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虹葉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
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文化傳承就是指這兩種財富在上下兩代人之間的傳遞和承接的過程。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二)總目標中明確指出: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感受語言文字及作品的獨特價值,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小學語文課中如何以文化傳承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呢?
一、挖掘課文內涵,汲取傳統文化營養
教材中的課文是開展語文教學的基礎,要在語文課中通過文化傳承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就要我們深入挖掘課文中所蘊藏的傳統文化的元素,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培養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感?!读x務教育教科書(五.四學制)語文》由教育部組織編寫,每一篇課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蘊含著豐富的內涵,有的課文更是包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將課本知識和傳統文化知識相結合,促進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一)學好漢字,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漢字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一年級上冊《天地人》和《金木水火土》這兩篇課文是識字單元的開篇,一下子將學生引入悠長的歷史長河中,營造了濃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氛圍。課文內容豐富,滲透了韻語識字、看圖識字等多種識字方法,讓學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進語文,樂于識字。
《天地人》一課,內容簡單,含義豐富,從古到今,由他及我。課文插圖以國畫為背景,人立于天地之間,場景遼闊,使學生感受時空的浩瀚,以及人在宇宙萬物中的重要性。課文編排了“天地人”“你我他”六個字,并以三字一行的形式排列成兩組,也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疤斓厝恕比胖溃ㄌ斓溃宏幒完?地道:柔和剛;人道:仁和義)在我國經歷幾千年而流傳不衰,對傳統文化有深遠影響。教材把《天地人》放在識字單元的第一課,也是希望學生能從這些簡單的漢字中了解中國文化的深邃內涵,增加對中華文化的親近感,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金木水火土》也是一篇具有傳統文化氣息的兒歌,課文向我們揭示了古人認識世界的一種觀念,即自然界的五種物質——金木水火土,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稱為“五行”,五行作為構成宇宙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天在上,地在下,萬物在天地間繁衍。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圖片和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圖中和生活中找一找有關的事物,了解生活中和它們有關的事物。課上,我利用小朋友正在植樹的一幅插圖展開教學,男生拿著金屬制成的鏟子在挖土,女生在給旁邊的小樹澆水。通過插圖,學生明白了:水能使樹木茁壯成長,木頭點燃后又能生火。當用火不當時會發生火災,發生火災后我們可以用水滅火,火又能生土等一系列相互運動變化,體會這五種物質之間相生相克,以及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見,這幾個漢字不僅代表了其字面的含義,也包含了深遠的民族文化。
(二)精讀文本,弘揚革命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侵入心扉,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們國家的和平是革命英雄浴血奮戰換來的,我們要銘記歷史,繼承和弘揚革命文化。課文中向我們展示了一批批革命英雄人物,有黃繼光、小英雄雨來,還有老一輩革命家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方志敏、劉胡蘭等同志。
如以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例,本單元以“責任”為主題,其中,編排了《青山處處埋忠骨》《軍神》和《清貧》三篇課文,旨在讓學生感受先輩們的崇高精神,體會先輩們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其中《軍神》一課,寫了劉伯承的眼睛受了重傷后,到德國人開設的診所就醫,他為了盡量減少對大腦的影響,拒絕使用麻醉劑,強忍劇痛接受了手術的故事。課文塑造了劉伯承堅忍不拔的鋼鐵意志以及勇于戰勝一切困難的堅強品質。在教學“手術中”這一部分時,我先抓住重點語句“病人一聲不吭,他雙手緊緊抓住身下的白床單,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來越使勁,嶄新的白床單居然被抓破了?!边@一句進行品讀。學生通過對劉伯承的動作、語言和神態的品味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接著,引導學生聯系自身實際,談談自己的想法。學生們有的說:“我不小心摔一跤,腳上磕破點皮就會疼得掉眼淚?!庇械恼f:“我生病最怕打針吃藥了,劉伯承面對這么大的手術,竟然拒絕使用麻醉劑,真令我難以想象。”還有的說:“我們要以劉伯承為榜樣,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不輕言放棄?!睂W到這里,課文中劉伯承鋼鐵般的意志就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劉伯承這一軍神形象也深深地烙在了學生心底,帶給學生強大的精神沖擊和心靈震撼。正如習總書記強調的: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以“革命文化”題材為抓手,激發了學生對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的崇敬之心,增進對黨和祖國的熱愛之情,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讀寫結合,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的發展需求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現代文化,對豐富精神世界,養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選編的四篇課文都與自然、科技有關。這些課文旨在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熱愛科學,關注科技發展。其中《千年圓夢在今朝》一文,向學生展現了中華民族追尋“飛離地球、遨游太空”飛天夢想的歷程,字里行間洋溢著濃濃的自豪感?!扒陥A夢在今朝”,這一次次舉世矚目的成績離不開一代代人的努力,離不開中國人民的團結協作、自主創新。因此,在這堂課的結尾,我安排了兩處拓展讀寫練習,幫助學生
進一步理解課文內涵。第一處,鼓勵學生選擇把“神州六號——神州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相繼發射成功填補在課文合適的地方。通過這樣讀寫結合,不僅使學生了解我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最新成就,而且能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第二處,請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嘗試用具體的事實說明一個觀點,比如“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等,感受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和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協作、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二、誦讀經典詩文,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中華經典詩文源遠流長,是歷史留給我們炎黃子孫的寶貴財富。中華經典詩文內容廣泛,思想深邃,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誦讀經典詩文,有助于增強學生語言文字規范意識,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程內容的第一至第四學段里分別有誦讀短小的古詩、短小的古詩詞、優秀詩文,欣賞、交流所積累的詩文等要求,可見誦讀和積累的重要性。
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古對今》和《人之初》都滲透著傳統文化的精華?!度酥酢肪x了《三字經》的兩個片段,分別講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三字經》是中華民族的珍貴遺產,也是古代蒙學教材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種。它以三字斷句,句句押韻,讀來朗朗上口,易讀易記。教學中,我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朗讀,如搖頭晃腦慢慢讀、打著節拍用心讀、和同桌拍著手互讀。通過形式多樣的誦讀,了解我們民族的文化傳統,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
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以“愛國情懷”為主題,其中《少年中國說》(節選)一文,邏輯嚴密,語言氣勢磅礴,感情充沛。課文節選以整齊的句式描繪了少年中國的光輝前程,激勵中國少年發奮圖強,勇挑建設少年中國的歷史重任。教學目標其中一點就是要求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針對這一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分層朗讀訓練:播放配樂朗誦,學生聽讀;自由朗讀,培養語感;齊讀課文,體會語言氣勢磅礴的特點;品讀課文,感受愛國情感;背誦課文,明確責任心和使命感。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誦讀,層層遞進,中國少年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油然而生,激發了他們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積極進取的精神。
三、開展課外活動,增加傳統文化積累
中華歷史長河五千載,老祖宗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為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教師要擴大教學范圍,引導學生開展課外活動,開闊視野,增加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積累,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節假日是最好的教育契機,尤其是中國傳統節日,如端午節,很多學生對端午節的了解不深,他們只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對于端午節的其他活動沒有什么認識,比如佩香囊、劃龍舟等等。在學完《端午粽》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包粽子、做香囊,或是組織大家觀看劃龍舟比賽,在趣味活動中提升學生對端午節的認知,感受同舟共濟、奮勇向前的龍舟精神。
開展愛國主義題材小故事演講活動。學了四年級下冊中《小英雄雨來》后組織學生選擇課外閱讀中的英雄小故事進行演講,營造良好的愛國主義氛圍。學生通過閱讀兒童團團長海娃、小蘿卜頭、王二小等小英雄的英勇事跡,進一步增強了的愛國情感。
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名勝古跡、特色餐飲等,加深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
結束語
我國歷史悠久,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底蘊深厚。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核心素養有著積極的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既是學科的傳播者,又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更是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重要引領者。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將傳統文化教育與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結合,引導學生誦讀經典詩文,課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掌握語言文字基礎知識的同時,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