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晶

中圖分類號:G804.5?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6-268-02
摘? ? 要? 籃球運動損傷,是指在參與籃球運動的過程中所遭受的運動損傷。關于籃球運動損傷的研究可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在進入21世紀以后,在不同領域的認知和研究方法的影響下,涌現了一批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目前,大部分研究都從籃球運動損傷發生的類型、部位、進行研究,認為其運動損傷的發生與籃球項目本身的技戰術特點密切相關。但是,有關場上不同位置以及不同性質的籃球活動的損傷研究較少。本文通過梳理籃球運動損傷相關文獻,了解了近年來運動損傷相關的研究現狀和影響因素,并根據近年來的實證研究,進一步對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了相應的思考。
關鍵詞? 運動損傷? 籃球? 綜述
一、引言
對于籃球運動損傷的現狀以及預防對策的研究,不僅對順利開展籃球運動項目教學以及提高參與籃球運動積極性具有重要的影響,還能夠促進籃球運動項目本身的發展與進步。籃球運動損傷是指人體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所發生損傷。運動損傷的發生與體育運動項目及技術、戰術動作特點密切相關。籃球運動損傷作為運動醫學臨床工作的主要研究領域之一,為運動醫學學科發展奠定了可靠的理論基礎,已成為體育科學研究的熱點,展示了廣泛的研究前景。
縱觀籃球運動損傷的相關研究歷史,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體育科學研究的發展,研究手段和方法的進步,關于籃球項目運動損傷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了解運動損傷起因和運動相關損傷的風險因素,能使教練更好地進行風險定位,以減少運動員受傷的可能。近年來,關于運動損傷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引起了不同參與運動人群不同項目以及臨床醫學康復的關注。
本研究旨在梳理國內、外關于籃球運動損傷研究現狀以及影響因素、康復的相關研究進展,介紹相關的研究成果,以期為我國相關研究的開展提供借鑒,為進一步深入全面研究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二、1980—1999年籃球運動損傷相關研究
雖然有關于籃球項目的運動損傷從20世紀80年代年開始就已經逐漸被很多學者所研究,但是在關于籃球項目運動損傷發生的影響因素和康復治療研究卻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將近21世紀的時候才被人們所認知。對于運動損傷的研究,其實本身不在于損傷的發生,而在于了解損傷發生后,去研究其發生的原因和預防措施以及康復治療措施,以期減少和降低人們在參與籃球運動中的遭受的損傷才是重點所在。在早期,人們關于籃球中運動損傷的研究,大都停留在某一部位及其損傷的機理,例如研究者莫連芳[1]對于籃球運動中踝關節韌帶損傷機理的研究中提到踝關節損傷的解剖學機理。在這之前,學者的研究都偏于研究籃球運動中造成的某一部位的損傷且發生頻次相對較少的其他像手指關節、腰背部、肩部等位置。
綜上所述,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有一批研究者已經開始著手對籃球運動中的運動損傷開始研究。但是,總體而言,這段時期的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這一時期研究只以某一部位的損傷以及發生的機理為主,對預防和后續的康復治療卻較為少,呈現的基本上是一些零散的研究,且研究的理論體系還不夠完善。雖然這一時期研究還存在著以上的不足,但是對今后以及2000年以后的研究有著很好的導向和借鑒作用,在這一時期對于籃球運動損傷的研究從無到有,并且初步展現了籃球運動中損傷的發生主要集中于踝關節、膝關節等部位,對今后損傷部位的研究以及損傷機理的探究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
三、2000年以后籃球運動損傷相關研究
進入21世紀,體育科學不斷發展,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斷進步,籃球項目運動損傷的相關研究與生理學、臨床醫學,教育學等多個學科理論有機結合。從以前損傷的專注點在于某個部位,而拓展到運動員不同部位損傷發生的頻次、類型以及嚴重的程度、損傷發生的時間。
在這一時期,呈現出來的則是系統的、豐富的成熟的一些理論和研究。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也涉及到運動生物力學領域。張美珍[5]等人通過建立前交叉韌帶(ACL)負荷的生物力學模型分析運動水平和性別對完成側切動作時ACL損傷概率和危險因素的影響。
四、目前研究的不足及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本文通過對籃球運動損傷現狀的梳理,厘清了其在學術研究中的一些進展和發展脈絡。鑒于以上論述,筆者提出關于籃球運動損傷的現狀,現在大多數的學者和研究者多以不同的損傷部位進行研究,研究了發生損傷幾率最高的部位以及損傷的類型,并提出了相關的預防運動損傷的措施。不過,相關研究仍存在諸多不足,未來需要繼續深入研究和努力的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1.目前對于籃球項目運動損傷的研究,雖有了一定的體系,從不同人群進行了研究。但是眾多的研究表明,當前研究的主體還是主要停留在優秀運動員以及大學生群體,對于業余體育愛好者以及青少年運動損傷的研究較少。建議本領域的研究可以多研究一些群體,從社會體育指導的角度進行深入研究,從預防運動損傷的角度出發,指導大眾群體更好地參與體育運動。
2.目前有很多關于優秀籃球隊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相關情況進行分析,但是研究仍處于初步階段,停留在運動損傷的類型和部位較多,較少從不同的場上位置(中鋒、前鋒以及后衛)進行研究,什么樣的技術動作下更容易導致何種類型的損傷這一部分研究較少。因此未來需要研究的問題還很多,研究的空間非常大。
3.有關運動損傷影響因素的研究,是減少運動損傷發生的關鍵之一。只有在源頭處進行預防和干預,才能夠從根本上保護運動參與者更少受到運動傷害。近年來,有關致因的分析,主要停留在外部原因的研究,而對于運動員自身內部生理以及心理因素的研究空間卻非常大。運動中注意的集中以及自我投入對發生運動損傷有著關鍵作用,建議這一領域,可與運動心理等學科進行融合。
五、結語
綜上所述,籃球運動損傷的相關研究可以追溯至20世紀80年代。進入21世紀后,在籃球項目自身規則的演變和發展下,體育科學運動生物力學手段不斷將進步,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斷豐富的同時,關于籃球運動損傷的現狀、預防以及康復治療手段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目前,很多學者都認識到籃球運動中損傷的研究可以拓展至損傷的類型、部位以及嚴重的程度和不同群體。但是關于不同性質不同水平和群體的籃球活動導致的損傷類型這一領域有所空缺,在大眾籃球普遍發展和流行的今天,有關于業余籃球愛好者以及青少年這一群體的研究還相對較少,對于優秀籃球運動員運動損傷的研究中結合場上位置所進行研究的實證研究較少,何種技術動作(例如投籃、突破、傳球等)容易導致什么類型的運動損傷這一方面的研究還有很大的空間。
參考文獻:
[1]莫連芳.對高校籃球運動中踝關節韌帶損傷機理及預防的初探[J].體育科技,1994(04):61-63+45.
[2]于葆,趙剛,朱靜薇,等.籃球運動員膝關節損傷[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86(02):20-24
[3]雷薌生,林建芳,倪紅鶯,等.籃球運動員膝關節運動損傷的調研[J].體育科學研究,1997(01):41-45.
[4]Hirofumi Hanada et al. Knee and Ankle Injury in Basketball Players[J]. Orthopedics & Traumatology,1999,48(01):165-168.
[5]張美珍,劉卉,劉萬將,等.隨機生物力學模型分析籃球運動員和普通大學生ACL損傷危險因素的差異[J].體育科學,2016,36(10):40-47.
[6]丁麗萍.對我國不同位置優秀男籃運動員運動損傷情況的調查與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0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