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廣瑞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061-03
摘? ? 要? 本研究探討高校體育嵌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認為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嵌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遵循以下路徑:第一是要實現高校體育教學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耦合;第二是要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引領作用;第三是要發揮高校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 高校體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育
一、引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反映了對青年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1]。因為青年大學生首先要從內心認同和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能自覺踐行,而對青年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使其認同與接受的主要途徑。
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2]。習近平指出,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3]。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索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機結合。習近平在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表明了高校除了思想政治理論課以外的其他課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高校體育課程具有授課周期長、覆蓋面廣的特點。一方面,大學生在整個高校學習生活中有接近一半的時間是要接受體育課程的教育,例如本科大學生要接受兩年的體育課程教育;另一方面,高校體育面向所有大學生開設,是一門公共必修課,每個大學生都要完成體育課程學習,通過考核獲取學分方能畢業。因此利用高校體育能課程能夠對大學生進行持續和系統全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夠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
探討高校體育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第一,體現了高校體育課程的社會主義方向。體育課程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才的任務。第二,符合大學生抵御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滲透的需要。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建立的初步時期,辨別能力不強,容易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影響。通過高校體育課程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者教育能夠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辨別能力,自覺抵制不良價值觀的滲透。第三,重塑高校體育的育人功能。高校體育原本具有明確的育人目標,但是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體現不明顯,在課程評價考核中更是直接缺失。造成大學生畏難怕苦、貪圖安逸等多方面的不良后果。在高校體育課程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者教育是重塑高校體育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徑。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黨的十八大報告用24個字,概括匯集各方面意見,將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凝練出我們時代價值最大公約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內涵主要包括三個層面,第一是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整個民族國家的價值理想;第二是社會層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訴求;第三是個人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每個公民都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4]。
三、高校體育嵌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嵌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遵循以下路徑:首先是要實現高校體育教學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耦合;其次是要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引領作用;再次是要發揮高校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
(一)高校體育教學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腳點的耦合
耦合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體系或兩種運動形式之間通過各種交互作用而彼此影響,從而聯合起來產生增力,協同完成特定任務的現象[5]。以往高校體育課教學的主要目標及任務是增進大學生健康和提高身體素質;而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要是通過高校思政課程來實施。自從黨中央提出高校要將“立德樹人”作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高校德育也從單一的思政課程轉變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雙向同行。將高校體育教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現耦合,能夠產生高校德育的增力效應,從而能夠更好的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實現高校體育教學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耦合,關鍵是要將高校體育教學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腳點實現融合(表1),一方面是在理論知識方面進行融合,另一方面是在體育教學的組織行為過程當中實現融合。
1.富強、文明、愛國。從1932年劉長春一個人代表中國出現在美國洛杉磯第1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會賽場,到1984年洛杉磯第23屆奧運會許海峰實現中國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再到2008年我國首次成功舉辦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中國參與奧林匹克運動的歷史,正好反映了我國從貧窮落后到富強文明的轉變,這些成績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才能取得,也說明了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性。以富強、文明、愛國為落腳點來向大學生講解我國參加奧運會的歷史,能夠加強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和認同。
2.民主、和諧、自由、平等。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實施教學的起點,而和諧、自由、誠信的課堂氛圍,是教學目標達成的重要保障。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能夠提高學生對教師的認同感,進而會更加用心理解和練習教師傳授的知識和技能。和諧自由的體育課堂氛圍,有利于教師與學生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學生沉浸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和和諧自由的課堂氛圍能夠帶來愉悅的體驗,會自覺認知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敬業、誠信、友善。“教會、勤練、常賽”是當前體育課程改革的主流,高校體育也是以技術學習和練習以及教學比賽為主要內容。高校體育教師應該在教學當中讓學生領會“三從一大”原則,即“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訓練”,這是我國競技體育覺得傲人成績的重要基礎,雖然這是我國較早提出的競技體育訓練原則,但卻能跟當前體育課程改革的方向相呼應。高校體育課堂的“教、練、賽”活動,學生首先對待學習任務要勤(敬業),對于教師布置的練習次數和負荷要認真執行(誠信),練習和比賽中同伴之間要互相幫忙(友愛)。通過高校體育課堂的“教、練、賽”活動,使學生在高校體育課堂中的全程踐行敬業、誠信、友愛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公正、法治。課堂教學比賽是高校體育常用的教學組織形式之一,學生通過教學比賽能夠加深理解和領會體育專項技術和戰術的運用。與此同時,通過教學比賽還可以進行體育競賽規則的學習以及裁判實踐活動。通過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比賽的裁判實踐活動,可以鍛煉學生公正執法、依規則執法的能力,也能加深學生對公正、法治的認知和認同。
(二)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引領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填鴨說教式”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批判。與此相反,高校體育的教學同樣存在弊端,即是只重視技術教學而忽視思想教育。此弊端造成的后果反映在現在的大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經常喊苦怕累,意志力薄弱,毅力不足,存在畏難情緒等等,較差的體質健康狀況也一直飽受詬病。因此,重思想教育輕實踐或者是重實踐輕思想教育的教學模式,都應該糾正。
高校體育教學以實踐內容為主,為此相應地要增加思想教育的比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引領所有的體育教學活動。當然在實踐當中也應該注意策略,要做到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結合,并且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側重相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目標落腳點,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發揮高校體育教師的主導作用
高校體育教師是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主導者。首先,所有的高校體育教學活動都離不開體育教師的精心設計;其次,高校體育教師對思想教育的重視程度,決定了高校體育教學的育人效果;再次,高校體育教師是師生關系的確立者,以及課堂氣氛的營造者;最后,如何在高校體育活動中培育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認知和踐行,考驗著體育教師的智慧。
為了更好地發揮高校體育教師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的主導作用,高校體育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平等對待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便于開展教學活動;第二,勇于探索新教法,運用課程思政思維改革體育課堂教學;第三,著眼于“立德樹人”的育人效果,善于采用過程評價引導學生認知、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結語
高校體育教學中進行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優勢,能夠完美的契合“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遵循高校體育嵌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實施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利于將大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基金項目:廣州市哲學社科規劃2020年度課題(2020GZGJ317)。
參考文獻:
[1]索瓊瑤.網絡社群中青年大學生價值觀引導路徑探析[J].才智,2020(21):86-87.
[2]馬鐵鍵.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初探[J].北京教育(德育),2017(02):21-24.
[3]張凈雯,周琳.“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綜合素養課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新通信,2018,20(21):184.
[4]王靜儀,劉建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高校體育的邏輯、價值和路徑[J].體育學刊,2021,28(01):14-19.
[5]張榮.職業教育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以布依族“八音坐唱”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07):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