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美術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以有效利用美術學科的優勢弘揚傳統文化。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美術理論知識和基本的繪畫技巧,還要在美術這個培養審美能力的載體中,將中華傳統文化精髓進行有效的滲透。因此,初中美術教師要重視增強自己的教學意識,并開展科學的教學活動,將中華傳統文化有效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感知文化經典,學習傳統文化。
關鍵詞:初中美術;傳統文化;美術教學;融入;對策
作者簡介:朱天鐘(1981—),男,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卅鋪初級中學。
初中美術課程的學習,不僅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美術知識的過程中感受美術蘊含的豐富的傳統文化。為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有效融入傳統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和教育價值。初中美術教師不僅要增強自身的教學意識,強化自身素養,更要在教學活動中科學地引導學生,使學生感受美術學科中蘊含的傳統文化,以提升其審美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舉辦美術作品創意比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熱情,進而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一、教師要增強教學意識,提高自身素養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是新時代教育的要求,也是美術教學的先天優勢,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還能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因此,初中美術教師需要增強教學意識,提高自身素養。只有當教師明確教育大綱要求與指導方向后,才能對初中美術課堂的教學結構進行優化,對課程內容安排進行合理規劃,并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教學氛圍,讓學生深入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提升審美能力,強化文化思想情感。同時,為了更好地將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學,初中美術教師必須多在課余時間學習傳統文化相關知識,尤其是與美術歷史、美術教學有關的傳統文化知識,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制訂一套確實有效的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初中美術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收集與美術教學有關的傳統文化,并結合教材內容,組織合適的弘揚傳統文化的活動。此外,教師可以在學習和積累專業知識的同時,將傳統文化以美術元素的形式融入日常教學,向學生全面滲透傳統文化,使其感知傳統文化,領會傳統文化意境,升華對傳統文化的思想覺悟。
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體驗傳統文化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向學生傳遞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感知并體驗傳統文化,需要美術教師優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美術作品賞析,提升美術審美能力,最終帶領學生進入富含傳統文化的美術創作世界中,充分體驗傳統文化。我國繪畫藝術流傳已久,有大量不可復制的、具有獨特審美含義的繪畫作品被流傳至今。這些繪畫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飽含繪畫作品創作時期的民風民俗和社會文化。一般情況下,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加強對傳統繪畫作品的賞析會更容易實現教育目標,體現教育價值。為此,初中美術教師要積極使用此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學會鑒賞,學會感知歷史,體驗傳統文化[1]。例如,在學習“中國畫”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鑒賞最負盛名的《清明上河圖》,這幅畫作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北宋時期的風俗畫,屬于國寶級文物,具有非常高的鑒賞價值。美術教師可以從畫作的繪畫技法等角度開展教學活動,將作品的鑒賞方法和技巧講解清楚,引導學生從社會風貌、人物特點及景觀現象等方面進行鑒賞,同時對繪畫作品中的故事進行學習分析,助力學生對畫作的鑒賞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感知繪畫作品的內涵,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使他們對美術作品中的傳統文化有更強的學習欲望和更深的認知。
三、通過傳統文化滲透,強化審美情趣
初中美術有非常多的教學任務需要完成,其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任務,也是傳統文化傳承中需要教師重點關注的教學任務。在初中美術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收集一些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美術作品,并將其展示給學生觀看,以此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通過畫冊向學生講解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美術作品。除此之外,初中美術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互聯網中搜索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美術作品,以此開闊學生的美術學習視野,讓學生更直觀地學習美術知識,了解傳統文化,感知文化經典,傳承歷史文化[2]。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前認真收集整理與傳統文化有關的畫冊,以供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傳遞翻閱。同時,教師還可以及時下載保存在互聯網中找到的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美術作品,并將保存的作品制成賞析作品集,這樣既方便教師進行教學講解,又利于學生觀看,同時也不會因受到網絡的影響而出現教學效果不佳的情況。此外,教師也可以將美術作品的內容豐富化和多元化,如將手工藝術作品、建筑藝術作品以及窗花藝術作品等收集整合在一起,豐富學生的審美視野,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感,推動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四、結合傳統文化節日,創作美術作品
教師結合傳統文化節日進行美術教學,能有效地在美術課堂中融入傳統文化,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感知力和認知力。美術課程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不僅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一定的美術理論知識,還要求學生將學習到的美術理論知識通過作品展現出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美術作品創作,并引導學生將傳統文化融入作品,這樣既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又能促使學生通過實踐傳承傳統文化,正視自己傳統文化傳承人的身份,明確自己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和義務,最終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價值。例如,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有非常多的美術資源被流傳至今,并且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這其中就包括窗花的繪畫與制作。初中美術教師可以將窗花的繪畫和制作作為融入傳統文化的切入點,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學會繪畫窗花,并能自己制作窗花。在繪畫和制作窗花的實踐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和感官都能被有效地激發和調動起來,深入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自身的審美能力也會得到有效培養和提升。此外,教師要將窗花的繪畫和制作過程細細地講給學生聽,并將制作過程中的制作技巧和創作方法傳授給學生[3]。學生經過反復練習實踐后,會對窗花制作有更深入的認識,并激發自身的潛力,開啟窗花的學習之路,這樣,傳承傳統文化的目的實現了,初中美術教育任務也順利完成了。
五、講解美術歷史知識,感知文化經典
教師想要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有效融入傳統文化,可以將美術歷史作為教學切入點,有效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美術學科知識,使他們對傳統文化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美術歷史的學習不僅是初中美術學習的重要內容,還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具有非常重要的學習意義和學習價值。為此,初中美術教師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需要積極將美術歷史知識滲透到課程內容中,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知識,感知歷史文化經典。在此教學內容的引領下,學生會明確美術藝術的傳承之路,了解中國美術歷史文化形成的曲折歷程,從而在思想上、情感上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更愿意學習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助力中國美術長遠發展,讓更多的中國人以及外國朋友了解中國美術,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例如,教師要深挖美術教材內容資源,并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科學地進行美術教學備課。當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將整理的相關美術歷史教授給學生,讓學生進一步感知傳統文化。此外,教師也可以在課程結束后,根據本次課程的內容,安排學生在課下查詢相關的美術歷史資料,并將下一節課的教學內容資料查詢作為課后作業,以此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美術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其深入感知美術歷史,進而有效提升其美術學習效率。
六、開展藝術賞析課程,提升審美能力
開展藝術賞析課程,提升學生審美能力,是初中生學習美術學科知識的重要學習目標之一。學好美術的第一步就是學會賞析。學生反復賞析名家名畫,感知繪畫作品所散發的藝術氣息,不僅能拓寬自身的藝術視野,還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一般情況下,流傳至今的名家名畫都蘊含豐富的傳統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賞析價值和學習意義。因此,教師在開展賞析教學活動時,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讓學生從歷史文化、風俗信仰、人文傳承以及景觀變化等多個要素中發現傳統文化的魅力,感知傳統文化的內涵。例如,在賞析《清明上河圖》這幅國寶級名作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解清楚這幅畫作的創作背景,接著對這幅畫作描述的內容進行進一步講解:這幅畫作描繪了北宋年間汴京城一角清明時節的繁榮景象。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畫作中人物的衣著、動作、表情神態推理當時人們的生活狀態,并以此進一步推理出北宋時期的社會經濟情況。《清明上河圖》采用了散點透視構圖繪畫手法,有效地將北宋當時的經濟情況、城市面貌以及各個階層的人民生活狀況一一展現出來。散點透視構圖法也被稱為“遠近法”,以近大遠小的描繪手法將各個階層的人物定格到立足點上。因為畫家的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個位置上,而是根據創作需要進行不斷的移動,并將從不同立足點觀察到的東西依次展現在畫紙上,所以運用這種畫法的作品通常篇幅都較大,可以是數十米甚至數百米以上的長卷。教師將這些繪畫知識給學生一一講解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都會被有效激發出來,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也隨之增加。
七、舉辦作品比賽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舉辦作品比賽活動是初中美術教學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的繪畫技巧掌握情況,還能檢驗學生對繪畫作品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的掌握程度。有關調查顯示,初中階段多組織一些比賽活動,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此,初中美術教師要重視以傳統文化和美術教學內容相結合的形式,積極舉辦專題比賽活動。比賽內容可以是純美術理論相關知識比拼大賽,也可以是體現傳統文化的繪畫比賽,甚至可以是以書法為主題的比賽活動。我國傳統文化流傳至今,有很多體現形式,其中古詩詞所蘊含的傳統文化更是豐富多樣,具有代表性。除此之外,古詩詞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每一首古詩詞都蘊含豐富的內涵,學生在朗誦古詩詞時會在腦海中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為此,教師可以多舉辦與古詩詞相關的活動。例如,以“弘揚傳統文化,古詩詞來作畫”為主題的比賽活動,就非常適合初中生參與。學生想要在此活動中獲得好成績,首先要對傳統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和領悟,其次要有扎實的繪畫功底以及對古詩詞的感知能力,這樣才能深入地理解和分析古詩詞,將古詩詞的文字內容轉化成圖畫,創作出美與意境兼備、飽含傳統文化元素的繪畫作品。美術比賽活動的舉辦目的以及舉辦流程,需要初中美術教師提前明確并做好準備,這樣才能確保每一次活動都能獲得圓滿成功。此外,教師還要引導班級內所有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比賽活動中,并激發學生的勝負之心,使其知道舉辦繪畫比賽的意義,以此端正學生的參與心態,進而使學生以正確的思想態度參與比賽活動,并獲得豐富的繪畫體驗,增長見識。
八、總結
總而言之,教師可以借助初中美術學科這一優勢載體,不斷將傳統文化知識滲入學生心中,使其明確美術的學習意義和學習價值,并樹立正確的學習方向和學習目標。教師要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以端正的學習態度創作富含傳統文化知識的美術作品,將美術學科教學價值充分展現出來。教師必須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并努力完善教學結構,創設科學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張生文.初中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分析[J].名師在線,2021(18):93-94.
姚文密.淺談初中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J].求知導刊,2021(1):41-42.
鞏望黎.淺談初中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的融入[J].學周刊,2020(16):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