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鵬

中圖分類號:G845?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249-02
摘? ? 要? 我國的網球以較快的速度發展起來了,各高校也開設了網球選修課程和設有網球協會,中國的網球發展是離不開高校的。這次實驗就是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轉而先學習反手再學習正手。這次論文采用了查閱資料的文獻資料法、再進行教學實驗法、最后對實驗結果采用數理統計分析法、對比分析法等眾多科研方法,對網球協會開展進行了實驗和分析。在這里主要研究方法為教學實驗法,選取網球協20屆20名男同學進行9周的網球擊球的實驗,通過對實驗楊本設置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我們一貫的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與對照組相反的“先反后正”網球教法。通過對比實證數據最后的結論為:通過“先學習反手再學正手網球擊球”的教學模式與普通教學順序的方法相比,學習正反手擊球技術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上面幾乎沒多大成效。“先進行反手后進行正手擊球”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掌握網球正、反手擊球技術有更好的效果。“先進行正手擊球技術后反手擊球技術”的教學方法可以很大程度的讓正、反手擊球技術減少正反手失調的現象。
關鍵詞? 網球教學? 教學順序? 正反手教學
一、研究目的與意義
由于我們在教網球的時候都是先教網球的正手后教反手,因此,反手擊球技術相對較弱是否與正反手擊球教學順序有關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這次研究以網球為例,在教學實驗過程中,我們把常規教學順序改變了,而采用“先反后正”的方法進行實驗,其意義在于:這種方式改變以前傳統的思維方式,有助于網球的創新和調整網球教學方法,從而使我們幫助學生更加高效的學習網球技術并且掌握最基本的網球技術,提高網球技術。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高校網球正、反手擊球技術教學順序對教學效果影響的實驗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為了完成論文的撰寫,本文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通過圖書館登錄CNKI查閱有關網球教學調查與研究的文獻、期刊,并通過互聯網查閱了大量資料,進行歸納總結,了解了全國各個地區關于網球教學方法情況以及研究現狀,為本文提供了依據。
2.教學實驗法
(1)選取實驗對象。在網球協會中選取20級學生作為實驗對象,選取男生20人,平均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班10人,實驗班10人,在實驗前經過測驗所選取的實驗對象可以確定兩組生實驗前都沒有接觸過網球,所以我們可以從這兩組中選擇一個班作為對照班,另一個班則為實驗班。
(2)實驗教練安排。本次實驗作為本人畢業論文并且受試對象為20人,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網球教學任務都由本人單獨教學,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對象均以同等條件對待且課后不做任何輔導且禁止學生在課外進行網球練習,以免對教學實驗效果造成影響。
(3)實驗器材。球拍、網球、標志物均統一均由網球協會提供。
(4)實驗測試。進行教學實驗結束后并且考慮實驗對象的實際情況,以國際網球等級水平測試(ITN測試)的測試方法對參與實驗的對象進行測驗。
3.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對進行了教學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的網球正、反手擊球技術的達標成績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進而深入研究在網球教學中“先學習反手擊球再學習正手擊球”教學方法的效果。全部的測定指標數據均利用Excel對數據進行錄入,對錄入的數據進行定量處理與描述性統計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一)實驗前的身體素質與網球球性的測試與結果分析
1.實驗前對實驗對象的專項身體素質的結果與分析
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在網球技能中是極其重要的一項影響因素。本研究按照李強在《高職院校網球技能等級評定標準的研究》制定網球測試技能的評定指標,選出三個最重要的測試指標作為這次實驗專項身體素質的測試項目,即立定跳遠、米字跑、坐位體前屈。最后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測試并對數據進行方差檢驗,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實驗班與對照班的立定跳遠、米字跑、坐位體前屈的P值均大于0.05,根據p值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網球身體素質這一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所以可以進行試驗。
2.實驗前實驗對象的網球球性的結果與分析
與對實驗對象的身體素質檢驗一樣,對于網球的球性進行測驗有兩個項目:顛球、拍球。通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測驗并對數據進行非參數分析,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實驗班與對照班的顛球、拍球所測結果的P值都大于0.05。這說明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網球球性方面是沒有顯著性差異的同樣可以進行實驗。
(二)實驗后的實驗對象測試結果與分析
1.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正、反手擊球技術的結果與分析在教學完成后對學生進行測驗
對照班學生的網球正、反手擊球技術的前測結果和后測結果的對比,最后分析學生實驗后在網球正、反手擊球技術方面的進步程度和檢驗實驗前測驗于實驗后測驗結果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
由表3得知,實驗組后測總分的平均成績要明顯高于對照組的平均成績,且它們的p值小于0.01,說明了實驗組測的各項成績都比對照組測的各項成績更加好一些,即實驗后的實驗組學生網球擊球技術水平與實驗前對比有了非常顯著的提升,也說明我們平常使用的教學順序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網球正、反手擊球技術水平。
2.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身體素質的結果與分析
實驗后對實驗對象再次進行身體素質的測驗,進行方差分析實驗班學生的米字跑、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的p值都是大于0.05。這說明經過十周的教學實驗,實驗班學生的網球專項身體素質與對照班網球專項身體素質相比也沒有顯著差異。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經過對試驗前后對比網球正反手數據的對比發現,“先教學反手后進行正手教學”教法對學生總體的擊球效果有明顯的積極促進,這可能是因為反手的擊球技術相比先進行正手教學得到了改善,同時正手也有一定的水平。
2.經過對實驗學生前后身體素質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先進行正手教學的對照組與先進行反手教學的實驗組相比對他們在身體素質方面并沒顯著差異,這表明先進行正手教學與先進行反手擊球技術教學對身體素質影響不大。
(二)建議
1.若想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僅僅靠正常的網球教學是不夠的,因此這需要有專門的網球身體素質訓練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訓練中可以將身體素質的訓練融入網球之中,讓學生提高專項身體素質有利于專項的提高。
2.本次研究只針對了正、反手擊球技術的教學研究,而網球技術是豐富的,其他研究人員可以對截擊、高壓、切削等教學順序進行研究。
3.經過8周的網球正、反手擊球教學實驗發現先進行反手教學后進行正手教學的教學方法優于普通的先正后反教學,因此在進行網球教學時建議網球教師可以采用先教學反手后教學正手的教學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反手較弱的缺點。
4.在進行正反手教學時應充分考慮運動者的個人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此選擇先進行正手還是先進行反手擊球技術教學。
參考文獻:
[1]馬馳,吳雅彬,徐小峰.體育與健康[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8.
[2]劉世軍,王鋒.體育與健康[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