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惠

1前言
近幾年國家陸續頒布《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關于加強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等一系列政策和規劃的出臺使社會對體育事業愈加重視。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的加速推進,在另一方面也促進了青少年體育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對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證。但青少年體質與健康的逐步下降已經成為世界性問題。截止到2014年,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已經先后開展了7次青少年體質與健康調研工作,從調研結果結果反饋的情況來看,我國青少年的整體體質情況仍然不樂觀,特別是在生活方式與環境變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青少年普遍存在營養過剩的情況,城鄉學生超重和肥胖比例都在持續增加,近視的比例都在上升,早期肥胖和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并且有向低年齡層次擴散的趨勢。如此看來,運動能力的提升仍然是我國青少年體育工作不容忽視的困難和焦點。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論文為研究趣味體能訓練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影響,在研究對象的選擇上選取本校的學生作為本論文的研究對象,具體對象選擇以陜西師范大學實驗小學1-2年級學生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共40名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在研究的起始階段,為了后期論文的撰寫,以及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文獻資料支撐和撰寫依據,利用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等數字資料庫進行“體能訓練”、“趣味田徑”等為關鍵詞的文獻檢索,并檢索近3年的相關文獻20余篇,為本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研究依據和資料支撐。結合檢索的相關文獻資料在體育學、生理學、運動學進行多學科的交叉分析論證,為本次趣味田徑對低段學生的身體素質影響研究提供研究資料。
2.2.2專家訪談
為本次研究的順利進行在訓練計劃和課程的安排設置上,向體育學科方面的專家和蓮湖區的教研員等專家領導進行有關體能訓練,趣味田徑等相關課程在小學階段的設置問題上進行咨詢、訪問,為本次研究提供最直觀的研究依據,保證了本次研究的順利進行。
2.2.3 實驗法
為方便本研究的進行,在研究對象的選擇上采用就近原則的選擇方式,為觀察學生身體素質的變化和差異性,對實驗對象采用試驗方法研究,為保證實驗的進行中誤差的控制,在學生的分組中采用隨機分組的形式,將40名研究對象,隨機平均分成兩個組別,分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0名),受試對象在身體的健康程度上無任何傷病顯示,研究對象的各年級年齡、運動能力基本相同,研究對象的選擇遵從學生自愿參加此實驗。
2.2.3.1實驗指標
本次實驗的過程中,在指標的選擇上選用一分鐘跳繩、立定跳遠、8*10米折返跑、十字象限跳,作為本次實驗的速度、靈敏、耐力方面的指標選擇。
2.2.3.2實驗流程
為保證實驗前后數據的有效性,在實驗開始階段,既實驗分組前同意對學生進行實驗前的原始數據的采集,保證分組前的數據在合理范圍內,測試中按照指標的順序進行采集,保證數據的真實有效性。在原始數據采集完成后進行趣味田徑體能訓練為期16周,在12周進行實驗中的數據采集,16周結束后進行實驗后的最終數據的收集,保證了實驗的完整進行。
2.2.4數據統計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Statistics17統計軟件進行處理,測試結果均以平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組間差異性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顯著性差異水平。
2.2.5對比分析
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受測試者在一分鐘跳繩、立定跳遠、8*10米往返跑和4次十字跳計時這四個項目實驗前與實驗后數據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實驗組的提升幅度較為明顯。
3結果分析
3.1體能訓練對小學生技能影響
運動訓練的三大支柱是:體能、技能與戰術訓練。這三者之間相互影響、聯系、制約。擁有良好的體能,技能和戰術能力就能得到保障,順利的完成各項體育競技訓練的基礎在于體能訓練。感覺統合是指大腦跟身體相互協調的學習過程,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都不能發展。感覺統合失調會造成一些行為的失常。合理安排兒童體能訓練能夠有效改善兒童感覺統合能力表現的不足。通過對肌肉的訓練,不僅僅有益于鍛煉身體健康,也能夠有效的去刺激兒童的大腦功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改善對運動的感知和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3.2實驗前后數據對比分析
在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前后的數據對比分析匯總在四項實驗指標的表現上對照組在跳繩和十字象限跳的分析中存在差異性,差異性不顯著(P<0.05),這是因為在教學中有跳繩技術的教學,跳繩是提高學生靈敏性的運行項目之一,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跳繩技術作為提高小學生靈敏性的主要運動,同時新課標的要求中小學階段的跳繩技術在小學整個階段的教學匯總占有者相當大的比重,這就造成了學生在一定時間的學習和練習后學生的跳繩能力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反觀實驗組的數據分析中,四項實驗指標的在4個月的實驗后在數值上均都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0.01),綜上所述趣味體能對于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上有著明顯的效果。
4結論
(1)小學階段的跳繩具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提高學生的下肢靈敏上有較好的效果,因此在十字象限跳的分析中存在的差異性。
(2)趣味體能訓練對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有著較好的效果,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趣味田徑的訓練對于提高學生的靈敏性、耐力和速度方面效果較為顯著,實驗前后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參考文獻:
[1]薛能.趣味體能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2022(07):83-85.
[2]胡可可.小學體育教學中體能練習趣味化教學策略[C]//.2021教育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1:977-981.DOI:10.26914/c.cnkihy.2021.008329.
[3]胡松.小學體能練習趣味化“三錦囊”[J].中國學校體育,2021,40(0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