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仙儀 劉梓賢 鄭杰 蔣彥康 沈宇鵬



中圖分類號:G804.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258-02
摘? ? 要? 通過探究游泳鍛煉后的休息時間對體育專業大學生下肢爆發力影響,分析游泳鍛煉后休息時間對下肢爆發力變化的時效關系。選取25名健康的體育專業大學生作為實驗對象,實驗第一部分是基線測試,包括身體形態、下肢爆發力(CMJ騰空高度、功率)。第二部分是實驗測試,受試者進行30分鐘游泳運動,規定泳姿為蛙泳,運動強度:規定心率范圍:55% HRR~65% HRR,結束后即刻通過Chronojump跳躍測試系統進行CMJ測試,每次測試均取3次的平均值。下肢爆發力測試時間為游泳前以及在游泳后的即刻、20min、40min、60min節點進行測試。結論:水中持續鍛煉后對下肢爆發力產生短時間效應影響,不會使肌肉形態發生變化。在游泳鍛煉休息60分鐘后可以進行高強度運動,如足球、籃球、田徑等項目,減少下肢損傷風險。
關鍵詞? 游泳? 休息時間? 下肢爆發力? CMJ
爆發力指短時間克服阻力的快速用力能力[1],在絕大多數陸上運動中,下肢的爆發力是決定陸上運動表現或動作完成質量的關鍵因素。有研究表明,提高下肢爆發力對田徑、足球、籃球[2-4]等項目運動員的運動表現有積極影響;CMJ作為測試縱跳能力的基本測試方法,可以反映下肢伸肌群從離心收縮快速轉為向心收縮的能力[5]。運動性疲勞是影響下肢爆發力的因素之一,研究發現,運動性疲勞引起深跳動作結果發生顯著性變化,膝關節功能不斷下降,大幅度降低深跳效果,同時增大了關節和肌肉的損傷風險。冷、熱環境也是影響下肢爆發力的因素之一,研究發現,食管溫度每下降1℃,骨骼肌爆發力下降4.2%[6]。游泳是受大眾歡迎的運動項目,水中運動時,最高心率比跑步時約降低10~15次,水浮力使人在水中支撐感覺被削弱,同時對人的神經系統適應能力及協調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有觀點認為,水中運動后會對陸上下肢爆發力產生極大影響,而有些人群需要在游泳鍛煉后進行陸上運動,如鐵人三項、現代五項等,但對于水中鍛煉后是否會對人體下肢爆發力產生影響的研究仍不足,以及水中運動后對下肢爆發力影響的時間和劑量效應尚未有定論。
因此本研究通過對比體育專業大學生游泳鍛煉前后陸上的CMJ指標的變化,來探討游泳鍛煉后休息時間與大學生下肢爆發力的時效性關系,為各陸上運動項目與水中運動結合訓練以及水陸結合項目提供訓練時間參考。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取25名體育專業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18名,女生7名,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已確認所有受試者于實驗前24小時內未從事劇烈運動,且下肢均無受傷,并均已熟悉掌握CMJ測試動作,理解本實驗意圖,清楚實驗流程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二)儀器
Chronojump跳躍測試系統,采用西班牙Chronojump跳躍測試系統,測試受試者各個時間點CMJ騰空高度、功率。CMJ:受試者在下蹲跳測試過程中,基本的準備姿勢與原地蹲跳相同,但要求受試者聽到操作者發出口令后,先屈膝靜蹲至90°,隨后立即朝垂直向上的方向盡力跳。
(三)具體流程
實驗分為兩部分,分別是基線測試與實驗測試,實驗測試進行中等強度游泳測試,具體流程如下(圖1)。
第一部分是基線測試,包括身體形態、下肢爆發力。
第二部分是實驗測試,受試者進行30分鐘游泳運動,規定泳姿為蛙泳,運動強度規定心率范圍:55% HRR~65% HRR,結束后即刻進行下肢爆發力測試,每次測試均取3次的平均值。下肢爆發力測試時間為游泳前以及在游泳后的即刻、20min、40min、60min節點進行測試。休息方式:被動恢復。
(四)實驗參數
本實驗研究的參數為CMJ騰空高度和功率。
(五)統計學
本研究通過Excel 2010對測試所得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和計算各項指標參數,實驗所得數據均以平均值±標準差(Mean±SD)表示。采用重復測量的雙因素方差(Two-Way Repeated Measures ANOVA,SPSS 22.0),觀察自變量(持續游泳運動前后不同休息時間)對于因變量參數(下肢爆發力)的影響。同時,采用配對樣本 t 檢驗分別觀察(持續游泳鍛煉前后不同休息時間)自變量對于上述因變量的影響,顯著性水平α設為0.05。
二、實驗結果
游泳后休息時間對體育專業大學生下肢爆發力的影響主要如下(表2、圖2)。
(一)游泳后休息時間對體育專業大學生CMJ騰空高度的影響
如表2所示,發現游泳鍛煉后休息時間對大學生CMJ騰空高度產生中等時間效應影響(F(4,96)=4.474,P=0.006,eta=0.16),表現為游泳后即刻至40分鐘內CMJ騰空高度會顯著性下降,CMJ騰空高度在游泳后即刻、20分鐘、40分鐘時間點比游泳前分別下降3.0%(95%CI:-2.1,-0.4,P=0.005,es=0.16)、3.5%(95%CI:-2.4,-0.5,P=0.003,es=0.16)、2.7%(95%CI:-2.0,-0.3,P=0.014,es=0.15)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游泳后60分鐘時間點CMJ騰空高度與游泳前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即游泳后60分鐘恢復至測前水平。
(二)游泳后休息時間對體育專業大學生CMJ功率的影響
如表2所示,發現游泳鍛煉后休息時間對CMJ功率產生中等時間效應影響(F(3.10,74.35)=4.56,p=0.005,eta=0.16),游泳后即刻至40分鐘內CMJ功率會顯著下降,CMJ功率在即刻、20分鐘、40分鐘時間點分別比游泳前下降1.6%(95%CI:-0.35,-0.09,p=0.02,es=0.15)、1.9%(95%CI:-0.40,-0.11,p=0.02,es=0.18)、1.4%(95%CI:-0.35,-0.02,p=0.03,es=0.13),均具有小效果量差異(P<0.05);游泳后60分鐘的大學生CMJ功率無統計學意義(P>0.1),即表明大學生的CMJ功率在游泳后60分鐘恢復測前水平。
三、討論
目前國內外針對下肢爆發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中康復、水上健身和運動訓練等領域,未有前人研究游泳鍛煉后是否會對下肢爆發力的影響,這能為健身人群以及水陸結合訓練安排提供具體的時間參考。因此,本研究探究檢驗持續游泳鍛煉后休息時間對體育專業大學生下肢爆發力,研究發現游泳鍛煉后40分鐘時間內大學生爆發力顯著下降,60分鐘后爆發力恢復基本恢復原來水平,證明游泳鍛煉后不會使下肢爆發力持續下降;而游泳鍛煉后60分鐘休息時間內對體育專業大學生下肢穩定性無顯著影響。
游泳后休息時間對體育專業大學生的CMJ高度和功率的影響。
CMJ測試反應運動員下肢的蹬伸能力以及下肢肌群的彈性儲備與利用能力。反向跳躍高度和平均功率存在相關性,且呈正相關關系。
本研究結果發現,游泳后即刻至40分鐘內CMJ騰空高度和功率均比游泳前顯著下降,游泳后60分鐘CMJ騰空高度和功率比游泳前均無顯著變化,說明40至60分鐘內CMJ騰空高度和功率逐漸恢復至游泳前水平。這與朱昌宇的研究結果不一致。在3組重復3次85% 1RM頸后深蹲激活后在不同時間點進行測試反向跳躍高度測試,跳躍高度在即刻、第3min和第6min高于基線值,分別增長0.13%、0.36%和0.16%,在第12min的跳躍高度下降。張新發現90% 1RM重復5次間歇1min的負重半蹲后恢復時間對下蹲跳高度沒有影響。作者認為可能是研究對象包含多個運動專項,體現的運動表現能力不相同,同時實驗負荷過大,疲勞是主要原因,導致下蹲跳高度沒有變化。
這表明,可能是30分鐘游泳鍛煉大于實驗對象能夠承受的運動負荷,導致CMJ高度和功率下降。人在水中運動的本體感受不同于陸地,游泳運動發力方式與陸上不同,而30分鐘游泳鍛煉不能夠改變肌肉生理橫斷面積以及肌纖維等先天條件,同時神經系統支配調節肌肉能力也影響著爆發力,水環境中肌肉工作不協調導致的能量消耗大,熱量散失多,磷酸原還未有恢復,從而使肌肉疲勞導致下肢爆發力下降。說明在游泳鍛煉60分鐘后可以正常進行需要連續彈跳,下肢運動強度大的體育運動,如籃球、足球等陸上運動項目。
四、結語
水中持續鍛煉后對下肢爆發力產生短時間效應影響不會使肌肉形態發生變化。建議在游泳鍛煉休息60分鐘后再進行高強度運動,如足球、籃球、田徑等項目,減少下肢損傷風險。在今后研究中可以增加陸上運動作為對照組,進一步探究對下肢爆發力產生影響的是下肢疲勞還是水陸環境區別等因素。此外,本實驗研究的人群是運動群體,對于沒有運動經驗的人群是否會有更加顯著的影響,還待進一步研究。
★基金項目:華南師范大學學生課外科研項目資助。
參考文獻:
[1]趙鑫.中學生田徑業余訓練發展下肢爆發力的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7.
[2]何夢夢.我國田徑單項訓練基地男子100米運動員下肢爆發力特征分析[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9.
[3]李鳳燕.身體功能訓練對中學足球運動員下肢穩定性的影響研究[D].濟南:山東體育學院,2019.
[4]陸秦葆.功能性復合訓練對高中男子籃球運動員下肢爆發力影響的研究[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21
[5]張躍.測力臺上SJ和CMJ測試用于肌肉生物力學性能研究[J].體育與科學,1998(05):102-106
[6]鄒曉峰,陳民盛.運動性疲勞對跳深動作結構影響的生物力學分析[J].體育學刊,2009,16(07):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