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鈺林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方案對重癥病人熱卡達標率及喂養不耐受的前后對照效果。方法:選取我院自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6例ICU重癥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實驗組及參照組,各43例。參照組行常規干預法,實驗組加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方案。比較兩組的熱卡達標率及營養不耐受情況。結果:實驗組的熱卡達標率、營養不耐受情況均優參照組,數據對比差異成立(P<0.05)。結論: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方案可以改善ICU重癥患者的熱卡達標率及營養不耐受情況。
關鍵詞: 早期腸內營養;重癥病人;熱卡達標率;喂養不耐受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7--01
重癥監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臨床中對危重癥患者的集中地,ICU中具有專業的醫護人員及先進的急救設備,能夠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1]。但是多數重癥患者病情較為復雜,患者多合并各種營養不耐受的表現,導致患者熱卡達標率較低,導致營養方案失效[2]。腸內營養是指經胃腸道提供營養物質的支持方法,經過系統的護理干預內容,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方案實施效果。鑒于此,本文特研究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方案對重癥病人熱卡達標率及喂養不耐受的前后對照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20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6例ICU重癥患者。納入標準:(1)符合ICU重癥患者的相關診療標準;(2)患者存在營養風險;(3)患者或家屬了解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行放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2)可自主飲食;(3)無需營養支持。以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實驗組及參照組,各43例。實驗組男女之比為20:23;年齡22~51歲,平均(36.52±8.47)歲。參照組男女之比為21:22;年齡21~53歲,平均(37.69±9.25)歲。對比兩組性別、年齡等資料,數據對比差異不成立(P>0.05),可進行對比。
1.2方法
參照組給予常規腸內營養支持:根據醫囑給予腸內營養制劑,根據患者的體重計算用量,每日用量為25kcal/kg,行營養支持早期控制滴速<30ml/h。6h后對患者的胃殘留情況進行評估,如胃殘留量不足200ml,可適當減速或維持滴速。如胃殘留了超過200ml,應停止營養支持。患者在營養支持過程中如無嚴重不耐受情況,可每日加量500ml,直至全量。實驗組給予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方案:(1)風險評估:對患者的營養風險(mNUTRIC)及胃腸道功能(AGI)進行評估。①AGI0~1級,給予整蛋白營養支持,滴速為25ml/h。②AGI2~3級,給予預消化營養支持,滴速為15ml/h。③AGI為4級,mNUTRIC>4分,進行腸外營養支持。(2)誤吸護理:對患者進行誤吸風險評估,如為中高風險則給予鼻腸管,并采用胃促動力藥物;如為低風險則給予鼻胃管,6h檢測一次胃殘留量。(3)熱卡及蛋白需求:根據患者的BMI值對患者的蛋白質需求進行評估。早期給予患者熱卡每日20kcal/kg,隨后逐漸增加至每日30kcal。如患者BMI<30,每日給予1.2~2g/kg蛋白質。如患者BMI>30,每日給予2~2.5g/kg。
1.3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的熱卡達標率及營養不耐受情況。患者4d熱卡達標率=(每日攝入熱卡/70%熱卡標準)×100%。患者7d熱卡達標率=(每日攝入熱卡/熱卡標準)×100%。本次研究中發生的不耐受情況包括腹痛、腹瀉及惡心嘔吐。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6.0軟件對患者的臨床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x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P<0.05時,組間對比差異成立。
2結果
2.1熱卡達標率對比
實驗組達標率高于參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成立(P<0.05),見表1。
3討論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實驗組的熱卡達標率、營養不耐受情況均優參照組,數據對比差異成立(P<0.05)。本次研究中對患者的風險、誤吸、熱卡及蛋白質需求進行評估,有效做到針對性護理支持。對不同營養風險及胃腸道功能的患者給予不同的營養支持方案及滴速。對于改善其耐受率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誤吸是導致重癥患者腸內營養支持的重要不良事件,本次研究對患者進行誤吸風險評估,根據患者的不同風險級別采用不同管飼方式,并定時檢測患者的胃殘留量,降低誤吸的發生率[3-4]。熱卡以及蛋白質是患者營養支持的主要物質,根據患者的個人狀況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患者的熱卡率[5]。而人體的蛋白質需求與BMI息息相關,根據患者的BMI水平不同,按需給予患者蛋白質量,避免患者發生蛋白質不足或蛋白質過剩等不良情況,對改善患者的熱卡達標率及營養不耐受情況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方案可以改善ICU重癥患者的熱卡達標率及營養不耐受情況。
參考文獻:
[1] 崔涵實,陳嘉.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方案對重癥病人熱卡達標率及喂養不耐受的前后對照研究[J].養生保健指南,2021(50):126-128.
[2] 葉向紅,宮雪梅,薛陽陽.早期腸內營養護理方案對重癥病人熱卡達標率及喂養不耐受的前后對照研究[J].腸外與腸內營養,2021,28(4):230-235.
[3] 陳小園.早期腸內營養支持對心臟術后重癥患者臨床療效和護理對策[J]. 當代臨床醫刊,2022,35(2):80-81.
[4] 梁少惠,黃惠儀,謝曉紅,等.循證護理在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腸內營養不耐受預防及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1,18(8):1167-1170.
[5] 陳金鳳,連麗虹,馮龍艷.早期腸內營養聯合全程護理干預在老年重癥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沈陽醫學院學報,2021,23(2):156-15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