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寒 袁金羽 冉啟明
摘 要:新一輪科技革命有力推動了經濟發展,對中小企業帶來重要影響。數字普惠金融是將數字科技與金融結合的一種新興金融模式。數字普惠金融改善了傳統金融模式下服務成本、覆蓋面積和信息不對稱等方面的不足。本文結合數字普惠金融的特征,從融資約束、技術創新和風險承擔水平三大作用機理分析研究數字普惠金融對中小企業績效的影響。并且嘗試為中小企業未來發展提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數字普惠金融;中小企業績效
一、引言
新一輪科技革命有力推動了經濟發展,同時也對中小企業帶來重要影響。隨著數字技術的運用,數字普惠金融成為一種有效提高中小企業績效的新的途徑。相對于傳統普惠金融,數字普惠金融憑借其服務成本低廉、服務技術先進、和覆蓋范圍廣泛等優勢,從而更好地為各中小企業提高金融服務。中小企業作為我國實體經濟的重要內容,提高中小企業績效是推動我國經濟不可忽視的部分。因此,本文基于數字普惠金融的特征,來探討數字普惠金融對中小企業績效的影響。
二、數字普惠金融的概念
數字普惠金融是一個比較新穎的概念,目前沒有一個標準統一的概念。國外學者普遍認為數字普惠金融是指互聯網企業和傳統金融服務機構利用多種數字技術來進行投融資等新的金融模式。數字普惠金融促進了落后地區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使得不能滿足金融服務“高門檻”的群體也能享受到金融服務。黃益平等(2018)認為數字普惠金融起源于2004年支付寶賬戶體系,以往的十幾年里它已經成為引領全球的一面旗幟。數字普惠金融不僅有技術優勢,而且提供了寬松的環境。但是數字普惠金融能否持續推動國內金融領域的發展仍然是個未知數。
三、數字普惠金融的特征
第一,降低服務成本,提高信息質量。隨著數字技術與普惠金融的相結合,中小企業不需要和傳統普惠金融一樣依賴金融機構以及服務網點,大幅度降低建設網點以及人工等服務成本。數字普惠金融引用的先進的技術,一方面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加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提高信息質量,有利于提高金融機構風險防控的能力。另一方面,中小企業通過數字普惠金融可以獲得更加精確有用的信息,更加便捷地享受高水平的理財等金融服務。
第二,擴大覆蓋面積,突破時空局限。由于地理偏僻和經濟發展落后,使得許多金融服務都覆蓋不到欠發達地區。并且傳統金融服務需要有一定的費用和相應的服務網點,所以欠發達地區因為發展水平較低和服務網點覆蓋不足往往享受不到金融服務。然而,數字普惠金融通過互聯網和云計算等數字技術突破了服務網點以及人員等限制,緩解地理位置限制,突破時空局限,將金融資源配置給更多需要的使用者。
第三,降低信息不對稱,緩解融資約束。由于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金融機構可以對中小企業的交易數據進行數據分析,來識別信用水平好但是享受不到金融服務的中小企業,從而進行更有效地風險管理。同時,數字普惠金融使得中小企業的信用信息更加透明,降低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有效地改善傳統金融機構存在的信貸約束問題,使得更多符合信用條件的中小企業可以同樣地享受到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利用這些得到的金融資金幫助創造更大的財富。
四、數字普惠金融對中小企業績效的影響
第一,緩解融資約束,提高企業績效。現有大量文獻證明融資約束與數字普惠金融兩者與中小企業之間的關系。梁榜等(2018)認為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以及其自身的覆蓋廣度、使用深度和數字支持服務程度等方面的優勢都會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根據優序融資理論,中小企業自身規模較小,當融資約束很大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內部融資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也很難進行外部融資,從而出現投資不足,不利于中小企業績效。由于逆向選擇等多因素的存在,外部融資環境會越來越差,中小企業會因為短視行為而減少對實體經濟的投資,從而更不利于企業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緩解信貸約束,降低了服務成本和門檻,讓更多中小企業享受到金融服務。金融事業的發展也同時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數字普惠金融使得中小企業在進行金融投資過程中大大減少了融資成本,節約的金融投資成本可以促進企業進行實體經濟的投資,從而提高了中小企業績效。
第二,激發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績效。現有大量文獻證明技術創新與數字普惠金融兩者與中小企業之間的關系。趙曉鴿等(2021)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對企業技術創新起到促進作用。唐松等(2020)研究發現相對于傳統金融服務,數字普惠金融改善了屬性錯配、階段錯配和領域錯配方面的不足,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促進了企業技術創新,尤其體現在數字普惠金融的深度方面上。數字普惠金融可以提供給中小企業更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從而提高了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可得性,激發技術創新。同時,互聯網和金融的結合迫使中小企業必須提升自身技術創新,適應時代的發展。否則,中小企業原地踏步將很可能在競爭中被淘汰。所以,基于中小企業自身發展需要,數字普惠金融將可以進一步激發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從而有利于企業績效。
第三,提高風險承擔水平,提高企業績效。陳小輝等(2021)認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可以通過創新水平和融資能力兩個機制來提高中小企業風險承擔水平。數字普惠金融給中小企業提供多元化服務的同時也會有相應的風險防范機制,可以提高中小企業風險承擔意愿,中小企業愿意為了進一步擴大自身經營主動地發展,從而有利于企業績效。
五、結論與建議
本文先是從數字普惠金融的概念出發,然后結合數字普惠金融的特征優勢,從融資約束、技術創新和風險承擔水平三大作用機理分析研究數字普惠金融對中小企業績效的影響。最終得出以下結論:數字普惠金融能夠提高中小企業績效。若中小企業想更好的未來發展,要抓住數字普惠金融帶來的優越性和便利性,與時代發展接軌,將緩解的融資約束成本用來進行實體經濟投資,加強自身技術創新,并且大膽嘗試新科技和新技術,使企業更加快速的發展。除此之外,政府或金融機構需要關注中小企業在運用數字普惠金融會產生的風險,加強監管中小企業行為。
參考文獻:
[1]黃益平,黃卓.中國的數字金融發展:現在與未來[J].經濟學(季刊),2018,17(04):1489-1502.DOI:10.13821/j.cnki.ceq.2018.03.09.
[2]梁榜,張建華.中國普惠金融創新能否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J].中國科技論壇,2018(11):94-105.DOI:10.13580/j.cnki.fstc.2018.11.013.
[3]趙曉鴿,鐘世虎,郭曉欣.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金融錯配緩解與企業創新[J].科研管理,2021,42(04):158-169.DOI:10.19571/j.cnki.1000-2995.2021.04.017.
[4]唐松,伍旭川,祝佳.數字金融與企業技術創新——結構特征、機制識別與金融監管下的效應差異[J].管理世界,2020,36(05):52-66+9.DOI:10.19744/j.cnki.11-1235/f.2020.0069.
[5]陳小輝,張紅偉.數字經濟如何影響企業風險承擔水平[J].經濟管理,2021,43(05):93-108.DOI:10.19616/j.cnki.bmj.2021.05.006.74E84B52-77D2-44D7-A66C-1BCDE3321CD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