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迅 譚燕泉 于海奇 方樺 范小琳
[摘要]以崗位勝任力為目的,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經調研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時的就業崗位,熟悉其職業發展,分析其工作內容,修訂了針對性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應對崗位能力的課程,構建出崗位勝任力冰山模型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即下文提到的三階段四模塊五能力的課程體系),運用以健康為中心的防治養教學理念實施人才培養,充分利用和開發課程標準與教學資源,建立教學資源庫并推廣,進行混合式教學,建立混合式教學團隊及一體化康復治療技術實訓中心,拓展校外教學基地,以提升學生的崗位能力。
[關鍵詞]中華崗位勝任力;康復治療技術;冰山模型;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603(2022)27-0089-03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民眾對個人健康、保健的需求逐年增長,康復治療技術也成為大眾關心的內容,社會對康復技術相關人才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我??祻椭委熂夹g專業自2006年秋季招生,并實施第三次醫學教育改革,將“勝任力培養”作為基礎,強調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培養。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積極探索康復治療技術畢業生就業需求,遵循所學的課程與崗位對接、專業與行業對接、學習與工作對接、招生與就業對接等教學理念,依據冰山模型五層級(知識與技能、價值觀與態度、自我形象、個性與品質、內驅力與社會動機)構建出三階段四模塊五能力的課程體系,經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1]。
一、構建三階段四模塊五能力課程體系
(一)調研就業崗位,了解其發展情況
我校成立了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由醫院、醫療行業專家、教學老師等擔任,深入行業一線進行調研、訪談等了解行業企業對康復治療技術人才的建議與需求,經市場調研,對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畢業的就業崗位給予分析,其中包括物理治療、作業治療以及言語治療等工作[2]。
(二)分析工作內容,提升崗位能力
根據綜合型康復治療崗位及??瓶祻椭委煃徫唬偨Y出康復治療過程,包括:患者的接診、康復功能的評定、康復目標的設定、康復計劃的制訂、康復治療的實施、康復療效的評估、康復計劃的調整、患者回歸家庭等。結合康復治療過程,提出崗位勝任力包含五項專業崗位能力,分別為:康復評定能力;康復計劃評估、制訂及調整能力;傳統康復治療能力、康復運動治療能力、物理因子治療能力、作業治療能力、言語治療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健康宣教及康復預防能力等。醫院康復工作典型內容有:根據康復醫學理論、實踐知識,準確評定患者的康復功能,制訂合理的康復治療技術,實施具體的物理治療、言語治療及作業治療等操作,指導和協助患者應用康復治療技術。崗位能力:使其可進行康復評定,制訂合理、科學的康復治療技術;應對各類療法并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能利用各個物理因子治療技術幫助患者康復;能對其進行作業治療。社區康復治療工作的典型任務:對社區群眾進行健康教育,對特殊人群進行康復評定和功能診斷,制訂合理的康復治療技術,并具體制定物理、作業及言語治療計劃;崗位能力:使其能夠對患者進行物理治療和作業治療;使其對患者進行言語功能訓練及吞咽功能訓練;運用一定的傳統康復技術;能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康復治療技術[3]。
(三)制訂康復治療技術人才目標,確定對應崗位能力的課程
根據世界作業治療師聯合會及物理治療聯盟的教育標準,對標職業教育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教學標準,結合健康服務業實際發展,制訂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該專業以康復治療崗位所需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康復醫學基本知識為主要內容,培養具備現代康復和傳統康復基本理論、操作技術,有獨立的康復評定和康復治療等專業能力,面向各級醫院、社區等綜合型康復治療崗位及專科康復治療崗位,從事作業治療、言語治療、物理治療等工作的高素質人才。根據培養目標和崗位能力的要求,確定對應崗位的課程,包括:運動療法、康復評定技術、物理因子治療技術、言語治療技術、作業治療技術、傳統康復技術等[4]。
(四)構建三階段四模塊五能力課程體系
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根據康復治療師資格標準要求,構建出三階段四模塊五能力課程體系。三階段包括學生三年學習時間,分為三個階段,不同階段的側重點不同。第一階段:崗位能力認知階段,與有關醫院、教學醫院、社區醫院、殘聯、養老院等機構合作,組織教師和學生分批次到上述機構見習,促進學生對未來就業崗位的了解,熟悉康復治療師工作內容及流程,提升學生的職業認同感,明確學習興趣及學習目的;同時,學生在校學習基礎課程知識和人文素質課程,以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第二階段:崗位基本能力的掌握階段,學習專業課程,基于學校醫學技術教學資源庫,依托附屬醫院康復科和康復技能實訓中心,采取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根據課程技能訓練項目的實際需求,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訓練,使學生掌握上崗前的崗位基本能力,此階段安排學生課間見習,鼓勵其假期見習,通過模擬仿真教學、床旁教學、思維導圖或PBL教學等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的掌握,使其具備崗位基本能力[5]。第三階段:此階段為崗位綜合能力的培養階段,安排學生進行臨床實習,到實習醫院參加實習工作,通過崗頂實習,使學生快速掌握康復治療各崗位的工作內容,提高其應對常見疾病評定及治療的能力,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逐步積累工作經驗,提升綜合能力,培養其職業道德觀,使其具備康復治療行業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四模塊包括人文素質課程、崗位基本能力課程、崗位綜合能力課程以及崗位拓展能力課程等。其中崗位基本能力課程模塊包含人體形態與機能、人體運動學、人體發育學、基礎醫學及康復醫學概論、臨床疾病概論、診斷學基礎等;人文素質課程模塊包括思政基礎、思政概論、政策與形勢、語文、體育、醫學素養英語及相關計算機應用基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職業規劃及就業指導、創業指導、國防教育、公共選修課如醫患溝通、醫學倫理、醫學法律法規等。崗位綜合能力課程模塊包括各類治療技術,如傳統康復治療技術、言語治療技術、運動療法、康復評定技術、物理因子治療技術、疾病康復、入學教育、專業技能綜合實踐能力測定、理論知識考核、畢業設計及頂崗實習等[6]。崗位拓展能力課程模塊包括骨科學、康復心理學、老年及兒童康復、社區康復以及康復工程技術。五能力是針對學生就業崗位,無論是在附屬醫院、社區醫院還是福利院與養老院等,不論是面對兒童還是老年人、殘疾人,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需具備五項核心專業能力,分別為康復評定能力、康復計劃制訂、評估、調整的能力;運動治療、物理因子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及傳統康復治療的能力;康復團隊合作能力;健康教育及康復預防能力等[7]。
二、課程體系的構建
(一)建立專業教學資源庫
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是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建設期間,與行業、醫院共同開發優質核心課程標準,與相關合作醫院共同開發了康復評定技術、運動療法技術、傳統康復治療技術等對應崗位能力課程的課程標準,這些課程也被確定為專業核心課程。課程資源是課程體系構建的基礎,根據“一體化設計、結構化課程、顆粒化資源”的思想,本校依托智慧職教平臺,創建了校級醫學技術專業群教學資源庫??祻椭委熂夹g專業已經建設物理因子治療技術、康復評定技術、中國傳統康復治療技術、中醫學基礎等標準化課程,并上傳參考課件、電子教案、教學視頻、實訓指導、教學案例及測試題,而傳統康復治療技術被認為是校級精品在線課程[8]。
(二)開展混合式教學,設計多元化評估體系
推廣醫學技術專業群教學資源庫,經過講座、培訓,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利用智慧職教的海量資源,骨干教師積極應用雨課堂進行教學,帶動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促進學生的參與性。“雨課堂”模式具體內容:(1)課前推送學習資料:課前,學生觀看康復治療技術有關短視頻,熟悉治療相關知識,教師通過雨課堂上傳教學大綱和預習課件,學生根據大綱知曉學習內容,如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預習,對不懂的問題進行標記和提問,隨時反饋預習情況,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講解重點、難點問題,還可從班級釘釘群、微信群等上傳有關治療技術的短視頻,多角度進行知識點剖析,根據學生雨課堂的反饋,教師可得知學生的需求和薄弱環節,了解其線上學習實際情況,完善講稿內容,還可重新調整教學計劃,有理有據地進行教學改革[9]。(2)課中采用混合式教學:課中,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對線上未解決的問題進行探討,教師多方式講解。可采用PPT講解,對重點問題進行梳理、歸納、拓展,根據學生線上學習的問題反饋,調整授課側重點,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在規定的時間內,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采用案例分析法,比如頸椎病,讓學生學習頸椎病發生機制、癥狀、臨床表現、發病原因等,了解頸椎病,了解治療頸椎病的常見藥物、物理質量方法、針灸或按摩方法、藥物作用機理等,這樣頸椎病的結構功能和臨床疾病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對頸椎的微觀結構有更深入的認識,可提高學生的興趣。在線下上課時,注意學生的表情、狀態,了解學生接受情況,調整授課進度。還可通過線上搖一搖隨機提問,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分析問題的能力,還可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課堂上將某類疾病的康復治療過程讓大家討論,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活動,還可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提升其參與感和成就感[10]。還可采用思維導圖法進行教學內容的梳理和總結,進一步加深學生的認知。(3)課后上傳習題,鞏固知識:課后當天,根據章節重點、難點,教師在線上發送練習題,檢驗學生的理解度和知識掌握度,鞏固其對重點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也可以根據康復治療技術的學習情況,回放PPT、視頻內容,查漏補缺。教師可借助大數據分析結果,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4)建立學習效果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可對學生某階段的學習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利用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簽到、線上線下學習、課堂表現、線上線下測試、實踐操作等各個模塊,合理分配考核比重,建立完整的線下、線上課堂評價體系[11]。
(三)建立一體化康復治療技術實訓中心
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康復治療技術實訓中心的硬軟件建設,將預防、治療、康養一體化教學模式融為一體,在實踐教學中,安排角色扮演、仿真練習、模擬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落實崗位勝任力的培養。
三、結語
近些年,通過構建以健康為中心的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三階段四模塊五能力的課程體系,學生的崗位勝任力得到很大提升,培養高質量的能勝任職業崗位的康復治療師,讓學生在未來的職業崗位中能夠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簡亞平,李祖祥,劉美紅,等.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構建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三階段四模塊五能力”課程體系[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28(4):4.
[2]馮慧,付娟娟,言楓,等.構建基于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康復治療技術專業駐點實踐教學體系的探討[J].國外醫學(衛生經濟分冊),2020,3(3):162-164.
[3]周芳,戴文靜,柳寧,等.基于崗位勝任力的高職醫學檢驗專業藥理學課程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14):3.
[4]譚波濤,賈朗,殷櫻,等.康復治療學本科神經康復學創新課程體系教改實踐[J].現代醫藥衛生,2021,37(6):3.
[5]糜迅,譚燕泉.五年制高職康復專業崗位勝任力基準性與鑒別性體系探索:以南京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0,222(48):172-173.
[6]蘭崴,張鵬程,蔡俊,等.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康復治療專業臨床實習規范化管理模式初探[J].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29(1):4.
[7]劉啟,許伶,梁丹丹,等.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傳統康復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2):3.
[8]袁清強,王同慧,張志燕,等.崗位需求為導向構建康復治療學專業實訓教學體系的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9):2.
[9]高燕,馬韋偉.基于崗位的高職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研究:以河職院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為例[J].信息記錄材料,2020,21(6):3.
[10]楊鴻.基于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的課程體系構建研究:以高職環保裝備類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為例[J].職業技術,2020,19(11):5.
[11]王海軍,陳慶合,王大江,等.基于“體醫融合”的一流運動康復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