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薇馨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289-02
摘? ? 要? 舞蹈和體育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現代社會的進一步發展,舞蹈和體育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共同促進、相互發展,并且逐漸相融。舞蹈與體育相融的趨勢是現代素質教育發展的產物,促進學生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個人的知識素養水平,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現代社會的發展,使得人們的審美能力和精神追求也在不斷提升。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舞蹈與體育融合促進人們的健康發展,同時也能達到較好的形體鍛煉效果。
關鍵詞? 舞蹈與體育? 互融性? 發展趨勢
如今隨著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對于美的追求越來越高。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出現體育與舞蹈相融的娛樂項目。體育與舞蹈項目都有較強的欣賞性,有著較高的藝術表現價值,在現代社會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舞蹈與體育的含義展開論述,就舞蹈與體育的相互融合的特性以及其發展趨勢提出相應的建議。
一、舞蹈與體育的含義
舞蹈與體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項目,是歷史延續的成果,具有較強的美感和藝術價值。舞蹈具有較強的欣賞性和藝術價值,通過練習舞蹈能夠強化人們對美感的認識和理解,幫助人們塑造較美的形體。體育能夠強化人們的體質,達到鍛煉身體的標準。以此,舞蹈是通過節拍和音律呈現,能夠表達出人們的思想感情,體育則是通過自我完善,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
二、舞蹈與體育的相同點和不同之處
舞蹈和體育雖然都是身體藝術,但是又有著相同之處,也有其各自的特點,但是二者相互聯系,密不可分。舞蹈與體育的相同之處在于二者都是我國歷史文明的象征,同時二者也是通過身體行為呈現出藝術效果,人們不管是喜歡舞蹈還是喜歡體育,都是通過肢體形成來呈現出某一個動作,其表示的內涵都不盡相同。
舞蹈與體育的不同之處在于二者的群眾喜愛程度不同。體育給人的感覺是強壯、堅韌,大部分人通過練習體育項目達到鍛煉身體的標準,大多數體育運動員、體育愛好者的體質較好,有較強的運動活力。而舞蹈所呈現出來的是溫柔、優美,大多數舞蹈家、舞蹈演員的身材較為苗條優美,性格也比較溫柔,給人一種舒適感。其次,二者給人的內心感覺不一樣。體育給人一種強勢之感,人們在進行體育運動時不管是在內在還是外表,都充滿著生機與活力,練習體育的人身體也比較健壯,給人一種極度的安全感。而舞蹈者在跳舞的過程中展現出溫柔和美麗之感,善于運用舞蹈呈現出自身對美的感受,給人一種舒適之感。最后,二者所運用的場合不一樣,體育運動都是在運動場所開展,其涉及的體育項目較多,不同的體育項目在不同的體育場所開展。體育項目的開展給人一種刺激之感,人們在觀看體育項目中會因為某個運動員贏得項目或者打破紀錄而興奮,也會因為某個運動員在體育賽場中受傷感到難過和擔心。舞動者在跳舞時都需要搭建舞臺,以晚會和典禮的形式展現。
三、舞蹈與體育互融的表現形式
健美操是與舞蹈相近的具體表現形式,它根據一定的節拍和音律進行跳動,具有較強的音樂感和節拍感,健美操是力與美的結合體,也是舞蹈與體育融合的主要形式。此外,現代的健美操不只是一種比較單一的藝術項目,在大多數地區健美操已成為現代大眾健身的重要形式,并且健美操還會不定期舉辦相關比賽,積極鼓勵各大院校的學生積極參與健美操比賽之中。在現代廣場舞中也是健美操的一種,人們通過跳廣場舞能夠鍛煉自身的身體,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同時也能增強身體的柔韌度,鍛煉自身的身體協調能力,通過放松自身的身心能夠推動人們健康發展。
瑜伽也是體育與舞蹈互融的重要表現形式。瑜伽相對于健美操來說比較偏向于舞蹈。瑜伽已成為現代廣大女生最喜歡的項目之一,瑜伽的練習不受到場地的約束和限制,人們可以在家通過軟件自行鍛煉,具有較強的便利性,同時也能進一步推動人們身體機能的提升,平穩人們的心態。太極以及健身氣功等都是體育與舞蹈的融合體,每一個項目都有其自身的特質和運動效果,但其本質在于鍛煉身體,提升人們的身心素質。
四、舞蹈與體育融合的好處
總的來說,舞蹈與體育融合有較大的好處。就單一的舞蹈與體育來說,有著較多的限制。人們的身體柔韌度都不一樣,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學習舞蹈,也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練習體育運動,所以舞蹈與體育互相融合能夠擴大人們運動的范圍,擴展了受眾人群。
舞蹈體育能夠讓人們鍛煉身體,提升自身的身心素質,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人們在一天的緊張工作和學習后,開展相應的瑜伽等體育舞蹈會讓人的身心得到極度的放松,減輕壓力,有助于人們身心健康發展。
舞蹈與體育的有效融合能夠進一步將我國的古代文明進一步擴展發揚光大,并且通過不斷創新發展讓體育舞蹈變得更加完善、完美。同時,舞蹈與體育的有效融合能夠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開展體育舞蹈鍛煉,從而增強國民的身心素質,促進人們進一步地發展,讓我國的國民整體展現出一種比較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我國高職教育需要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轉換其教學方式,并且增強素質教育,有效將舞蹈與體育融合發揮學生自身的想象空間和創新力,在鍛煉學生身體的同時也能改變學生的精神面貌,推動學生全方面發展。素質教育最主要的標準是推動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從而提升人民大眾的精神素養和身體特質,從而更好地培育學生個人的能力,發揮自身獨特的作用。體育與舞蹈的有效融合不但能夠強化學生的身心素質,又能培育學生身體的協調力和創造力,是高職院校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舞蹈與體育的有效融合不僅能夠推動二者的融合發展,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推動高職院校更好地開展相應的體育與舞蹈融合課程。
五、舞蹈與體育融合的策略
(一)將舞蹈與體育融入教學課程中
老舊的體育教學不能達到學生對美的標準,簡單的舞蹈課程不能推動學生個性化的全面發展,只有將二者有機融合,并且列入課程教學范圍中,才能推動社會的全面化發展和進步。比如說學校可以開展瑜伽、健美操、健身氣功、太極拳等項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該項目之中,認真學習該項目,從而更好地強化自身的鍛煉意識,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反復做教師所講解的動作不僅能夠更好地學習該項目,同時還能達到強身健體的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生的健康發展。高校開展的舞蹈與體育融合教學課程必須要緊跟時代步伐,并且需要教師運用創新思維開展相應的課程教學,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舞蹈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高校培育出的人才需要滿足現代對人才的需要,這對舞蹈與體育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老舊的舞蹈教學不能培育人們個性化發展,而舞蹈與體育課程教學滿足了現代社會對全面化發展的需求。所以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舞蹈動作和體育動作相融合,創新出新的練習模式,同時也能讓學生在舞蹈訓練的過程中吸收和學習到更多體育的動作和姿態,強化學生對舞蹈的認識,提升學生練習的經驗,推動學生全方位發展。
(二)提升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
教師是舞蹈與體育課程的教學主體,要想完整有效地將舞蹈與體育有效融合,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專業教學能力。我國的舞蹈與體育教師教學方式比較簡單,沒有培育一定的創新意識,學生不能從課程教學中學習到更多知識,不能達到鍛煉身體的要求。所以需要舞蹈與體育教師強化二者之間的交流與聯系,并且在此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綜合職業素養能力和身體的體質。舞蹈與體育教師必須要有較強的身體素質才能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作用,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教學中意識到舞蹈與體育融合學習的重要性,并且積極參與該活動中,從而強化其練習的水準。首先,教師需要全方位了解舞蹈與體育融合的內涵以及其存在的含義,提升教師對舞蹈與體育融合的認知,從而更好地轉變教師簡單的教學形式,運用多種教學形式開展舞蹈與體育融合的課程教學。其次,有關部門需要引進優秀的專業人士對教師進行培訓,并且挑選有能力的教師對外開展交流學習活動,從而提升教師的專業教學素養和個人的專業能力。最后,需要有關部門在開展舞蹈與體育融合教學時做到與現實實際相融合,將舞蹈與體育融入現代課程的教學之中,從而推動其進一步深入發展。
(三)構建科學合理有效的評議機制
舞蹈與體育課程的融合在眾多高職院校中作為一門基本課程開設,但是這門課程作為選修課讓學生選擇,其作用不能得到重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議時也是按照相關流程評議,不能達到較好的評議效果。因此,構建科學合理有效的評議機制能夠給舞蹈與體育互融提供一個制度保證,高校的舞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議考核時,不能只是對學生的舞蹈動作進行打分,還需要依據學生日常的學習狀況以及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進行客觀評議,從而達到較好的評議效果。比如說一個舞蹈學生在舞蹈課程的學習中,每一個舞蹈動作和舞蹈的姿勢都做得比較標準,造型也很優美,但是學生在跳舞的過程中流暢度、連貫性都比較差,那么整個舞蹈的效果不佳,也會因為缺少一定的流暢性促使舞蹈變得比較沉悶枯燥。所以教師運用科學有效的評議機制能夠進一步激起學生舞蹈訓練的能力,同時發揮學生自身的學習效能,推動學生個人素質的全面發展。
六、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舞蹈與體育的互融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人們進一步地發展,同時也能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推動人們更深層次地進行身體鍛煉。舞蹈與體育的互融性能夠讓二者相互補充匯通,并且共同進一步發展。二者互融的趨勢在不斷壯大,所以需要人們強化對二者互融的認識,在體育運動鍛煉的過程中強化和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和審美能力,有效將舞蹈與體育相互融合,從而推動現代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溫笑杰.淺談舞蹈與體育的互融性發展趨勢[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02):2.
[2]徐娜.論舞蹈與體育的互融性發展關系[J].成功:中下,2010(01):2.
[3]周建峰.音樂與文化的互融與共生——論廣西彩調歌舞音樂與歌圩文化之關聯[J].戲劇之家,2020(13):1.
[4]徐娜.論舞蹈與體育的互融性發展關系[J].成功:教育版,2010(01):262-263.
[5]龍澍,周龍慧.論舞蹈與體育的互融性發展趨勢[J].武魂,2013(12):1.
[6]商亮.論舞蹈與體育的互融性發展趨勢[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6(12):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