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營造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氛圍與構建現代完備職業教育體系的雙重背景下,各層次職業教育主體均面臨著重視審視和改革現有教學內容體系的任務。本文提出確立標準、系統對接、重構分層“雙基雙展”分層遞進式課程內容體系,加強教學內容、課程標準、師資團隊的銜接,系統統籌各層次職業教育專業建設與專業發展的設想,以培養適銷對路、多層次技能型人才,實現各層次各類型職業院校的協調化、差異化與可持續性發展,最終構建內涵科學的現代職教體系,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縱向貫通
2021年10月,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針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系統改革要求。同時,為構建完備的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職教本科建設的社會關注度進一步攀升,努力構建涵蓋中職(中技)、高職(技師)、職教本科、職教學位培養的較完備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達成共識[1]。但在職業教育體系內部,各層次之間存在條塊分割現象,學界對職業教育各層級間教學內容體系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僅有研究僅集中于中高職銜接領域[2],缺少對縱向貫通機制建設、實施路徑的系統探究。如何立足新時代新發展階段、落實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系統解決不同層級職業教育課程內容重復、交叉問題,差異化進行教學模式與課程內容體系改革,具有現實意義。
一、系統確立人才培養標準體系
第四次工業革命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全方位挑戰,要求各層次職業教育在確立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培養共性目標、重視其兼容性的同時,進行合理分工,注意其遞進性、差異性。目前,教育部組織編寫的專業教學標準體系對部分中、高職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的界定作出了必要的探索。但這一體系遠未完善。一是涵蓋專業數量甚少;二是技師系列、職業本科、職業學位培養缺位,特別是職業學位設計尚未起步;三是同一專業在不同層級中很難對應,四是低層級的人才培養標準過于拔高。
中職與中技、高職與技師學院分屬不同系統。中職專業18大類,與高職、本科院校設置的專業門類難以對應。這是部門辦學、行業辦學時代部門或行業自主設置招生專業形成的歷史遺存,這種方式在不同時期為國民經濟發展、騰飛作出了巨大貢獻,但與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相左,尚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協調,逐步矯正,以確立多層級統一聯動的專業設置與教學標準體系。各層級職業教育主體在明晰人才培養目標時既要適應區域產業需求,又要加強教學內容、課程標準、師資團隊的銜接,統籌專業建設與專業發展,培養適銷對路、多層次技能型人才,實現各類職業院校協調化、差異化、可持續性發展,最終構建完善的現代職教體系。
《中職文秘專業教學標準》[3]對中職文秘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表述為:堅持立德樹人,面向企事業單位,培養從事秘書、文書、檔案管理、信息處理、客戶服務、計算機文字處理、會務服務、辦公室事務管理等工作,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與其對應的職業崗位——前臺秘書、資料員、信息員、人力資源管理員、行政助理、計算機系統操作員、文字錄入處理員、文書檔案員、會務服務員并非恰切的對應關系,部分內容與中、高級職業秘書崗位培養相同。對職業素養的表述更是如此: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自覺遵守行業法規、規范和企業規章制度;具有秉公辦事、嚴守機密、甘于奉獻、文明禮貌的職業精神;具有熱情、主動、認真、自律、縝密、耐心的職業態度;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沉著穩健的行為氣質;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分析判斷和溝通協調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禮儀風范。
二、明確定位,主動對接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一個宏大的系統工程,作為其中一環,各職業教育主體不能僅僅專注于自己一畝三分地,需確立與其他職教層次溝通協調的大局觀,改變事實上存在的條塊分割狀態。適時更新觀念,以系統論的思想主動與其他層次職教主體對接,以此作為人才培養目標設定、課程內容體系縱向銜接、貫通融通的基礎。
目前實施的中高職銜接項目是一種很好的實踐。不過數量尚屬有限,加上各種因素的制約,有的項目難免成為僅僅應付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項目制考核的權宜之舉。今后既要努力覆蓋更多專業,推動其常態化,也需覆蓋更多層級、更多院校。
三、“雙基雙展”分層遞進式課程內容體系梳理
要適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就必須進行課程內容體系的改革,研究不同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特征、融通與分工。為此,拙文擬提出基于“雙基雙展”分層遞進縱向貫通式職業教育課程內容體系的設想。所謂“雙基”,是指中職(中技)學校專業教學內容應該設定為從事本專業初級崗位必須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與職業基礎技能,高職院校(技師學院)專業教學內容則是從事本專業中、高級職業崗位必須掌握的的基本理論知識與職業基本技能。所謂“雙展”,是指職教本科專業教學內容應設定為從事本專業本專業領域必須掌握的的拓展知識與職業拓展技能,職業學位階段則應立足于職業發展確定其知識內容體系與職業發展技能體系。所謂分層遞進,是指同一門專業課教學內容的劃分,形成由低到高、先易后難的遞進關系。
以基本形成對應關系的中職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為例,中職(代碼010100)面向農業場圃、農業科技示范園、農業技術推廣站等單位,從事設施農業設備的使用與維護,設施農作物栽培、病蟲害防治與技術管理等工作,對應職業(崗位)為農藝工、農作物植保工、農業實驗工,專業教學主要內容為生物基礎、種植基礎、建筑工程測量與制圖、農業設施建筑與施工、農業設施設備使用與維護、農業科學實驗與新技術推廣、設施植物環境、設施農業栽培與管理、設施園藝栽培、農作物病蟲害防治、農作物質量安全等。職業能力描述為具有科學生產、規范操作、綠色環保、節約資源的意識,掌握主要植物生長發育基本規律與適宜環境條件基礎知識,能運用現代農業科技相關知識從事設施農業生產與管理,能使用與維修常見設施農業設備,了解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發展的基本規律,能在設施農業環境下防治主要植物常見病蟲害,初步具備推廣農業先進技術的能力。對教學實訓條件的要求為在校內進行設施農業設備使用等綜合實習,在相關企業進行設施農業栽培、設施植物病蟲害防治等頂崗實習。高職階段專業名稱是設施農業與裝備(代碼510103),對應職業(崗位)農業生產服務人員、農機化服務人員、信息和通信工程技術人員。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面向農業服務行業的設施裝備領域等職業群,能從事設施農業生產、設施工程技術與裝備應用、農業物聯網系統設計與實施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教學內容分六個方面,一是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園藝設施及相關技術,包括設施種類、設施結構及設施性能及調控技術、設施育苗技術、園藝設施新技術、設施運行、維護與管理;以設施蔬菜生產技術為例,學習設施蔬菜的類型、品種特點及生長發育規律,蔬菜的育苗、整地移栽、營養施肥、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高產高效栽培技術。二是農業機械使用技術:農業生產基礎知識,常用農業機械的結構和原理,各類機械檢測與維修的基本知識,材料使用和工時成本計算的方法,工作安全和事故防護規定;動力機械使用技術;耕整地機械使用技術;種植機械使用技術;地膜覆蓋機械使用技術;灌溉系統與設備使用技術;園圃保護與修剪機械使用技術;果蔬收獲機械使用技術。三是農機維護與維修:機械基礎知識,機械加工與焊接基礎知識,農業機械基礎知識;接修與故障診斷,零件鑒定與修復;動力機械的結構、原理與修理,作業機械的結構、原理與修理;修復檢驗,新產品與新技術。四是傳感器及檢測技術:檢測技術概論,傳感器的基本知識;電阻式傳感器、電感式傳感器、電容式傳感器、壓電式傳感器、霍爾傳感器、溫度與熱敏傳感器、數字傳感器、新型傳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主要特性、測量電路及其典型應用;傳感器的信號處理與接口電路,實用傳感器的應用和電路制作技能。五是無線傳感網絡技術:無線傳感網絡基礎知識和體系結構;無線傳感網絡中的物理層協議、MAC協議、路由協議、拓撲控制協議以及無線網絡協議IEEE 802. 15.4等通信協議;無線傳感網絡的節點定位、目標跟蹤和時間同步技術;基于無線傳感網絡的智能應用的基本設計方法;典型無線傳感網絡的通信協議應用。六是農業物聯網工程實施:農業物聯網工程的技術架構、物聯網工程的關鍵技術(物聯網安全設計、物聯網應用軟件設計、物聯網T程實施過程、物聯網測試與維護、物聯網故障分析與處理等);農業物聯網工程案例需求分析、總體方案設計、系統功能設計、設備選型、系統集成、測試、管理和維護等;工程項目實踐。職業能力要求具有探究學習、終身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具有一定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能正確進行設施農業項目規劃與設計、建設,能正確調節和控制設施環境從事設施作物栽培,能進行設施作物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具有農業設施生產設施及設備駕駛與作業能力,能進行農業物聯網系統設計、系統集成、施工及系統管理,有植保無人機飛行控制、農用機器人基本操作能力,具有設施農業項目講解、分析與展示能力。對實踐實訓條件的要求比中職更高:可在現代農業園區、設施農業生產企業、設施農業裝備制造企業、農業物聯網技術企業,以及設施農業裝備設計、農業物聯網研發機構等開展完成。專業實踐性教學主要有植物生產環境調控實訓、設施園藝生產實訓、設施機械使用與維修實訓、農業物聯網系統安裝與集成實訓、農業物聯網系統運維實訓、社會實踐、畢業設計、崗位實習等。本科階段專業名稱為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授予工學或農學學士,對應職業(崗位)為農業類企業:農業設施設計、設施建造、設備研制、設備安裝、工程規劃、工程測量、技術開發。培養目標為設施農業科學與工程主要研究農業設施的設計、制造與安裝、設施環境調控、傳感與測試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行現代農業常見的設施如玻璃溫室、塑料大棚、農業灌溉系統、排水系統等基本設施的設計、建造、環境調控等。專業教學主要內容為植物學、土壤肥料學、溫室建筑力學基礎、園藝植物栽培原理、園藝設施學、設施環境工程學、溫室設計與建造、設施園藝作物栽培學、園藝植物病理學、工程測量,部分高校按都市園藝專業方向培養。職業學位碩士學位階段缺,目前分別選擇蔬菜學、果樹學、園藝、茶學專業。從比較中可以看出,從中職畢業生對應的農藝工等職業崗位,到高職畢業生對應的農業生產服務人員等,再到本科畢業生農業設施設計、技術開發等,職業崗位層級脈絡清晰,但職業知識、職業技能的劃分是在各類辦學主體缺乏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形成的自然狀態,今后應在職教系統全域視野里進行科學考察,合理劃分,實現不同層次之間既相互融通、溝通,又合理分工,讓相應學生掌握必需、夠用的知識、技能,形成合理的職業素養。
綜上,不同層級職業教育主體確立專業教學標準,要強化課程教學內容的分工與銜接,統籌兼顧。當前的重點工作就是對現有教學內容體系進行縱向分層設計,合理分工,矯正其不合理成分,減少重復交叉,補齊職業學位缺失部分,以職業發展性取代純粹學術性傾向,以健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郭文富; 馬樹超.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 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J]上海教育.2022.1
[2]顏克倫; 王燦; 譚平.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中高職貫通的研究與實踐[J]大學.2021.12
[3]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教育部官網.http://www.moe.gov.cn/s78/A07/zcs_ztzl/2017_zt06/)
盧如華(1966- ),男,湖南新化人,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秘書文學、書法教育。