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培全 董磊 畢泗昌
中圖分類號:G804.5?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255-03
摘? ? 要? 非特異性腰痛(NLBP)是引起長期功能喪失和精神痛苦的主要原因。當前,最好的循證醫學指南推薦把體力活動作為處理這一狀態的關鍵組成[1]。運動療法治療NLBP的訓練方案中涵蓋了呼吸訓練、抑制訓練、拉長訓練、激活訓練和整合訓練五個部分。本文將對訓練方案中的相關動作進行詳細解析,以便于更好地開展治療實踐,提高治療的效果和質量。
關鍵詞? 運動療法? 非特異性腰痛? 動作解析
非特異性腰痛(NLBP)是由于常年的不良姿勢,缺乏體育運動及脊柱系統退行性病變導致的。臨床表現癥狀有脊柱或脊柱周圍疼痛、感覺異常、麻木等。運用NASM糾正性訓練連續體的基本理論及實踐指導,參照《運動療法治療腰痛的專家共識》一文中提出的不同運動方式的推薦等級和建議[2],提出運動療法治療非特異性腰痛-訓練方案。方案中涵蓋了即呼吸訓練、抑制訓練、拉長訓練、激活訓練和整合訓練五個部分。通過訓練實踐期望在幫助人們改善肌力不平衡、動作效率不高及慢性疼痛等方面提供有益借鑒。
一、呼吸階段訓練—腹式呼吸
加入膈肌的呼吸訓練,重建或強化腹式呼吸模式,具體方法:仰臥于墊子上,雙手交叉置于腹部,用鼻子吸氣4秒,吸氣時腹部徐徐向外隆起,盡量控制胸部保持不動,此時,屏住呼吸2秒鐘,接著縮唇慢慢呼氣6秒鐘,重復上述練習,10~15次,每次訓練2~3組[3]。
二、抑制階段訓練-筋膜松解
(一)借助筋膜球松解背闊肌
身體呈側臥姿勢,雙腿伸直,左手(右手)放于體側,右手(左手)伸直,將筋膜球置于右側(左側)背闊肌的位置,上體先是前后移動,接著左右移動,找到酸痛點處按壓不動保持該姿勢20~30秒,然后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每次訓練1組。
(二)借助泡沫軸松解下腰背
身體呈仰臥姿勢,雙膝彎屈,大小腿夾角約90度,雙手放在體后,肘關節撐地,將泡沫軸置于下腰背的位置,雙腳蹬地,帶動身體使泡沫軸在下腰背的位置前后移動,找到酸痛點處按壓不動保持該姿勢20~30秒,每次訓練1組。
(三)借助半泡沫軸松解闊筋膜張肌/髂脛束
身體呈側臥姿勢,右(左)肘關節撐地,右(左)腿側面觸地,左(右)腳置于體前屈膝,將半泡沫軸置于右(左)腿闊筋膜張肌/髂脛束的位置,左(右)腳蹬地,帶動身體使闊筋膜張肌/髂脛束在半泡沫軸上前后滑動,找到酸痛點處按壓不動保持該姿勢30~40秒,然后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每次訓練2組。
(四)借助筋膜球松解臀肌
身體呈坐姿,雙手撐地,雙臂微屈,將筋膜球置于右(左)側臀部偏外側位置,左(右)腿屈膝,將左(右)腳放在右(左)側大腿上,雙手推地,使筋膜球在右(左)側臀部位置進行畫圓運動,找到酸痛點處按壓不動保持該姿勢30~40秒,然后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每次訓練2組。
(五)借助泡沫軸松解腘繩肌
身體呈坐姿,雙手撐地,雙臂微屈,雙腿伸直,將泡沫軸置于右(左)側大腿后側,左(右)腿搭在右(左)腿上伸直,雙手推地,使泡沫軸在腘繩肌上前后移動,找到酸痛點處按壓不動保持該姿勢30~40秒,然后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每次訓練2組。
(六)借助泡沫軸松解股直肌
身體呈俯臥坐姿,雙肘撐地,雙臂彎屈,雙腿伸直,將泡沫軸置于右(左)側大腿前側,左(右)腿搭在右(左)腿上伸直,雙肘推地,使泡沫軸在股直肌上前后移動,找到酸痛點處按壓不動保持該姿勢30~40秒,然后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每次訓練2組。
(七)借助筋膜球松解大腿內側肌
身體呈俯臥坐姿,雙肘撐地,雙臂彎屈,雙腿伸直,接著,右(左)腿屈膝外展,將筋膜球置于右(左)腿內側,雙肘和左(右)腳推地,使筋膜球在大腿內側肌位置來回移動,找到酸痛點處按壓不動保持該姿勢20~30秒,然后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每次訓練1組。
三、拉長階段訓練-靜態拉伸
(一)拉伸臀肌
身體呈仰臥姿勢,雙腿伸直并攏,雙手置于體側,右(左)腿屈膝抬起,左(右)腿小腿外側搭在右(左)大腿正上方,接著,雙手交叉抱住右(左)大腿后側,往腹部提拉,提拉到臀部有拉伸感的位置停住,保持該姿勢30~40秒,然后,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每次訓練2組。
(二)借助軟塌拉伸髂腰肌
左(右)腳在前,右(左)腳在后,右(左)膝跪在軟塌山,呈前弓步,雙手交叉放在左(右)大腿上,在保持身體中立位的情況下,拉伸右(左)腿,身體向前移動,移動到髂腰肌有拉伸感的位置停住,保持該姿勢30~40秒,然后,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每次訓練2組。
(三)借助超級訓練帶拉伸腘繩肌
身體呈仰臥姿勢,雙腿伸直并攏,將超級訓練帶一端套在右(左)腳腳底,雙手抓住超級訓練帶,接著,雙手拉動超級訓練帶,使右(左)大腿逐漸上抬,上抬過程中不要屈膝,上體不要離開地面,抬到腘繩肌有拉伸感的位置停住,保持該姿勢30~40秒,然后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每次訓練2組。
(四)借助超級訓練帶拉伸股直肌
身體呈俯臥坐姿,將超級訓練帶一端套在右(左)腳踝的位置,雙手在背后抓住超級訓練帶,接著,雙手拉動超級訓練帶,使右(左)腳跟靠近屁股的位置,拉到股直肌有拉伸感的位置停住,保持該姿勢30~40秒,然后,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每次訓練2組。
(五)拉伸下腰背
身體呈俯撐姿勢,雙臂伸直置于肩部正下方,雙膝跪地,膝關節位于髖關節的正下方,接著,臀部向腳后跟的方向移動,雙手向前伸直,移動到腰背有拉伸感的位置停住,保持該姿勢20~30秒,每次訓練1組。
(六)拉伸腹部
身體呈俯臥坐姿,雙手伸直,雙腳并攏伸直,接著雙手依次向胸部的方向移動,使上體逐漸抬起,移動到腹部有拉伸感的位置停住,保持該姿勢20~30秒,每次訓練1組。
(七)拉伸髂脛束
身體呈直立姿勢,左(右)腳向右(左)腳的右(左)前方交叉上步,左(右)膝微屈,左(右)手叉腰,右(左)手臂伸直上舉掌心向左(右),接著,上體向左(右)側側屈,屈到髂脛束有拉伸感的位置停住,保持該姿勢20~30秒,然后,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每次訓練1組。
(八)借助超級訓練帶拉伸大腿內側
身體呈仰臥姿勢,雙腿伸直并攏,將超級訓練帶一端套在右(左)腳腳底,雙手抓住超級訓練帶,接著,雙手拉動超級訓練帶,使右(左)大腿向右(左)側外展打開,外展過程中不要屈膝,上體不要離開地面,外展到大腿內側有拉伸感的位置停住,保持該姿勢20~30秒,然后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每次訓練1組。
(九)背側旋轉
身體呈仰臥姿勢,雙腿伸直并攏,雙臂側平舉,掌心向下緊貼地面,接著,右(左)腿屈膝向左(右)側轉動,轉動過程中,左腿伸直、保持上身緊貼地面,轉動到軀干側向肌群有拉伸感的位置停住,保持該姿勢20~30秒,然后,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每次訓練1組。
(十)前側旋轉
身體呈俯臥姿勢,雙腿伸直并攏,雙臂側平舉,掌心向下緊貼地面,接著,右(左)腿屈膝向左(右)側轉動,轉動過程中,左(右)腿伸直、保持上身緊貼地面,轉動到軀干前側肌群有拉伸感的位置停住,保持該姿勢20~30秒,然后,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每次訓練1組。
四、激活階段訓練-強化訓練
(一)俯橋
身體呈四點支撐姿勢,肘關節屈曲呈90度,位于肩關節正下方,雙腳并攏伸直,肩、髖、膝、踝關節呈一條直線,保持該姿勢30~60秒,動作過程中核心要收緊,練習2組,組間間歇30秒。
(二)側橋
身體呈右(左)側臥姿勢,右(左)肘關節屈曲呈90度,位于肩關節正下方,左(右)手叉腰,右(左)腳腳外側著地,左(右)腳置于右(左)腳腳內側上方。右(左)肘發力撐起身體,當髖關節與肩、膝、踝關節呈一條直線時停住,保持該姿勢30~60秒,動作過程中保持核心穩定,然后,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練習2組,組間間歇30秒。
(三)背橋
身體呈仰臥姿勢,雙腿屈膝,腳后跟觸地,雙手置于體側,接著,臀部發力頂髖,當髖關節與肩、膝關節呈一條直線時停住,大小腿夾角呈90度,保持該姿勢30~60秒,動作過程中避免雙腿向兩側外展,練習2組,組間間歇30秒。
(四)仰臥蹬自行車
身體呈仰臥姿勢,雙腿屈膝,雙臂屈肘,雙手置于兩側耳朵的外側,上體抬起,右肘靠近左膝的位置,右腿伸直,接著,左肘靠近右膝的位置,左腿伸直,依次交替做蹬騎自行車的動作,練習15~20次,動作過程中核心要收緊,練習2組,組間間歇40秒。
(五)背肌超人
身體呈俯臥姿勢,雙臂伸直掌心向下,雙腿伸直微分開,接著,雙臂和雙腿保持伸直同時盡量上抬,到達最高點后,緩慢放下,練習15~20次,動作過程中核心要收緊,練習2組,組間間歇40秒。
(六)瑞士球臀橋
身體呈仰臥姿勢,肩背部撐于瑞士球上,雙手叉腰,屈膝大小腿夾角呈90度,臀部發力頂髖,當髖關節與肩、膝關節呈一條直線時稍停頓,然后還原,練習15~20次,動作過程中核心要收緊,練習2組,組間間歇40秒。
(七)迷你訓練帶環繞高抬腿
身體呈直立姿勢,雙手置于體側,將迷你訓練帶套在大腿周圍,右(左)腿站立,左(右)腿屈膝上抬,接近至水平位置,稍作停頓,然后還原,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練習15~20次,動作過程中核心收緊,調整呼吸,同時配合手臂擺動動作,保持身體平衡,練習2組,組間間歇40秒。
(八)迷你訓練帶環繞外展
身體呈直立姿勢,雙手置于體側,將迷你訓練帶套在小腿周圍,右(左)腿站立,左(右)腿外展,接近至最大幅度,稍作停頓,然后還原,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練習15~20次,動作過程中核心收緊,調整呼吸,同時配合手臂擺動動作,保持身體平衡,練習2組,組間間歇40秒。
(九)迷你訓練帶環繞貝殼式練習
身體呈側臥姿勢,雙手臂伸直掌心向對貼緊,大小腿夾角呈90度,將迷你訓練帶套在大腿周圍,右(左)腿觸地,左(右)腿外展,接近至最大幅度,稍作停頓,然后還原,重復完成15~20次,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動作過程中核心收緊,調整呼吸,左(右)側髖部不要移動,練習2組,組間間歇40秒。
五、整合階段訓練-整合訓練
(一)正向爬行
身體呈四點支撐姿勢,雙手觸地,雙手位于肩關節正下方,雙腳尖觸地,雙膝位于髖關節正下方并離開地面,右手與左腳同時向前移動一步,接著,左手與右腳向前移動一步,交替向前行進,行進10~15米,動作過程中保持核心收緊軀干穩定,練習2組,組間間歇60秒。
(二)反向爬行
身體呈四點支撐姿勢,雙手觸地,雙手位于肩關節正下方,雙腳尖觸地,雙膝位于髖關節正下方并離開地面,右手與左腳同時向后移動一步,接著,右手與左腳向后移動一步,交替向后行進,行進10~15米,動作過程中保持核心收緊軀干穩定,練習2組,組間間歇60秒。
(三)迷你訓練帶環繞側向走
身體呈直立姿勢,雙手置于體側,將迷你訓練帶套在小腿周圍,右(左)腿站立,左(右)腿外展,接近至最大幅度,左(右)腳落地,接著右(左)腳靠攏左腳,向左(右)側移動10~15米,然后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動作過程中保持核心穩定,練習2組,組間間歇60秒。
(四)單腿平衡觸伸多維度
身體呈直立姿勢,雙手叉腰,右(左)腿站立,左(右)腳用腳尖依次觸碰前側40~60厘米處的標志盤后還原、觸碰左(右)側40~60厘米處的標志盤后還原、觸碰后側40~60厘米處的標志盤后還原,前、左(右)、后觸碰完為1次,練習10~15次,然后換另外一側重復該操作,動作過程中保持核心穩定,練習2組,組間間歇60秒。
(五)靠球深蹲至過頭推舉
身體呈屈膝半蹲姿勢,雙手手持啞鈴置于胸前(重量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身體上背部靠住瑞士球,腰背挺直,雙腳蹬地身體起立,雙手持啞鈴上舉,稍停頓,然后還原,練習10~15次,動作過程中眼睛目視前方,不要弓腰,練習2組,組間間歇60秒。
(六)上臺階至過頭推舉
身體呈直立姿勢,雙手手持啞鈴置于胸前(重量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接著,左腳向前上步邁上跳蹬,右腳緊跟著靠攏左腳,同時雙手持啞鈴上舉,然后還原,練習10~15次,動作過程中眼睛目視前方,腰背挺直,練習2組,組間間歇60秒。
參考文獻:
[1]王正珍.ACSM運動測試與運動處方指南[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4.
[2]王雪強,陳佩杰.運動療法治療腰痛的專家共識[J].體育科學,2019,39(03):25-26.
[3]閆琪,劉哮波.特種行業體能訓練手冊[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