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遲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得對學生英語交流能力、文化涵養、思維能力等的提升,成為了當前英語教育界的新趨勢。更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具針對性對教學的各個層面進行改革,始終以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發展需求作為教學開展的基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鑒于此,本文圍繞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情況,分別詳細提出了三條教學策略,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在于讓學生能夠自主進行文章閱讀,通過閱讀學習詞匯、語法,促進其他“三大項”的共同發展。在新課改要求下,教師更應意識到自身肩負的重大使命,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落實閱讀教學工作,努力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品質,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服務和體驗。
一、明確教學目標,合理安排課堂提問
在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制定教學目標,目的在于規范教學任務和明確學生應在學習后達到的標準。要求教師在備課中綜合本課教學重難點,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內容,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滲透和傳遞知識。在此期間還需要教師合理設置課堂提問,通過對學生知識儲備、心理狀態的分析,確定最適合的提問時機和問題內容,使學生能夠充分、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讓學生的思維品質朝著多元化、系統化的方向發展,符合新課改提出的新要求。
例如,在譯林版必修第三冊第三單元的閱讀文章《The Internet: a world without frontiers》中,本課教學目標在于,要求學生理解議論文的特征,在掌握文章結構的條件下,能夠理順文章的大綱和細節,明晰關于互聯網的各種觀點。為了讓學生迅速抓住知識要點,教師應在教學設計中認真思考,找出其中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拓寬視野等方面的內容。在教學前期,當精讀完第一段后,教師可根據教學目標,讓學生思考互聯網為人們帶來的益處,以自身經驗“預測”后文的方式,使學生更加靠近文章主旨,以“頭腦風暴”的形式展開討論。教師可指定句式讓學生回答,如“We can use the Internet to……”等,先引導學生記下想到的關鍵短語,如“chat with friends”、“watch interesting videos”、“get new knowledge”、“do some shopping”等,再利用短語在回答問題時結合句式回答。在后期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入宏觀和微觀問題,指引學生從不同角度吃透文章,如根據第三段提出問題“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agraph?”、“How does the Internet make the transportation more convenient?”、“What can you do by using the Internet when you don’t carry cash?”等。基于學生對互聯網的關注,教師或可帶領學生共同討論互聯網的發展和其他應用,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也在課堂提問的指引下間接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二、采用小組合作模式,共同研究文章
小組合作模式是新課改背景下各科教學中均獲得廣泛應用的新型教學方法,有利于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要求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學情合理分組,控制每組學生人數,使全體學生能在教師引導下發揮自身的能力,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目標。教師在分組后還要布置統一或不同的研究性任務,用以加深學生間的交流,理清本課知識脈絡,可最終將其融入至學生自身的知識體系中。
例如,在譯林版必修第二冊第三單元的閱讀文章《Alex around the world》中,通過分析可知,本文可按照節日介紹內容主要分為兩個部分,教師便可讓每組學生自選其一,展開對文章的深入分析,最后以統一報告的方式分享研究結果。如對選擇“Indian wedding ceremony”的學生提出的任務內容之一為“Write down the correct order for the wedding.”,在報告中便可以流程圖的方式分享內容,如“The bridegroom arrived on a horse. → The bride’s father led her to the bridegroom. → ……”同理,為其他組的學生安排其他類型的任務,最后再集中講解本文主旨。也可將文章學習全權交給學生,將這部分內容也歸入到合作任務中。這種方式真正做到了將課堂還給學生,契合新課改提出的“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實踐”的要求。
三、組織以讀仿寫活動,高效內化知識
閱讀和寫作之間關系緊密,學生可通過閱讀掌握寫作技巧,反之也能在寫作中培養學生的英語素質。仿寫模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還可按照文章的構思與切題獲得啟示,對于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例如,在譯林版選擇性必修第一冊第一單元《Food matters》中的“Integrated skills”的B部分中,涉及到了兩篇關于介紹自己喜歡食物的短文,教師便可先讓學生利用上次課《Comfort food》文章中學過的知識,對兩篇短文進行分析,再自由選擇任意一篇仿寫自己喜歡的食物,可以是親身品嘗過的,也可是互聯網上收集材料的整理,但需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同例文一樣從“物質”和“精神”雙重角度表現對食物的喜愛。仿寫過程中可參考兩篇文章中出現的核心表達方法,如“Of all the food I have ever tried, …… is my favourite.”、“I love …… the best.”、“As I take each bite, the …… flavour of …… slowly fills my mouth.”、“I first tried it about …… ago, when I…….”、“……does not look very attractive, but all these ingredients make it taste delicious.”等。這種方式可作為對閱讀文章的復習和鞏固,使閱讀和寫作活動的結合,成為學生思維活躍度提升的“法寶”,為今后閱讀課程的有序開展奠定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若想構建高中英語閱讀高效課堂,教師便要在新課改環境中對教學過程給予高度重視。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和提出適當的問題、采用小組合作模式、組織以讀仿寫活動等手段的應用,不斷提高教學有效性,帶動我國高中英語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宏.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 才智,2020,(12):105.
[2]竇麗麗.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0,40(03):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