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供應商管理是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重點,不斷提升供應商管理水平,不僅可以增強企業供應鏈的競爭力,同時還能夠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在企業經營壓力不斷攀升,競爭持續加劇給企業供應鏈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企業需要在供應商管理方面不斷創新,切實提升這一工作水平,從而給企業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文章對供應商管理的內涵以及原則進行了探討,總結分析了目前一些企業供應商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典型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策略,希望文章所提出的觀點能夠給企業做好供應商管理帶來有益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供應商管理;企業供應鏈;企業經營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2)15-0151-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5.151
1?引言
企業生產經營需要從供應商處采購各種原料,是否能夠做好供應商管理工作,直接決定企業能否根據經營生產需要及時從供應商處獲得數量、質量都符合要求的原料。目前不少企業供應商管理水平偏低,由此導致了企業在經營中存在來料不及時、來料質量低、采購成本高等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不僅使得企業供應鏈管理效率下降,也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隨著企業之間競爭的全面升級,供應商管理成了競爭焦點之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供應商管理水平,成了企業在經營中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由于很多企業對供應商管理認識不足,加上在此工作開展中也缺少足夠的經驗,這使得此項工作的開展不甚理想。鑒于這種情況,有必要對企業供應商管理這一課題進行深入的研究,豐富這一課題研究成果,給更多的企業做好供應商管理工作提供理論支撐。
2?供應商管理概述
當前供應商管理對于企業越來越重要,全面了解這一工作的內涵,掌握這一工作開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利于制定科學合理的供應商管理策略,全面提升企業供應商管理水平。
2.1?供應商管理內涵
供應商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領域的一項重要工作,只要企業有供應商,就客觀上存在供應商管理工作。文章認為供應商管理是指采取各種激勵約束措施,要求供應商按照合約規定,給企業提供原料的過程。企業供應商管理工作的目的是多維的,既要保證供應鏈的安全性,又需要考慮控制采購成本,避免企業原料庫存對于資金的大量占用。另外,對供貨商進行有效管理可以將產業鏈的各個最有優勢的環節加以有效整合,從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供應商管理內涵也在不斷豐富,企業管理者需要準確把握這一工作內涵,不斷探尋供應商管理內在規律,從而不斷提升這一工作的水平。供應商管理從主要內容來看,包括了選擇供應商、監督供應商、開發供應商等,這些工作的核心目的在于確保供應商能夠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提供各類原料。
2.2?供應商管理原則
企業供應商管理需要遵循以下五個原則。一是數量合理原則。企業供應商數量不宜過多或者過少,過多的話將會導致管理難度加大以及管理成本增加,過少的話容易導致采購風險加大以及原料采購價格升高。舉例來說,供應商數量太多,每次采購都要從大量供應商中進行選擇,比較耗時費力,增加了企業的采購成本;二是彈性管理原則。企業供應商管理需要有足夠的彈性,能夠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進行靈活調整,從而保證供應商管理具有良好的適應性;三是戰略導向原則。企業供應商管理不能夠與企業戰略相脫節,關鍵是要更好地滿足企業戰略目標的要求,充分體現出供應商管理工作對于企業發展戰略的支撐;四是風險可控原則。供應商管理工作客觀上存在很多風險,企業在開展這一工作的過程中,需要識別分析風險,并制定風險應對策略,從而做到風險可控;五是經濟效益原則。企業供應商管理需要評估收益以及成本,企業需要通過做好這一工作獲得一定收益,因此企業需要對于供應商管理方案進行經濟評估,并選擇效益較好的方案。在經濟效益評估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直接成本、間接成本、直接受益以及間接受益,不能夠僅以采購成本大小來作為唯一評估標準。
3?企業供應商管理存在的問題
當前企業供應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很多,通過廣泛的調查分析,文章將比較典型的問題歸納分析如下。
3.1?供應商選擇標準不合理
能否選擇到合適的供應商直接決定了企業供應商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選擇的供應商不夠合適,那就注定供應商管理會失敗。供應商選擇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少企業在供應商選擇標準方面沒有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科學界定,出現了選擇標準不夠合理的情況,具體來說就是片面地把供應商所提供原料的價格、供應商的規模等作為選擇標準,有的企業只關心價格,出于成本的考慮,認為只要供應商所提供的原料價格低,就能夠成為企業的供應商,卻沒有思考成本雖低,但是質量不合格,那么給企業所帶來的損失要遠遠高于節約的成本。有的企業關心供應商的規模,認為供應商規模越大越好,這樣可以降低原料供應風險,但是與此同時需要承受較高的采購成本。還有的企業在供應商選擇標準方面,忽視原料質量、供應保障等標準,顧此失彼的選擇標準必然導致企業難以選擇到合適的供應商,從而拖累供應商管理水平。
3.2?供應商動態調整不足
企業供應商不應該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要做到不斷調整,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揮供應商管理工作的價值。不過目前很多企業在供應商動態調整方面存在不足,沒有定期對供應商進行績效評價,結果企業無法動態掌握供應商是否合格,很多不符合企業要求的供應商可能一直都得不到調整。企業在供應商管理方面,沒有引入末位淘汰機制,這會導致供應商缺少競爭,沒有壓力去改善供應,久而久之必然會威脅到企業原料供應的安全性和經濟性。舉例來說,不少企業的供應商多年不變,企業對于這些供應商的依賴程度較高,一旦這些供應商由于各種原因無法按時給企業供貨,那么企業在短時間內就很難找到替代供應商,結果影響到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
3.3?供應商管理模式不當
目前不少企業供應商管理模式不當,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更多的是競爭而非合作,企業與供應商就采購價格進行談判,雙方之間的關系對立大于合作。這樣的供應商管理模式下,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張,企業與供應商之間更多是短期交易而非長期合作。上述供應商管理模式,容易導致企業原料供應風險加劇,雖然短期來看,實現了采購成本的下降,但是從長期來看,會影響企業的發展壯大。很多企業供應商管理模式,依然停留在維持而非開發、傳統而非戰略協同這一階段,供應商沒有進入企業產品的前期研發階段,其在支持企業研發創新方面的作用凸顯不足。舉例來說,企業為了產品創新,往往會要求供應新材料,如果供應商不介入企業的產品創新,企業就無法從供應商處獲得所需要的新材料,這自然會影響到企業的產品創新。
3.4?缺少有效的監督
有效的監督可以確保供應商按照企業的要求及時提供合格的原材料,反之則容易導致企業無法及時獲得生產所需的合格原料。目前不少企業在供應商管理中,缺少有效的監督機制,激勵約束手段不夠有效,這導致了企業供應商管理風險大增。目前大部分企業對于供應商的監督,主要通過質量檢查來實現,發現質量不合格的,就會拒收材料,并給予罰款。雖然懲罰性的舉措在保證供應商按照要求提供原料方面發揮著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僅依靠這種監督手段,并不足以保證原料供應的安全性。舉例來說,當供應商提供的原料不合格的時候,企業無法及時從其他供應商處購買到合格的原料,這會給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帶來負面影響。
4?企業供應商管理策略
對于企業來說,做好供應商管理并不容易,針對上文所談到的各種問題,文章認為需重點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來加以解決,從而提升供應商管理水平。
4.1?合理界定選擇標準
企業在選擇供應商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選擇標準,按照標準對于潛在供應商進行打分排序,從而做到優中選優,確保所選的供應商是比較合適的。關于選擇供應商的標準,除了價格、規模等標準之外,還需要將供應商的信譽、交貨時效性、原料質量等作為選擇標準。對供應商的選擇是一個綜合評價,決不能僅僅考慮價格或者規模,價格低、規模大的供應商雖然會被優先選擇,但是也需要考慮其他標準。舉例來說,供應商選擇要考慮其能否按時交貨,如果無法按時按質交貨,那么即使其價格比較低,也堅決不能選擇此類供應商。因為一旦無法保證供貨,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就難以維系,從而導致企業產生巨大經濟損失??紤]到每一家供應商在不同的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有的供應商規模雖然很大,但是價格卻比較高,有的供應商雖然價格較低,但是質量管控相對較差,這就有必要進行綜合評選,充分考慮不同供應商的優缺點,選擇相對合適的供應商。
4.2?加強供應商的動態調整
企業需要對于供應商進行動態管理和調整,定期對于現有的供應商進行評價,重點了解供應商是否具有良好的供應能力,是否能夠按照企業的要求提供合格的原料。對那些不具有企業所要求供應能力的供應商需要及時進行調整,同時應引入一些“新鮮血液”,爭取做到供應商的時常更新。舉例來說,企業可以規定供應商在一定年限內,需要進行末位淘汰,每年淘汰10%左右的供應商。動態調整可以給供應商帶來一定的競爭,施加一定的壓力,讓其更加關注企業的需求,努力改善自身的供應能力,從而成為企業的長期供應商。對于企業來說,對供應商的動態調整可以讓企業進一步分散采購風險,避免出現對部分供應商的長期過度依賴,從而讓企業的經營發展更加穩健。
4.3?優化供應商管理模式
企業供應商管理模式需要做到不斷創新,應基于供應鏈管理思想,構建新型供應商管理模式,從而提升企業的供應鏈競爭力。企業優化供應商管理模式的基本方向就是要與重點供應商構建長期戰略合作關系,更多地強調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系而不是競爭關系,引導供應商參與到企業的前期研發創新階段,以確保企業能夠第一時間獲得各種新材料。畢竟新材料是企業創新的重要支撐,有了供應商所提供的新材料,可以大大縮短企業的產品創新周期。舉例來說,企業研發項目推進中,需要邀請供應商參與其中,涉及的原料問題,要求供應商進行聯合攻關,從而掃清研發創新阻礙。企業與部分核心供應商可以相互參股,形成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利益共同體,增強戰略協同效應,從而提升企業供應鏈的穩定性。企業可以開發扶持核心供應商,投入部分資金參股供應商,同時也可以讓供應商參股企業,這樣雙方合作會更加穩定,供應商也能夠更好地去響應企業的發展需求。
4.4?確保監督的有效性
完善的監督控制是企業供應商管理的重要內容,要想確保供應商按照要求提供各種原料,必須開展有效的監督。監督的主要目的是確保供應商能夠根據企業生產的需要,按時提供符合要求的原料。從有效監督的具體手段來看,除了上文提到的懲罰性措施之外,還需要引入激勵措施,企業應在供應商合同中約定懲罰以及激勵措施,激勵措施包括了提前支付尾款、優先考慮合作等,激發起供應商依據合同要求履行合約的積極性。獎懲并舉的約束機制,可以讓供應商更有動力去按照合同約定提供原料。企業對于供應商的監督,還需要做到盡量前置,即從事后監督向事前監督轉變,企業對于重要的原料供應,可以派人提前進行制造監督,這樣可以從源頭上保證原料質量合格,能夠按照企業要求的時間供應。舉例來說,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原料采購,企業可以委派專人到供應商處進行監督,及時了解供應商原料生產準備情況,從而確保供應及時。監督的前置也可以給企業應對原料供應危機提供緩沖,一旦發現供應商無法按照預定日期交貨,企業就可以采取其他應對措施,避免原料供應不及時影響到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
5?結論
目前很多企業供應商管理水平的提升依然任重而道遠,企業管理者需要對于供應商管理的重要價值有一個客觀認識,將這一工作提升到企業戰略層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來做好此項工作,從而給企業的更好發展提供堅實保障。文章在對于目前企業供應商管理問題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之上,提出要重點做好合理界定選擇標準、加強供應商的動態調整、優化供應商管理模式、確保監督的有效性等工作,以確保供應商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企業供應商管理策略包括但不局限于文章所提到的幾點,同時考慮到不同企業經營管理情況差異性,企業在供應商管理實踐中,除了要統籌兼顧文中所談到的策略之外,還需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進行創新,以確保供應商管理能夠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湯昊龍.探討企業供應商管理的優化措施[J].商情,2021(5).
[2]?蔡敏.淺談中小企業采購中的供應商管理[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1(1).
[3]?雷雪.現代采購模式下企業與供應商關系管理初探[J].環球市場,2020(14).
[作者簡介]張玉燕(1977—),女,漢族,上海人,本科,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物資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