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峰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297-02
摘? ? 要? 開展軍事體育訓練的基本方式主要是通過組織軍事體育課來實現,是軍事教育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我軍教育體育課的訓練方案根據《軍人體育鍛煉標準考核規定》作為軍事體育課的執行標準,對學員有序進行軍事體育課密度與強度的訓練,理解課程中的密度與運動負荷之間存在的關系,使學員的軍事體育成績達到最優化。學員對軍事體育課密度與運動負荷的處理能力,會直接影響其軍事體育技能的運用效果。
關鍵詞? 軍事體育課? 練習密度? 練習強度
《軍人體育鍛煉標準考核規定》與《體育訓練教材》在軍隊院校體育課程中全面貫穿執行。在體育教學中,通過對學員指導練習體育教學中的密度與強度,在提高學員身體素質的基礎上有效提升學員的體育水平[1]。經過積累豐富的體育教學經驗,運用精確的訓練方式對學員執行科學化訓練,合理安排學員正確練習密度與強度,有效增強軍人的個人體質,培養軍人的軍事水平,從而為部隊增添戰斗力。
一、問題的提出
為了達到我軍新時代的建軍指標,需要全方面提高軍事體育課的教學質量,按照軍事要求培養出跨世紀的文武雙全的軍人。為此,軍事院校的相關領導應當共同商議,將密度與強度練習作為體育課的重要培訓項目,并對學員合理安排練習時間。如果對學員的密度與強度練習沒有進行科學合理地調整,就不利于提高學員的身體素質,達不到體育的指標要求,從而增加實現教學目標的困難度。因此,軍事體育課密度與強度的練習引起國內外眾多專家的高度重視。就以美軍陸軍體育培訓為例,將練習密度、練習強度、練習時間以及訓練方式四方面作為重要的訓練環節,在我們軍事部隊可以概括為提高學員的肌肉耐力程度、對心肺功能的管理以及有效提高學員的個人體質幾方面。通過借鑒外軍院校的訓練方式,與我軍院校學員的練習水平相結合,根據目前軍標制定的課目類別與實際應用的教材性質合理安排練習密度,其范圍應該控制在40%~45%之間,訓練密度的頻繁程度會直接影響密度指標,而且與訓練強度的時間有緊密的關系。我軍院校根據學員的數量與場地訓練器材的實際狀況,利用40%~45%的密度值,在體育課程上合理安排訓練時間。軍事體育課程的練習強度是訓練過程中的劇烈強度,對提高學員的運動能力發揮者關鍵性的作用。(運動時最高心率-安靜時心率)×50%+安靜時心率,是西德專家克萊斯認可的符合標準的練習強度。如果學員在接受訓練時心率在175次.min-'時為最高心率,安靜時心率為65次.min-I,這個學員最高的運動強度為(175-65)x50%+65=120次/min。以大學生為例,140次/min~150次/min可作為標準的訓練強度,并代表了這種強度是有氧運動,心率在最高強度就是已經達到170~180次/min或是超出此數值時,代表已經進入無氧代謝運動。因此,在學員體育課程訓練中從理論上講是可以出現170次/min以上的心率,有效提高學員的身體素質,但是這個心率不可以保持絕對長的時間,平均心率維持在140~150次/.min是學員在訓練時的最佳心率。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練習密度與練習強度的指標并沒有在部隊院校體育教學中進行落實,更沒有在我們軍隊高等院校體育課中執行其規定的練習指標。經過調查數據顯示,學員真正練習的時間不夠充足,基本練習時間只保持在10min上下,但是體育課程的實際練習時間平均在20min左右,教員的備課認真程度、體育課程內容、學員人數的變化與場地器材是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投彈障礙、短跑、5km越野以及器械體操都屬于技術含量較高的軍事體育課目,在實際練習時間過程中大約保持在20~24min,120~130次/min左右是在基本部分練習中的平均心率,而平均心率只能維持在105~110次/min左右的運動包括軍體拳、投彈、三級立定跳遠以及單桿與雙杠的練習。從目前這種情況來看,教材性質會在不同教學情況與條件的變化下使練習密度與練習強度之間也存在一定的差別。所以,要想提高學員的教學效果,必須結合教材的準確內容,對體育課程的密度與強度進行合理安排,軍隊校院對此問題應當予以重視[2]。
二、合理安排和調整課的密度
體育課的練習密度是軍事體育課的準備工作之一,同時也充分體現出體育教學的效果。練習密度的調整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是一項比較繁瑣的體育工作。虛心接受教練員的正確指導、學員之間互相監督、互相幫助、反復練習、合理規劃訓練后的休息時間以及組織措施等都屬于課的密度,通過這幾方面合理安排時間與課程的時間比例。一般情況下,密度的大小與時間利用的多少有直接關系,密度越大說明合理運用時間的比例越大,就會有相對較好的課目組織效果。以上其中某一項活動的運用時間與全課程的時長比例,叫作此項活動的密度。課的密度同時又呈現多種模式,包括講解中的練習密度、組織措施密度、示范密度等,由于體育課中各種活動的主體是受訓者,因此,將練習密度作為課的重要密度。練習密度作為課的運動密度,軍事院校要充分利用好上課的時間,對課的密度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尤其要針對課的練習密度如何提高訓練效果。結合體育院校開展的執行措施與積累的教學實踐經驗對以下幾點進行簡單概述。
(一)理清教學思路
軍事院校要想促進軍事體育課的順利發展,提升課的訓練質量,首先要理清教學思路,教練員應當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將受訓者的特點與本次課的訓練項目相結合,對其進行合理規劃,選擇適合學員的訓練方式,明確各項活動的訓練分量,適當安排訓練時間。
(二)在訓練過程中實行“精講多練”的教學方法
教練員在對學員在訓練過程中實行“精講多練”的教學方法,所謂“精講”就是指教練員對動作要領的講解要語言精簡,且能夠突出重點,在此基礎上還應當明確出該動作的關鍵所在。“擺、留、收、穿、壓、跟”這幾個動作是在訓練單杠五練習中需要做的關鍵動作,其中的動作要領就可以用這6個字進行簡單概括。增加受訓者的訓練次數與訓練時間,即是“多練”的意義所在。受訓者要想加大練習密度,可以在訓練過程中運用流水作業的等各種輔助方式來實現[3]。相反需要降低密度時,學員可以利用組織或是分解小組進行指導、做出正確示范,糾正自己錯誤的訓練動作,對正確的動作進一步歸納,總結經驗,使受訓者在訓練時有相對的休息時間。由此看出,并不是練習的密度越大訓練出來的效果越好,訓練密度過大,超出了受訓者自身的承受力,反而對訓練效果帶來負面影響。從另一方面來講,在體育課進行中除了學員的自主練習活動,軍事院校的教練員應當隨時糾正學員錯誤的訓練動作,合理安排練習密度,有效提高軍事體育課的訓練效果。
(三)以理論知識為先導,提高軍事體育教學的科學性
根據再現式教學存在的缺陷,現代軍事體育課采取能動教學方式,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促進智力思維積極參與,快速形成動作技能是能動式教學的自身優勢。此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員采納科學原理指導的運動實踐,使理論知識充分融入軍體教學中,有利于學員易于理解動作要點,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
(四)嚴格訓練,嚴格要求,充分調動受訓者的練習積極性
軍事體育課在對學員訓練過程中,對其嚴格要求,加強訓練,培養受訓者的自覺性,做到自覺遵守訓練規律,教導學員注意團體精神,在訓練時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充分調動受訓者的練習積極性[4]。
三、掌握好運動負荷與恢復的關系
機能水平與運動成績在相對的條件下會同時得到提升,那么就要使受訓者機體所能承擔的負荷能力能夠符合運動訓練和日常生活的總負荷,才能夠促進訓練的正常發展。
(一)影響運動負荷的因素
負荷量與負荷強度是運動負荷的重要組成因素,以反復練習的訓練方式對運動員有機體施加訓練刺激。負荷強度與負荷量又在不同的方面展現出自身特點,兩者之間在運動負荷中存在著密切的關系,而且呈現出相互依賴的模式。訓練量增大,強度相對也會增大。反過來是同樣的道理,有一定的強度練習,就會有相對的訓練量。訓練強度的大小是建立在訓練量多少的基礎上,強度得到提高的同時,為增加訓練量創造了優勢的條件,運動負荷逐漸提高的趨勢離不開兩者之間的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為了使受訓者的身體機能對長跑產生適應能力,可以展開5km越野訓練,通過小強度訓練大運動量的運動方式,使受訓者的身體機能適應大運動量差生的刺激性,同時也可以提高受訓者的身體素質。要想提高學員的運動成績,在接受適應性訓練的基礎上,就要適當增加訓練強度、減少運動量,有利于達到預定目標。
(二)掌握好運動負荷與恢復的關系
為了有效提高學員的機體能力,首先要在學員自身機體能夠承擔一定的運動量的基礎上適量增加運動強度,提升訓練水平,使受訓者了解并符合各訓練項目、訓練方式以及訓練強度。在這種條件下才能酌量減少運動量,以便讓學員熟練掌握運動負荷與恢復的關系[5]。
(三)適宜的運動負荷和適時的恢復是訓練適應的必要條件
運動負荷與恢復是適應訓練過程的重要因素,會直接影響運動成績的取得效果。因此,運動員需要具備適宜的運動負荷,有利于對訓練活動產生相對的適應性。運動負荷對訓練水平有決定性的效果,但是只有在身體機能恢復的情況下才能產生新的負荷,應在運動員機體能力得到恢復與提高的基礎上合理安排體育課的負荷。
四、結語
經過以上所述,合理安排軍事體育課的練習密度與練習強度,兩者在軍事體育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軍事體育課堂的主要組成因素。合理運用練習密度練習強度的自身優勢,能夠熟練掌握運動技術,有效提高技術水平。我院軍事體育教學經過共同研討,將兩者合理運用到軍事體育教學中,使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同時取得進步。
1.將軍事體育課的密度作為軍事體育教學的主要措施,在重要的位置上對軍事體育課進行合理的安排,應用于整個教學過程。
2.運用正確的軍事體育教學技術,按照運動訓練的原則對受訓者進行軍事體育訓練,全方面提高學員的身體素質。
3.在軍事體育訓練中,應當了解學員的訓練情況,結合體育課的密度與運動負荷的自身特點,采取相對有效的教學方式,適當管理學員的訓練時間、訓練內容,以及合理安排訓練強度與訓練密度。
參考文獻:
[1]李鋼.軍事體育課的練習密度與練習強度問題[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2(S1):144-145.
[2]陳勝勇,陳南慶,侯懷林,曹斌.對軍事體育課中運動負荷與課的密度的思考[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2(03):73-75.
[3]張聰.重慶市軍隊院校軍事體育教學現狀調查及發展對策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6.
[4]俠文強.軍校合訓學員軍政基礎強化訓練階段體能訓練效果及影響因素分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
[5]王曉飛.軍校學員軍政基礎強化階段體能訓練現狀分析與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