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等層次的技能型人才。而專業綜合素養的形成與提高,一個重要前提是職業院校學生要接受良好的勞動教育,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因此,在職業院校專業課程中滲透勞動教育意義重大,本文基于勞動教育的作用和價值,闡述了勞動教育在職業院校專業課程中的實施思路,以供參考。
關鍵詞:勞動教育;職業院校;實施思路
引言
在2020年,國家教育部門印發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綱要中闡述了勞動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在實行勞動教育時的最終目標,將勞動教育中的關鍵點和難點做出了詳細講解和辦法規定,其中關于職業教育的部分明確強調勞動教育對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加強專業課提升的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自身素養,將職業精神和工作態度在學校教育中做好基礎鋪墊,幫助職業院校培養有高勞動素質的專業技能型人才。
一、在職業院校專業課程中實施勞動教育所面臨的的問題
(一)勞動教育的實施模式單一
首先,職業院校對勞動實施模式認識的單一,只簡單的認為勞動專指體力勞動。其次,是對勞動教育最終目標的認識不夠深入,認為勞動教育只為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職業院校勞動教育的內容基本是單純的體力勞動,如打掃教室衛生等。最后,勞動教育與專業知識和人才培養相分離的問題普遍存在。體力勞動不是勞動教育的全部,勞動教育要與專業課程知識、專業課程教育相結合,豐富勞動教育的實施模式,將單一的手工勞動轉化為具有創新內容的勞動。
(二)院校師資力量不足
師資短缺是導致勞動教育發展停滯不前的重要因素。職業院校普遍沒有專門從事勞動教育的教師,勞動課程的教師主要由行政人員組成,但是這些教師普遍缺乏實際的教學或管理經驗。這會造成勞動課程“照本宣科”,不能實現勞動教育的功能
二、在職業院校專業課程中實施勞動教育的意義
(一)樹立勞動夢想,豐富道德認知
敢于做勞動夢,勇于追求勞動夢,自覺實現勞動夢,樹立正確的勞動、道德和價值觀念,堅持社會公德,為實現自己的勞動夢打下堅實的道德基礎,培養良好的文明習慣和高尚的道德信念,提高道德判斷能力,增強道德意識,豐富道德知識。
(二)發揮勞動教育的作用,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風氣
發揮勞動教育的作用,可以形成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的社會氛圍,保持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導向,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風氣。院校可以根據青年學生自身的喜好和特點,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傳遞勞動教育正能量。在社會風氣的熏陶中,弘揚勞動主旋律,增強勞動教育的感染力,讓大學生認識到勞動的內涵與實質,進而主動參與社會勞動實踐,將個人的全面發展與人類社會的進步結合起來,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勞動教育目標。
三、在職業院校專業課程中實施勞動教育的策略
(一)融入課程建設,重構課程體系
勞動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融合的關鍵是要找到準確的切入點。如果說教師是實施教育的主體,那么課堂就是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得以實現的有效載體。要把勞動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育之中,首先要實現的是勞動教育課程化。
首先,課程整體優化。在職業院校三年的學習過程中,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在不同層次設置了勞動教育課程。其次,創新專業課程標準。及時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勞動教育資源,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統一。設計課程教學知識目標水平應反映對專業勞動知識和勞動的理解對動詞概念的初步理解,能力目標水平應強調能力與專業掌握相應的勞動技能。最后,注重質量目標培養學生的崇高勞動素質,加強勞動精神和勞動精神的培養示范精神與“工匠精神”,以打造專業課程特色色彩勞動教育價值體系。
(二)多方合力共建平臺,助力勞動教育內化
在職業院校院校專業課中想要積極實施勞動教育課程,促進勞動教育實踐的提升,教師可以聯系多方合作,多位一體共同教育,開拓學校之外的第二課程,努力滲透德育教育。為達到這一效果,有必要從以下視角加以完善。
首先,是加強社會作用,強化社會育人引導。在職業院校院校中,學生已經有一只腳邁入社會,想要完善勞動教育引導,離不開社會的積極參與。因此,有必要與政府、教育局等聯合辦學,與社會媒體等打好基礎,與企業溝通分析,從多個維度規范勞動教育的引導,從而在思政課這一勞動教育的主陣地之外開拓新的路徑,拓寬勞動教育的主體。其次,是建立勞動教育評價體系,以學校為基礎重視勞動教育在思政課教學的融入,從而從評價體系中調動學生參與勞動的積極性。最后,是家庭參與引導。為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思政教師可以和輔導員一起與家長溝通合作,在家庭中引導學生參與家庭勞動,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勤勞的家風,培養學生愛勞動的習慣,為學生樹立勞動榜樣,助力勞動教育的有序開展。在社會、學校、家庭合一引導的過程中,搭建一個提高學生勞動素養的互通平臺,共同發力,助力勞動教育的內化。
(三)規范勞動教育評價,以勞育德有標可尋
勞動教育的評估指標是教育成果的“指向標”,勞動教育評估指標具有導向與監督作用。道德教育與人格建設相結合,學校應重視學生的人格建設的發展。注意轉變以勞動者知識為中心的傳統評價方式,建立以勞動檔案、學生勞動成績的詳細記錄、勞動態度、勞動時間、公益服務、參與勞動的積極性等為主要內容的多項評價指標體系,體現日常表現、自我滿足、道德修養等特點。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進初中生健康成長,使勞動教育達到最佳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職業院校院校在開設專業課程時不僅要注重學生對于專業技能的培養,也要加強對于勞動的教育實踐。當前階段我國全面開展學生的素質教育,而勞動教育也是整體素質培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科學的勞動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勞動意識,在職業院校院校的勞動教育里,應當結合專業課設置,將勞動教育更加細化、實際化,讓學生在工作崗位的勞動中促進綜合全面素質發展。
參考文獻:
[1]趙凱.教學改革下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理路與設計[J].法制與經濟,2021,30(03):71-74.
[2]楊鑫剛.淺議將勞動教育融入高校的專業課程教育[J].現代職業教育,2020(44):48-49.
[3]劉光曉.勞動教育與職業院校院校專業課實踐教學中的協同育人模式[J].文教資料,2020(19):163-164.
謝靈銳,1991年10月,男,漢,安徽安慶,合肥鐵路工程學校,本科、助理講師,道路橋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