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敏
摘 要:隨著社會信息化和科技化程度愈漸加深,小學教育中的教學手段和模式也發生了重大的轉變。而對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是為了明確當前微課教學在應用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并以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小學生的發展狀況為依據,探索出適合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微課應用模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微課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課形式存在的問題
微課教學形式雖然以其結構清晰、形式短小等優勢受到了語文教育者的關注和重視,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微課形式的應用效果還不容樂觀。首先,部分教師將微課視為一種教學表面形式,只有在教學檢查和開展公開課時才使用微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很少引入微課,這就對其應用效果產生了較為消極的影響;其次,教師選用的微課內容不合理,忽視了微課與課程教學內容的鏈接,單純地將其作為活躍氛圍的一種新型模式,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微課資源,影響了微課教育作用的發揮;最后,教師選擇的引入時機不合理,沒有與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相呼應,很可能會造成學生思考過程的中斷,不利于他們保持學習和思維的連貫性。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形式的有效應用策略
(一)利用微課凸顯預習環節,啟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自主學習意識是小學生在教育改革和發展新時期必不可少的一種素養,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將預習環節還給學生,就成為培養他們自主意識的有效舉措,還能為課堂學習奠定良好基礎。所以,為了啟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凸顯預習環節,讓學生在預習中保持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他們能夠在自主預習中獲得獨特的學習體驗和感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分析。但是,現實與預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當前的大部分教師都缺乏引導學生自主預習的意識和能力,沒有根據課程內容設計層層遞進的預習計劃,也沒有借助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手段設計和布置預習任務,在這種環境和氛圍下,小學生對預習環節的重視度明顯不足,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也沒有得到啟發和增強。
因此,為了真正激發出微課技術的優勢和作用,讓學生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展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手段設計和制定預習規劃,規范預習流程。教師要先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梳理基本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設計導學單,讓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了解預習的方法、預習的內容等,促使他們能夠在視頻內容的引導下,逐層完成導學單,全面且客觀地學習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基本學習技巧,再完成基礎習題,并在讀懂例題的基礎上完成基本應用。同時,為了保證預習的有效性,學生還要進行反思和總結,總結自主學習中的收獲,記錄觀看微課后仍存在的困惑,以備課堂互動解決。長此以往,小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思維就會得到啟發和增強,形成定期預習的好習慣。
(二)利用微課引進趣味導入,激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
獨立思考意識是學生展開深度探究和學習的基礎和前提,學生只有具備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他們才能對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在現有基礎上實現全面發展的目標。所以,在小學時期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引進具有激趣性質的課堂導入,讓學生在趣味化的導入內容和形式中對語文課程教學內容產生探索欲望,并在分析和探究的過程中形成強烈的獨立思考意識,進而實現深度學習和自主學習的目標。不過,在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中,部分教師對課前導入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或者以聯系舊知的方式過渡到課堂新知識的教學中,或者直接省略導入環節,既沒有根據后續的教學內容設計和制訂導入計劃,也沒有將微課形式應用于導入活動中,這就使得學生失去了教師有效引導的機會,他們的獨立思考意識遲遲得不到有效培養。
對此,為了讓學生能夠養成自主獨立的人格和學習習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教師可以將微課形式應用于課前導入中,通過語言、圖片、音頻、動畫、視頻等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展開聯想,喚醒學生的情感和體驗,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在舊知導入中,借助知識的內部邏輯關系,對新舊知識進行梳理,引導學生明確舊知識與新知識的銜接方式。另外,還可以借助經驗導入,利用生活經驗和素材進行課堂導入,能夠引導學生產生思想共鳴,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在微課中融入趣味性、生活化的內容,讓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被其吸引,并在充分調動主動性后進行思考和探究,由此,小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就能被激發。
(三)利用微課明確教學重點,緩解學生的知識學習難度
小學生自身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受年齡限制,抽象化的文字知識和文本中蘊含的邏輯關系會對他們的學習造成一定的阻礙。所以,為了緩解小學生的知識學習難度,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明確教學重點,以直觀化的微課資源化解知識的抽象性,讓學生在可視聽化的資源內容中感悟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對知識有直觀化的理解,進而更加輕松地理解課程教學中的重難點。然而,部分教師沒有充分領會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仍然以傳統的模式展開語文教學,對重點和難點內容采取口頭講解的教學方式,沒有將重點內容提煉出來進行精心設計,也沒有將抽象的知識化解為直觀化的形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小學生的畏難情緒遲遲得不到緩解,他們的學習效果自然也就不盡人意。
于是,為了改進當前教學中的弊端和不足,有效消除小學生的畏難情緒,教師可以借助微課這一直觀化和高效化的教學形式展示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先根據教學內容總結需要突破的重難點,設計導學案,從學生角度設計問題,以任務、問題為線索,使教學內容成為學生思考的問題。微課的設計則要與導學案相呼應,嚴格按照課堂教學的重難點,遵循“精煉”“簡潔”的原則,結合導學案中的問題合理制作微課,讓學生深入體會知識點,從而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將其作為課堂中的重點教學板塊,讓學生在比照文字知識和微課視頻的過程中,將書本中的抽象文字轉化為腦海中的直觀影像,并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完成學習任務。對于不清楚的地方,學生可以在小組內交流完成,對于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進一步擴大交流范圍。在此基礎上,小學生的學習難度就能被有效緩解和降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微課相比于傳統教學模式,具有形式短小、內容凝練、呈現方式新穎等優勢,它能夠在課堂教學中起到輔助作用,如果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的適宜時機引入恰當的微課內容,那么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將會大大提升。因此,為了發揮出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作用,教師可以從小學生的根本發展需求出發,優化和完善微課的使用形式和具體使用方法。
參考文獻:
[1]?邵賢禮.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究[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0(25):30.
[2]?梁宏.基于微課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1):68.
[3]?李永鵬.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20(10):57.
[4]?段紅玲.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0(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