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摘要:新時代對人才提出了具備創造性思維的根本要求,那么教育必然要為時代潮流的需求服務,所以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便成為了教育教學的整體趨勢。作為教育教學的組成部分,語文必然要順應教育變革的發展。其中語文閱讀教學是創造性思維培養的有效手段,而傳統意義上的閱讀教學以“應試”為目的,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與新時代的人才素養標準不符。為符合新時代人才培養目標,本文就語文閱讀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一;閱讀教學;創造性思維能力;部編版
一、語言文字的訓練
語言的訓練是閱讀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基礎。語言和思維作為語文的兩大教學中心,二者的關系本身就是互相融合,相輔相成的。所以,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發展離不開創造性語言的訓練。
1.大量積累描寫生動、用詞確切的句子
如部編版《散步》中有一段:“大塊兒小塊兒的新綠隨意的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枝上的嫩芽兒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兒……”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也描寫一下“草兒、芽、水”,引導學生與文章進行對比,體會作者用詞的生動。
2.學習句子中的修辭手法
如部編版《金色花》一文中的句子,“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為了好玩,長在那棵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風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這句子形象有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加入感情色彩進行朗讀,體會作者句中的感情;也可以讓學生判斷句子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并放棄使用修辭手法更改句子,再進行對比體會;最后讓學生進行模仿造句,在語言的訓練中培養學生對于句子的創造能力。
3.歸納總結文章中結構、句式、語言的特點,進行模仿訓練
如在部編版《荷葉·母親》一文中“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在學習時讓學生先讀句子,感受作者情感的強烈度,然后再把“母親啊!”去掉“!”,把最后的反為句改為陳述語氣,指導學生朗讀,比較語氣和情感,從而使學生知道反問,感嘆語氣的強烈,情感的鮮明,再找幾個類似的句子體會,然后進行模仿訓練。只有這樣學生理解句子的表達形式,然后再及時遷移,在遷移運用中掌握,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二、豐富表象
表象作為想象的材料彰顯其重要性,指人頭腦中留下對過去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所以能夠被編碼儲存。如果學生表象存儲豐富,那么其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必定也相對靈活。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多觀察,深入自然,結合生活,聯系實踐。
如在部編版《動物笑談》,作者假作母水鴨,給一群小鴨子當“媽媽”,就可以給學生布置模仿作者行為的作業,并提出問題“你發現了什么?”然后專門利用一堂課交流解惑,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表象,促進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訓練想象
想象力是創造和再創造的基本前提,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體現。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閱讀材料,積極捕捉能夠想象訓練的內容,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1.靈活運用閱讀材料中形象、生動的內容,誘導學生想象
在學生閱讀時,要不斷提醒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引導學生提取表象,建立表現間的聯想,使學生主動做到邊讀邊想。如在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課文《紫藤蘿瀑布》中所描繪的:“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的生長。”像這樣生動形象又具體的句子,指導學生反復閱讀,反復體會,反復建立想象,從而既理解又積累,發展想象思維能力。
2.揭示閱讀材料內容的涵義,激發學生想象
枯燥的材料內容,如果老師能將材料進行拓展延伸,揭示其中比喻之意,含蓄之意或是言外之意,也能夠喚醒學生的想象和主動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思維創造能力。如在部編版《阿長與山海經》一文中,“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手,兩腳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記得我沒有余地翻身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烤得那么熱。”教師可以問,從這個“大”字可以看出阿長身材特點是怎樣的?
3.講述語言生動,帶有感情色彩,吸引學生想象
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的想象充分的調動起來,善于提供聯想發生的條件,利用語言不同的聲調、聲色,為學生描繪設計出一定的情景,使學生展開象的同時,也能創造出更加豐富的聯系。如果教師能利用其自身的語言特色,加以充實熱烈的情感,使學生能有身臨其境之感,十分有利于學生想象與創造思維能力的提升。
四、鼓勵質疑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理性對待傳統的“求同存異”的教學理念,重視“求異”對創新疑問與觀點。有質疑才會有創造,創造性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保持學生敢于質疑的學習態度,是培養其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開始,所以當學生出現質疑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的反饋措施。在鼓勵的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自主質疑,養成提出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如在學習《孫權勸學》時,教師可以提出疑問:“有人認為呂蒙的‘即更刮目相看’是傲慢之詞而不是真才實學,你怎么看?”借此問題,讓學生積極討論,激發創造思維。
五、提升審美
審美是良好創造的前提,是優質創造的基礎,閱讀教學中,積極為學生營造審美情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還能提升學生創造性思維涵養。閱讀教學中創設審美情景的方式多樣。
例如:對于《黃河頌》詩歌類閱讀材料,可以通過放錄音、視頻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審美情境,激發學生的審美熱情;在學習《紫藤蘿瀑布》時,可以教師來讀,學生閉眼構想,仔細體會進行情景的想象創造,并依據作者的描寫和表現手法將自己帶入審美情境中,然后再讓同學分享他所構造的前景提高審美。
結束語
總之,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新時代對所有教師提出的挑戰。對此,教師該摒棄傳統閱讀教學中的灌輸式模式,多關注學生自主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以滿足時代變革的需要。所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需要每一位語文教師付諸于行動。
參考文獻:
[1]王素偵.探究初中語文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智力,2021(17):81-82.
[2]聶森昱.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思維培養研究[D].湖南理工學院,2021.
[3]王雪瑩.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訓練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8.
[4]王懷軍. 探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C]//.2017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2017: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