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德澤 李立信 李立禮
摘要:大學生是青年人群中意向出國留學的主要群體,加強大學生留學報國情懷的培養是爭取未來出國留學學成歸國服務的有效措施。本文探討培養大學生責任擔當精神,深入學習歸國服務人員的先進事跡,加強高校思政課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力度等措施,對培養大學生留學報國情懷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 留學報國情懷 培養途徑
引言
根據《2020年中國留學白皮書》的調研統計結果來看,有意向出國留學的學生中,本科生及以上人員占73%,其中本科生占57%。根據教育部網站公布的有關我國多年出國留學及學成回國服務人數的情況來看,雖然每年學成歸國人數占了大頭,但仍有一部分留學人員出于各種原因選擇學成后留在國外。如何加強高校學生特別是意向留學生(包括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根植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日后出國留學打下學成歸國服務的思想基礎是一項重要和長期任務。
一、留學人才是國家的重要人才
留學人員特別是留學回國人員為祖國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國防、科技、教育等各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歷來重視留學人才的作用。
據統計,中國工程院中54%的院士有出國留學經歷,中國科學院中81%院士有出國留學經歷,在2018 年對70多所教育部直屬高校的統計顯示,有63%的高校校長為海歸者。在2017 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人員中,海歸占比超過60%[ 1 ]。可見,祖國是學成回國人員施展才華、體現人生價值的寬廣舞臺,只要是“金子”就一定能在這個“舞臺”上發光。
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留學者們“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開拓者的重要作用”、“成為我國建設和改革事業的重要力量”,獲得充分肯定。這種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既是給予留學人員的崇高榮譽,又是對留學人員極大鼓舞和鞭策。我國政府希望留學人員能進一步發揮作用,不負重任,繼續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聰明才智。
二、祖國希望更多留學人員學成回國
在慶祝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的大會上,“我們熱誠歡迎更多留學人員回國工作、為國服務。”。這是我國政府對廣大留學人員的希望和號召。廣大留學人員應該聽從祖國召喚,徹底摒棄狹獈自私的讀書只為做官發財、讀書只為改變個人命運等陳舊、落后、腐朽的觀念與思想,滿懷留學報國之志,勤奮學習,爭取早日學成回國,共圓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之夢。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留學工作,2014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專門召開了全國留學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的召開,為廣大留學人員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對開創留學工作新局面,激勵留學人員堅定理想信念、勇于創新、努力學習世界先進文化和知識、增強回國服務本領,以便更好地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建設祖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具有重大意義[ 2 ]。
同時,體現了祖國對出國留學人員的熱切期盼,那就是早日用所學所得報效祖國和人民。雖然報效祖國和人民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回國服務也可先可后,但是,學成歸國是報效祖國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3 ]。
三、培養大學生留學報國情懷的途徑
1.培養大學生責任擔當精神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其中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即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即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之時,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礎上再奮斗30年達到的宏偉目標。因此,未來的3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30年,是需要持之以恒不斷拼搏的30年。
為了在這短短的30年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這30年進一步規劃,前15年的目標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在此基礎上再奮斗15年,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30年分兩階段,前后階段各15年,前15年是后15年的基礎。為了實現第一階段(前15年)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這是根據十九大關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應當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作出的建議。充分考慮 “十四五”規劃對2035年遠景目標的基礎性作用,充分考慮實現當前短期目標與實現較長期目標的關系。 “十四五”規劃的開端之年即吹響了向第一階段奮斗目標沖鋒的號角,時間緊,任務重,使命光榮。
在歐美同學會成立 100 周年的時候,充分強調了人才對實現我國奮斗目標和中國夢的極其重要性,指出人才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 [ 4 ]。
對大學生來說更應感到肩負責任的重大。在這催人奮進的時代號角中,作為熱血沸騰的愛國者就應該更加勤奮學習,充分認識出國留學目的是更好地學習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和技術,將來更好地為祖國富強貢獻青春和力量,做一個敢于擔當作為的有理想的新時代青年。
2.深入學習歸國服務人員的先進事跡
老一輩留學生放棄國外優厚的生活條件,克服重重阻礙,回國后為新中國各行各業的建設作出了不朽貢獻,事跡感人。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留學歸國人員傳承報國傳統,在創新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科技事業上積極弘揚老一輩留學人員的優良傳統,為國家富強作出了杰出貢獻,如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姚期智、國際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單分子酶學的奠基人謝曉亮、高能物理王貽芳、人工智能甘中學、新藥創制丁列明、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FAST工程的發起者及奠基人南仁東、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等,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黃大年是無私的愛國者,是新時代海歸科技報國的楷模。在對黃大年先進事跡作出的重要指示中,要求我們要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把自己的愛國之情與報國之志落實到建設祖國的實際行動中來,積極投身到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和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斗之中[ 5 ]。高校要組織學生深入學習留學歸國人員的先進事跡,學習他們不為國外優厚的生活條件所動、決意回國的愛國熱情;學習他們無私奉獻、不畏艱險、勇攀科技高峰的科學獻身精神;學習他們不計名利、甘愿隱姓埋名為國防科技事業奉獻一生、國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只有提高意向出國留學人員的思想境界,才能增強將來出國留學學成回國報國的意志與決心。
3.加強高校思政課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力度
為了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必須加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使民族精神之樹常青,人人愛國,樹立無論在國內讀書還是將來出國留學都是為了學好本領報效祖國的崇高思想境界。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校的職責所在[ 6 ]。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強調了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
高度重視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9年3月18日上午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強調了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必須開好思政課,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要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等[ 7 ]。這次會議不但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改革與創新指明了方向,而且使我們進一步認識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極其重要性。
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和憂患意識。要通過中國近現代史學習讓學生清楚明白國弱必受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道理;要讓學生清楚了解祖國的發展現狀和所處的國際環境,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責任擔當意識;要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不管日后出國留學何方,只有強大的祖國才是海外學子的堅強后盾,祖國才是自己最值得依靠和最溫暖的家。
高校的愛國主義教育要特別注重意向留學學生的教育。通過調查摸底,對有出國留學意愿的學生多關心多指導,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開辟“留學報國”教育專題,教育引導學生把個人奮斗目標與祖國需要結合起來,選擇留學國家和所學專業時既要考慮個人的興趣愛好,又要考慮國家長遠發展的需要。
四、結語
對大學生留學報國情懷的培養應該貫穿大學教育的各個環節和全過程。必須努力發揮高校思想教育主陣地作用,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時代責任擔當精神,必須大力宣傳留學歸國人員的先進事跡,用他們的愛國熱情、奉獻精神感染年輕一代。
【參?考?文?獻】
[1] 王輝耀.改革開放 40 年的海歸貢獻[J].世界教育信息,2019,(4):24-27.
[2] 許睢寧.歐美同學會長期存在、持續發展的原因及對未來發展的啟示[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1(1):1-8.
[3] 在歐美同學會成立 100 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10-22.
[4] 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報,2017-05-26.
[5] 尤景萍.談高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勢在必行[J].職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2):111-112.
[6]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http://www.moe.gov.cn/s78/ A12/szs_lef/moe_1407/moe_1408/tnull_20566.html 2020年11月10日訪問.
[7] 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http://news.cctv.com/2019/03/18/ ARTIQfuAgYriqdIP8wfUszCe190318.shtml 2020年11月14日訪問.
(責任編輯:劉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