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的農村發展差距越發明顯,鄉村振興勢在必行。鄉村振興是發展農業、農村、農民事業,切實找不足、補短板,通過經濟發展帶動“三農”發展,解決“三農”問題,找到問題突破的窗口。當下鄉村振興作為經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進度對于國家經濟建設有著重要影響。文章就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的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行詳細論述,并提出具體改善措施。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經濟;農村集體經濟
中圖分類號:F3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2)15-0082-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5.082
1?引言
一個國家人民生活富足的標志,是讓大多數的勞動者過上衣食無缺的生活。鄉村振興是實現社會主義大發展的必經之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鄉村振興政策穩步推行,促進整體經濟建設的穩定開展。當前城鄉收入的矛盾突出,怎樣優化這種矛盾,減少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就需要在農村大力發展特色化經濟。我國鄉村經濟面臨新的機遇,又有著新的挑戰,結合多年來在鄉村經濟發展中的調查,圍繞即將面臨的問題開展分析,在結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促進經濟的發展,立足高度,拓展寬度,以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速度,達到理想水平。
2?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機遇
當下的中國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立足新的發展時期,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鞏固和創新“三農”思想作為農村經濟振興的指導思想,為新時代的鄉村經濟發展設定路線,并為其實施提供理論支持。在新的時代,鄉村振興面臨以下機遇。
首先,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鄉村振興需要從農業現代化著手。鄉村經濟的振興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而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對先進科學技術的引進,農業種植的機械化和現代化又是決定鄉村振興速度的關鍵,進而直接影響農村生產水平的提升,所以對于鄉村經濟的發展速度有著決定性作用。
注重引進先進生產技術,除了提高農村生產力外,還對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時刻關注有利于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的新成果,利用一切可利用條件,把其應用于農業生產中。比如:讓農民從繁重的勞作中脫離出來,把先進的旋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節水灌溉系統、自動化農藥噴灑裝備等設備都引入農業生產中,在節約人力、物力的同時,積極推動生產力的提高,最終使得農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其次,要因地制宜,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大部分鄉村的發展依靠于農業的振興,注重農作物產量和所創造的收益的同時,還要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對資源進行詳細的考察和科學分析,使得農業產業結構得到優化。例如多山地的地區如果大范圍的推廣糧食作物的種植,因不能大范圍的使用現代化的種植和收割機械,也不方便灌溉,對農作物的產量與質量的提升都極為不利,而山地范圍較大的地區,可以從土壤的營養成分以及地域氣候特點進行檢測與判斷,種植利于生長又能豐產的果樹等農作物,不僅會給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還會使當地農民獲得可觀的經濟收入。
最后,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有利于農業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推廣。在農村地區,由于農民的知識水平和經濟條件的限制,使得科學化種田理念的推廣效果并不理想,而這種情況下,會直接導致農業經濟發展效率低。現階段所推行的鄉村振興戰略,提倡從現實出發,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條件,開展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活動,使得生產力水平獲得提高,自然而然帶動生產效率的提升,最終達到傳統農業轉型并獲得長效發展的目的。[1]
3?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困境
當前所提倡的鄉村振興戰略,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是機遇也是挑戰,因為我國的農業產業的生產模式較為傳統,使得在當前的農業經濟發展中面臨許多的困難,要想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必然還會面臨許多挑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3.1?農業信息化建設力度不足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互聯網已經逐漸滲透到大家的生活中。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同樣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持,但目前,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還未實行信息化建設,這一問題對于農業的發展會有一定的影響。首先,到目前為止,一些偏遠的地區還沒有實現網絡信息的完全覆蓋,使得人們不能及時接觸到新的農業科技知識,進而不能及時使用最新的科學技術進行農業生產工作,導致這些地區農業科技化的推廣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其次,由于市場需求變化較快,處在偏遠地區的農村接收信息較為遲緩,使得農民不能及時感知市場需求的變化,供與需之間出現問題,而當供大于求時,農作物的價格自然而然會隨之降低,這不僅使得農民的經濟收入銳減,也會造成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積極性受到極大打擊。[2]最后,受限于當下農村農民的知識層次和發展水平,在接受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時候,尚且存在很大的壓力,信息化建設上的短板和信息化人才的短板相互影響,導致發展管理工作存在較大的阻礙。
3.2?農業產業結構仍需調整優化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農業,而當前的農業結構又較為傳統和落后,要想有效提升鄉村經濟水平,就要關注如何去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的問題。目前,農村產業結構存在以下問題,首先,一些地區在進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時,沒有按照當地的具體情況進行實地考察和分析,在調整完農村產業結構之后并沒有得到有效地優化和提升。比如有些地方沒有根據實際情況,為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把肥沃的、適合糧食等農作物生長的黑土地種植果樹,這樣收獲的水果不僅外形不夠美觀,味道也十分普通,而且從種植果樹到收獲果實需要好幾年的時間,農民花費大量時間種植出來的水果收獲后又賣不出好價格,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其次,傳統的農業以農作物種植為主,要想把農作物賣出好價格,可以把農作物的種植與新興產業相結合,比如,可以把傳統的農業與種植體驗結合起來,把土地劃分為小塊,利用互聯網宣傳,吸引更多人來體驗種植打造屬于自己的小農場,利用有限的土地創造出更大的價值。當前很多農村沒有做好調研工作,實際的產業發展單純看重眼前的利益,但是對于本村是否適合開展此產業、產業發展是否能為農民致富增收等調研幾乎沒有,這樣也導致了實際上產業發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開展起來的效能不高。
3.3?現代農業管理人才匱乏
農業合作社是鄉村振興戰略倡導的一種經營方式,不過大多數在鄉村進行農業管理的人員都是當地農民,雖然他們在實際種植中有著豐富的經驗,但是受文化水平與思維方式等限制,在學習新技術、新工藝和合作社的經營管理中能力還是有明顯不足,使得專業能力培訓效果不夠理想,并且在合作社的具體經營中存在很多管理方面的問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流程的不規范對于合作社的發展有極大的制約。當農業脫離傳統的種植范疇時,在農業與其他產業結合的發展中更能感受到專業人才的缺乏,以及對農業發展所帶來的不利因素。造成該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人才引進的效益不高,本地的就業和落戶政策難以吸引人才的注意,導致實際發展中專業的農業經濟人才得不到聚集,也形不成專業的人才優勢,對農村產業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非常大。
4?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的對策
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于農業產業的發展有直接的影響,這一戰略的推行會提高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在結合當地實際的基礎上,利用有限的土地創造出更豐厚的價值。在當前農業產業的發展中,在面對機遇和挑戰時,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出發,使得農業經濟快速發展。[3]
4.1?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依靠的是對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只依靠傳統農業不僅不能起到提高生產水平的目的,對于農民經濟水平的提升也有很大的限制。所以,為了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必須從改善傳統農業生產模式開始,通過對地方特色產業的挖掘,引進先進農業科學技術,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更豐富的價值。地方農業管理單位要充分履行其管理職能,對于管轄下的鄉村進行實地考察,避免出現不能根據各鄉村的具體情況,而實施統一模式管理的問題。統一化的管理會造成所施行的辦法不貼合每一個鄉鎮的實際,出現產業結構得不到最大限度優化的問題。比如,在一些山區,一些村莊中種植山楂、柿子的規模比較大,而臨近的鄉鎮種植桃樹和杏樹的規模比較大,這時不論是把山楂、柿子換成桃子、杏子,還是把杏子、桃子換成山楂、柿子,其人工成本和時間成本都比較大。這時就需要農業管理單位根據兩個鄉鎮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在種植山楂和柿子的村鎮開設山楂和柿子的晾曬加工企業,在另一個鄉鎮開設可以充分利用桃子和杏子的罐頭加工企業和果脯烘制企業,還可以由政府出面來向農民傳授種植果樹的先進技術,讓他們知道如何操作能促進果樹的豐產、豐收,不論是果樹的日常打理,還是收獲后的加工制作,都需要大量人手,讓當地農民多一份收入的同時,也為更多農民的致富蹚平了道路,順利帶動當地農業的發展。除此之外,農業管理部門要帶領農民試著與農業研發部門合作,利用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力量來帶動農業的快速發展。
4.2?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拓寬市場流通渠道
農業發展的基礎在于市場的需求,當所生產的商品恰好是市場所需時,才能獲得更好的價格,而當農民所生產的農產品在市場存有量較多時,供大于求的局面會使得價格普遍較低。及時了解市場的供需量,在經過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完成農業生產計劃的安排,是當前振興農業需要面對的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農業信息化的建立,一方面,建立完整的信息化體系,了解市場需求,控制種植品類與方向,并且加緊農村信息化的推進,拓寬農業信息的同時,也讓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有效拓寬,在一些不可抗拒因素出現時也能減少對于農作物銷售的影響,例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后,一些地區出現農作物找不到收購商,積壓嚴重的情況,這對于農民的經濟收入造成直接影響;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技術日益進步的今天,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拓寬農作物的銷售渠道,達到精準配送,使得經濟利益擴大化。政府部門可以積極發揮其職能優勢,制定促進當地電子商務發展的策略,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良好政策支持和平臺扶持,以促進鄉村電商團隊的快速、健康發展。
4.3?探索農業品牌化建設,實現農業產業融合發展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提高和健康、無污染、有機農產品的出現,傳統農業向精細化、高質量發展轉變,從而為農產品品牌發展創造了質量基礎和消費環境。要想農產品賣出好的價格,需要積極開展品牌化建設,會使得當地產品在最大范圍內得到認可,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當地政府部門從農產品的培養開始,實現科學化和健康化,在營銷過程中注重品牌化以及標準化打造,在品牌推廣中注入文化內涵,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這一品牌、習慣這一品牌,從開始嘗試食用,到喜歡食用、習慣食用。比如,在一些地區的果園中養殖走地雞,這些雞從小吃的是果樹下的草、草間的蟲以及掉落的蘋果,不同于圈養雞,走地雞的肉更鮮美且健康。當地政府便把走地雞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品牌,在品質化的管理下,走地雞的品牌化深入人心。在推廣過程中宣傳雞肉的營養價值,使得這一農產品的知名度獲得提升。農產品的發展主要依靠產地優勢。產地的發展是農產品品牌化的重要因素。它是農產品品牌的譜系,也是衡量農產品質量的指標之一。對于農產品企業來說,做好企業品牌的第一步是做好產地,農產品的價值和市場潛力是可以確定的。
5?結論
新的時代新的發展,當前國家的重點在于鄉村的振興,需要當地政府部門依據實際情況、結合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農業生產力的大幅度提升,使得農民的經濟收入和幸福指數同幅增長,從而縮小城鄉差距。但是目前中國農業發展存在傳統、僵化的問題,更需要借助互聯網和先進人才、技術,提升發展價值,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之下,加速中國農業發展,打造一種大生產和大市場的發展格局。當然在這一政策的實施過程中不僅面臨新的機遇,更存在新的調整,地方農業部門需要依據當地實際優化產業結構的基礎上培養農業龍頭企業,并且從信息化社會的需求出發,注重農業信息化建設,拓寬銷售市場,減少銷售風險,并且大膽探索品牌化經營,使得農產品的知名度與銷售量獲得提升,以達到促進鄉村經濟振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明云.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把握[J].河南農業,2021(11):16-17.
[2]蕭洪恩.世界觀與價值觀:鄉村振興的就地現代化趨勢探論[J].長江論壇,2021(2):39-47.
[3]孫露晏.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與對策[J].現代農業研究,2021,27(4):51-52.
[4]王旭.農業信息化對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必要性及發展對策[J].今日財富,2021(12):7-8.
[作者簡介]楊建武(1982—),男,漢族,山西呂梁人,大學本科,研究方向:農業農村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提升、鄉村振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