[3]姜迪. 開發“湖南臨武龍須草編”初中美術校本課程的實踐研究[D]. 南昌:華理工大學,2018.
[4]曲婷. 山東萊州草編藝術研究[D]. 蘇州:蘇州大學,2019.
[5]曲彩虹. 山東萊州草編藝術在平面裝飾畫中的應用研究[D]. 青島:青島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