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品生物化學教學與實驗教學是高職院校食品安全專業的基礎課程,相較于其他院校而言,高職院校主要目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確保其更加符合崗位要求,在畢業后可以進行實際操作,所以當前應該注重教學改革,不能僅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還要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以此來提高教學質量。本文主要對高職院校食品生物化學教學與實驗教學方法予以探究,僅供有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食品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教學效果
高職院校屬于職業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向社會上傳輸高技能型、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在高等教育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與廣大企業的聯系密切,食品安全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食品生物化學專業在高職院校報考的人數較多,在校內通過科學有效的學習,可以研究食品在加工、儲存等環節中所發生的物理、化學變化,分析其對食品質量的影響。校內在開展食品生物化學以及實驗教學時,可以發現各章節教學知識具有獨立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變傳統以語言教授為主的教學方法,而是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更改教學思路,采取新型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熟練的掌握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實現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確定教學目標,合理選擇課程內容
食品生物化學教學與實驗教學的整體實踐性較強,作為食品專業的必修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理論以及實驗操作技能,使得學生可以滿足時代發展要求,培養高素質、創新型的復合型人才,確保學生在畢業之后,可以很好的從事于產品開發、食品檢測、工業生產、食品管理等工作。高職院校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實現上述目標,需要對食品生物化學以及實驗教學的知識進行全方面講解,并且要依據學生日后就業方向來確定教學的側重點,一般情況下,食品生物化學與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釀造酒技術、發酵調味品技術、果蔬加工、核酸化學、物質代謝等知識,但是由于核酸化學、物質代謝的學習難度較大,不適合花費過多的時間,否則不僅會降低教學效率,同時學生也難以理解,所以應該將重心放在糖類化學、酯類化學等教學中[1] 。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意選擇最新一版的教材,確保可以將新時代下所需要的知識傳遞給學生,更好的進行人才培養。
二、更改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手段
在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思路,二是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使得學生可以主動思考、學習知識,增加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信息化時代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開展食品生物化學以及實驗教學,針對復雜的化學反應、物質代謝、能量代謝可以借助視頻進行模擬,借助于多媒體演示課件,將原本抽象、復雜的生化反應生動的展現出來,使學生可以深刻的掌握教學內容。除此之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靈活采用問題式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等,提高學生對抽象知識、理論知識的掌握。如教師在啤酒生產工序這一課時,若是僅依賴于教師單一描繪,學生難以真正理解,這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中的動態動畫,播放啤酒生產的具體工序,這時在學生頭腦就會形成完整的知識架構,與此同時,采用該方法也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避免學生產生枯燥、厭學的負面情緒。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設立課后答疑課堂,以免隨時解答學生的存在的疑問[2] 。
三、改進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相比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相比較之下,采用實驗教學法更加具有直觀性、綜合性、創新型,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操作能力,所以當前應該對高職院校食品生物化學的實驗教學法引起重視,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選取最適合學生的新穎教學法。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側重于對知識技能的掌握,而不是僅關注最終所獲得的數據結果,以往通常是教師做好準備工作,然后向學生講述具體的操作步驟,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難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在這種情況下,開展實驗教學時,提倡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如教師可以提前向學生介紹物質性質,然后將其作為出發點,通過實驗來證明該性質,如為了使學生掌握蛋白質的沉淀效果,可以先向學生介紹有機溶劑、鹽類在水化作用,可以使得蛋白質失去水層,在這種情況下,溶液中就會有蛋白質析出,蛋白質沉淀情況也就由此出現[3] 。按照蛋白質按照這一特性,學生可以自行啟發自身的思維,開展實驗的設計工作,通過科學的試劑配制、原料處理來完成系統性實驗。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應該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存在操作問題,若有操作問題出現應該及時進行講授,確保學生可以自行將問題解決,實驗結果在出現異常的情況下,也要指導學生分析異常數據原因,并予以及時的糾正,確保學生可以獲取到真實可靠的數據信息。在實驗的過程中也要指導學生如實的將實驗目的、實驗步驟、數據問題寫出來,尤其是一些關鍵性的數據,也要著重分析與討論,并在規定的時間將實驗報告進行上交。
結束語:綜上所述,新時代下需要培養出高素質性的應用型人才,所以當前應該開展教學改革工作,采取確定教學目標,合理選擇課程內容、更改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手段、改進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等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牛德芳,瞿桂香,唐勁松. 高職院校食品專業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
——以"食品生物化學"課程為例[J]. 食品安全導刊,2021(25):158-159.
宋淑亞,劉德陽,張靜林. 高職“食品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J]. 農產品加工(上半月),2020(10):116-118.
[3] 曹翠輝. 高職院校食品生物化學課程改革探析[J]. 科教導刊,2016(14): 119-120.
作者簡介:衣曉歐(1983-),女,漢族,遼寧西豐人,黑龍江職業學院講師,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