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可一 沈奕恒 孫路遙 袁琪雯
摘 要:張家港市鳳凰鎮雙塘村“肖家巷特色田園鄉村”項目從2016年開始籌劃建設,歷時3年多創建成蘇州市特色田園鄉村精品示范村。本文通過資料查閱、訪談調研等方式,了解肖家巷的建設現狀、建設成效、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和建設路徑,總結出鄉村建設需牢牢把握“鄉村振興”要義,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當地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希望通過本文的探究,可以促進鄉村振興的建設,助力中國鄉村振興事業的健康發展蓬勃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肖家巷;美麗鄉村建設;成效
一、張家港市鳳凰鎮“肖家巷特色田園鄉村”發展成效
(一)發展成效總體概述
自2016年以來,肖家巷始終致力于開辟一條屬于自己的“特色田園鄉村”之路。肖家巷利用自己依山傍水的生態優勢以及千年古河陽遺址的文化優勢,以深化河陽文化、非遺文化為主線,通過開展產業聯動升級、文化傳承保護等,構建了餐飲、農業及文創融合的“文化+旅游+產業”的新體系,年接待顧客近30萬人次。在打造環境秀美、文化傳承的非遺村同時,肖家巷還注重改善人居環境,生態環境系統整治和加強居民環保意識兩頭抓,2年拆除527平方米違章建筑。此外,肖家巷創新了治理方式:24治安管理覆蓋全村,拓展法治宣傳范圍,營造濃厚的法治宣傳氛圍,打造了鄉風文明的示范村。肖家巷更是年輕人創業的平臺,1100平米的“雙創中心”,“互聯網+農業生產管理”為更多的年輕人提供了機遇。2020年肖家巷獲評省級特色田園鄉村,但這不是終點,肖家巷始終在向它心中的“理想村”進發。
(二)發展成效分點介紹
1.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1)整治違章搭建
2016年,肖家巷正式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鳳凰鎮對肖家巷農家樂全面開展拆違整治工作,拆除以彩鋼棚、小木屋和移動板房為主的違法建設。截至2017年,拆違整治工作基本完成,總計拆除違法違規建筑面積達527平方米,有效整治了“臟、亂、差”的衛生環境,為肖家巷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清障搭臺。
(2)提升農村居民生態環保意識
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主力軍就是農村居民,提高農村居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是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根本。一方面,雙塘村肖家巷特色田園鄉村行動黨支部(以下簡稱肖家巷黨支部)通過定期培訓和積極引導,建立一支“五老”隊伍,面向基層農村居民,對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進行宣傳和監督,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做好環境保護和治理的帶頭人和引領者。另一方面,肖家巷黨支部通過墻體畫報、宣傳欄和新型媒體等方式定期向廣大農村居民宣傳生產、人居環境的重要意義,讓人們意識到什么是正確的環境保護行為、什么是錯誤的行為,并認識到錯誤行為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
2.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1)活化傳承“非遺”文化
肖家巷是河陽文化的發源地,擁有河陽山歌、河陽寶卷、河陽廟會、河陽西施糕及菊花酒釀制技藝等18項各級“非遺”;這里還形成的農家樂鄉村旅游產業集群?!胺沁z”所富含的深厚文化資源與內涵,為鄉村旅游產業發展增添了色彩和活力。肖家巷的國家級“非遺”河陽山歌,被稱為中國民間歌謠的“活化石”,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肖家巷人把《斫竹歌》搬到了大舞臺上,每月4次上演相關節目。這種活化傳承的“非遺”,已經融入當地群眾的日常生活中,融于當地的山山水水,成了游客的體驗項目,既豐富了旅游資源,又增加了景區亮點,更是為當地鄉村旅游深入持續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文化生機。
旅游也為“非遺”活態傳承提供了更為廣闊開放的舞臺。肖家巷整個村莊都是活的傳承體,讓古老的“非遺”有了全新的活法。比如,高莊豆腐干在當地是一種受歡迎的常見食品,但很多人恐怕并不知道其制作技藝是張家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此,當地政府出臺了扶持政策,支持相關從業人員將傳統的豆腐作坊改造成一個集展示、展銷、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非遺”體驗店,高莊豆腐干在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業態中煥發出了新的活力。美麗鄉村,既要留得住青山綠水,也要留得住鄉愁;既有顏值又有氣質的鄉村才是美麗鄉村最核心的競爭力。挖掘利用好鄉村歷史文化資源,利用好“非遺”這個鄉土民俗文化中獨具優勢、自帶熱點的大“IP”,定能幫助鄉村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彰顯出獨一無二的、令人著迷的氣質。
(2)扶持青年人才返鄉創業
肖家巷還相繼啟動了“青年國際雙創中心”、“農家樂坊”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項目,旨在鼓勵青年人返鄉創業,為肖家巷的特色鄉村旅游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這幾年,鳳凰鎮旅游產業逐漸興起,游客漸漸多了,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返鄉創業,在肖雄家附近,吳歌人家、鳳凰農莊……農家樂接二連三地開了起來。目前,肖家巷共有農家樂餐飲店鋪8家,年接待顧客近30萬人次,每家農家樂的年營業額都在400萬元左右。
3.致力于改善人居環境
張家港市肖家巷歷史悠久,依山抱水、茶田相依、村落鑲嵌,背靠鳳凰山,是河陽文化的發源地,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曾經,肖家巷存在不少私搭亂建的違法建設,部分房屋破損嚴重,存在各項安全隱患問題。
隨后肖家巷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項目,整個肖家巷建設工程共投資1.4億,總共分為二期工程。此前,該項目一期工程已完成,基礎設施、綜合景觀、三線入地、燃氣入戶、配套建設等14個子項目已建成。二期工程于2019年9月29日動工,青年國際雙創中心、鄉伴肖家巷理想村等項目已陸續啟動。其中重點項目“鄉伴?肖家巷理想村”項目”分三期來做,其中一期項目——理想會堂及原舍精品民宿計劃于2021年11月試營業。目前,招商工作已啟動,希望能夠吸納更多的有志之士回歸鄉村,共同去構建自己心目中的時尚田園生活新鄉村。
4.開啟全方面治理
(1)開辟先鋒堡壘,打造服務網格
切實加強部門間的協作配合,積極依托網格綜合治理平臺,鳳凰鎮將“肖家巷”努力打造為網格治理“織網筑格”工程的先鋒拼圖,借助肖家巷“青年國際雙創中心”項目,在此開辟平安建設“黨建紅堡”,筑造服務群眾“先鋒網格”。整合資源,將網格員、協輔人員、村工作人員、志愿者等力量納入網格管理隊伍,通過“網格紅堡”開展日常巡查、法制宣傳、環境整治、矛盾協調處理、安全隱患排查、非法集資排查、社會治安巡邏等一系列工作,織密肖家巷平安建設網絡,有效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
(2)強化人防技防,完善治安防范
建立和完善社會面治安防控體系,推進肖家巷“平安鄉村”工程建設,凝聚“網格化+信息化”合力。人防上,通過單獨聘請物業公司,加強保安巡邏,與政府防控力量形成合力互為補充;技防上,通過增設農村監控,集合人工智能、音視頻、云存儲和現代通信技術,實現智能攝像頭實時監控、異常事件告警、云存儲內容回放等功能,廣泛應用于鄉村道路監控管理,家庭院落安全守護,農家樂、民宿、果園農場、魚塘水庫等看管防盜等場景。同時通過搭建立體聯防監控平臺,對接村網格化聯動工作站和公安平臺,實現24小時隨時鼠標巡防,打造全方位、全天候、立體化的科技聯防聯控體系。
(3)開辟掃碼調解糾紛,創新矛盾化解渠道
雙塘村在肖家巷設置專門的景區調解團隊,服務矛盾調解第一線,不讓矛盾走出“農家院”。全面推行二維碼管理服務,通過公共法律服務小程序,打通人民調解“最后一公里”,讓人民群眾的矛盾糾紛化解在指尖上,解決在掌心里。在肖家巷,無論是農家樂、民宿、飯店,還是在景區內各景點,都設置“有糾紛找調解”的二維碼推廣標識牌,用手機掃二維碼,即可通過小程序享有旅游指引、法律咨詢、人民調解和法律援助等功能。
二、張家港市鳳凰鎮“肖家巷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存在問題和原因
(一)招商力度不足
據了解,肖家巷雖然每年都會舉行河陽非遺文旅活動,但是時間、次數等都不固定,沒有把這個活動真正發展成為獨具肖家巷特色的傳統活動。
為了探究形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我們查找了一些資料。最終發現,由于肖家巷項目的建設時間相對較短,招商引資工程不夠完善。當下,肖家巷大部分的招商引資都是針對“鄉伴肖家巷理想村”項目的土地前期工作,以確保盡快啟動項目建設,而對農旅項目的招商力度較弱,甚至仍未制定完善的民房和農旅項目房屋改造管理方案。
(二)村莊衛生環境有待改善
據觀察,肖家巷的生態環境總體良好,但也不乏“違法占地,偷塔搶建”問題。其中違建類型隱患多和雞鴨棚搭建不規范是兩個共性的問題。
農家樂的內院場地中搭建了許多彩鋼棚、小木屋和移動板房,用于員工洗菜、擇菜及臨時休憩。但是現場生活垃圾堆集,污水外露直排,不僅導致整個區域環境臟亂差,也存在不少安全隱患。另外,有部分戶主用舊木板及鐵絲網圈圍、搭建雞鴨棚,產生的雞糞鴨糞不僅臭味熏天,影響村民日常生活,還破壞農村整體風貌。
就這個問題,我們采訪了負責肖家巷安保和環境整治的同志,據他所說,首先村莊內違章建筑面積小、零散性強、機械設備無法進入作業,只能靠人力拆除清理,所以整治速度較慢。其次個別戶主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弱,不愿意配合政府的工作,導致治理工作無止境。
(三)農旅產品開發不足
張家港鳳凰鎮肖家巷農業旅游產品開發目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單一,缺少融合性多功能產品
當前肖家巷推出的農旅產品形式單一,類型少,主要集中在農家樂、文創產品等方面,農事體驗、休閑度假等產業還不夠健全,不能很好地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而且產品較為同質化,無法滿足人們追求新鮮體驗感的需求,往往“回頭客”較少。其中,農家樂、采摘水果等項目較為粗糙,不夠新穎有趣,沒能夠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的優勢,形成獨特化的、健全的產業鏈,吸引力達不到期待的水平。
2.產業鏈短
肖家巷目前的農旅項目產業鏈大多較短,只達到初級化、附加值低的效果,對文化娛樂、休閑養生等相關產業的拉動力不強,特別是消費環節較為薄弱。肖家巷本身具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底蘊和自然氣候,適于很多農林牧果蔬的養殖和種植,家國基礎良好,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然而就目前來看,開發的農旅產品程度僅是冰山一角,不利于肖家巷以后的長久發展。
3.配套設施不夠完善
農旅產品的開發依賴相關的基礎設施。目前肖家巷農業旅游產品配套設施不完善主要表現為景區景點供水、供電、通訊、標識信息等有待完善,缺乏必要的餐飲、購物等配套設施,無法延長游客對肖家巷感興趣的時長,增加他們的逗留時間。
三、肖家巷農旅產業融合建議
(一)創新宣傳推廣,打造非遺名村
在旅游產業融合中,市場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大關鍵環節。為了讓原先不同產業產品的消費者接受融合后的混合消費市場,必須對市場進行縱深開發與合理營銷。而旅游產品的市場依賴性極強,因此更需要緊鎖市場需求,實施行之有效的相關營銷策略。合理設計廣告標語與宣傳口號,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媒介進行宣傳推廣,是最基礎也是最需要創新的做法。
政府應深挖當地農業文化資源,著力建設形成農家“樂”陣地,將特色非遺設為宣傳點,支持錯位化發展,從而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文化招牌,吸引較高層次的旅游消費者。將河陽文化元素融入“長江文化節”等文化活動中,將產品推薦給各地游客、商戶,并設計多套與產品相關的旅游路線,以便途中詳細介紹當地產品,提升招商引資的機會。
(二)完善基礎建設,推進鄉風建設
在完成肖家巷一期基礎設施建設后,對鄉村黨建引領、文明建設、鄉村治理、文化培育等應進行深度植入,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可以由以村書記為核心的“肖家巷特色田園鄉村黨支部”牽頭行動,組建志愿者團隊,服務肖家巷區域內的百姓。同時,深入挖掘本土鄉賢事跡及農耕文化,打造鄉賢文化屋、農家“樂”坊等陣地。對區域內的黨員戶,進行統一掛牌,推動黨員主動亮身份,牽頭參與五星文明家庭評比、垃圾分類等工作,讓黨員成為肖家巷村民自治過程中的“主力軍”。
改善鄉風,其一在文化。通過基層黨建的主導,定期培訓文化層次有待提升的村民,有主次地解決文化設施缺失的問題;同時挖掘民間文化能人,發揮其特殊才能,起到牽頭引領作用。改善鄉風,其二在思想。鄉村振興需要群眾擰成一股繩,形成合力。農村的“再組織化”既包含強化村級組織,又意指扶植建立現代經濟組織,最終做到和諧有序組織,穩步協同發展。
(三)延伸產業鏈,加快產業融合
農業旅游作為農業和旅游業深度融合的產物,以廣義的農業為基礎,進而形成農業觀光、農事體驗、餐飲娛樂、休閑度假、農產物購物等延伸產業。故而,農旅融合帶來的積極效應既可以推動當地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又為當地旅游業塑造了新的可能性;兩相結合,長此以往能在文化教育、生態環境、數字科技等各個方面顯示出長足的正面作用。
在肖家巷農業旅游產品開發中,應打破各產業的界限,實現互利共贏,延長產業鏈,著力發展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等。肖家巷隸屬鳳凰鎮,廣植著一度擁有“貢品”殊榮的鳳凰水蜜桃。因此當地政府應尤以務農體驗和農產品銷售為重點,充分利用其聞名于世的水蜜桃產業資源,嘗試開放果樹認領培植、種植園養護觀摩、成熟季采摘、參與農產品再加工等一系列相關體驗。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慢生活似乎已漸行漸遠,為了尋找小時候返璞歸真的感動,農業旅游恰好可以在難得的閑適中提供一方“樂土”,使人們短暫地回歸到寧靜當中。
參考文獻:
[1]廖立剛.農旅融合促發展 鄉村振興添動力[J].農村新技術,2022(06):82.
[2]魏紫玥.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旅融合發展的對策探討——以綿陽市H村為例[J]. 現代交際, 2019(24):2.
[3]周軍,吉銀翔.農旅融合視角下傳統農業園區的轉型與重構——以南京滁河大農業園區發展規劃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5,43(12):540-544.
[4]周俊杰.農旅融合發展新模式探尋研究——以麗新鄉為例[J].農民致富之友,2017(18):29.
[5]周貴平.江蘇省生態農業與生態旅游業耦合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8,39(04):226-231.
[6]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之路——以安徽省繁昌縣為例[J] . 古朝霞 . 新絲路 . 2020,第008期
[7]張鵬飛,余其鑫,殷婧瀛.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旅游實現可持續脫貧路徑研究——以湖北省棗陽市西趙湖村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05):22-24.
[8]王慧,郭新星.基于產業融合的遼寧溝域旅游產品創新開發策略——以溝域農業旅游產品為例[J].農業經濟,2015(07):71-73.
[9]王光文,李欣遠.非遺旅游設施建設困境及其突破[J/OL].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1[2022-08-12].
[10]李佳玲,康子恬,叢林.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志愿服務助推鄉村旅游建設問題研究與路徑探析[J].旅游縱覽,2022(01):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