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
摘 要:為配合21級人才培養方案新開始的《智能財稅》課程開展,廣州工商學院會計學院進行了智能財稅實訓室建設實踐。智能財稅實訓室立足于會計學院大數據學習及應用需求,打造大數據課程管理平臺和科研平臺,能讓老師和學生體驗財稅管理的仿真場景,學會在財稅管理工作中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手段,更高效地履行分析、決策、輔助管理等職能,提升應用型人才的職業勝任能力和技術應用水平,在促進課堂改革、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復合創新型數智財經人才方面有較大的促進作用,目標定位準確,建設思路明確。
關鍵詞:智能財稅;實訓室;廣州工商學院
一、引言
近年來,會計行業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得到了飛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會計行業得到了有效應用。電子支付、電子票據、電子檔案等技術邁上了新臺階,業財融合得到信息系統的有力支撐,財務共享普遍邁向管理會計和智能化進程。財務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已成為業界普遍的共識,數字化財務技術專業人才已成為行業迫切的現實剛需。數智化人才培養是一場旅程,需要借助政、行、企多方力量,搭建數智化教學平臺,打造數智化師資團隊,將新技術與會計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按照數智化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課程改革與專業建設,共同培養復合型、應用型數智化財會專門人才,服務地區經濟轉型及產業發展。
為了適應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專業未來發展的趨勢,會計學院對2021級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調整,增加智能財稅、財務機器人開發與應用、Python語言程序設計、財務大數據分析、財務數據可視化等課程。這些課程都要求學生能夠運用相關軟件進行數據挖掘與分析,通過智能分析技術促進財務管理和管理升級。同時,學院要求全體專任教師,必須在近幾年內將原來開設的專業課程增加實驗教學內容,這些都必須借助專業實驗室來完成。
為此,會計學院組織團隊,進行智能財稅實訓室建設申報。
二、前期調研
智能財稅實訓室在建設前分別進行了企業及院校兩個層面的調研。
(一)企業調研
項目建設團隊在項目建設前期,首先進行了企業調研,我院組織了廣州福思特科技有限公司、廈門網中網軟件有限公司、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對軟件初步需求和功能進行產品模擬演示,均能夠滿足智能財稅、智能會計課程教學需求。
原實驗室二實C503的現有儀器設備能與新購置的智能財稅云平臺共享,因此只需要購買與智能財稅課程教學匹配的教學軟件。
本項目所調研的軟件都是國內主流企業研發制造的成熟產品,技術超前,質量穩定可靠,市場占有率高,有充足的貨源。
(二)院校調研
通過調研廣東財經大學、新疆財經大學、武昌工學院、西安歐亞學院和廣東財貿職業學院等院校在智能財稅實驗室建設方面的情況,這些院校的智能財稅實驗室各有特色,各自也取得了應有的效應。從他們的經驗得知,智能財稅實驗室的建設可支撐智能財稅等課程開設,從而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提升就業市場的競爭能力。
智能財稅實訓室符合本科教學需要,可支撐智能財稅、智能會計課程開設,從而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提升就業市場的競爭能力。
三、建設目標
(一)總體目標
通過智能財稅實訓室的建設,緊貼國家財稅相關最新政策法律法規,并結合學校培養需求與社會人才需求,通過先進的計算機技術,進行科學的稅務人才培養,旨在打造在學科內領先的智能財稅仿真項目,打造財稅服務新生態,與現實接軌,采用實務的案例教學、互動討論、觀看視頻資源,人物角色扮演,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訓練,從而真正的把納稅業務和會計核算融為一體,以便培養出的畢業生能夠更好的適應企業對稅務會計人才的需要。
(二)具體目標
1.增加稅務信息內容,重構課程體系
傳統稅法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稅款計算和收工報稅,但在信息化時代,僅具備這些能力顯然是不夠的。隨著稅務信息話建設,金稅四期項目推進,高校的教學內容和模擬報稅系統是需要及時更新升級,不斷補充知識短板,著力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全力實現教學活動和實際工作需求有機結合,培養復合型數智化財經人才。為此,智能財稅課程應建立以實踐為主,知識、技能、素質并重的課程體系。會計學院擬通過智能財稅實驗室的建設,實現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會計學、財務管理、稅收學跨專業融合,推進傳統會計學、財務管理專業向數智化方向改革,培養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創新型數智化財經人才。
2.簡化理論教學,強化實踐教學
智能財稅課程應有別與側重理論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而需要強調實踐教學的主體地位。簡單來說,智能財稅課程要簡化理論教學,學生具備基本的稅法知識及各稅種的計算能力即可,減少理論課時;另一方面,應該增加實踐課時,通過智能財稅實訓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教學過程,要充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主動探究,鉆研式學習。比如利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理論知識部分可以提前在線上平臺推送,讓學生提前學習理論部分知識,課堂上以實踐操作為主,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新知識,輕松掌握新技能。
3.深化實踐性考核,突出能力本位
傳統的稅法課程,考核以期末考試為主,考核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不能很好地體現能力。智能財稅需要在考核方式上進行改革和創新,應深化實踐性考核,努力建立起科學有效的實踐性的考核方式,用于引導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通過建設智能財稅實訓平臺,可以利用智能稅務虛擬仿真項目,學生在真操實練中,對專業能力、方法能力進行考核,同時也能更具體地了解和掌握實際中,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票據、信息、納稅申報、稅負分析等的關聯性。62CAE233-6526-4D6C-858B-F617F1CA0ED8
四、建設任務及內容
智能財稅實訓室新增基于智能云財稅平臺系統。實訓室以企業智能財稅工作為起點,依托大數據分析技術,融合會計、財務管理、稅務等課程知識與崗位能力標準,通過數據可視化分析和算法模型,為企業提供財稅大數據分析服務、財務咨詢服務、稅務風險分析和納稅服務。實驗室主要為財會專業提供虛擬仿真式實訓,打造真實財經工作環境,夯實學生財經專業能力,培養擁有智能財務、智慧稅務等領域崗位技能,能夠推進企業科學決策,助力產業數智化發展和服務于地區經濟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財經人才。同時可為區域中小微企業提供財稅咨詢、代理記賬、財務分析、財務管理以及財務決策、稅務籌劃等生產性服務。
廣州工商學院會計學院目前開設會計學、財務管理兩個本科專業。為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學院特別注重實踐教學,建立了財務會計實驗教學中心,建筑面積5710.21平方米,可承擔20余門課程,100多個實驗實訓項目,是一個集會計、審計、會計信息化、財務管理、稅收籌劃、資產評估和金融業務于一體的大型校內實踐教學平臺,其中VBSE財務共享實踐教學中心實驗面積約1624.41平方米,投資1000多萬,目前是全省最大的VBSE綜合實驗室和全國第一家使用VBSE財務共享中心教學平臺的實驗室。
會計學院致力于培養理論基礎扎實、應用能力強,適合在各類工商企業、事業單位、政府部門、會計師事務所等從事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稅收籌劃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在“大、智、云、物、移”技術驅動和產業4.0變革時代背景下,智能財稅新業態正在形成。數字時代,利用云計算、大數據、AI等數字技術充分挖掘“業務+財務+稅務”的數據價值,是推動企業經營管理走向智能化、實現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此次智能財稅實訓室建設主要是在原來稅務會計實訓室基礎上進行改造,便于填補數智財稅綜合實驗平臺的空白,同時創造條件更好地為復合型數智化財經人才的培養做好充足準備。
五、智能財稅實訓室建設的可行性分析
(一)管理隊伍
實訓室管理隊伍由學院副院長、實驗技術人員、實驗教師組成,實行副院長負責制,采取開放的運行模式,向學校相關專業的師生開放。副院長全面負責實驗室的規劃建設與管理,指導有關專業開展實驗教學,保證實驗教學順利進行;實驗技術人員陳威和鄭燕璇老師負責所在實驗室的管理及實驗教學輔助工作,完成對儀器設備的維護和保養以及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的檔案管理工作;實驗教師負責所承擔課程的教學與課程改革工作。實驗室健全項目建設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各項管理制度,有序推進創新人才培養進程。
(二)運行機制
健全項目建設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各項管理制度,建立“資源整合,協作共享”的建設機制,避免重復建設,提高資源利用率。建立服務機制,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建立標準體系,完善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各項工作規范,有序推進創新人才培養進程。
(三)實驗場地
目前,會計學院具備比較完善的信息化和網絡平臺,具備較好的現實基礎條件,支撐即將進行基于智能云財稅平臺安裝及實驗實訓。本系統可直接共享會計學院現有的的硬件和網絡設施。
(四)資金籌措
本實訓室建設項目在學校實驗實訓室建設計劃范圍內,學校保證專項經費專款專用,接受各方監督。
六、實訓室項目預期效益
(一)補足實踐教學短板
智能財稅實訓室建設,既可以讓學生掌握智能云財稅實踐全過程,培養學生專業實踐工作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在以大數據為中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方面的基礎能力與素養。實訓室可以滿足《智能財稅》等課程實訓教學,為學生向職場過渡做準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學生經過智能財稅平臺訓練,能夠體驗財稅管理的仿真場景,學會在財稅管理工作中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手段,更高效地履行分析、決策、輔助管理等職能,提升應用型人才的職業勝任能力和技術應用水平,對于補足實踐教學短板起到關鍵作用。
(二)夯實學生財稅基礎
平臺緊密結合財務與稅收新政策及新法規、以國家稅收相關制度和最新政策為理論依據,圍繞會計學、財務管理及審計學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有效利用教學資源,高度仿真、模擬企業工作環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熟悉企業有關財務與稅務的整套流程與實務技巧,增強動手能力,縮短就業適崗期。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將復雜的、抽象的理論知識簡單化、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財務與稅務知識的融會貫通和技能的全面提升,使學生能通曉納稅的基本程序,掌握各種稅種的計稅及會計處理方法,逐漸形成節稅、合理避稅等稅務籌劃思路;并對各個知識點進行了詳細的演示教學和仿真實訓,綜合實訓學生的稅收籌劃能力。實現理論教學向實踐教學的平穩過渡。
(三)培養合格的應用型稅務會計人才
構建適應“互聯網+”技術生態環境下的智能財稅實驗室,提升現有實訓平臺的技術高度和使用廣度,培養既能適應“互聯網+”技術生態環境,又能適應財務行業人才體系化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根據金稅四期下的稅務特點,搭載稅務專業核心的高端實訓平臺,全面貼合最新稅收政策法規,模擬最真實的報稅環境與報稅流程,幫助學生在學校就能掌握最新的報稅流程,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提升就業市場的競爭能力。
聚焦財稅改革發展新方向,通過大數據技術向專業賦能,構建智能財稅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完成智能財務處理、信息化納稅申報、稅收政策分析、納稅籌劃、納稅評估、智能化稅務稽查、可視化數據分析等典型工作任務,培養滿足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崗位群、會計核算崗位群、稅務管理崗位群、票務管理崗位群、內部財務共享崗位群技能要求的復合型、應用型數字財稅人才,支撐數字經濟背景下財稅共享服務新業態和現代企業“業票財稅”一體化新模式,推動企業財稅數字化、可視化以及經營智能化升級。62CAE233-6526-4D6C-858B-F617F1CA0ED8
(四)提高專業教學質量
在智能財稅實驗室建設過程中,鍛煉實訓教師隊伍,提升現有實訓教師的實訓教學能力。具體包括:引進和培養專職實訓教師;多種途徑培養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技能,形成跨學科實訓課程的師資隊伍。此外,加強校企深層次合作,開展新課程研發,或是創新教學方法,并在此基礎之上申報相關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課題,為老師個人的職業發展創造理論和實踐的各方面環境條件。智能財稅實訓室對于提高專業教學質量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五)服務創新發展戰略
智能財稅實訓室建成后,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校園和信息技術資源的優勢,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建立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庫,不斷增強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實現專業教育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智能財稅實驗室的建成,可考慮提供財稅服務普惠周邊社區,即與當地的代理記賬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小微企業進行深度的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承接代理記賬、財務咨詢、財務管理、財務決策、稅務籌劃、稅務評估等服務。除此之外,我院還可以借助自身的教育資源和科研優勢,考慮對學院周邊地區的會計從業機構和人員開展教育培訓,進一步提高其業務水平和業務素質,從而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為城市發展規劃的實施提供所需要的良好社會環境。
在我省各種類型企業中,中小企業數量眾多,學校為企業輸送高技能人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培養大批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創新型高技能人才需要具備創新思維能力,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動手能力,能夠在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這次申報項目建成之后,將通過“教、學、做”一體化設計,創新會計領域教學與企業技術需求零距離對接的實訓教學模式,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意識、創業能力,將實訓中心打造成綜合素質培養基地、實習實訓基地。
我校智能財稅實驗室的建設,聚焦大灣區產業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需要,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載體,結合會計學、財務管理、稅收學、企業管理等專業和其他交叉領域學科的特色,將“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場景化”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建成數智化財經人才培養基地,培養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與創新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創新型數智化財經人才。
參考文獻:
[1]龍立.會計類本科專業校內實踐教學問題及解決思路[J].當代會計,2021(01):146-147.
[2]蔡寶蓉.本科院校會計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辦法研究[J].經濟管理文摘,2020(16):177-178.
[3]李立成,袁勝軍.MPAcc會計信息化生態創新智能實驗室建設研究——以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為例[J].會計之友,2020(11):133-137.
[4]秦川.會計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13):105-106.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3.048.
[5]呂智杰.基于會計信息化下會計實驗室的建設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20(10):232.62CAE233-6526-4D6C-858B-F617F1CA0E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