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萍
摘 要:德育評價作為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的整個生命成長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在評估兒童道德發展的狀況、反饋兒童道德發展的問題、激勵兒童道德品質的提升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我們該如何開展德育評價工作,以使德育評價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生命成長呢?基于此,本文針對構建幼兒德育評價體系的創新路徑展開研究,以供各位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德育評價;創新路徑
幼兒時期是人一生性格養成和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抓好幼兒的德育工作關乎國家民族發展大計,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更是基礎教育的神圣使命。作為德育工作開展的指揮棒,德育評價對提高幼兒德育認識、規范幼兒德育行為、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具有重要影響,深化幼兒德育評價改革對全面提升新時代素質教育和幼兒發展質量意義重大。
一、多育并舉,協同育人,健全綜合評價
《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所提出的德智體美勞五育,既相對獨立、不可替代,又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德育解決的是人發展的社會價值方向的問題,是五育的核心。品德培養始于人之出生,并貫穿其一生。杜威說:“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的建設性的過程。”但在信息傳播更為廣泛、知識獲取途徑更為多元、科學技術更新迭代更為快速的當下,家庭、學校和社會應當自覺重視處在“拔節孕穗期”的幼兒品德培養教育,積極地參與育德育人的建設過程,讓幼兒從家庭美德教育學會感恩、關心、寬容,從社會公德教育學會尊重、平等和誠信,從學校品德教育學會禮貌、友善、謙遜。而幼兒園德育評價改革則是在此多元主體參與、多育并舉、協同育人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側面地深入挖掘綜合評價的內涵,形成品德培養的合力,提升幼兒綜合素質。
二、德育評價體系信息化
我國已步人新時代,技術變革正在不斷地改變著社會結構,不斷變革的社會結構又要求教育結構的變革。“現在的教育結構是以人工智能、互聯網+教育、物聯網+教育、區塊鏈為物質和技術基礎,嵌入萬物互聯的社會結構,是萬物互聯的組成部分。”教育結構的變化又影響教育形態隨之改變。當下的幼兒德育評價路徑也跟隨技術的變革而變化。其中建立信息化的德育評價體系,是幼兒德育評價路徑轉型的重要方面。首先,為幼兒德育工作制作專屬于德育評價的軟件系統,建立統一的評價數據共享資源庫。在大數據的基礎上,為幼兒教師提供常模參數,供教師對幼兒道德進行全區域的縱向評價和對幼兒進行道德知、情、意、行的橫向評價,從而形成對幼兒道德發展更全面、更客觀、更真實、更準確、更便捷的評價。同時,采用電腦、手機APP等多版本的軟件,方便教師隨時隨地進行必要的記錄。其次,在德育評價過程中可以使用語音、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進行記錄,而不僅局限于文字這一種形式來對幼兒進行評價。最后,不僅要建立信息化德育評價體系,還要對教師進行一定程度的培訓。幼兒德育評價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是教師,與幼兒接觸時間最多的也是教師。如果僅僅只是改善了評價路徑,卻沒有讓教師從思想和行動上熟悉路徑、掌握新評價的路徑,德育評價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需要教師既改變傳統的“唯分數、唯升學”的評價觀念,同時也學習如何使用信息化手段對幼兒進行德育評價,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信息化德育評價體系的作用。
三、德育評價結果的綜合運用
將德育評價結果納網師生的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師生評先選優的依據,把實施德育評價的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評職晉級的考核內容,參與項目研究實施的所有成員按照學校制度予以考核獎勵。
四、以人為本,尊重規律,開展特色評價
每個孩子都是無法復制的孤本。在討論教育工作時,常常提及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砥礪品德、全面發展”。以人為本,尊重規律,也是幼兒園德育評價改革的實踐導向和基本遵循。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可塑性最強的一段時期,也是人道德形成過程中不可逆的“紅利期”。對幼兒的德育評價要把握這一時期幼兒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發現并認可每一個孩子性格和道德中的閃光點,并將其放大、傳遞和延續,讓每個孩子的天賦和興趣都得到承認和發揮,這也是新時代幼兒園德育評價改革的歸屬。育人育德都不是制式的固定操作,特色的德育評價改革實踐導向在于在德育范式的指引下,通過個性化的德育評價指標,為育德多開“一扇窗”,為塑造和培養孩子的品格多提供一種探索路徑。這既是對德育綜合評價的一種補充,同時也能夠形成一種驅動力,引導學校、家庭和社會對幼兒德育重視和探索,在德育的手段、方法、途徑、模式上進一步創新思路。
五、德育評價主體多元化
幼兒德育評價要從以教師評價為主的形式向多元主體評價為主的形式轉變。“傳統上,我國的教育評價十分注重教育的結果評價、學科教學評價,而且許多評價活動是以內部評價為主,教育評價的主體和內容相對是比較狹窄的、單一的。”因此,《總體方案》中特別強調了黨委和政府、學校、教師、幼兒、社會這五類評價主體。這為幼兒德育評價改革提供了基本方向,為此,我們應該致力于探索政府、幼兒、家長、教師、社區以及專門機構評價、個人評價相結合的有效評價方式,拓寬德育評價的主體,使之多元化,使德育評價從單向性轉變為交互性。在幼兒德育評價實踐中,可以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公眾號、學校家長會等方式,多途徑、多維度地傳播德育評價的重要性、評價的內容及其評價方法。讓家長和孩子自己也能夠對學校道德教育產生參與感。同時,創建社區德育評價數據資源庫,對社區中的幼兒實行各個學段的德育評價,使得學校也能共享這個數據庫,從而了解更加全面的信息。
六、重視過程,探索增值,改進結果評價
作為對德育過程及其結果進行價值判斷的重要依據,為了實現立德樹人的終極目標,幼兒園德育評價改革應當堅持以過程性評價為基本方法、以增值性評價為基本目標,通過過程性評價指標的完善,合理有效分析德育實施過程中構成要素的相關關系,為評價過程注入自我判斷、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生命力。育德基礎上致力于育人的德育評價,不是給幼兒的道德品質評分的結論評價,不是甄別、鑒定幼兒品德優劣好壞的工具評價,而是為了幼兒道德品質向好發展、綜合素質全面提升的導向評價、激勵評價、育人評價。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革命的信息化時代,對過程性評價的重視還可以體現為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幼兒道德發展水平與思想意識狀態進行及時有效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反饋,分析幼兒道德素養形成的條件和環境,并即時采取行之有效的改善措施,促進幼兒道德發展。
七、結語
總而言之,新時代幼兒德育評價改革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需要堅持系統規劃、協同推進,以正確的政治方向為前提,遵循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新評價標準,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評價是為了更好地做教育?”進一步推進德育評價改革,才能真正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實現偉大的中國夢。當前,教育評價改革是學校教育發展的主旋律,要破除“五唯”的頑瘴痼疾,實現教育的健康發展,就必須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用好教育評價這個指粋。我園實施的構建新時代幼兒德育評價體系這個試點項目,就是為了在教育評價改革中探索出一條新路來,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為實現學校“幸福教育”的辦學愿景,為“師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奠基”
參考文獻:
[1]李來軍.評價是為了更好地做教育⑴.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11):30-31.
[2]汪瑞林.改進幼兒德育評價的方向性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20,39(7):89-93.
[3]趙娜,孔凡哲.幼兒園德育評價的改革與發展[J].中國德育,2021(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