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赴同 孔德儀 蔣云飛
摘?要:成本問題一直是影響企業效益的主要因素,對于制造業來說更是如此,降成本也是制造業面臨的首要任務之一。2015年年底,中央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正式提出了《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并設定了降成本的預期目標,在此之后,又針對成本問題出臺了一系列降成本的政策。文章通過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前制造業的各項成本問題和提出后制造業通過改革取得的成果及各項成本指標進行對比分析,評估了制造業降成本的效果。
關鍵詞:供給側;降成本;勞動力成本
中圖分類號:F275.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2)15-0088-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5.088
1?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憑借著相較于發達國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我國的制造業開始崛起,在世界舞臺上占據了很大的份額,持續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紅利,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改善,而這同時也帶來了成本的上升。我國制造業成本的上升使得自身競爭力下降,一定的訂單流向了成本更為低廉的國家,并且這也導致許多行業面臨著降收甚至虧損的窘境。中國在迅速成長的軌跡上遇到了一個龐大的障礙。“十三五”期間,成本問題愈演愈烈,“降成本”工作也正式開展。2016年以來,在《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要求的基礎上,我國自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的降成本政策,并積極投入到工作中。當前,我國處于“十四五”的規劃期,要完成“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的目標,成本問題同樣是首要問題。經研究表明,制造業成本問題包括人工成本、稅費負擔、能源成本、融資成本、物流成本、土地成本等方面,文章將從以上方面分別研究我國制造業成本狀況,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并結合相關政策,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成本的效果進行評估。
2?降成本后現狀分析
2.1?人工成本
近年來人口結構老齡化程度加深,我國依賴的勞動力優勢消耗殆盡,企業人工成本上升。從相關工資水平來看,2012—2019年我國制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總工資水平保持著上升的態勢,從2012年的17668.1億元到2019年的30197.5億元,增長近一倍。而通過制造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數和平均工資這兩項數據對應比較,可以得到更清晰的顯示。2012—2015年,就業人員數保持上升,從4262.2萬人上升到5068.7萬人,平均工資也從28215元上升到38948元。而2016—2019年,就業人數從4893.8萬人下降到3832.0萬人,達到了近九年的最低值,但平均工資卻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值52858元,這充分體現出了人工成本的快速增長,如表1所示。
人工成本的降成本工作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物價的影響,使得員工工資上漲,并且工資在上漲后基本不會下降。從減稅降費來看,調減社保費率是一個可行的方向,我國于2015年進行了失業保險費率、工傷保險費率、生育保險費率的下調;2016年再次對失業保險率進行下調,并且降低了基本養老保險費率;2019年又下調了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的單位繳費比率。這直接為企業帶來成本的降低,在保障人民利益的同時,緩解企業的人工成本問題。
2.2?稅費成本
稅費負擔一直是影響企業成本的一項重要因素,我國自2016年以來一直大力推行減稅降費的工作,并且成績頗豐。
文章以“企業納稅總額占綜合成本費用的比重”來評測企業稅負指標,企業納稅總額包含稅金及附加、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綜合成本費用包含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企業納稅總額。從國家統計局數據可知,2005年、2011年和2014年我國制造業納稅總額占綜合成本費用的比重分別為5.34%、6.59%和5.81%,整體呈現上升趨勢。2016年起,數據顯示我國制造業稅負呈降低態勢。2016—2018年企業納稅總額占綜合成本費用的比重均值為2.67%,從2016年的2.86%下降到2018年的2.25%。
財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整年,我國減稅降費總額已達到2.36萬億元,另外,我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增速則達到了近幾年的最低值3.8%,全部十八個稅種中,有六項增速均為負值,在降稅改革中包含的稅種大部分的增速也為負值,充分體現出減稅降費工作的成功(如圖1所示)。從制造業角度來看,2019年的新增降稅達到了八千多億的稅額,占全國降稅總額的三成,可以說制造業是減稅降費工作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增值稅是我國第一大稅種,在整個稅收體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增值稅改革的重點之一是降低占據了增值稅總額近六成的制造業稅費負擔。2019年發布政策,制造業增值稅稅率從16%降到13%,這不僅對制造業來說是一大利好消息,對于自上而下各生產環節和消費環節的主體來說也是利好消息。
2.3?能源成本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從我國工業生產者燃料、動力類購進價格指數來看,2012—2015年我國燃料價格整體呈下降趨勢,購進價格指數從100.9下降到88.7;2015—2017年燃料價格飛漲,購進價格指數從88.7上升到115.9;2017—2019年燃料價格又開始下降,購進價格指數從115.9下降到98.2。整體看,工業生產者燃料、動力類購進價格指數從2012年的100.9下降到2019年的98.2。以北京地區石油價格為例,2019年92號汽油的價格為7.13元/升,0號柴油的價格為6.79元/升,比2015年的5.67元/升和5.25元/升有明顯上升,而對比于2012年的7.81元/升和7.78元/升有小幅下降。
企業用電成本也整體呈下降趨勢,我國近年來多次進行用電價格的下調,在2018年,企業的單位用電價格整體下降1.2%,每度電下降價格約為0.01~0.03元,雖然制造業的用電成本依舊是最高的,但其增速大幅放緩,降幅為10.5%,這也充分體現出政府對降成本政策的有效執行。
2.4?融資成本
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的融資規模越來越大,進行融資的企業數量也迅速增加,2019年我國對企業發放貸款額度增加了16.88萬億元,相較于2018年上升1.21萬億元,增長幅度較大。雖然企業融資的渠道有很多,銀行貸款帶來的融資成本也較高,但銀行貸款仍然是企業進行融資的最主要通道之一,并且發展迅速。2016—2018年,我國銀行短期貸款利率處于下降態勢,2016年為5.93%,2018年則下降到5.88%。而長期貸款利率恰恰相反,一直處于上升的狀態,2016年為5.82%,2017年為5.83%,到了2018年則達到了5.91%。
在這樣的情況下,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通過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積極推進資金向實體經濟企業流通,增強金融體系對企業信貸需求的支持,使得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的增速達到了2012年以來的最大值,尤其是高技術制造業。2019年,我國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新增5021億元,相較去年多增1804億元;年末,增長14.9%的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相較去年上升了4.4%,來到了2012年以來的峰值。而高技術制造業是這里更大的受益者,其長期貸款增加了40.9%,相較去年高了7.8%,高出同期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26%,充分帶動了整體的發展。
2.5?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也是影響制造業企業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有著很大的操作空間。2019年我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為14.7%,比上年同期下降0.1%,但仍然超過了歐洲的9.5%和美國的8%,這也能看出我國物流成本的確偏高,物流效率需要繼續加強。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工業物流總額占社會物流總額的比重自2010年至今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在2016年達到了頂峰93.2%,雖然2019年的比重有所下降,為90.5%,但仍然可以說工業物流在整個物流行業中的主導地位。其中,制造業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降成本的主要目標。
2.6?土地成本
根據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監測報告數據,2019年第四季度綜合地價為4497元/平方米,相較于2012年第四季度綜合地價增長了1368元/平方米,漲幅為43.72%;2019年第四季度工業地價為856元/平方米,相較于2012年第四季度工業地價增長了186元/平方米,漲幅為27.76%(如表2所示)。2012年至今,我國主要城市土地價格整體呈上升趨勢,雖然2019年第四季度綜合、商業地價同比增速已連續六個月放緩,但整體仍處于上升狀態。
3?結論
綜上所述,2016年以來的“降成本”工作基本完成了《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中所描述的“經過1~2年的努力,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取得初步成效,3年左右使實體經濟企業綜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較為明顯增強”的理想設定。目前來看,制造業人工成本、稅費負擔、融資成本和物流成本還有著較大的降低空間,其中稅費負擔的下降也能夠帶動其他成本的下降,這些也是未來“降成本”工作需要考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劉尚希,王志剛,程瑜,等.降成本:2018年的調查與分析[J].財政研究,2018(10):2-24.
[2]劉尚希,王志剛,程瑜,等.降成本:2019年的調查與分析[J].財政研究,2019(11):3-16.
[3]黃漢權,姜長云,付保宗,等.降低我國制造業成本的關鍵點和難點研究[J].經濟縱橫,2016(4):15-30.
[4]李慜劼.“減稅降費”推動我國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J].財務與會計,2019(8):41-44.
[5]盧佳瑄,李崢.制造業企業生產要素成本現狀與政策評述[J/OL].[2021-01-28].https://doi.org/10.16144/j.cnki.issn1002-8072.20200715.002.
[6]宋熠.?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寶鋼股份降成本對策研究[D].南昌:華東交通大學,2020.
[7]劉尚希,王志剛,程瑜,等.應對高成本發展階段的新思路:從政策驅動轉向創新驅動[J].財政研究,2019(12):40-47.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市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制造業企業降成本研究”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