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香
摘 要:幼兒體育活動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幼兒體育教育的核心內容,高效開展體育活動,有利于增強幼兒體質,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游戲是體育活動的基本形式,以游戲化的方式開展體育活動是體育課程的表現形式。
關鍵詞:幼兒體育游戲;思維能力;教學策略
一、幼兒時期是智力發育的關鍵期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將實踐和理論結合,致力于幼兒教育的發展,實驗證明幼兒身體發育的過程中存在敏感期,并將幼兒的敏感期劃分為31個,如3~4歲的幼兒開始有秩序、規則的意識,觀察能力開始形成;4~5歲的幼兒對數字、符號有關概念大幅度提高;5~6歲的幼兒語言能力開始形成,觀察能力開始成熟。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曾就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期問題,對近千人進行了跟蹤觀察,研究發現,人從出生到4歲,能夠獲得50%的智力,從4~8歲能夠獲得30%的智力,剩余的20%的智力則是在8~17歲獲得,這些都能表明人的智力發展過程中,幼兒時期占據重要的部分。幼兒腦細胞之間的連接數量大約是成人的兩倍,腦細胞連接處是學習發生的地方,此時學習速度比其他任何時候都要快兩倍[1]。在關鍵期、敏感期時,大腦的可塑性更強,對形成新的經驗和影響更敏感,身體的許多功能都是在敏感期建立起來的。因此,幼兒階段是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智力形成的關鍵時期。
二、體育游戲中培養幼兒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注重體育游戲活動中的環境創設
體育游戲環境創設是為了更好地讓幼兒對游戲材料進行組合搭建,是對游戲計劃中對應“主題”的呈現,也是讓幼兒在游戲情境中更好地發展自主探究能力,同時推進后續游戲的關鍵。首先,從環境創設的形式上看,在游戲中需要突破簡單的圍合。不論以積木類材料為主的體育游戲,還是以器械類主打的體育游戲,幼兒的游戲環境創設,不僅是游戲材料的簡單圍合,更要呈現出多元化、個性化等特點[2]。如幼兒的“游樂場游戲”,打破了低矮圍墻和傳統的滑梯構建,出現架空式空間構圖,幼兒嘗試用常規的積木,搭建立體式的高空間建筑和懸空式的橋梁。其次,在體育游戲環境創設的材料選擇上看,要在原有的小材料基礎上挑戰大材料。細小的材料不論從形狀、特點及搬運等方面,對幼兒的挑戰都不大,久而久之,不利于幼兒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在教學實踐中的觀察,要讓幼兒逐漸嘗試用一些稍大的、能夠形成鏤空結構的材料,同時要豐富活動形式,如師幼合作、幼幼合作等形式搬運一些更大的游戲材料,通過不斷嘗試,在搬運中探究如何更多更快地搬運。幼兒對材料的使用在體育活動中實現不斷探究,從而在探究中逐漸得心應手,使其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實現體育游戲化過程的控制,進入游戲創新的格局
在幼兒教育指南中明確提出,幼兒體育活動需要以趣味性的狀態運行,此時就需要對實際的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游戲化改造,進入體育游戲創新的格局,由此使得幼兒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心態融入進去,這樣才能確保游戲創新的多維度效益得到全面發揮。在實際額體育游戲開展過程中,要控制好對應的頻率,為實際游戲創新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為幼兒體育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奠定基調。比如,在一次戶外體育活動中,部分幼兒一直在玩塑料拼板,一開始是各自為政,獨自探索,但是慢慢地發現,部分幼兒開始圍在一起,開始了拼圖形比賽的游戲,有的將其拼成了正方形,有的將其拼成了三角形,有的將其拼成了不規則形狀,然后在拼成的圖形上玩著跳一跳的游戲,在看到這樣的游戲情境后,幼師就想到鼓勵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對應拼圖比賽,幼師會發出對應圖形的指令,然后各個小組在聽到實際指令之后,迅速反饋,整個小組一起協作,實現對應圖形的拼接,最先完成對應圖形拼接的,可以得3分,接著可以得到2分,最后一名不能得分,依照這樣的方式循環,可以選出得分最高的小組,依靠這種競爭機制的構建,使實際的游戲化教學氛圍朝著更加理想的方向發展。
(三)及時拔高問題難度,持續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體育游戲中充滿了探究性,自然也充滿了各種挑戰和困難,如果玩法相對單一,等到幼兒掌握游戲的玩法和套路之后,就很容易失去興趣,游戲自身也較為乏味。幼師除了對幼兒的慣常玩法有所注意外,還應重視幼兒擁有的原有經驗,在每次通過之后,當前最新獲得的經驗是什么,以便第一時間調整游戲的玩法,使游戲常歷常新,不斷對幼兒產生新的吸引力,從而讓幼兒拓寬思考空間,在新的問題面前開動腦筋[3]。例如,以體育游戲“樹的朋友”為例,以幼兒a和幼兒b為一組,要求他們把小樹固定好。首先他們在圍小樹時用到了小箱子,之后固定箱子時用到了積木,之后小樹成功站立。幼師提出了新的問題,有什么別的辦法可以讓樹站立。幼兒b想到的材料是紙皮,兩個人先拿了很多積木,重重疊疊地將積木壘了起來,進而搭了一些層數,但是隨著層數的增高,面積也逐漸超過了紙皮的覆蓋面積。之后幼兒b用剪刀在紙皮的中心位置戳了一個洞,之后向紙皮中置入小樹。但此時少了手的支持,小樹容易導向沒有積木的一邊,幼兒a又拿來一些積木,和紙皮形狀相同,搭高兩側積木,這樣就使得小樹在紙皮上靠住的狀態。游戲進行到這一階段時,幼師要及時拔高問題難度,如使用同樣的方式,是否會使不同的樹站起來?樹的大小是否會影響支撐材料的選擇?有沒有不完全支撐的方法支撐小樹?這些問題能持續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使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不斷提升。
三、結語
體育游戲是容體力開發和智力開發于一體,有鮮明教育學意義的現代游戲方法。幼兒的大腦發育需要感覺刺激,如果缺乏刺激大腦就無法正常發展,不同類型的體育游戲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有不同的影響。充分發掘體育游戲的教育價值需要注意的是,在設置幼兒的體育游戲環節時,需要增加游戲的趣味性,游戲情節要易操作,把握住游戲時間、難易程度、負荷強度等,要充分掌握幼兒的生理及心理基礎形成的變化。抓好幼兒體育游戲的開展,提高幼兒的智力水平。
參考文獻:
[1]寧科,王庭照,萬炳軍.身體素養視域下幼兒體育的游戲化推進機制與發展路徑[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08):75-88.
[2]李龍飛,楊光.基于動作發展視角下幼兒體育游戲分類方法比較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10):41-43.
[3]陳萌瑤.幼兒體育游戲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J].科技風,2019(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