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彬,方 亞 [貴州盤江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醫院,貴州 盤州 561601]
慢性腎臟病(CKD)主要是指由多種原因造成慢性腎臟損傷,且病程超過3個月[1]。目前,美國腎臟病基金會K/DOQI專家組為加強對早期CKD的認知和防治,特將CKD分為五期,不同分期的患者在臨床表現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其中乏力、腰酸、夜尿增多等輕度不適,少數患者可出現食欲減退、代謝性酸中毒和輕度貧血等癥狀多為1~3期患者;在上述癥狀表現上還可出現心衰、貧血、高鉀血癥、酸堿平衡紊亂、礦物質骨代謝異?;蛑袠猩窠浵到y障礙等癥狀的多為4~5期患者,該類患者癥狀較嚴重,對其生命安全構成一定的威脅[2]。高尿酸血癥(HUA)作為臨床常見的疾病,與多種系統性疾病密切相關[3]。經臨床研究發現[4],HUA是CKD病情進展的獨立危險因素,并且隨著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腎小球濾過率(eGFR)會逐漸下降,故而有效地控制患者HUA對延緩CKD病情有重要意義。非布司他是現階段輕中度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常見的治療藥物,但對于4~5期CKD患者是否同樣具有顯著的療效,臨床尚缺乏相關研究[5]。對此本研究選取60例老年4~5期CKD合并HUA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探討非布司他治療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對我院收治的老年4~5期CKD合并HUA患者60例展開研究,病例收集時間為2018年10月~2020年12月。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內科學(第9版)》[6]中關于CKD的診斷標準,且在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男性在非同日的情況下連續2次測定空腹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②患者未接受過透析治療;③臨床資料完整;④本項研究的開展均在患者知情的前提下進行,已簽署相關知情文書。排除標準:①近2個月內服用過免疫抑制劑或糖皮質激素;②患者伴有惡性腫瘤和血液系統疾??;③患者同時在服用貝特類或氯沙坦鉀類降脂藥物;④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采用分層抽樣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其中30例納入對照組,組內男19例,女11例;年齡64~85歲,平均(70.66±3.27)歲;疾病分期:4期患者18例,5期患者12例;原發性疾?。焊哐獕耗I病5例,糖尿病腎病9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2例,其他4例。其余30例納入研究組,組內男20例,女10例;年齡65~84歲,平均(71.02±3.31)歲;疾病分期:4期患者19例,5期患者11例;原發性疾?。焊哐獕耗I病6例,糖尿病腎病9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2例,其他3例。兩組資料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
1.2方法:對照組給予4~5期CKD常規治療方案,積極治療患者的原發疾病,如針對性的降糖和降血壓等,并且加強患者的飲食指導,給予患者低嘌呤和優勢低蛋白飲食。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患者非布司他片(生產企業: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81;規格:40 mg*10粒)治療,初始劑量為1次/d、40 mg/次,治療4周后檢查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若血尿酸水平仍≥420(360)μmol/L者,調整藥物劑量為60 mg/d;若血尿酸水平<420(360)μmol/L,則調整藥物劑量為20 mg/d,再繼續觀察4周。
1.3觀察指標:分別于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采集患者空腹狀態下的靜脈血5 ml,以3 500 r/min的速度離心10 min后測定患者血尿酸、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并計算患者的eGFR水平,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水平差異。同時記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具體包括皮疹、胸悶、胸痛、肝損害和消化道潰瘍等,對比兩組發生率的差異。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3.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前血清學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學指標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對比
2.2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n(%),n=30]
在過去的臨床實踐中,對于無癥狀的HUA患者是否應給予降尿酸治療始終存在爭議,而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HUA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代謝綜合征和CKD的發生及發展存在密切聯系,故而臨床提倡對于無癥狀的HUA患者也應酌情給予降尿酸治療[7]。此外,對于CKD患者而言,降低其機體的尿酸水平可以有效延緩病情的發展,改善并保護患者的腎功能。
本研究與張海麗等[8]研究結果一致,由此可見非布司他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腎功能,顯示顯著的治療效果。究其原因可以發現,對于CKD合并HUA患者,其主要的發病機制除結晶沉積外,還有氧化應激、內皮損傷、腎小球高壓、腎間質損傷或纖維化等,并且當人體的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被激活時也容易誘發CKD患者合并HUA。此外,大量高尿酸的分泌也是造成患者的急性腎損傷主要原因之一。而本研究選取的非布司他屬于一種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當其作用于人體時,基本不受酶氧化還原狀態影響,在降低血尿酸能力方面較其他傳統藥物相比見效較快,藥效較強,因此可以快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避免加重高尿酸血癥對患者腎功能的損害,在延緩患者腎病進程的同時改善患者的腎功能[9]。對于4~5期CKD合并HUA患者而言,其腎功能相較于其他分期較差,在無形之中會增加別嘌呤醇的蓄積,加重不良作用,加之老年患者自身對藥物代謝的能力較差以及機體內環境的不穩定性,故而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在老年患者身上會更加顯著[10]。而經本研究發現,非布司他治療的相關不良反應并未因患者腎功能的惡化而增加,腎功能的分期與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之間沒有明顯聯系,故而可見,非布司他在4~5期CKD合并HUA患者中具有較好的可耐受性,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所述,非布司他治療4~5期CKD合并HUA老年患者不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腎功能,還具備較好的藥物治療的耐受性,臨床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較高,值得推薦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