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音樂素材作為音樂活動內容的載體,體現了整個活動的立意,決定了活動的內容與實施過程,對教育目的的達成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對幼兒園組織的18個優質音樂活動進行研究,隨機抽取10名教師進行訪談,采用文獻法和觀察法,將音樂素材進行分類。研究發現,音樂素材的選用存在兩個維度的問題:其一,音樂素材的類型單一,如偏好流行歌曲,民族傳統音樂匱乏等;其二,音樂素材的運用比較程式化。教師在選用音樂素材時也存在兩個問題:對音樂素材的改編能力有限、音樂素材的獲取受多方面限制。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了相應的教育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音樂活動;音樂素材;幼兒園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游戲精神引領下的幼兒園音樂活動組織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D/2020/02/408)
作者簡介:周頁川(1995—),女,江蘇省昆山市實驗幼兒園。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意義
理論意義:近代研究中對幼兒園音樂活動選取音樂素材的研究較少,即便有涉及也多是對“奧爾夫音樂”的研究,對經典的音樂素材研究較少。本研究能豐富音樂素材選取方面的研究內容,為音樂活動素材的選取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持。
現實意義:本研究將音樂活動中素材的選擇作為主要的研究內容,通過分析教師在進行素材選擇時出現的問題,開拓教師選擇素材的思路,使幼兒園加強對音樂素材的重視。
(二)研究目的
首先,通過對幼兒園內音樂活動所選取的音樂素材進行研究,了解現階段教師在選取音樂素材時的偏好并對素材進行分類。其次,通過與教師進行訪談,了解其對音樂素材選擇的困惑和思考。接著,總結歸納出音樂活動中音樂素材選用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有效的教育建議。
(三)研究方法
筆者任職于昆山市S園,通過調查法對園內近3年開展的18個優質音樂活動(三個年齡段各6個)進行研究,了解其基本情況,并隨機抽取10名教師進行訪談,了解教師在選取音樂素材時的困惑及思考。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1.幼兒園音樂活動
幼兒園的課程以游戲化為原則,以活動為載體。此研究中的幼兒園音樂活動是指幼兒園內由教師組織,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開展的音樂集體教學活動[1]。
2.音樂素材
音樂素材是指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教師用來設計活動內容,達到活動目的的歌曲或音樂片段。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音樂素材選取的基本情況
1.音樂素材的類型比較單一
音樂素材的類型非常豐富,但是幼兒園的音樂素材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選取的,要考慮其適宜性,因此,應該摒棄金屬搖滾、雷鬼等音樂素材類型。具體分類情況如圖1。
筆者對活動中不同音樂素材類型所出現的次數和比例進行了統計,見表1。
由表1可知,教師選取的音樂素材類型比較單一,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人聲音樂偏多,純音樂偏少。從表格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偏好于人聲音樂,選擇純音樂的比較少。在訪談中,教師P說道:“人聲演唱的音樂素材更利于幼兒理解,并且歌詞內容比純音樂更能吸引幼兒聆聽、跟唱。而且,在韻律活動中,通過歌詞也可以更好地創編動作。”教師Z卻認為:“歌詞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幼兒對音樂的想象,尤其是對愛表現、愛創作的中大班幼兒來說,人聲音樂反而會抑制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其二,音樂素材的選取偏好流行兒歌和流行成人歌曲。從表格可以看出,音樂素材中兒歌和流行成人歌曲兩個類別加起來的比例已經達到總數的二分之一。由此可知,教師對音樂素材的選取比較偏向于兒歌和流行成人歌曲。筆者結合案例分析發現,兒童歌曲有抖音上的熱門單曲《洗澡歌》《大巨人和小矮人》等,成人歌曲中也有大量的抖音流行歌曲,如《少年》《烏蘭巴托的夜》等。
其三,部分活動選取中國古詩詞改編的民謠。由中國古詩詞改編并重新譜曲的音樂,其內容是中國古典文化,音樂類型屬于民謠。在18個音樂活動中,此類音樂素材被選用了2次,分別是《春曉》和《水調歌頭》。對此,教師M說道:“古詩詞體現了中國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民謠是一種表現內心情感的音樂,兩者融合起來不僅能讓幼兒體會歌詞中包羅萬象的內容,還能讓幼兒聆聽到一種深層次的聲音。”
其四,選擇古典音樂遠多于民族傳統音樂。統計發現,其中有4首音樂選自古典音樂,均用于中大班的音樂活動,這4組音樂素材中有3組是西方知名古典音樂作曲家的代表作。而中國民族傳統音樂在這18個案例中并未出現。當被問到為何不選用中國民族傳統音樂作為音樂素材時,多數教師表示對當今比較流行的奧爾夫教學法比較熟悉,也比較樂意選用相關的音樂素材,而對中國民族傳統音樂接觸得比較少。
2.音樂素材的使用具有程式化特點
通過案例分析可以發現,教師會運用多種方式將抽象的音樂符號具象化[2]。然而,不同的音樂素材運用的方法卻十分相似,大多通過輔助手段將抽象的音樂具象表現,如將音樂與故事、動作、游戲、圖譜相結合,只是在組合的順序和重點方面有所差異。如下面兩組音樂活動案例。
案例A:
1.看圖譜演唱
師:“那我們也看著圖譜來試著唱一唱,說一說。”
2.提要求唱
師:“太厲害了,一下子就能連起來唱了。說的部分還說到了螃蟹的什么?”
3.加快速度唱
4.隱藏圖譜唱
師:“你們太厲害了,這次更有難度了,看,圖譜藏起來了,還能不能唱?能不能再加點動作?”
案例B:
師:(演唱歌曲A段)“你聽到了什么?”(根據回答出示相應圖譜)“現在請你們根據歌詞的順序把圖譜排一排,請一個小朋友到前面來排,誰愿意?”(圖譜排序)“排得對嗎?大家一起來檢查一下,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兩組案例有一個共同之處:都在圖譜的處理上采用了便于幼兒記憶音樂素材的形式。多數教師心里都有一套程式化的教學模式,當然,音樂素材的程式化使用不能說是一件壞事,至少它保證了音樂教學活動的切實操作性和整合性。
(二)教師選取音樂素材的思考與問題
1.教師對音樂素材的改編能力有限
第一,能將音樂素材進行降調處理。研究發現,18個案例中的13首音樂都進行了調整才形成了最終的音樂素材,3首歌曲進行了變調處理。如《春天跟我捉迷藏》原曲被用于中班歌唱活動,由于中班幼兒的音域一般只可達到c1或b1,所以教師在選用這首歌曲時將音調降低了1度。
第二,能將音樂素材進行重編但能力有限。18個案例中的16首音樂都被教師進行了段落順序的調整以及刪減。在訪談教師Q時,她說:“歌唱教學活動的音樂時長應該在1分鐘左右,時間太長容易讓幼兒產生倦怠的心理。”教師G說:“我組織韻律活動《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時,參照了德彪西的《棕發少女》,截取了其中最經典的一段,達到了很好的效果。”當筆者問到是否能夠利用一些類似logic的編曲軟件對音樂素材進行重新編曲時,所有的教師都表示自己沒有足夠的精力和能力。
由此可知,部分教師是能夠根據具體情況對選取的音樂素材進行調整的,但是受限于能力與精力,許多想法無法實現。
2.教師對音樂素材的獲取受多方面限制
第一,教師音樂素養參差不齊。《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指出,幼兒園教師需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3]。教師的音樂素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對音樂素材的選擇,從而影響整個音樂活動的效果。
研究發現,教師平時積累的音樂知識也存在差異性,如教師Y就說道:“網絡流行歌曲傳唱度比較高,旋律比較簡單,容易掌握。”教師L認為:“音樂素材不僅僅是一段簡單的旋律,我們還要對音樂的風格進行了解。如果使用古典音樂的話我甚至還要去了解這個作曲家的背景,這樣才能把正確的音樂價值傳遞給小朋友。”
第二,付費版權的限制。近年來,國人版權意識的提高使得許多音樂軟件需要用戶付費才可下載音樂。因此,教師在獲取音樂素材時往往比較困難,不少教師選擇自己出錢來進行付費下載,也有教師因為費用問題放棄下載轉而選擇別的音樂素材,這種情況對良好音樂素材的獲取是十分不利的。
三、教育建議
(一)對教師的建議
1.豐富音樂風格,辯證看待音樂素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教師要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如經常讓幼兒接觸適宜的、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豐富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另外,音樂素材的選取要符合幼兒的發展特點。幼兒對事物的認知還比較稚嫩,對音樂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師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平時的生活中應多積累一些音樂知識,深入了解音樂,只有自己對音樂作品有較為深入的理解,才能將正確的音樂認知通過素材和活動傳遞給幼兒。
研究表明,部分教師更喜歡選取流行音樂,他們認為流行音樂是時代的產物,能與時俱進,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而傳統音樂比較過時。其實不然,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好的,這需要教師認真選取。每個幼兒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所以教師應給幼兒提供多種音樂,也可以嘗試對不同的音樂素材進行設計,從多個角度激發幼兒的興趣。
2.深化音樂的表達內容,提高音樂素材運用能力
教師在選取音樂素材時往往更關注音樂的旋律、歌詞、節奏,而忽略作曲家、時代背景、創作背景、歌曲內涵等要素。其實,音樂作品自身所蘊含的深刻的思想內涵與情感價值,是非常值得幼兒去感受、去領悟的。因此,在選擇音樂素材時,教師首先要選擇內核積極向上的音樂[4],其次再去考慮它的曲調和結構特點是否符合幼兒,音樂素材的選擇要能達到培養幼兒內在審美的效果。
(二)對幼兒園管理層的建議
1.購買音樂軟件會員,設立音樂資源庫
上述研究提到,教師獲取音樂資源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受到物質條件的限制,加上一線教師平時有繁雜的工作需要完成,沒有過多的精力投入到音樂資源的尋找上。因此,筆者建議幼兒園相關人員購買音樂平臺的會員,讓教師們能在不侵犯版權、不花太多精力的前提下,下載自己心儀的音樂資源[5]。
此外,幼兒園還應該創設一個音樂資源庫。集思廣益,收集教師在教學中常用的音樂素材,并將它們按照年齡段、風格、使用場景等維度進行分類,方便教師取用。但是這類音樂庫對音樂庫的研究人員和維護人員的要求比較高,他們除了要擁有比較專業的音樂知識,還要對教師的教學目標了如指掌,因此,音樂庫的建設和維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2.給教師提供音樂培訓的機會,增強家長層面的宣傳力度
作為幼兒園管理者,應該多給教師提供音樂培訓的機會,教師經常參加音樂培訓不僅能夠接觸到前沿的音樂教育理論,還能對原有的教育經驗進行整合,形成新經驗。幼兒園還要定期開展園本教研活動,教研活動不能只是泛泛而談,而是要著眼于專業性和針對性,將“音樂素材”作為主體,讓教師們發散思維,深入探討。此外,在幼兒園公眾號和網站上也可以多推送一些與音樂相關的內容,讓家長了解學校的音樂理念以及幼兒接觸的音樂信息,并開設評論功能,集思廣益,拓寬音樂活動的廣度。
[參考文獻]
翁丹楓.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游戲化教學研究[J].亞太教育,2015(31):1.
張艷麗.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圖譜運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3.
楊莉君,鄔凌霄.幼兒園音樂集體教學活動質量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5,27(2):92-98.
黃曦,謝小于,單雪婷,等.幼兒園音樂活動中民族民間資源的利用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8):119-124.
金鑫.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音樂素材選用的調查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黃橙紫.關于視唱練耳教學中運用少數民族音樂素材的探討:以朝鮮族和塔吉克族為例[D].北京:中央音樂學院,2017.
成思慧.幼兒園音樂教育中經典音樂作品利用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6.
張帥.音樂治療中的音樂素材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