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笙
編者按:《案例研析》欄目總第49期話題研討在特邀主持嘉賓、浙江師范大學孫喜和教授的帶領下,就“運動學習的分析、判斷與整合”展開了研討。本次研討以網球“雙打搶七局”比賽的教學為例,探討如何達到運動學習的“分析、判斷與整合”高階段認知目標,以及在教學中要達到這些目標,教師應該教什么、怎么教。此前,《案例研析》欄目已就“運動技能認知”的相關話題組織了多期研討。通過該系列的研討,教師們對認知的2個階段已經比較明確(對知識的記憶、理解、應用是學習的初階階段,能運用已學知識對相應事務進行分析、評價、整合、創新是學習的高階階段),為教師如何在施教過程中幫助學習者構建更完善的學習邏輯提供了指導。
開放式運動技能具有多變性和不可預測性的特征,運動員不能事先做出下一個動作的決定,而要根據外在突如其來的刺激迅速做出反應。[1]因此,教師在進行開放式運動技能教學時,需要結合開放式運動技能復雜多變的特征,提升學生在運動學習中分析、判斷與整合的能力。
一、提高網球“雙打搶七局”分析能力
在網球比賽中,分析來球的速度、力量、方向、角度等信息,這一階段稱為“刺激識別階段”,這個階段主要任務是快速準確地對外界刺激進行識別[1]。“刺激識別”階段應當主要關注對方隊員的動作和球的速度、力量、角度等相關信息。本期案例在“雙打搶七局”這一特定情境中,比賽雙方精神高度集中,加之網球場地大、跑動距離長和揮拍次數多,雙方的體能消耗大,這樣的情境為提高學生在“雙打搶七局”中的分析能力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在網球“雙打搶七局”的教學中,通過觀察指定顏色對象的方法,在模擬比賽中引導學生對對手和隊友的移動速度、技術特征和戰術意識進行觀察。除此之外,結合真實授課情況,采用輪換練習的方式組織練習,以避免認知的局限性。在練習中,要求學生知道自己、對手和隊友移動速度的快慢、本回合所采用的技戰術意圖,不斷強化學生準確識別對手信息的能力。對來球信息的識別,包括來球路線、力量、角度和高度等要素。在案例中通過改變節奏、角度和路線的方式提高學生分析的能力。由于學生的個人技術、體能等方面的不足,在模擬對戰中勢必存在技術運用多樣性不足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教學中可以運用條件限制法,采取多球練習的方式,讓學生始終面臨快速來球的局面,并且對落球點進行準確預判,能迅速移動到落球點,同時知道球速的快慢和力量的大小等相關信息。除此之外,還可以限制場地大小,讓學生在小場地中進行練習,縮短刺激識別的時間。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層層遞進地提升學生的刺激識別能力。如,通過觀看比賽視頻,讓學生能夠迅速說出相關技戰術的名稱、運動員的技戰術特點或來球的相關信息等。再如,通過改變學生刺激識別時間的方式,擴大或者縮小網球場地,使學生能夠準確、快速地回擊球。
二、提高網球“雙打搶七局”判斷能力
根據對外在刺激了解的情況,大腦快速和準確地做出如何做下一個動作的決定稱之為動作選擇階段,所需能力為動作選擇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提高學生動作選擇能力來提高判斷的準確性[1]。動作選擇階段需要根據已分析出的不同對手、不同場地、不同來向、不同力度的球選擇恰當的回擊球方式。本案例中通過教師引導,幫助學生分析比賽的基本情況,并制定相應的技戰術進行第二次比賽。
在網球“雙打搶七局”的教學中,第一次模擬“搶七局”比賽后,對自己所觀察的對手的移動速度、技術特征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通過小組討論的方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判斷。如,本期案例設計者分別以4人、2人1組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練,這種方式能夠起到培養運動思維的作用,但由于分組相對固化,不能將課堂教學的效益最大化,因此,可以采用輪換練習的方式組織練習,為學生創造不同的動作選擇情境。在練習中,要求學生能夠根據自己、對手和隊友的技術特征、身體素質、戰術素養和心理能力等要素進行準確分析,同時能夠根據對來球信息的識別、迅速移動到合適的擊球位置、找出有效合理的回擊方式等做出正確的判斷。如,采取多球練習的方式,讓陪練有節奏地進行喂球,要求學生在面對來球時能夠說出對手的技術特征和來球信息,并且能夠對落球點進行準確預判,迅速移動到落球點,根據球速的快慢、球彈起的高度和力量的大小選用適宜的方法將球回擊。還可以通過改變場地的大小,變換學生識別環境的多樣性,讓學生在外界情境不斷地變換中提高分析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動作選擇能力。
在提升學生動作選擇能力時,教師應當從豐富學生動作庫和提高學生動作選擇準確性的角度進行設計。如,通過觀看比賽視頻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在說出技戰術名稱的同時,說出或者做出應對動作。又如,設置網球“雙打搶七局”的情境,同時以輪換對戰的方式進行,始終讓學生面對不同特點的對手,從而提升學生的動作選擇能力。再如,給學生以較慢的速度喂球,用突如其來的口令,讓學生做出相應的動作以提高學生的動作選擇能力。
三、提高網球“雙打搶七局”整合能力
大腦做出動作選擇后,需要將一個抽象的概念編成一個程序,這一階段稱為編程階段,所具備能力稱為動作編程能力[1]。動作編程階段與本期案例中的整合過程相對應,整合是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中重要的認知過程,是進行比賽最為重要的能力之一。基于此,提高比賽整合的能力就需要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動作編程能力。在本案例的教學設計中,教師企圖在第二次模擬“搶七局”比賽中通過實踐提高整合能力,以提升學生對對方和隊友的技術特征、戰術判斷、比賽意圖等內容判斷的準確性。
動作編程能力受動作的復雜程度所影響,越簡單的動作編程,所需的編程時間越短,因此更容易發揮出好的運動表現。由于開放式運動項目的不可預見性,所以這個能力必須在真實的比賽情境下才能體現。在網球“雙打搶七局”的教學中,一方面需要提升學生的網球技能儲備庫,滿足學生動作編程選擇簡便技術動作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有充沛的體能,使學生能迅速到達預期位置,用適當的力量將球回擊至所設想的位置。案例在第二次模擬“搶七局”比賽中,嘗試通過改變節奏、球的角度和路線來提升學生動作編程的能力,發揮網球項目“快、準、穩、變”的特性。除此之外,可以采取通過輪換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基于前一階段的觀察判斷,與對手進行比賽。也可以在改變場地大小的練習過程中通過口頭提醒的方式,讓學生用最合適的拍型,將球按照指定的力量、速度和旋轉等方式,回擊到指定區域。綜上,動作編程階段是分析、判斷與整合的最終體現,是學生獲得良好“實戰”能力的必備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同一方式的來球,有多種回擊球的方式,教師應該在練習的過程中及時提醒學生何種方式更加高效。如,雙方在雙打比賽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選擇多種回擊球方式,要求能夠快速地迫使對手失分,發揮出網球項目的特性,從而引導學生認識到該如何提高動作編程的效益性。又如,制訂不同目標,讓學生以最快速度打出指定方向、速度和角度的球,讓學生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能夠提升動作編程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晉.開放式運動技能學習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90E8D986-3F82-4871-BC04-3CB44F4F0F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