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雅
(南京工業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1816)
主位推進模式鏈是指由兩種及其以上常見的主位推進模式(即主位同一模式)組成的序列。由于表達思想的復雜性,語篇生產者不僅僅是按照單一的主位推進模式,往往還要采用主位推進模式鏈來推進和發展語篇。以往的研究主要探討了不同類型語篇中主位推進模式的結構與功能,但鮮有學者關注到主位推進模式鏈在語篇中的使用情況。有鑒于此,本文擬對英語科技語篇中主位推進模式鏈的構建制約因素和語篇功能進行考察,以深化人們的認識。
筆者以《自然》雜志“Genetic evidence for complex speciation of humans and chimpanzees”一文(見圖1)中的節選片段為例,簡要說明英語科技語篇的主位推進模式鏈的構成情況和結構特點。

圖1 主位結構與信息結構對應關系分析
在此例中,小句b的主位部分中的概念主位“our model”與主位a同屬一個語義場,因此小句a和小句b構成主位同一模式。主位c“it”回指主位b,因此小句b和c也構成主位同一模式。小句c的述位與主位b構成互指關系,因此小句c和d構成簡單線性主位推進模式。小句d的述位與小句e的述位部分的語義關系密切,從而構成述位同一模式。小句e的述位和小句f的主位有詞匯復現,因此可以判斷小句e和f構成簡單線性主位推進模式,而小句f和g則構成主位同一模式。最后,小句h的主位與小句g述位之間存在緊密的語義聯系,因此構成簡單線性主位推進模式。據此,所選段落形成的三元復式模式鏈如圖2所示。

圖2 英語科技語篇中的主位推進模式鏈示例
顯而易見,圖2展示主位推進模式鏈屬于我們區分的三元復式主位推進模式鏈。語篇生產者在構建主位推進模式鏈時選擇以主位同一模式作為起點。該主位推進模式鏈的內部結構較為復雜,共有三種常見的主位推進模式搭配組合而成,其中主位同一模式和簡單線性主位推進模式各重復了兩次,而述位同一模式則重復了一次。此外,構成模式鏈的三種常見主位推進模式的位置關系也較靈活,即有平行也有交叉。
理論上,人們可以從于建平區分的五種常見的主位推進模式中任意抽取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模式來組成主位推進模式鏈,但事實并非如此。筆者認為英語科技語篇中主位推進模式鏈的構建受到如語篇生產者的認知框架(frame)、語篇的功能文體特征以及主述位間的邏輯語義關系在內的諸多因素不同程度的影響。
框架是經驗(一種知識結構)的圖式化,它在概念層面得以表征并存儲在人的長期記憶中。框架將與內嵌于某一特定文化的場景、情境或源于人類經驗的事件相關聯的成分和實體聯系起來。英語科技語篇的生產者作為受過嚴格學術訓練的科技工作者,頭腦中儲存著指導構建科技語篇的相關知識,包括科技語篇的文體特征、遣詞造句的方式以及相關的學術規范等。這些知識是他們對所受學術訓練以及科學研究過程中的各種現象進行體驗并存儲起來的,是與外部世界互動的結果。盡管這些知識固化(entrenched)后呈現出無意識的狀態,但能在構建英語科技語篇的過程中迅速被激活,并對科技語篇中語言使用施加直接的影響,從而對主推進模式鏈的構建形成間接的制約。
英語科技語篇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體特征。單就語義系統而言,英語科技語篇就具有以下三大突出特點:語義結構關系的顯性化(explicitness)、非人格化(depersonification)以及語義系統的關系化(relationalization)。這三大特點主要體現在詞匯層和語法層上。詞匯層上的體現,例如,語篇生產者為了實現語義結構關系顯性化而大量使用的銜接手段中的一部分會成為語篇主位,并與概念主位構成多重性主位,但這對于主位推進模式鏈的構建影響有限。語法層上的體現包括大量使用被動態和非限定性動詞以及將小句名物化使其成為過程的參與者,使得主述位內部結構復雜化,因而對主位推進模式鏈的構建產生直接影響。
此外,英語科技語篇中不論句子內部結構多復雜,小句間主述位邏輯語義關系總是一一對應的。語篇生產者在一個段落中傾向于主要使用一種邏輯語義關系,從而對主位推進模式鏈的內部結構和組成成分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韓禮德指出語言具有概念(ideational)、人際(interpersonal)和語篇(textual)三大功能。其中,語篇功能是指語言組織語篇本身的功能,它通常憑借主位結構、信息結構和銜接得以體現,且為了將概念和人際意義作為信息流動在語境中展開提供了語篇資源。因此,筆者將從信息流動和語篇銜接兩個角度考察英語科技語篇中主位推進模式鏈的語篇功能。
上文論述表明,主位推進模式鏈和主位結構的基本構成單位都是主位和述位。而與主位結構緊密相關的信息結構,不但可以將所說的話切分成信息單位,還能評定信息單位的重要性。信息結構的典型構成形式是:已知信息+新信息。其中新信息是必要內容,已知信息則是選擇性的。
主位結構與信息結構二者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關聯,存在四種對應關系。依據韓禮德提出的“正當理由”原則,主位大多對應已知信息,而述位負責提供新信息。有時由于思維跳躍或是為達某種特定的交際目的,語言使用者也會有意違反該原則,將新信息置于主位中,這種情況下的主位多為標記性主位。
接下來筆者通過細致分析上文所引案例中三元復式主位推進模式鏈的主位結構和信息結構來考察英語科技語篇主位推進模式鏈中的信息流動。可以看出,隨著主位推進模式鏈中主位和述位的交替更迭,主位和述位所承載的信息呈現出動態的流動性。具體而言,小句a的主位“we”指稱的是論文的作者,屬于已知信息;而在小句b主位部分中概念主位“our model”指研究所采用的理論模型,是為新信息。雖然上文將小句a和b構成主位同一推進模式,但從信息流動的角度來說,從小句a到小句b主位間已經實現了由已知信息向新信息的轉換。小句c主位部分中的概念主位“it”回指小句b中的概念主位,構成主位同一推進模式,其間新信息完成了到已知信息的過渡。而小句d的主位與小句c的述位建立起語義聯系,因此屬于已知信息。也就是說,小句c述位所表達的新信息轉變成了小句d主位中的已知信息。小句f中的主位“it”是形式主語,并不表示任何信息,但小句f和小句d的述位相互關聯,因此在這兩個小句之間述位所承載的新信息得到了轉接。小句g的主位不僅包含小句e述位所表達的已知信息還添加了新信息。小句g主位部分中的概念主位“speciation involving hybridiza tion”是對小句f主位承載的新信息的拓展,是為新舊信息并存。與小句e和f之間的信息流動一樣,小句f和g之間不僅有新信息到已知信息的轉換,也有新信息的植入。小句h的主位“All these hypotheses”指稱的是有待進一步研究證實的假設,屬于已知信息,從語義內容上來說與小句g述位傳達的新信息關系最為密切。據此,筆者認為小句g述位所表達的新信息已經轉變成小句h主位中的已知信息。總而言之,語篇生產者在組織科技語篇時會根據語篇目標對所要傳遞的信息進行一定的排列。大多數情況下,語篇生產者首選“舊信息+新信息”這一序列,這是由于前一個小句中的舊信息可以為讀者閱讀后一個小句提供背景信息。盡管語篇生產者偶爾也會選擇使用主位來表達新信息,但承載新信息的重任始終落在述位上。
此外,筆者還發現語篇連貫性并非僅靠主述位形式上的連貫,主述位在語義內容上的銜接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由于主位和述位的切分準則是交際功能,所以難免在語義銜接上存在差異。但只要主位和述位兩者在語義上所指相同或者存在包含關系,抑或屬于同一語義場,便可建立起小句間的聯系,從而實現語篇的連貫。在進行科技語篇中主位推進模式鏈構建和確定模式鏈類型的過程中,除了結合語境進行推理之外,筆者也參照了徐盛桓提出的七種邏輯語義關系來判斷小句間主述位的內在關聯,即照應、連接和詞匯銜接等。需要注意的是,雖然這七種邏輯語義關系無法涵蓋所有的銜接手段,但因其在小句間的主述位內容上確有體現,我們就可以在這樣的語義基礎上建立起小句間的銜接紐帶(cohesive tie),并最終實現語篇的連貫。從這個意義上說,英語科技語篇中的主位推進模式鏈實際上也可以看作是一條廣義的銜接鏈(cohesive chain)。
本文從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角度對英語科技語篇中主位推進模式鏈的構建制約因素和語篇功能進行了較為深入細致的考察。研究發現語篇生產者的認知框架、語篇的功能文體特征以及主述位之間的邏輯語義關系對于英語科技語篇中主位推進模式鏈的構建都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制約作用。此外,由于主位推進模式鏈中主述位內容之間存在緊密的語義聯系,因此可以將其看作是實現信息流動和語篇連貫的前提和基礎。英語科技語篇中大量主位推進模式鏈的使用有助于實現信息的動態流動和語篇的連貫,該發現也有待在更多的例證中進行拓展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