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婧 王恒
中圖分類號:G81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195-02
摘? ? 要? 本文論證了中國古代都城作為作為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可行性,闡述了中國古代都城作為體育旅游資源融合開發的現實意義,利用中國古代都城自身的優勢促進我國體育旅游的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 中國古代都城? 體育旅游? 可行性
現代旅游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游業對地區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進作用日益凸顯。如今,旅游業競爭日趨激烈,旅游資源融合開發、多角度、多層次、多形式挖掘其新、奇、美、優、異等特色是旅游業參與競爭的必然選擇。中國古代都城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結晶,將中國古代都城與體育旅游相結合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需要,也是構建我國新型旅游產業化的有效途徑。
一、中國古代都城旅游資源開發
都城是人類社會踏入文明時代的標志,是人類社會物質生產水平獲得較大提高后的產物。與世界其他著名的文明古國相比,我國城市文明發育稍晚,但在漫長而不間斷的歷史進程中,我國曾出現了大約300座都城,其數量之多,堪稱世界之最。每一處古都,都各有其特點,即便是同一處古都,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也有著不同的面貌。一般情況而言,中國古都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一是它們是某一政權最高統治者及最高權力機構的所在地,是國家的政治中心。這種政治中心的地位,在許多情況下都是唯一的。二是在都城內外,主要是通過行政手段而集中了大量的人口和財富,從而使得都城成為國家的經濟中心。三是由于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和經濟、文化政策,都城了聚集了大量的文化、科教人才,因而成為國家的文化、教育、科技和宗教中心。四是在歷代統治者不惜代價的建設下,中國古代都城往往是具有統治區域內規模最大,最雄偉的建筑和最優美的環境。
在當今方興未艾的文化旅游當中,古都旅游已成為熱點。這種情況的出現,原因大概有兩個方面。首先,我國古代存在著以人文旅游為主的旅游文化傳統。從孔子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名言中不難發現,我們的先人不僅早就能夠欣賞自然山水的形勝之美,而且還注意到了自然風光對人的性格、氣質、情操形成所產生的影響。從這種“君子比德”的意識出發,我們的先人往往賦予自然山水以豐富的文化內涵,把游山玩水與求學問道聯系起來,納入怡情養性的范疇之中,形成了以人文旨趣為主的旅游傳統并影響至今。其次,隨著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加深,人們在物質生活基本滿足和文化素質較大提高之后,越來越多、越來越自覺地關心起自己的精神世界是否健康、充實,同時也對人類社會的過去與未來投入了更多的關心和興趣。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的旅游意向,便開始從單純追求新、奇、樂的感官刺激,升華為一種學習知識、增長見識的文化追求,古都因此而成為這種文化之旅的上佳之地。
二、中國古代都城作為體育旅游資源融合開發的現實意義
將古都納入到體育旅游之中,是因為兩者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將中國古代都城作為體育旅游資源,可以使人們在旅游活動中,既通過游覽古都的名勝古跡,增長見識,又增強了體質。可使體育旅游者既領略古都周邊優美的大自然美景,又體會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既欣賞了地域文化遺產,又豐富了我們的現代生活知識;既了解了當地的風土人情,又可促進了旅游者之間的交往和友誼。因此將中國古代都城融入到體育旅游資源當中進行捆綁開發,發揮古都旅游資源深入淺出的人文特點,把當前亟待提高人民群眾傳統文化水平及弘揚民族文化精神融入到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通過手段和方法的創新,具體策劃出包含古都人文特點的體育旅游活動,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趣味橫生的體育旅游活動真正達到了在“游中健、健中學”的效果。既擴大了旅游產品的外延,避免了產品的單調,又可與游客互動,活躍氣氛,提高對游客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將古都與體育旅游結合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它集娛樂、健身、文化、政治、經濟為一體,成為了一種繁榮古都經濟,豐富人民群眾旅游文化的一種新方式。
三、中國古代都城作為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可行性
中國古代都城可以作為體育旅游資源開發,是由于它作為一種特殊的體育旅游資源,具有其他旅游資源所沒有的優越性。
(一)中國古代都城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濃重的文化色彩
我國的人文旅游資源之豐富在世界范圍內堪稱首位,而古代都城則是這種人文旅游資源的集珍匯翠之地。作為一種全面展示古代社會歷史風貌的人文景觀,古代都城擁有極為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文化背景。眾所周知,我國歷來就有“以史為鑒”、學習歷史、研究歷史的優良傳統,在中國日益走向現代化和世界化的今天,這一傳統正在不斷的發揚光大。然而,對于大多數非專業人士來說,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進程和浩如煙海的史籍,每每使他們望而卻步或不知所措。而將體育旅游地點選在古都不僅可使旅游者在旅游中鍛煉身體,提高生活質量和身心素質,還會為他們訪古學史提供指導和幫助。由于將古都旅游與體育旅游相結合的這種特殊方式頗具趣味性和生動性,所以能使游人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始終與身心的愉悅相伴隨。古都作為體育旅游資源的可行性,或許正在于此。每一座古都的各個橫斷面,都反映出某一歷史時期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高水平,而它的縱切面又是中國歷史長卷的一個畫面,映照出時代的進步和社會風貌的變遷。雖然古都的原生形態今天已難以看到,但他們由長期歷史積淀所造就的文化氛圍卻依然還在,許多著名的歷史人物和古代勞動人民在古都留下的印記還依稀可辨。所以,當人們在古都及其附近地區進行體育旅游活動時,常常會因一景一物的觸動而引發思古之幽情,進而對某一歷史時期的軍政大事、典章制度、重要人物及其活動、文化藝術乃至風土民情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不唯寧是,在古都從事體育旅游還能夠有效幫助我們從整體上把握中國古史跳動的脈搏,培養我們宏大的歷史觀。
中國古代都城可以作為體育旅游資源進行捆綁開發,是因為其豐富的歷史內涵和濃重的文化色彩當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人類遺址、古陵墓、古建筑、古園林、古寺廟、古石刻雕塑等文化遺跡,保存了大量的青銅、玉石、陶瓷、金銀、竹木等各種材質的文物精品和古代書畫精品。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最能夠反映中國歷史特點,最能夠代表中國古代藝術、科技、工藝水平,最能夠表現古老東方文化神韻的文物精品,絕大多數都集中在古都及其附近地區。例如,北京地區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處,時間跨度是從距今50萬年左右直至近現代,包括了古遺址、墓葬、皇宮、壇廟、佛寺、道觀、清真寺、古塔、園林、長城、古橋、名人故居等諸多類別。而在這些曾為古都的城市中還集中了一大批級別很高的文史類博物館,收藏并展出著許多國寶級的文物珍品。所以在這些極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古都中進行體育旅游一方面可以滿足人們的休息、活動、療養和保持身心健康,消除人們的疲勞、緊張和心理壓力,調節生活節奏。另一個方面可以使人們認識異域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滿足人們的求知欲望和追新獵奇的心理需求。如有的外國體育旅游者來到中國旅游就是為了學習中國武術,而學習中國武術的第一站就是河南。洛陽、安陽等古城就位于河南境內,這樣體育旅游者就可以通過學習中國武術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二)中國古代都城具有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
中國古代都城不僅擁有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而且往往兼具山水之勝,自然風光也十分雄偉秀麗,形成了人文內容與自然景觀交融互攝、相得益彰的特點。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各地的先民們在選擇居址時,就已經懂得如何處理向陽、背風、近水、防澇等問題。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封建統治者一方面隨著自身私欲的不斷膨脹,另一方面由于信奉《易經》中陰陽五行、風水諸說,所以歷朝歷代在選擇都城時除了考慮政治、經濟、軍事因素之外,還往往看重都城及其周圍地區的山水形勢是否壯觀,自然景色是否秀麗,能否在相當程度上滿足王公貴族游山玩水的需求。在定都某地之后,歷代統治者又往往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致力于都城及其周圍地區自然風光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形成了一些自然與人工之美密切結合的邑郊景區,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北京的西山、圓明園等。這樣優美的游覽勝地,已經作為歷史的遺產流傳至今,而大量在歷史上曾為禁區的風光絕佳之地,如北京明十三陵、頤和園等,也早已成為公眾自由徜徉的游覽區。所以在這些兼具山水如畫的古都中進行體育旅游不僅可以去驅暑避寒、健心怡情,還可以充分感受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審美享受,使體育旅游更加豐富多彩。
(三)中國古代都城具有極大的綜合旅游功能
中國古代都城之中有相當一部分城市目前仍是全國或某省、某一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們不僅自身具有經濟繁榮、科技發達、人才眾多、交通便利、文化娛樂設施齊全等優勢,而且還以它們為中心向外輻射,形成了一個個范圍更大的經濟區域和文化區域。所以古都便具有極大的綜合旅游功能,不僅能滿足體育旅游者強身健體的愿望,而且也是購物旅游、訪古觀光、商務考察的理想之地。
四、結語
將中國古代都城作為體育旅游資源進行整合開發,必將促進體育旅游的發展。古都的物質表層和文化底蘊,非但不是發展體育旅游的包袱和桎梏,反而是體育旅游充滿生機的資本和動力。如今正處于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時期,也是文旅融合的新時代,也是體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這一關鍵歷史時期我們應該借助中國古代都城的優勢在充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的同時提高人民群眾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使人民群眾在“游中健、健中學”,充分發揮中國古代都城作為體育旅游資源綜合旅游功能,實現古都與體育旅游的良性發展。
★項目:貴陽市科技局貴陽學院科研專項資金GYU-KY-(2022)。
參考文獻:
[1]柳伯力,陶宇平.體育旅游導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2]《國家地理》編委會.國家地理·中國卷[M].北京:藍天出版社,2007.
[3]王丙新.試論體育旅游[J].體育文化導刊,2006(07):51-53.
[4]沈祖祥,林弈言.我國“八大古都”古都文化旅游發展戰略思考[J].旅游科學,2006,20(03):13-15+22.
[5]彭杰.我國特種體育旅游的種類、特點及開發對策[J].體育與科學,2006,27(05):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