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健
摘要:新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養面向未來的人才?如何實施面向未來的教育?如何建設一所面向未來的學校?本文從學校治理的角度出發,從文化推動、課程撬動、專業驅動入手,結合實踐研究闡述“三度三動”賦能學生、賦能教師、賦能學校,探索學校發展的路徑與策略。
關鍵詞:文化;課程;專業成長
正文: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這是1983年鄧小平同志為北京景山學校的題詞。此后,教育的“三個面向”為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方向。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一再強調我們的教育要為“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而服務,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
如何建設一所面向未來的學校,實施面向未來的教育呢?筆者所在的學校聚焦“三度三動”:溫度、深度、廣度。以有溫度的教育厚植人類的善良,以有深度的教育鎖定核心素養方向,以有廣度的教育煥發師生內心向學的生命動力。推動、撬動、驅動,為學生賦能,為教師賦能,為學校賦能,把學校建設成為滿足每一位師生不同成長需求的幸福共同體。
一、推動——文化引領,為學校賦能
文化是學校面向未來主動發展、協調發展、持續發展的軟實力。構建文化體系,明確文化定位,引導塑造學校文化,以文育人是校長的重任。四個策略:
一圖:以“和美”為核心的八美文化建設示意圖。圍繞校訓“詩書養志、和美潤心”以和美文化為基調,形成“怡美環境、精美管理、悅美隊伍、博美課程、行美德育、共美課堂”等八大文化系列,年度規劃、學期計劃、點與面工作的展開等等,都緊緊圍繞“八美”圖進行。
一書:項目管理書。踐行精美管理理念,推進項目管理,項目負責人按照方案、計劃、跟進、組織實施,反思整改。校級領導每人有一個研究項目,引領實踐研究。項目負責制,增強了個人能動、加強了團隊協作、打破了部門壁壘。
一查:執行力小組檢查。在部門互查的基礎上,每學期都要組織領導層的頭腦風暴、智慧共籌、團隊共創。優化頂層設計,促動內部整改。
一輸出:文化輸出。把愿景教育貫穿于學校管理的全過程。充分利用每一次會議、每一次活動,激發全校師生對學校未來發展的憧憬,增強全體師生的自豪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堅定學校的文化定位,凸顯文化標識,完善制度文化,使剛性的制度轉化為柔性的自覺行動。關注行為文化,讓有文化特質的師生行為成為學校顯性文化的靚麗風景。培植團隊文化,促進團隊力量的形成。
二、撬動——課程建設,為學生賦能
找到一個支點,我們來撬動培養未來者的重任。這個支點就是——課程。
讓每個生命都自由綻放。“培養有夢想、有道德、有特長的陽光學子”是我校學生培養目標。夢想,前行的力量;道德,做人的根本;特長,自信的源泉;陽光,身心康健、品學兼優。圍繞這一目標我們構建起基礎課程、潛能課程、拓展課程三級一體化的博美課程體系。基礎課程包括各類國家級學科課程;潛能課程如閱讀、夢想、足球、書法、公民素養等是對學科課程的有力補充;50多門拓展課程分為“語言與人文”“科學與信息”“身心與健康”“審美與藝術”“綜合與實踐”五大類。
一切有積極影響的活動都是課程。例如:我校堅持“立德樹人”,研發德育課程。把德育中的養成教育、儀式教育、社會實踐等整合為德育課程,德育課程序列化。把重要事件、民族文化、歷史名人、革命傳統等教育活動也納入德育課程,德育課程系列化。再如“四節”特色課程。每年舉行科技節、讀書節、兒童節、藝術節,周期各為一個月,活動項目學生參與率100%。科技節,根據不同年齡段彈性設置專題課程時間與內容,學生分組研究一個科學專題并用海報、實物展等形式進行研究成果展示介紹;讀書節,“走進名家專題研讀”,“我是大文豪微小說創作”;藝術節,學生繪制創意班牌、個性出場、藝術展示等。兒童節,展示并出售自己拓展課的成果作品義賣小當家、美食大聯盟、環保服裝設計制作T臺秀等。根據學生未來發展的關鍵能力,課程從單一走向多元,從封閉走向開放。
只有為了學生,才經得住所有的追問。在研發的過程中,一是應尊重兒童天性,課程盡可能有趣、有益;二是應培養習性,思想品質、道德情操比學科知識更加重要,不能急功近利;三是應張揚個性,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努力為每一個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的課程,實現“一生一特”,和而不同,各美其美;和而不同,超越成美;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三、驅動——助力成長,為教師賦能
作為學生的引導者、陪伴者、同行者,教師需要成長,需要提升,需要發展。找準契機,提供平臺,成就名師是學校的責任。
一是著力優化教師課程。采取“教師課程評價積分制”。所有教師的培訓研修都整合為教師課程,參與者獲得積分,每月公布一次得分情況,學期末以積分兌換獎品,激發教師參與培訓研修的積極性。
二是著力構建共美課堂。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充分發揮自主意識,快樂互助探索學習。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提升組織調控技巧,師生互相尊重、彼此促進,構建其樂融融的共美課堂,使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亮點措施是“三個三”。“三級建模”: 結合“以生為本,自能探究”的教學理念,形成了一級學校總模,二級一科多模,三級是一模多法。 “三推”, 推人,推課,推模式;“三帶”,專家帶教,領導帶教,名師帶教。引領人,用名師的優秀課堂引領同伴;欣賞人,開展教學達人、最美課堂評比;培養人:經常輔導、跟蹤服務;成就人,幫助教師找到適宜的發展路徑,有成就感、滿足感、獲得感。
三是著力建設共享、共進的教研體。共享教學資源:自建學校資源云平臺,每月上傳相應的資源,教師可以隨時下載。共享典型案例:每位教師將教學片斷、教學實錄、教學感悟、專題講座及課件等,整理后上傳到資源云平臺中交流分享。共享同頻資源:與集團校各學科每周同頻教研1次,同頻課堂不少于兩節,不僅如此,書法課、夢想課、班隊會、閱讀課等特色課程也納入同頻互動課堂。教師品牌日、名師模仿秀、同上一堂課、團隊展示周等成為教研體的經典活動。
關心當下,立足未來。未來已來,為學生辦一所真正意義上的未來學校,一所超越學校的學校,給予學生面向未來的教育,定能讓我們的學生看見中國,看見世界,看見未來,自信有尊嚴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