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利紅 李長步 李沖沖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066-03
摘? ? 要? 體育藝術表演專業是體育與藝術融合、文化與技能兼備的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可滿足現代人們的需求及社會發展需要,但是體育藝術表演專業人才未來缺口較大。為解決社會所需體育藝術表演專業人才,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方法,從社會發展需要、高職高專院校優勢等分析了高職高專類院校開設體育藝術表演專業的可行性,爭取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關鍵詞? 體育藝術? 高職高專? 可行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建設體育強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民體質。推動健康關口前移,深化體教融合、體衛融合、體旅融合。擴大體育消費,發展休閑體育、戶外運動等體育產業。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到2030年,實現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3名。
受奧運會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體育與藝術交融的運動項目深受人們的青睞,但是人們僅僅局限于鍛煉而不能動作規范、科學的進行,動作不正確、鍛煉不科學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如有專業教練進行指導即可極大的避免此現象發生。高職高專院校作為職業類院校開設體育藝術表演專業不僅可以豐富學校專業,還可以培養社會急需人才。
一、體育藝術表演的概念
早在我國的兩漢三國時期蹴鞠就分為表演性蹴鞠與競賽性蹴鞠兩種形式。表演性蹴鞠是在鼓樂伴奏下進行的踢控球技能表演。古代奧運會的競技場上不僅可以看到運動員激烈的角逐還可以看到各種以體育為題材的文藝表演。近代奧運會復興之時人們就提出藝術是奧林匹克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種體育表演絡繹不絕。特別是近些年來體育表演成為一種時尚產業它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是不菲。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武術、舞龍、賽龍舟、抖空竹等一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等走出國門、名揚國外令人驚嘆[1]。
(一)體育表演
體育表演即體育與表演的結合,運用體育的精神、各種運動項目的特征,通過專業的人員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妝容造型等來展現體育的魅力,帶動人們參與體育運動、鍛煉身體、增進身體健康,進而實現健康中國的遠景目標。
(二)藝術表演
藝術表演即藝術與表演的結合,是通過人的演唱、演奏或人體肢體動作、表情塑造形象、情緒傳達、情感等表現生活或學習的藝術表演。如音樂與舞蹈的結合,既可以很好地表達美好生活也可以達到鍛煉身體、愉悅身心的效果。
(三)體育藝術表演
體育藝術表演是體育與表演藝術相結合,以人體姿態、表情、造型和動作過程為主要表現手段,以體育內容為表演素材,融體育、音樂、舞蹈及藝術表演于一體,為促進人體健康、體現體育情感、展示體育精神及反應體育生活而專門組織的有計劃的體育文化藝術形式。”[2]其充分的利用體育這一平臺來展示藝術的相關內容,很好地將體育與藝術、文化與技能融為一體的交叉學科,主要是培養具有較高綜合素質修養,熟練掌握體育藝術表演基本理論與技能,能夠從事學校、社區、培訓機構等教學、訓練、編排、表演等工作,具備指導各類人群科學鍛煉能力、組織創編能力等體藝并蓄、技藝兼容的復合型應用人才,更好地服務社會發展。
二、體育藝術表演專業發展現狀
2001年天津體育學院在全國高等體育院校中率先設置了舞蹈學本科專業,開始探索體育與藝術融合的模式,開啟了體育藝術專業的道路;成都體育學院于2004年申報舞蹈學專業,以體育舞蹈和當代舞為方向,此后逐漸形成體育舞蹈、舞蹈、操舞三個基本專業方向。成都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沈陽體育學院、北京體育大學相繼增設了表演專業,上海體育學院設置了舞蹈編導專業,雖然各個體育院校大都開設了體育藝術專業,但在專業方向上各個院校有不同的側重[3]。
目前我國開設體育藝術表演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有: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四川國際標榜職業學院、新鄉職業技術學院、廣東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廈門安防科技職業學院、哈爾濱城市職業學院、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云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山西體育職業學院、湖北體育職業學院、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四川體育職業學院、資陽環境科技職業學院、鄭州體育職業學院、赤峰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共計17個高職學校。
以上學校在體育藝術表演專業課程設置上,總體是以體育與藝術結合的技能類項目及課程為主干課程。專業課程內容融合了體育、藝術、美學、教育、心理等學科知識,以社會發展需要、學校所屬省市發展規劃、學校發展規劃為方向,著力培養兼具體育藝術表演的相關教學、訓練及社會體育指導等基本理論與技術、技能,面向小學、幼兒園以及各級各類藝術團體、體育藝術演藝公司、社區文體活動中心、培訓機構、健身俱樂部等單位就業和自主創業,從事體育舞蹈、健身操、啦啦操、藝術體操、瑜伽的表演、指導培訓和活動策劃工作的應用型高端技能人才。
三、體育藝術表演專業在高職高專院校開設的可行性
(一)社會發展需要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2019)43號、《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國發(2019)13號、《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關于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實施意見桂教規范(2015)6號》、《體育、藝術“2+1項目”實施方案(試行)》、《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文件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市場的規律,強調加快推進學校體育,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到2030年實現每千人中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3名。
近年來,在社會的進步和近代工業的發展下,專業化的勢態日益突出,人類的各種活動高度分化,高度的分化將帶來高層次的綜合,隨著美學進入體育領域,體育實踐將越來越重視藝術[4]。體育表演是體育與藝術相結合,以人體姿態、表情、造型和動作過程為主要表現手段。在教育深層次發展的今天,體育藝術表演內涵的深度也將逐步增加。創作表演者要以體育內容為表演素材,在表演的過程中滲透文化,融體育、舞蹈、文化、音樂及藝術表演于一體,為促進人的身心健康、體現體育情感、分享體育文化藝術、展示體育精神而專門組織的有計劃的表現形式。體育藝術表演的價值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人民群眾對體育藝術表演活動的需求呈現出高品位、創意性、多樣性、綜合性等特點,它伴隨著社會市場的需求應運而生,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發展的一部分。因此,開設體育藝術表演專業已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
隨著我國二胎三胎政策的開放,雙減政策的落地,現階段對幼兒、兒童、少年年齡段的體育指導員、藝術指導員缺口較大。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和高等教育改革縱深推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滿足學校課后服務多樣化需求,單純的本科類院校培養人才已不能夠完全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高職高專院校設置體育藝術表演專業可以進而補充社會對體育藝術人才的需求。
(二)高職高專院校優勢
高職高專院校即高等職業學院和高等專科學校,是專科(大專)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它有著三重身份,一是高等教育;二是職業技術教育;三是職業技術教育的高等階段。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社會吸引力不斷增強,具備了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諸多有利條件和良好工作基礎。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5]。
(三)我校優勢
目前,我校全面推進“雙高”建設和內涵建設,努力實現建設全國領先、特色鮮明、開放發展、校園和諧、社會滿意的高水平幼兒師范院校的目標。學校優先發展和重點建設國家政策引導、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所急需并已具備基本辦學條件的特色專業。根據我校的區位的優勢,我校申請增設體育藝術表演專業,進而擴大辦學優勢,提升我校整體文化品位和辦學實力,為我區乃至西南地區培養更多的體育藝術表演專業人才。
我校現有南寧校區、平果校區、東盟校區三個校區,占地總面積1900余畝,總建筑面積約43.9萬平方米。學校秉承“慈幼為源 立人為本”的校訓,以“擁抱小小孩 國家才有大未來”的辦學理念,已發展成為服務廣西“幼有所育”的排頭兵和廣西學前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領跑者、廣西幼兒園園長的“搖籃”。為廣西、周邊省市及國家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體育藝術表演專業設在運動與健康學院,學院基于學校在幼兒運動健康領域的積淀和“體醫融合”的幼兒健康科技預警理念,圍繞教育與體育和醫藥衛生兩個學科大類進行人才培養,已開設有體育教育、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幼兒體育舞蹈、運動風險防控等5個專業(方向),已形成以“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為發展軸心的專業群,并依托專業群推動校企深度合作,于2021年9月與多家企業合作建成“運動科技與健康產業學院”。牢牢樹立學校“人才強校”的理念,通過“強師工程”系列舉措,近年來先后引進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現有教職工40余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3人有博士學位,2人有博士后經歷,是一支實力雄厚的高水平師資隊伍。2018年該團隊入選廣西高等學校高水平創新團隊,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個入選的體育學高水平創新團隊,其中一人獲得“卓越學者”稱號。2021年團隊獲得立項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建設單位。
我校已建設有廣西幼兒運動與體質健康研究中心、廣西幼兒運動與體質健康數據中心、廣西幼兒運動技服務協同創新中心、運動解剖學實訓室、運動生理學實訓室、幼兒生長發育評估實訓室、運動機能評估實訓室、動作發展與診斷實訓室、運動風險防控操作室、體育舞蹈教學實訓室和健美操教學實訓室等滿足體育藝術表演專業實訓需求。
四、結語
體育藝術表演專業在廣西具有良好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體育舞蹈、啦啦操、健美操等項目普及推廣較好,盡管我校已具備了開設體育藝術表演專業的師資及場地條件,但仍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建設該專業的經驗。我們將在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內容設置上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向已開設該專業的院校借鑒經驗,逐漸形成我校辦學特色,培養理論、技能、實踐能力兼具的體育藝術表演專業人才。
★通訊作者:李沖沖(1986-),男,河南焦作人,碩士,高校講師,研究方向:學前兒童體育教育。
★基金項目:廣西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幼兒體質健康管理與服務資助項目。
參考文獻:
[1]馬鴻韜,李敏.體育表演藝術概念及分類的探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09):1265-1267.
[2]王碩.體育藝術表演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以西安體育學院為例[J].體育科學研究,2017,21(04):72-75+81.
[3]翟廷立,李芳等.體育院校藝術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40(01):70-73+83.
[4]譚金飛.表演(體育)專業社會需求現狀調查與對策[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9.
[5]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國發〔2019〕4號.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