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婧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管理學院,河南鄭州 450046)
飼料企業是飼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了飼料產業的發展趨勢。近年來,飼料企業在農民增收、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國內經濟發展和提供社會就業具有重要意義。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飼料原料貿易的影響不斷加劇,導致飼料企業出現原料成本上升、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嚴重阻礙了飼料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怎樣減輕新冠肺炎疫情對飼料企業可持續發展帶來的影響,促進飼料企業高質量發展,提高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成為帶動我國飼料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郭昕竺等,2020)。
1.1 供給方面 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肉蛋奶的消費占比持續上升。飼料產業不僅與居民消費需求緊密相關,也與養殖業及種植業息息相關。據飼料產業相關數據統計,1980 ~2020 年,我國飼料產量增長率超200%。現如今,中國居于國際飼料生產首位,占國際飼料生產總量的1/4。我國飼料原料主要包括玉米、魚粉、豆粕、谷物及飼料添加劑等。其中,玉米、豆粕是飼料的主要原材料。同時,我國玉米產量較為充足,為飼料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資保障,而豆粕整體出現供不應求現象(衛龍寶和張艷虹,2017)。

圖1 2015-2020 年我國各類飼料產量
1.2 需求方面 分析飼料原料消費占比情況可知,谷物飼料占比較大(李鵬程和王明利,2020)。由圖2 可知,小麥飼料在2015 ~2020 年的消費波動幅度較大;稻谷飼料在2015 ~2020 年整體呈增長態勢。而高粱飼料在2015 ~2020 年出現“倒U”型發展趨勢。在其余原料中,菜粕和魚粉的占比較高,其中菜粕的發展趨勢整體降低,魚粉則相反。由此可知,谷物類飼料和蛋白類飼料在我國飼料消費總量占比最高。因此,為推進我國飼料產業的優質發展,滿足居民日常消費,應保證我國飼料產業穩定發展。

圖2 2015-2020 年我國部分飼料原料消費量
2.1 飼料原料短缺,飼料供求矛盾突出 飼料生產企業和養殖企業受新冠肺炎的影響較大。首先,飼料生產企業用工得不到保障,疫情暴發初期,生產工人無法按時返工,導致企業不能順利生產,企業利潤急劇下降,許多中小型飼料生產企業一度面臨資金斷裂問題。其次,飼料企業缺乏原料,雖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物流運輸受到影響,導致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緊俏,且物流恢復時間長,飼料企業遭到沖擊。再次,于福清等(2020)認為,隨著國外疫情態勢逐漸嚴重,豆粕等蛋白飼料生產受到影響。眾所周知,我國豆粕、魚粉等原料產量較低,大多源于進口,如美國、巴西等地,但在疫情影響下,部分國家暫停對我國出口飼料生產原料,從而導致生產原料的進口不確定性,給我國飼料生產企業原料供應帶來不利影響。此外,在國民經濟收入穩步增長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市場對肉蛋奶等產品的需求急劇增加,導致市場對優質飼料的需求不斷攀升。由上文可知,目前我國飼料供求問題矛盾突出,解決這一問題是我國飼料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
2.2 原料成本不斷上漲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原材料成本上漲是全球飼料企業面臨的主要難題,尤其對部分中小飼料企業而言,生產成本的增加為其發展帶來較大沖擊。調查結果顯示,75.36% 的飼料企業認為,隨著飼料原料的緊缺,市場飼料原料成本持續上漲,直接降低了企業的經營利潤。飼料原料成本上漲,對養殖戶的用料選擇和企業利潤帶來許多變動,也直接影響著他們的經濟效益,尤其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很多地區物流受到管制,而一些養殖散戶未能儲備充足的飼料,增加了養殖風險。與此同時,隨著疫情的擴散,許多小型養殖戶受補欄和后續產能的影響逐漸退出養殖業。
2.3 養殖業發展態勢不樂觀 當前,中國養殖業的發展狀況不容樂觀,在飼料行業中,養殖業處于下游產業,種植業處于上游行業,養殖業和種植業的發展都會影響飼料行業的發展。統計資料表明,超過95% 的中國飼料管理人員認為,養殖業的發展水平是影響中國飼料行業發展前景的最主要因素,近64% 的中國飼料管理人員認為,目前中國畜牧業的整體發展狀況并不樂觀,甚至存在諸多隱患和問題。盡管我國養殖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養殖業集中度與規模化程度較低的問題依然突出(周納宇,2020)。另外,養殖品種成為制約我國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問題。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養殖業還未形成一個完整的本土種群體系,而且國內養殖企業未意識到發展國內品種的重要性,不利于我國養殖業品種的保護和傳承。同時,我國頻繁出現“毒奶粉”“瘦肉精”等食品安全問題,給養殖業帶來不利影響。同時,養殖業環境污染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落后的養殖觀念、人力物力成本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戶養殖的經濟收益。
2.4 養殖業標準化、規模化程度低 農村地區,農戶以分散養殖為主,養殖數量不成規模,缺乏科學的飼養方法和疫病防治技術,同時在養殖場地建設、良種引進等方面較為落后,導致養殖效益和盈利空間不足。數據顯示,近70% 的養殖專業人員認為,我國養殖業的發展規模依然較低,85% 的養殖專業人員認為,養殖規模化程度低不利于我國飼料企業高質量發展。生產成本的上升是制約飼料企業落實標準化養殖的主要因素,尤其對農村地區養殖戶,“多,散,小”是其顯著特征,成本變化決定了其發展態勢,而飼料企業與養殖業的發展緊密相關,必然隨著養殖的變化而變化。
3.1 實施合作、聯盟采購戰略 立足我國飼料企業發展實際,既需要企業提高自身發展實力,同時也要抓住與優秀產業之間的合作時機,運用自身優勢,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因此,可通過合作、聯盟采購戰略達到目標。實施該戰略有利于增強飼料企業之間的互動和溝通,降低原料采購成本(李曉娜和仇新忠,2019)。我國飼料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受飼料供求矛盾的影響,因此,企業可以在調查客戶背景的基礎上,制定科學的合作聯盟戰略,積極與原料客戶構建長遠的戰略伙伴關系,充分利用客戶優勢和平臺優勢,提高自身原料采購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具體可通過一般原材料采購和瓶頸材料采購完成。
3.2 制定差異化的原料采購戰略 制定差異化的競爭戰略對企業發展極其關鍵,飼料企業亦是如此。我國飼料企業想要保證自身可持續發展,需在采購飼料原料過程中制定與競爭對手不同且具有針對性的方案,以保證方案的獨特性和核心競爭優勢。盡管飼料企業選用的原料種類有限,但當所有企業策略都大同小異時,將出現嚴重的原料采購戰略同質化現象。因此,可聘請專業人士分析原料采購市場現狀,制定專業方案,反復優化,立足于企業發展理念和競爭優勢,全方位分析企業的采購、營銷、生產、加工等多個流程,始終堅持以產品質量為首位。徐妍(2020)認為,差異化的采購方案不僅可以滿足客戶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也提高了自身競爭力,有利于降低飼料企業原料采購價格,以此循環,有助于提升企業品牌知名度。
3.3 延伸“產業鏈”,培育核心競爭力 飼料企業想要規模化生產,實現做大做強的愿景,需積極探索延伸“產業鏈”,將產業鏈中點的競爭延伸為鏈的競爭,充分利用企業供應鏈管理優勢,提高飼料企業市場競爭能力和發展空間,結合自身特色及優勢,合理制定企業市場定位和未來發展規劃,發展特色化的“產業鏈”。姚濤和張援越(2020)提出,在“產業鏈”的基礎上,飼料企業需進一步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提高企業市場影響力,提高抵御外部環境風險,重視產品科研創新,注入充足資金,提高產品創新力度,做好產品把控,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3.4 政府應加大養殖業扶持力度 首先,完善飼料企業治理安全管理法規體系。建立健全的法律體系,使飼料企業生產、加工、銷售等流程做到有法可依。健全飼料企業產品質量準則體系,生產過程中應規范飼料添加劑、生產操作、包裝、存儲及運輸標準。基于空間角度,包括企業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等。政府需深化飼料企業產品質量監督機制,嚴格杜絕飼料違禁藥物的添加。
其次,政府出臺與飼料企業相關的優惠政策,積極扶持飼料企業。調查可知,我國部分地區的政府沒有認識到幫扶飼料企業對區域農民增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建議地方政府為飼料企業提供相應的稅收、土地等優惠,以此推進我國飼料企業的規模化及標準化發展,讓飼料企業真正壯大,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