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祿榮,周 邇,邱 迪,黃炳鋒,林 繪,冼成恩
(高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一區,廣東 高州 525200)
高血壓丘腦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高血壓性腦出血類型,是指高血壓誘導的丘腦小動脈破裂出血。據統計,高血壓丘腦出血患者占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總數的10% ~15%。此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1]。高血壓丘腦出血的特點是易破入腦室,其發生率為40% ~70%。腦室與大腦的重要功能區接近,且位置較深,因此高血壓丘腦出血破入腦室的治療較為復雜且患者的預后不佳[2-3]。研究指出,高血壓丘腦出血破入腦室后病情進展迅速,若治療不及時可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4]。臨床上治療高血壓丘腦出血破入腦室的原則是快速止血、有效清除血腫。用開放手術治療此病雖然療效較好,但手術創傷大,易造成腦組織損傷,對患者腦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較大[5]。近年來,側腦室三角區鎖孔開顱血腫清除術在高血壓丘腦出血破入腦室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顯現出良好的優勢[6]。基于此,本研究將近年來我院收治的64 例高血壓丘腦出血破入腦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用側腦室三角區鎖孔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此病對患者術后格拉斯哥預后(GOS)評分及炎癥反應的影響。
將我院收治的64 例高血壓丘腦出血破入腦室患者納入本研究。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高血壓性腦出血急性期中西醫結合診療專家共識》中關于高血壓性腦出血的診斷標準,且經顱腦CT檢查、MRI 檢查等確診為丘腦出血破入腦室;有手術指征;其家屬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各項臨床診療資料完整、真實、有效;入院時間為2017 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其排除標準是:存在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腦出血;存在先天性腦血管畸形。隨機將其分為常模組和干預組,每組各有患者32 例。在常模組患者中,有男性17 例,女性15 例;其年齡為42 ~67 歲,平均年齡為(53.17±4.32)歲;其高血壓的病程為3.2 ~10.6 年,平均病程為(6.72±1.12)年。在干預組患者中,有男性16 例,女性16 例;其年齡為41 ~69 歲,平均年齡為(53.25±4.41)歲;其高血壓的病程為3.3 ~10.4 年,平均病程為(6.67±1.09)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本研究已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對常模組患者進行雙側腦室鉆孔引流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及全身麻醉,使其保持平臥位。穿刺點選擇兩側冠狀縫前1 cm、中線旁2 cm 處。穿刺成功后將引流管置入腦室約5 cm,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節引流高度和撤除引流管的時間。對干預組患者進行側腦室三角區鎖孔開顱血腫清除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及全身麻醉,使其保持側臥位。在側腦室三角區做一個約5 cm 的切口,穿刺點為切口的中心點。穿刺成功后銑開一個直徑約為3 cm的骨瓣,剪開硬腦膜。行皮質造瘺后進入側腦室三角區,清除腦室積血,繼續向下清除丘腦血腫腔內的血腫。處理出血點后閉顱,置入引流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節引流高度和撤除引流管的時間。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引流的時間、入住ICU 的時間、意識恢復的時間及術后3 個月的GOS 評分。GOS 的分值為1 ~5 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預后越好。術前及術后3 d,比較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炎性因子包括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C 反應蛋白(CRP),檢測方法是:采集患者晨起空腹狀態下的外周靜脈血5 mL,經離心處理后分離出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中TNF-α 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血清中CRP 的水平,檢測所用的試劑盒均購于上海瑞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嚴格按照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各項檢測操作。術前及術后3 個月,分別采用36 項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SF-36 的總分為100 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好。
用SPSS 24.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量資料(如患者術后引流的時間、入住ICU 的時間、意識恢復的時間、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GOS 評分、SF-36 評分)用±s表示,用t 檢驗,計數資料(如患者性別比例)用% 表示,用χ2 檢驗,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常模組患者相比,干預組患者術后引流的時間、入住ICU 的時間和意識恢復的時間均更短,術后3 個月其GOS 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各項臨床指標的比較(± s)
組別 術后引流的時間(d) 術后入住ICU 的時間(d) 術后意識恢復的時間(d)術后3 個月的GOS 評分(分)常模組(n=32) 5.68±1.89 6.23±1.21 8.69±2.31 3.43±0.36干預組(n=32) 3.89±1.05 3.81±0.73 5.42±1.29 4.21±0.45 t 值 4.683 9.687 6.991 7.657 P 值 <0.05 <0.05 <0.05 <0.05
術前,兩組患者血清CRP、TNF-α 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術后3 d,兩組患者血清CRP、TNF-α 的水平均低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術后3 d,干預組患者血清CRP、TNF-α 的水平均低于常模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表2 術前及術后3 d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較(± s)

表2 術前及術后3 d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較(± s)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P <0.05。
組別 血清CRP(mg/mL) 血清TNF-α(ng/mL)術前 術后3 d 術前 術后3 d常模組(n=32) 30.21±6.14 22.69±4.82* 4.51±0.28 3.21±0.19*干預組(n=32) 29.15±5.13 16.73±3.52* 4.49±0.27 2.43±0.17*t 值 0.749 5.649 0.291 17.307 P 值 >0.05 <0.05 >0.05 <0.05
術前,兩組患者的SF-36 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術后3 個月,兩組患者的SF-36 評分均高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術后3 個月,干預組患者的SF-36 評分高于常模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3。
表3 術前及術后3 個月兩組患者SF-36 評分的比較(分,± s)

表3 術前及術后3 個月兩組患者SF-36 評分的比較(分,± s)
注:*與本組術前比較,P <0.05。
組別 SF-36 評分術前 術后3 個月常模組(n=32) 41.25±6.29 61.29±7.15*干預組(n=32) 42.01±6.24 69.32±8.13*t 值 0.485 4.196 P 值 >0.05 <0.05
研究指出,腦內出血(ICH)在亞裔和非白人美國人中的發病率較高,且此病患者的發病年齡較低,腦內出血位置較深,死亡率較高(發病30 d 時其死亡率為30% ~35%)[7]。高血壓丘腦出血破入腦室是高血壓性腦出血的嚴重類型之一。丘腦是人體重要的傳導中樞,丘腦出血破入腦室后,若血量較大,極有可能導致腦干功能衰竭,造成腦神經功能損傷,從而導致患者殘疾或死亡。臨床上治療高血壓丘腦出血破入腦室時以清除腦室內的積血為主要原則。雙側腦室鉆孔引流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此病最常用的方法,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1)創傷大,易造成腦組織損傷,對腦神經功能也有影響。2)難以同時兼顧凝固態、半凝固態和液態的血腫[8-9]。而實施側腦室三角區鎖孔開顱血腫清除術可在顯微鏡的輔助下進行操作,能同時清除凝固態、半凝固態和液態的血腫,且創傷較小[10]。但目前關于該手術的研究還比較少。杜衛東等[8]研究發現,對高血壓丘腦出血破入腦室患者進行側腦室三角區鎖孔開顱血腫清除術可減輕其炎癥反應,縮短其ICU 住院時間和引流管的放置時間,對其意識恢復有促進作用。李冉等[11]研究發現,實施側腦室三角區鎖孔開顱血腫清除術可減少患者的術后并發癥,改善其近期預后。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側腦室三角區鎖孔開顱血腫清除術對高血壓丘腦出血破入腦室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能有效減輕其術后的炎癥反應,縮短其術后引流的時間,減少其術后的并發癥,提高其GOS 評分,改善其預后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